洛奇(1976)

RockyUP:2021-07-22

《洛奇》(英语:Rocky)是一部1976年的美国电影,由约翰·艾维森执导,席维斯·史特龙编剧兼主演,讲述一个籍籍无名的拳手洛基·巴波亚(英语:Rocky Balboa)在获得与世界重量级冠军阿波罗·克里德(英语:Apollo Creed)争夺冠军的机会后奋力一搏的美国梦故事。席维斯·史特龙凭著演绎洛基·巴波亚角色,成为好莱坞著名影星,「洛基」亦因此成为家喻户晓的虚构角色。由1976年至今,已经拍了八部洛基系列的电影。

洛奇

评分:8.7 导演:约翰·G·艾维尔森 编剧: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主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 塔莉娅·夏尔 / 波特·杨 / 卡尔·韦瑟斯 / 布吉斯·梅迪斯
类型:剧情 / 爱情 / 运动
片长:12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洛基
上映:1976-12-03(美国)
IMDb:tt0075148

情节

故事开始在1975年11月的费城,洛基·巴布亚(Rocky Balboa)是一名生活在费城的业余拳击手。他年近30,已过了拳击生涯的巅峰。同时,他的境遇也很糟糕,由于无法靠拳赛糊口,洛基只能借由替放高利贷的朋友收取债款来挣钱维持生活,并与拳击馆的馆长米基交恶─米基认为洛基糟蹋了自己的才能,洛基也埋怨他不曾在自己身上下功夫。他对好友宝利内向的妹妹雅德莉安怀有好感,口笨舌拙地到宠物店向她搭讪是他生活中少数的乐趣。

世界拳击重量级冠军阿波罗·克里德(Apollo Creed)来到费城庆祝美国建国二百周年,并举行一场拳赛,优胜者可以获得15万美元奖金。然而,其对手因临时受伤而退出了比赛,阿波罗灵机一动,挑选一位寂寂无名的拳手作为出赛对手,以展现美国梦精神,洛基因有「意大利种马」的绰号而被阿波罗选中。

洛基顿时成为电视台和报刊记者竞相采访对象,而阿波罗更声称要在三个回合中击倒洛基。洛基明白他能击败阿波罗的机会很低,因为从来没有对手能与阿波罗打完全场。但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与米基和解,不间断地刻苦训练,更自创以打生牛肉来练拳;在比赛前夕,洛基向雅得莉安吐露心声,希望能经由撑过全场来证明自己的人生并非一文不值。

拳赛中,尽管处于下风,洛基凭借坚韧毅力支撑15个回合,令阿波罗断了肋骨,并差点将阿波罗击倒。最终洛基虽因点数落败,但他坚持到底的精神最终得到全场支持。

角色

  • 席维斯·史特龙 饰 洛奇·巴布亚(英语:Rocky Balboa)
  • 塔利亚·夏尔 饰 阿德里安·潘尼诺(英语:Adrian Pennino)
  • 伯特·扬(英语:Burt Young)保利·潘尼诺(英语:Paulie Pennino)
  • 卡尔·韦瑟斯 饰 阿波罗·克里德(英语:Apollo Creed)
  • 布吉斯·梅迪斯 饰 米基(英语:Mickey Goldmill)
  • 乔·弗雷泽 饰 他自己

制作

构想

后世常将洛基电影开头的境遇视为史特龙当时人生的写照─有志於戏剧的他已经试镜失败50次以上,仅能在色情电影演出小角色与担任私人保镳度日,1975年3月24日,史特龙偶然观看了世界拳王穆罕默德·阿里与拳手查克·温柏(Chuck Wepner)在俄亥俄州Richfield市的Richfield竞技场比赛的电视转播─这原本为维持阿里冠军头衔而安排的垫档比赛因查克出人意料的表现而惊险万分,阿里一直到最后一回合才艰苦地以技术性击倒获胜─受到这场比赛启发的史特龙因此得到灵感,之后以仅仅3天半的时间创作了洛基的剧本。

联美电影公司对剧本表现出兴趣,开出了以当时标准来说十分高昂的7万5千美元收购本剧,并提出了由保罗·纽曼、劳勃·瑞福或艾尔·帕西诺等一线红星主演的保证;然而,史特龙坚持由自己担任主角。最后虽然史特龙的要求得到同意,但联美开出了相当严苛的条件:

一、兼任演员与编剧的史特龙仅能支领演员部分的报酬

二、电影的预算为100万美元(约等同于当时1集电视影集的制作费)

