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桐岛要退部(2012)
《听说桐岛要退部》(日语: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きりしま、ぶかつやめるってよ)是一部由吉田大八执导、于2012年上映的日本青春校园电影,主要角色分别由神木隆之介、桥本爱、东出昌大以及大后寿寿花出演。
背景
《听说桐岛要退部》改编自朝井辽在2009年发表的同名小说作品《听说桐岛要退部》(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朝井在写成该书时尚就读于早稻田大学,但凭着小说成功获得了第22届小说昴新人奖(日语:小説すばる新人賞),为首位于平成年代出生的获奖者。
本片由出身自广告导演、在广告界赢得包括戛纳广告奖银奖以内多个奖项的吉田大八执导。吉田在毕业自早稻田大学后加入广告公司,并于2007年正式踏入电影界,其首作《窝囊废们!让我看看悲伤的爱吧(日语:腑抜けども、悲しみの愛を見せろ)》亦入选第60届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人周。吉田在受访时表示“小说最感动我的地方是前田和宏树在最后对话的一幕。于是我就从这里开始重现整个故事。”对于电影的出发点,吉田认为“电影的真实感与亲切感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仿佛在捕捉及偷窥角色们的生活,这正是这部片的用意:连结你我共有过的回忆。”
日本映画伦理委员会将本片评为G级(不限年龄),但是在中华民国和香港则分别被评为辅导级(未满12岁之儿童不得观赏,12岁以上18岁未满之青少年须父母、师长或成年亲友陪伴辅导观赏)以及第III级(只准18岁或以上人士观看)。
电影宣传标语是“所有人,都脱不了关系。”(全員、他人事じゃない。)
剧情概要
松籁第一高等学校,星期五放学后的闲暇时光,一股不安的气氛在校园肆意蔓延。传言排球部明星球员桐岛退部了,他的举措使稳固的校园金字塔发生不小的撼动。黄昏的校园内,排球部的众人、羽球部的东原霞(桥本爱 饰)、桐岛的校花女友梨纱(山本美月 饰)以及他的密友菊池宏树(东出昌大 饰)莫不感到诧异,开始四处寻找桐岛的身影,最终却一无所获。在这片混乱中,如管乐部部长泽岛亚矢(大后寿寿花 饰)般生活在金字塔最底层的人繼續默默从事本部活动,深藏着心中对某个人的爱慕。同样身处校园夹缝中的电影部部长前田凉也(神木隆之介 饰)原本跟事件彻底无关,却因桐岛退社掀起的骚动,阻挠了他正在拍摄的八厘米活尸电影。学校里的小型社会正逐渐扭曲崩塌,看似是失败组的前田将如何抢回他的人生胜利旗帜?
主要演员
- 前田凉也(电影部):神木隆之介
- 东原霞(羽球部):桥本爱
- 菊池宏树(棒球部):东出昌大
- 泽岛亚矢(管乐部):大后寿寿花
- 宫部实果(羽球部):清水胡桃(日语:清水くるみ)
- 饭田梨纱:山本美月
- 野崎沙奈:松冈茉优
- 寺岛龙汰:落合扶树(日语:落合モトキ)
- 阿兰友弘:浅香航大
- 武文(电影部):前野朋哉(日语:前野朋哉)
- 棒球部队长:高桥周平
- 久保(排球部):铃木伸之
- 日野(排球部):榎本功
- 风助(排球部):太贺
- 诗织(管乐部):藤井武美(日语:藤井武美)
- 片山(电影部顾问):岩井秀人(日语:岩井秀人)
- 屋顶上的男子:奥村知史(日语:奥村知史)
评价
评论
专业影评
