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2009)
《家园》(英语:Home)是一部2009年上映,由亚恩·阿蒂斯-贝特朗制作的纪录片。纪录片由世界各地所拍摄的空中影像而成。它展示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以至人类的活动如何危害地球上的生态平衡。本片在2009年6月5日于全球同步发行,包括于影院上映、以DVD型式发行及上载于视频网站YouTube。本片于同一日内在181个国家发行,打破了历史上电影发行量最大的世界纪录。本片为免费放送,而在影院上映或日后播放时将以非谋利形式进行。
评分:9.2
导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编剧:
主演: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 格伦·克洛斯 / 雅克·冈布兰
类型:纪录片
片长:118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 英语 / 俄语 / 西班牙语 / 德语
影片别名:地球很美有赖你 / 卢贝松之抢救地球 / Home: The Story of a Journey
上映:2009-06-05
IMDb:tt1014762
概述
本纪录片记述现今地球状态,气候以至作为统治地球万物的人类对地球长期的影响。整个纪录片表达了“相互联系”的主题;所有生物以及地球互相处于一个“微妙却至关重要”的自然平衡,任何生物都无法自给自足。
在纪录片的头15分钟的片段里展示了生命的起源于在火山温泉边缘生长的单细胞藻类。通过展示藻类在光合作用演化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探讨了今天所有植物都来源于这种单细胞生命形式。
家园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展示了农业革命及其影响,进而讲到石油的利用,引出能源,工业,城市和前所未有的贫富差距。纪录片描绘了当前的危机---饲养场,森林采伐,粮食和水资源短缺,非再生的“化石燃料”的使用,资源的过度开采等等。还列举出纽约市,拉斯维加斯,洛杉矶,深圳,孟买,东京和迪拜等城市作为管理不善和能源,水及食物被大量消耗的例子。通过对南极,北极和非洲的一系列空中拍摄,展示了湿地和冰川的消亡,以及大规模移民和难民的出现,并预测这种情况还会继续保持不变。这时候,影片开始关注全球变暖的危机。家园不但展示了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和气候变化是如何肆虐那些与对气候变化没有多大关系的人们,而且会很快会影响人口众多的富庶地区。
本纪录片不但展示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的可怕事实,而且也描述了人类正在做的斗争和保护措施:包括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园,各国在环保事务上的国际合作以及随之而来的教育和改革已经在世界各地开展起来,以应对目前全球面临的问题。
制作过程
为了展示各地广阔的风光,家园采用了各种不同拍摄方式,导演亚恩·阿蒂斯-贝特朗跟一名摄像师、一位摄影技师和一位飞行员驾驶一架小型直升机飞跃了世界上55个国家,历时18个月才完成。拍摄过程中使用了"Cineflex"高清摄像机,这种摄像机原本是一种军事器械,能够有效减轻振动从而获得高清画面。
效果
该片在YouTube上发布后就在头24小时里获得了400,000 的点击率。截止到2009年10月总点击率超过三百一十万。该片在世界各地的电视台也收到了很高的收视率。在法国电视2台首映时,仅在法国就有超过八百万的观众收看。
获得奖项
- 第35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提名:最佳纪录片
-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Yann Arthus-Bertrand导演
-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Yann Arthus-Bertrand配 Narrator
- 格伦·克洛斯 Glenn Close配 Narrator
- 雅克·冈布兰 Jacques Gamblin配 Narrator
- 周迅 Xun Zhou配 旁白
- 吕克·贝松 Luc Besson制片人
简评
一部摄影的教科书,一部大自然的赞歌,一部人类文明的忏悔录,一部环境保护的呼吁信。无论是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是鳞立的高楼大厦,都拍出了绝佳的美感,随便截图都可以作为桌面。但是人类再怎么巧夺天工,也不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前半部分主要讲述了大自然的发展历史,后半部分开始是人类文明发展对于大自然的破坏。两者相互对比,再加上导演列出的一组组数据可以看出人类在盲目发展的同时对地球母亲的伤害。但是导演对人类的未来是乐观的,很多个人、组织、国家都相继开展环保事业,并且取得了一定成就。影片还以太阳能为例说明人类发展新能源很可能解决已经造成的环境问题。最后就是呼吁我们作为人类的一员,我们可以携起手来,通过我们的努力,共同的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短暂地让本虚无主义者担忧人类未来,但一细想:我们的确在筑那堵阻止人类团结而牺牲一些人、满足一些人的墙,这是人的本性和竞争环境使然。当然,善良也是人的本性之一,这就要求人类至良知而不是至恶知。本片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和自然的破坏,但将解决问题的关键放在教育喝希望所有人善良上实在可笑(天真)。这一切都没有任何意义,没有意义这个事实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一切都无所谓,爱咋咋吧,我们当作有意义或者无意义都行。