三、原本在谈判中被炒作到36万美元高价的剧本最后以2万美元卖出

拍摄

本片充分利用了当时新发明的摄影机稳定器(Steadicam),使片中大量使用的实景、动态拍摄发挥了良好的效果,其中史特龙饰演的洛基在电影主题曲的旋律中爬上费城艺术博物馆阶梯的一幕更因此成为了系列电影的名场面。此外,由于使用摄影机稳定器使得摄影剧组规模较小的缘故,在拍摄洛基在费城市区慢跑的戏时周边的民众都误以为身材健美的史特龙是真正的运动员,市场里一名亲切的小贩甚至向史特龙抛了一颗苹果─这个意外而生动的小插曲后来就被顺势放进了电影里。

在拍摄比赛的场景时,没有预算请那么多临时演员的剧组转而以「提供免费炸鸡」的广告募集一般民众担任观众,由于无法像专业的临时演员那样进行调度,因此原本剧末高潮让兴奋的观众把洛基抬起的场景被取消。同时,为了节省化妆的费用,剧组采取了「先从洛基伤痕累累的最后一回合开始拍摄,之后边卸妆边拍摄较早的回合」的拍摄方式。

由于预算拮据,史特龙的多位家人都协助了电影的拍摄─他的妻子萨沙协助担任了本片的静态摄影师,他的弟弟扮演了片头聚在街头唱歌的年轻人中的一员,而他的父亲法兰克‧史特龙二世(英语:Frank Stallone Sr.)则客串了拳击赛里的敲锣手。甚至连片中洛基饲养的狗跟乌龟都是史特龙真正饲养的宠物。此外,本片的导演约翰·艾维森还为本片抵押了自己的房子。

未被采用的结局

史特龙最早的剧本草案中,洛基会因为米基向他表白道他是因为对黑人的憎恨提供协助而感到心灰意冷,最后放弃了出赛;但由于妻子萨沙在试阅时表示不喜欢这样的故事,这个充满当时美国新好莱坞电影风格但阴郁的结尾被放弃了。

另一个拍摄完成但并未使用的结局是个低调但富有韵味的结尾:在比赛过后,只身一人回到后台的洛基遇见了手持小国旗、正等待着他的雅德莉安,两人牵住了彼此的手,慢慢地走出了体育馆─这个未使用的最后一幕中两人的背影后来被用到了电影的宣传海报之上。

奖项

《洛奇》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十项提名,当中三项获奖。

  •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Best Picture):(Robert Chartoff and Irwin Winkler) (获奖)
  • 奥斯卡最佳导演奖(Best Directing):约翰·艾维森(John G. Avildsen) (获奖)
  • 奥斯卡最佳影片剪辑奖(Film Editing):(Richard Halsey and Scott Conrad) (获奖)
  • 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Original Screenplay):史泰龙(Sylvester Stallone)
  •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Best Actor):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
  • 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Best Actress):塔里亚·希雷(英语:Talia Shire)(Talia Shire)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伯特·扬(英语:Burt Young)(Burt Young)
  • 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Best Actor in a Supporting Role):布吉斯·梅迪斯(Burgess Meredith)
  • 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Best Original Song): 比尔·康提(英语:Bill Conti)、Carol Connors及Ayn Robbins-"Gonna Fly Now"
  • 奥斯卡最佳音响效果奖(Best Sound Mixing): (Harry W. Tetrick, William L. McCaughey, Lyle J. Burbridge and Bud Alper)

《洛奇》一片是低成本制作,仅仅花费100万美元,及只用28日拍摄。然而意外地竟有超过一亿一千七百二十万的票房收入。《洛奇》赢得1976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和奥斯卡最佳影片剪辑奖,席维斯·史特龙获提名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原创剧本。

简评

尤记得,18年前的南方小镇上,初中学校门前的那个小小的碟厅,我懵里懵懂看完《第一滴血》,被热血荷尔蒙震撼,是我记忆里观看的第一部电影,算作我的电影启蒙,而恰巧,这部《洛奇》是我豆瓣标记的第1000部电影。有一种玄学上的缘分。说说本片,剧本扎实,导演稳健,演员可爱,配乐得当。小成本的成功逆袭!看完由衷感叹一句,拍小成本挺好的,可以智取! ps.“无赖”如何正确“泡妞”本片也可算作教程典范!