东京EL杂志的评论员尼古拉斯·维洛文(Nicholas Vroman)对影片持负面意见,认为电影跟大多数其他校园片一样失败,称“吉田将太多角色拉进来,却将应该深入描绘的东西轻轻带过,留下一堆陈词滥调。”。相反,“iSugoi”的米吉尔·道格拉斯(Miguel Douglas)则认为本片“无可挑剔且独特”的叙事方式使观众不可懒懒地看着屏幕,而要敏锐地留意著一切细节,否则将无法把故事连结起来,电影“从简单的小故事延伸至一个高层次社会问题——挣脱羁绊、解放自己的探究”;另一个来自“Heroic Cinema”的评论同样也认为电影并没有把个中讯息和意念简单表达出来,反之需要观众全程专注于剧情发展才能得出结论。苏格兰评论人詹姆斯·麦基(James Mudge)觉得导演成功从人物众多的小说中选取部分较为有趣的角色加以描述,既能紧贴原著,也能在有限时间内深入探究各人的情感,是“日本以至世界的最佳作品之一”;“CinemaAxis”的弗兰西斯·麦凯(Francis McKay)也指电影善于塑造出日本社会和学校的阶级观念。在台湾,“CUE电影生活”影评人郑秉泓称电影“一反日式小清新习惯将复杂故事简单化的传统作风,大胆以不同观点重述单一事件的多重面向,让错综复杂的校园人际网络成功立体化”,将流逝的虚妄青春被拍出了新层次大格局”,是10年来金像奖“最出人意表的决定”。
除了故事以外,“Psycho-Drama”的杰德·麦地那(Jed Medina)在评论中也称赞桥本爱和神木隆之介等演员表现出色,当中尤以东出昌大最为突出,“值得赢取所有获得提名的奖项”。
大众媒体
本片在日本媒体间获得了大致正面评价。日本时报评论指电影“似乎有意使观众代入片中的其中一名角色”,而所有角色都有着不同地位,当中东原霞则成为了“最高和最低的桥梁”。评论认为吉田在电影中采用较为自然和严肃的风格,跟他以前的作品出现了很大差别,不过吉田依然能够运用平实无奇的角色绘画出复杂的现实。日本新闻网站J-CAST(日语:ジェイ・キャスト)也给予本片四星推荐度(五星为满分),称电影虽然有乳臭未干、令人生厌的场景,但同时也有着弱小、痛苦和情感的表现,完全地诠释了“‘高中生’这种生物”,更特别向因为在高中时代不受欢迎而不想回到过去的人们推荐本片。
大中华地区的报章及网站亦多数给予了本片正面评价。对于电影的剧情编排,有评论认为“青春片最惯用的手法就是安排一名出类拔萃的转校生在新校园里搅动一池春水;这部电影却是逆向而行,‘桐岛’在电影里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今日新闻网形容本片“犹如中岛哲也《告白》加上格斯·范·桑特《大象》的双倍爆发”,而中时新闻网评论也称电影有“黑泽明《罗生门》的方式诠释《大象》的气味”,指“导演吉田大八跳脱既有电影线性叙事,全片借由灰暗色调与复古风格追随每个人物,以不同的角度来看桐岛退社的事件,并带出角色之间的关系,挖掘出单一事件的多重面向,成功诠释青少年的迷惘、疏离”。评论又认为由高桥优主唱的《太阳依旧升起(日语:陽はまた昇る (高橋優の曲))》(陽はまた昇る)主题曲歌词激励人心,为电影以及青春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注解”。“放映周报”形容本片的多重视角“并非追求单一角色或导演心理主观所见的世界,而是明确地让人察觉到同一时空中透过摄影机不同的摆放位置与移动,原来有这样多的细节与互动不为人所见”,例如在事件的第一天镜头从“同一校园内的不同地点,跟随不同人物,建构出错综复杂的小宇宙”,是一种“刺激视觉记忆建构的新颖观影经验。”东森影评则指电影“这么低成本的内容,这么不特别的剧情,可以借由剪辑的手法创造这么巨大的感受”,称赏导演“功力深厚,创意十足。”辅仁媒体的林兆彬认为电影很有深度:“看完后,对于突然的结局初时感到空虚和一头雾水,但慢慢回忆起剧情,细味咀嚼之后,发觉这部电影是很有意思”,称电影“不单让你反思青春的点滴,还带领你感受社会制度和主流价值观的问题。”演员方面,信息时报指除了两个主要演员神木隆之介和桥本爱以外,戏中大部分年轻演员都是“初出茅庐的新星”,但却表现出色,而东出昌大更是被日本影坛誉为“2013年的大发现”。
本片在上映后首周观众满意度排名第二位,并分别在日本雅虎以及“映画.com”获得平均3.87/5和3.6/5的评分
得奖
奖项 | 类别 | 受奖者 | 结果 |
---|---|---|---|
第36届日本电影金像奖 | 最佳作品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获奖 |
最佳导演奖 | 吉田大八 | 获奖 | |
最佳剪辑奖 | 日下部元孝 | 获奖 | |