20%的国家消耗了80%的资源,而剩下的80%却在承担20%的人所制造的恶果。霸占了资源的人富得流油,珍惜资源的人却日渐沦为“气候难民”,进一步被剥削。资本的丑陋一览无余,最后保卫家园的坚定者仍然是那些自发的非政府组织,应该也让那些肆意浪费资源甚至将污染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那些大资本国家尝一尝没有干净的水喝的苦果,不然总觉得钱能买到一切,总有人给自己擦屁股了。
“我们按自己的想象改变了地球”从干旱荒芜的沙漠到葱郁清新的湿地。我们的家园丰富且瑰丽。从象征着财富的迪拜高楼到参杂着污垢的恒河畔,我们或富甲一方,因有尽有,或困苦贫乏,艰难求生。无论是哪一个“我”,“我”都是我们,我们都住在家园。我们按照自己的想象改变了地球。我们看到了以往的许多“想象”,我们还有很多未来的“想象”。
画面很美,哪怕是资源枯竭的画面,也拍的很美,正片表达的一个观点是这个世界上20%的人占用着这个世界上80%的资源,然而导演希望我们这80%的人保护着剩下的20%的资源,这是不现实的,本片还是过于感性,80%的篇幅说着人类在浪费资源,很少有积极的观点,但是有一点我还是赞同的,人类只有加强教育,不停地发展教育,人类这个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起来,毕竟世界已经觉醒,开始在保护资源,发展再生资源。
展示了我们的家园地球40亿年的演变史以及人类20万年来的发展史,我们由最近几十年来追求的“越来越快”的消耗型发展理念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性发展理念。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都必须争取公平,双方获益,那样人人才能成功,生活舒适。是时候团结起来了,我们有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我们还在等什么呢?(说的真好!)从我做起!
给如诗句一般的旁白加一星,从地球的初始,讲到人类给地球带来的伤痕,并且有组织开始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导演带着对地球家园深切的爱,从上帝的视角,呈现出许多人们不曾看见的震撼画面,并且结合对比数据,展现出地球家园刻不容缓的能源环境危机,一部分人的贪婪或许导致了大多数人们的极端贫困,反思机械化带来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对单一品种生物的需求对生物多样性的毁灭性打击,过量碳排放导致全球气温上升所造成的灾难等等~~~
看完这类纪录片是一如既往的压抑和难过,保护环境?似乎人人都知道这个道理:节约用水!节约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但做起来又是多么艰难,要克服人的懒惰,要约束自己,普通人对于那些尚且不是必须的活动都难以克制,何况于这些让人习以为常的生活必需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有多少黑暗链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获取高额利润?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很多,要不然为何地球现在遍体鳞伤!
22/8/30 地球如果没有人类的话,那应该比现在好上千倍万倍吧。当石油等资源全都用尽枯竭时,人类又该怎么办呢。人类真的极大地改变了气候环境,22年的夏天热得简直受不了,希望人类早日从地球消失,还地球一片净土。航拍的画面每一帧都美丽震撼,我们的家园原来是如此美丽的啊。
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夜晚,地球上有一些人就开始迎接一小时的“黑暗时光”。这个名为“地球一小时”的全球性活动,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节能活动,呼吁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期间熄灯一小时,以此来激发人们对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表明对全球共同抵御气候变暖行动的支持。
本以为是讲述地球生命演化历程的电影,看完后感受到自己的无知和人类的自取灭亡,仿佛人类是凌驾于自然之上,而非从始至终这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的本身。而我出生在二十一世纪,工业社会运行的第三个百年。我食肉维生,购买和消费能源,维持和供给超出生存需求的欲望,依赖专业化的生产活动。人还能够跳出或终止这个系统吗?最终二十分钟掠过无数新生的工业实验,又让我感受到下个百年的人类应当承担的责任——如果他们还未灭绝。
人类从1950年开始对地球造成的改变比过去20万年都多。等把地球改造的资源枯竭,气候恶劣,完全不适合人类生存后,地球还会重启,人类只能毁灭自己,不会毁灭地球。只是很心疼被人类活动影响和失去家园的动物。片尾曲有几个黑人坐在棉花上开心抓洒的镜头,不知道导演这个白人是基于什么心理状态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