影片结构简洁,感情真挚,尤其能激发观众同情弱者的心态。影片虽然属于小本制作,没有任何大场面,没有精雕细刻的痕迹,但充满了原始之美,表演、台词和配乐都相当到位。《洛奇》用一个美国梦的故事凸现出了美国精神,作为一个下层社会的不起眼人物,他的生活波澜不惊,平淡无奇,本人也似乎显得有些木讷古板,但当世界拳击冠军决定把他视为提高自己声誉的沙包时,他内心那股永不服输的精神才表露无遗,艰苦的训练证实了一个男人在面对巨大压力和挑战时所应该体现的精神。《洛奇》通过影片表现了这种顽强不服输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中某些地方明显是超越国界的。

人到三十的洛奇,在俱乐部为了几十块钱打的头破血流,为黑社会收账赚取小费。无所事事时,随手抛着弹力球,浪荡街头,但良心未泯,他不忍心断了欠账人的手指,苦口婆心劝诫兄弟家的小太妹,从酒馆门口救助烂醉的酒鬼。回到拳馆,才发现自己的柜子也被别人上了锁。三十多岁,一事无成。拳王阿波罗擅长站在聚光灯下,大肆宣传的拳赛因对手退赛面临推延,他突发奇想找费城本地的默默无闻的拳手,洛奇的“意大利种马”的外号成功引起了拳王注意,也为洛奇带来了宝贵的比赛机会。擂台上,阿波罗和观众预想的轻松解决战斗的景象没有出现,第一局阿波罗就被洛奇一记摆拳打倒,15局下来,更是被洛奇打断了肋骨。拳王没有畅快的赢,聚光灯就落到了洛奇身上。那年他30岁,像史泰龙一样,在圈内默默无闻。一场拳赛改变了命运,就像凭电影改变命运的史泰龙。

1,继续越战相关,不过这部就是给战后美国打兴奋剂了。2,两首神级bgm,后续每部都会出现,配着bgm锻炼是各种励志剪辑里精彩出现的镜头,尤其喜欢第一部里延费城美术馆跑步。3,有一处镜头设计非常巧妙,家门口洛奇和教练吵完剧情达到高潮,教练离去,洛奇一路跑过去,并不知道说了什么,最后两人一起回来无声胜有声。4,洛奇即是史泰龙个人的映射也是美国梦的具象表现,每个无名小子都有可能成功,作为电影很有渲染力,现实就不予置评了。5,最后的拳击短了点,美中不足

史泰龙真是个天才!!丰满的剧本和人物,最后一场比赛的设计绝不仅仅只是“漂亮和热血”;包括配角一个个都非常真实,尤其惊喜的是爱情线,比起其他所有拳击电影,女性都只是作为一个符号(支持刺激男主夺得比赛的胜利)存在而言,这里的艾丽虽然也一定程度承担了这个作用,但故事体现出了真实感情的复杂性,我们当然不能说男主是“为了爱情”,但女主以及感情线也绝不仅仅只是服务于男主个人成长的塑造。一部体现出人性的伟大电影。#因为史泰龙仿佛JOJO一样的漫画脸和肌肉所以从来没看过他的电影的我真是个傻逼

#没想到啊,洛奇是“撩妹高手”呢,换了我估计就会认同对方的退却等待了,洛奇一直坚持地表达自己,最后赢得了美人芳心。洛奇其实是个很正直,有自己原则,真性情的人,也很善良(并没有如上级交代的那样去伤害其他人,而会尽力帮助其他人),包括他对他的朋友也是,虽然朋友一直利用他,他还是尽他所能。那个教拳击的老头说出来的话还是有点让我吃惊,说洛奇很有天分,但是去帮忙收租是浪费生命。所以才不怎么理洛奇。里面其实有很多失望,也有一份对他天赋的确认,还有就有点“怒其不争”的感觉。洛奇的朋友那个哥哥真的很势利啊,对妹妹那样真的一直贬低她,让她觉得自己很糟糕,把无力感投射给她真的很无语。洛奇有一直支持妹妹(女友),同时也有对朋友的慈悲心。最后哥哥和妹妹分开还是蛮好的选择,后面也看到哥哥也找了一个女伴。结尾有点快

前半部分剧情为了铺垫比较分散,后半部分随着核心剧情的突出,剪辑愈发流畅,晨跑锻炼加上激昂配乐的那一段太绝了,直接把全片推上第一个大高潮。此外,内景和黑夜外景的灯光都极其出色,使画面看着十分舒服。剧情虽然简单,相当于阿甘正传的简化版,但美帝确实把“美国梦”等普世价值观用这种最简单直接的方式进行了最好的宣传。影片的结尾和我预想的很不一样,我以为最后史泰龙会一直苦撑然后煽情一波,没想到他把拳王揍得这么严重……