优秀剧本奖 | 喜安浩平 | 获奖 | |
吉田大八 | 获奖 | ||
优秀新人奖 | 桥本爱 | 获奖 | |
东出昌大 | 获奖 | ||
话题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获奖 | |
第34届横滨电影节 | 最佳作品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获奖 |
最佳导演奖 | 吉田大八 | 获奖 | |
最佳摄影奖 | 近藤龙人 | 获奖 | |
最佳新人奖 | 桥本爱 | 获奖 | |
第4届多摩电影节(日语:TAMA CINEMA FORUM) | 最佳作品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获奖 |
最佳新进男演员奖 | 神木隆之介 | 获奖 | |
最佳新进女演员奖 | 桥本爱 | 获奖 | |
第67届每日电影奖 | 日本电影优秀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获奖 |
导演奖 | 吉田大八 | 获奖 | |
Sponichi Grand Prix 新人奖 | 东出昌大 | 获奖 | |
第86届日本电影旬报十优奖 | 最佳新女演员奖 | 桥本爱 | 获奖 |
第37届报知电影奖 | 最佳导演奖 | 吉田大八 | 获奖 |
最佳作品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奖 | 神木隆之介 | 提名 | |
最佳新人奖 | 东出昌大 | 提名 | |
第17届日本网络电影大奖 | 日本电影部门:导演奖 | 吉田大八 | 提名 |
日本电影部门:作品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获奖 | |
日本电影部门:投票者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获奖 | |
New Face Break奖 | 桥本爱 | 获奖 | |
第67届日本放送电影艺术大奖 | 最佳作品奖 | 听说桐岛要退部 | 获奖 |
优秀新人奖 | 桥本爱 | 获奖 | |
第4届戏院员工电影节 | 女配角奖 | 桥本爱 | 获奖 |
Grand Chariot新人奖 | 东出昌大 | 获奖 | |
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新演员 | 东出昌大 | 提名 |
最佳编剧 | 喜安浩平、吉田大八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日下部元孝 | 获奖 |
制片团队
以下为电影的主要制作人员及团体:
导演:吉田大八脚本:喜安浩平、吉田大八制作指挥:宫崎洋制作:菅沼直树、茨木政彦(日语:茨木政彦)、弘中谦、平井文宏、阿佐美弘恭、畠中达郎、和崎信哉(日语:和崎信哉)监制:佐藤贵博、北岛和久、枝见洋子执行制作:奥田诚治(日语:奥田誠治)副执行制作:神藏克(神蔵克)助理制作:高桥政彦助理导演:甲斐圣太郎制作担当:吉崎秀一制作统筹:仲野尚之摄影:近藤龙人(日语:近藤龍人)照明:藤井勇(日语:藤井勇)剪辑:日下部元孝(日语:日下部元孝)录音:矢野正人美术:㭴山智惠子(樫山智恵子)场记:田口良子 | 衣装:远藤良树发型师:大野真二郎装饰:山田好男音乐:近藤达郎音乐制作:日下好明、平川智司特效监督:西村了人事:安达敬一(あんだ敬一)主题曲:高桥优《太阳依旧升起~电影“听说桐岛要退部”版本~(日语:陽はまた昇る (高橋優の曲))》(日本华纳音乐)插曲:埼玉县立蕨高等学校(日语:埼玉県立蕨高等学校)吹奏乐部《艾尔莎的新娘步入教堂》宣传制作:渡边尊俊(渡辺尊俊)宣传:Yoake(ヨアケ)企划协力:集英社/高梨佳苗、信田奈津外景协力:高知中央高等学校(日语:高知中央高等学校)特别协力:高知县、高知市、高知电影发展部门(日语:フィルム・コミッション)企划、制作:日本电视台、AX-ON(日语:日テレアックスオン)发行:SHOWGATE(日语:ショウゲート)制作:电影“桐岛”电影部(日本电视台、集英社、读卖电视台、VAP、D.N. Dream Partners(日语:D.N.ドリームパートナーズ)、Amuse、WOWOW) |
衍生剧集
以宫部实果主角的衍生剧集2012年8月WOWOW播出。出演有清水胡桃、板谷由夏(特别出演,声音演出),导演为秋野翔一。
本片在不同场合共获得27个奖项,其中亦包括了于第36届日本电影金像奖中囊括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奖三大奖项。
台湾于2017年9月16日星期六晚间十点于公视3台公视国际影展播出。
获得奖项
- 第86届日本电影旬报奖
获奖:最佳新人女演员 - 第36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新人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剪辑 / 最具话题影片奖
提名:最佳编剧 - 第7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剪辑
提名:最佳新演员 / 最佳编剧 - 第37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导演
简评
影片呈现了某种高度理想的电影形态:重心完全放在人物,真正形成“网”之后即便扣除一部分余下的也成立,摒弃类型框架只保留“无意义”的日常活动但反而显现出现实的不同寻常。高度的在场感(尤其是第一天)印证了创作本质是所有角色都是作者的N个分身,而最终用镜头“看世界”的“初级”和桐岛事件的“小题大做”实现了平衡,在框中框之内,两场虚假的暴力湮灭,这些分身彼此消融。电影宣告了一种尊严:我们每个人心里那点在他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是自己的整个世界,无论是cinema,还是桐岛。
其实并没有桐岛。从桐岛退部事件以后抽丝剥茧的展示的是所有人物间微妙的连系。我们也一定感受过吧。在我们的青春期,在那个每天历经无数日常的校园里,每个人都巧妙的在自己的位置上扮演一个能够胜任的角色。轻易说着迎合的话,随便的放弃自己真心想做的事,隐藏一切渴望的心意。望着别人的光芒,低头看着课桌上的双手,像永远写不出题目的答卷那样也找不到未来的出路。所以这里没有桐岛,做好了退出明星社团的决定就不顾一切的桐岛。我们不仅仅生活在学校里,我们更生活在这个世界里,这个琐碎又弱肉强食的世界。
是青春吗?桐岛被塑造成神一般的存在,他的“消失”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群体性的躁动,伴随着管弦乐团的鸣奏于教学楼顶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推向高潮。情节的反复恰如格斯范桑特的《大象》,累积的情绪才得以汇聚以及最后的释放,而对于人物刻画又是微妙而深刻的,在不断制造紧张关系中抓住观众,一步一步把故事推向高潮。外在与内在的因素将人群划分为不同等级的群体,阶级的对立又让高阶层产生居高临下的蔑视,边缘群体只有通过卑微的依附才不至于被当众嗤笑,所以那些坚持自我的渺小人物才会显得那么令人动容。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位置吧,没什么好坏。那个时期大家把没有摆正位置或者错过好时机都看得很重,也不过是青春期的一个状态罢了。把寻找桐岛当成找寻自己的目标,是没有方向还是沉浸于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看得太重反而过于偏执了,就像吹奏部的学姐,难道和学妹搞百合它不香么????(窜戏了233333)这个叙事手法也一样很偏执啊,非要揉成多角度切入然而除了两位男主其他也就只能简单推动剧情了,过于自我陶醉的表达了(影迷很了不起哦??