.26 与其说这是一部运动电影更不如说这是一部文艺运动电影。虽然是讲拳击手洛奇如何站在拳击台上与拳王阿波罗进行较量,但是这段剧情只在结尾最后十几分钟才发展。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将近一个半小时来叙述洛奇作为一个有天赋的拳击手是如何浪费大好青春和天赋,无所事事的成为一个帮人讨债的小混混,也叙述了洛奇如何爱上好朋友的妹妹一系列与拳击毫不相干的事。前期主要是讲洛奇的挣扎与迷茫,直到后来他才下定决心为自己以及为了爱人站起来。剧情稍显拖沓,进度缓慢,平平淡淡,没有看起来很让人热血贲张的桥段,大段大段的人物看得我很想睡觉,但是不失为一部好的运动电影。好在哪呢?好在最后洛奇没有赢,好在他下了台后第一句话是呼喊爱人的名字。

竟然是史泰龙编剧!拍摄和调度有一种奇特的舒缓的慢。我喜欢这种朴素的、不煽情的写法,没有刻意运用电影炫技的拍摄手法,而是用一种接近纪录片式的表达。这就是生活啊,平淡之中蕴含着感动,男主胜利没有陷入疯狂而是喊着女主的名字。所表现的内容和表达风格是一致的,你会觉得这些就是我们身边的人(小人物),喜欢兄妹二人和男主之间的关系,男女主第一次确定关系时他们的对白,还有因男主机遇改变对男主态度大改变的老头经纪人跑到男主家,说了一堆夸张的自我推销,最后说出了内心的真话:我已经76岁了(再不做出成绩就晚了),而男主也点题的提到了自己的柜子,抱怨了一堆,还是下楼去挽回。每个人都很平凡,也有真实的缺点,有冲动的坏脾气、贪小便宜,有自卑保守和并不靓丽的外表,却又都闪闪发光和真挚的情感。片子具有回味起来动人的隽永魅力

勉强三星。知名拳王展开作秀表演赛,这点就属于想当然了,这个角色明显缺乏炒作意识,找到了充当勒索保护费打手的史泰龙(这个元素在后续中消失),又是谈个恋爱,又是老师傅带徒魔鬼训练,最后来段虽败犹荣的结局升华。除去老套的故事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本片常常和《闪灵》被一起视作使用斯坦尼康拍电影的先驱,跑步训练镜头和脏乱差街区的呈现有种临场感。打光非常粗糙昏暗,也是要营造底层的感觉。女主角长相老气,让人怀疑史泰龙是否恋母情结。

第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弱者以必要的同情与帮助,第二,不努力的人没有资格嘲笑努力的人,更没有资格嘲笑通过努力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第三,女孩子不要说脏话,不要抽烟,没人喜欢垃圾,很多时候人们记住的不是人而是他的名声,别把自己搞臭了,第四,不要说自己妹妹的脏话,第五,我过去只是一个无名之辈,但那也没关系,即使这次打输了也无所谓,即使被打爆头也无所谓,我只想好好打一场,坚持到最后,如果我能撑得久一点,当结束的钟声响起时,我还站着的话,那就将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证明,我不是一个废物。

洛奇没有赢得搏击台的胜利,却迎来了家庭的拥抱和爱,这一种隐形的美国价值观。新好莱坞电影不约而同地讲述越战,呈现战后情绪,在本片中洛奇和美国人都是失败者,整个社会萧条停滞,年轻人失落堕落,一场翘首以待的搏击比赛,让他们暂时摆脱了精神症候,重新注入美国精神所代表的励志与希望。之前战争的影子是以照片的隐形媒介,后期则能指不断变异和凸显,比如征服华盛顿国父雕塑,穿上国旗,模仿华盛顿口号,以及电视媒介的推波助澜。当年本片击败《出租车司机》,以及本片一百万美金制作换一亿票房,这俩点都可以纳入意识形态和文化研究,它不只是能够带来个人情绪的鼓舞,席卷而来的更是整个时代情绪。

获得奖项

  • 第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1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49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音响 / 最佳原创歌曲
  • 第51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第51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Kinema Junpo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Readers` Choice Award —— Best Foreign Language Film
  • 第16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16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Eddie —— Best Edited Feature Film
  • 第29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第29届美国导演工会奖
    获奖: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导演
  • 第22届意大利大卫奖
    第22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Best Foreign Actor (Migliore Attore Straniero)
  • 第34届金球奖
    第34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剧情电影
    提名:Best Actress in a Motion Picture - Drama / Best Actor in Motion Picture - Drama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电影音乐
  • 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3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BAFTA Film Award —— Best Actor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Direction / 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最佳影片 / 最佳剪辑
  • 第20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第20届日本电影蓝丝带奖
    获奖:最佳海外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