更为严肃也更细腻的日式青春片。选择了一个挺小的切口,但精准地表现出了一个众人心目中完美形象的突然消失,所连带而来的一系列关于友情、爱情、前途甚至是自我认知的动摇。一个万众瞩目的人生赢家突然抛下了面容姣好的女友、走向辉煌的社团、甚至是整个梦幻开局的人生,这对于还在一旁羡慕不已的人无异于价值观念的崩塌。特别是片尾和电影阿宅对话的高帅男生,好像已然明白了自己所追求的生活目标仿佛只是在好友的阴影之下被他人构建的产物,在镜头面前仿佛要被揭露出内心的动摇一般畏惧。开头结尾两段多线交叉叙事交织得很不错,让人想起福克纳的复调写作。此外电影阿宅和萨克斯妹子仿佛是在讨论艺术的慰藉,最后配着音乐的丧尸大反攻也是神来之笔
当一个人的非常举动破坏了那个看似稳定的结构时,才会发现人与人之间是多么不同,但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活着,只不过被那种结构给掩盖,或者说压制了。而那些一直隐藏在这个结构的黑暗中的人被曝光之后,结构的压迫才开始显现,而不得不真正的开始追求自己的尊严。小人物们像僵尸一样反击吧,只有电影才能做到这些吧,超越现实的真实和人性的本身。就算桐岛不退部,吉田大八不还是把这个故事拍出来了吗;“自己喜欢的电影和自己拍的电影刚好能联系起来”。不就是所有艺术的终极使命,给生活以意义吗,是罗梅罗给了勇气像僵尸一样扑向敌人吧。这就是宏树这样又帅又什么都在行的人没法得到也羡慕的;一部对电影的情书和社会隐喻结合的那么巧妙又有趣的电影
星期五那段用了类似于《大象》的多重pov拍法,形成了一个有限空间,空间里每个人都被缺席的桐岛所影响(输球后被责怪、爱而不得、拍电影屡屡受阻)。之后的几天电影回到了线性叙事,其他人似乎回到了生活正轨。直到天台戏,也就是pov下的群体开始有了交集,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让桐岛回社打球、在音乐社重拾自信、要求干扰拍电影的人道歉)。倾向于电影表达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4+ 听说原著映画部是拍小清新类的,改成喜欢罗梅罗,创造了天台僵尸戏,可谓一流的改编创意。多视角叙事并汇聚到一起尽管不新鲜,但形形色色的性格、前田的死宅电影梦、宏树的迷茫,谁不曾青春如此呢,假如落在了前田那里为止,无非为梦而拼尽努力即便无成又如何的热血,幸好还有宏树望向操场的一瞬,我更愿意理解为答案是“看见了虚伪、爱恋、坚持、努力、梦想,流下了眼泪,然后呢”的茫然
最好的那类青春片,结构上可能借鉴于《大象》,通过多角度的回溯,建立起锋利的群像和一张大网,中心的缺少导致各个部分的崩塌,每个人虽然都各不相同,却都被无形地往漩涡中心拉,网内涌动的情绪,将各怀心事的细节不断放大。天台戏的高潮,那才叫高潮啊!用8mm摄像机对抗现实,迷影宣言般的互文,丧尸扯开了所有的表面,或许每个人都一丝不挂的时候,才是最“真实”的。选择继续被网困住的人们将无法明白,东出昌大的眼泪,到底是不是“真实”的。
「」一开始深深地被非线性叙事所刻画的人物群像吸引,那些叙事和构图中相互交叠的部分给予不同的人物视角,摄影机表现主观色彩的心理活动,每个角色因此显得如此丰满,同时又疑惑桐岛到底什么鬼。随着影片进行心理活动逐渐变为“谁还在乎什么桐岛”,桐岛也根本就是幌子。天台高潮戏几条线索交织起来,就连配乐都与故事结合参与其中。有几对人物关系表达相当暧昧,感觉揣摩起来很有趣。
我心中与《历史系男生》并列的最佳青春片。整部影片的格调就像是桐岛的消失一样,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但又发生了太多,轻微的变动和无意间的话语都能在青春中激起波澜。作为电影宅(曾经的废柴电影社长)我绝对对本片有私心,天台僵尸戏份不要太好!最后前田和宏树通过镜头的相互审视差点泪目,果真只有透过镜头才能发现自己,发现生活,发现真相。电影宅不可能拯救世界,但绝对可以拯救自己!
桐岛说要退部,结果一群高中生的生活失衡了,乱了套……另类版《等待多戈》,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逝去多年的青春一朝之间就回来了。被老师左右的社团活动,七嘴八舌的课间时光,被校园风云人物左右的舆论场,体育运动中喷薄而出的荷尔蒙,技术宅、书呆子的宅男“密码”……一群高中生演绎了一出精彩的校园浮世绘,最后高潮处有点垮,不过被电影趣味勉强撑住了。羡慕邻国,能拍出这么令人回味的青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