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瘾者:第二部(2013)
Nymphomaniac: Volume IIUP:2021-01-12
女性瘾者:第二部简介
故事紧接着上一部,乔伊(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 饰)徐徐讲述,从来不知情欲为何物的赛里格曼(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饰)亦深深着迷。乔伊和杰罗姆(希亚·拉博夫 Shia LaBeouf 饰)有了孩子,但这颗爱情的结晶却并没有让在欲海中越陷越深的乔伊感到快乐,生活的重负让原本相爱的杰罗姆和乔伊渐行渐远。
之后,乔伊加入了一家SM俱乐部,羞辱和鞭打为乔伊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同时也将她引向了毁灭的边缘。在L(威廉·达福 Willem Dafoe 饰)的手下,乔伊找到了一份讨债人的工作,精于此道的乔伊很快就爬上了事业的顶峰。眼看着乔伊的年龄越来越大,L为她物色了名叫P(米娅·戈特 Mia Goth 饰)的接班人。就这样,乔伊成为了P的养母,两人之间的关系日渐亲密,直到某一天,乔伊发现杰罗姆成为了自己的下一个讨债对象。
第2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提名)拉斯·冯·提尔 第2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夏洛特·甘斯布 第27届欧洲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简评
学者最后说如果乔是个男人,那么她的这些经历就再也寻常不过,充分说明男权至上的观念是对女人性压抑的重要因素,女性从商品属性脱离出来人类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或许根本无法男女平等,强者就是看到过黑暗、经历过黑暗,却依然相信光明并去追求,学者最后认为那么多男人日过你,那我也可以吧,这就是性别歧视,她庆幸没有杀死恨的人,却毅然爆了虚伪者的头,这是向男权彻底的挑战。性本身没有对与错,不过是自然进化的客观存在,堪与不堪都是文明主观上赋予的色彩。婚姻道德是基于婚姻产生,它们不是一开始就有,或许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只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早期阶段的社会需求。本片对性并没有褒扬或者羞耻,而是客观的展示性
与上半部看似形式上一脉相承,但是更加的冰冷阴郁,由对自我人格的探索分析逐渐过渡到对社会体系的叛逆反抗。打碎了紧密的章回结构(下半部每章的内容已经非常松散),省略了生涩理论与原始欲望间的呼应呈现,更倾向于展示各个领域方方面面的禁忌奇观(已经是视觉冲击>情感认同了,和上半部倒置),以及夹带大量私货和强烈主观情绪的观点输出(应该庆幸冯老师拍电影没去从政?),反而失去了原本的诗意与韵味,显得太直白而有点泄劲了。但是结尾完全可以加一星,再次把影片整体的立意拉回到更高的境界:人性本恶,只有虚伪、荒诞和孤寂,没有所谓善良、单纯与救赎。如果你也能找到那棵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生命之树,那就坚定的独行下去吧。
上部如果只是浅尝辄止地谈及了灵与肉的关系,下部则以信息量过载的方式探讨着罪与罚、母与子、父与女的关系。SM段落,面对母职惩罚的情况下,Joe仍然选择忠于身体,是自我面对无法剥离的身份间的抗争。矫正小组上的发言实现了Joe的自我确认,拒绝Sex addict的病理性划归,正视了自己女性瘾者的身份。而当领养的P逐渐在情感关系中占据上风时,Joe不仅差点被父权制度结构所吞噬,也续写了《反基督者》的弑子主题—承认欲望的正当性。Seligman作为被阉割者,倒塌的父性象征必定会被Joe杀死,没有丝毫的解气或者快感,Joe的坦诚并未换来真正的理解,换来的是当理性自大到自以为足以拆解生命经验时难掩男性认同的狂喜而展露出的猥琐面孔。她只能被放逐,无论自愿还是被迫。她是独一无二的,但又是千千万万个少数的化身。
唉,因为第一部让我产生的理性使我带入那个老教授,看到一半我开始沮丧,这是多么一个神作啊,把我所知道的所不知道的,全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我感到我的电影之路前途永远在冯狗的阴影里了,视听语言,现实主义,什么95,cnmgb!我觉得我这一生可能都要寻找我的女性瘾者了,之前有个女孩M也揭露了我,说我还是一个肉欲驱动的野兽和结尾一样,我很沮丧。我懂的试听语言不多,但结尾的时候我一听那老头说睡个好觉,我就知道了,别性侵犯她,别,冯狗!我太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结尾了,很可惜他毁了我的一部神作,这是我和他不一样的地方,人性的丑恶我都有,但我尊重我的女孩,我只睡我该睡的女孩,我也会只拍我的电影,我的!感谢这个结尾让我的自负又回来了!
有趣的片段很多,但过于冗长了,反而情节上的关键节点被含混过去,大量篇幅用来展现一种身体奇观,但仔细想想没头没尾挺莫名其妙的,而以此展开的议题好像也是浅尝辄止于书面信息,对人物的表现尤其生硬,好像故事需要什么人就出现什么人,比如本来不禁欲参加了小组后开始禁欲最后又通过镜子里的儿时自己来肯定自己,这实在是太乏力了,衬出内容其实很空虚,尤其是最后的结尾,虽然在视听方面呈现出了强烈的惊悚感,但反转确实太刻意了,貌似体现出了性的无法抑制,但我总是把这个空间想象成精神空间,在这里可以把身体上的性欲割离,是一种理性空间,同时也可以象征观众的在场,而拉斯冯却把这个空间与现实贯穿,我不喜欢。。最后电影的视听表现非常简洁有力
[视]123版,露点露鸟,20年9月看的第一部,隔了两年多,米娅·高斯电影处女作,当年20岁有点瘦,今天刚看了<淡蓝之眸>有甘斯布。宗教、政治、音乐、黑帮、家庭、轻喜剧,艾瑞克博士、石头人、老绿魔、马汀、希亚。分章节,浮空自发高潮,芝诺悖论,性冷淡,巴赫贝多芬,跨种族,扇耳光,弗洛伊德,普鲁士抓结,下体特写,罗马鞭刑最高四十鞭,汽车着火<钛>,伊安·弗莱明瓦尔特ppk手枪,邦德贝瑞塔手枪,脱瘾综合征,数数有点虐,有<老男孩>感觉,结尾反转升华,余音绕梁。禁言动摇民主基石,社会和人民一样软弱,人类品质只有一个虚伪。孩子有多种性取向,婴儿一切都是性,性欲是人类最强原动力。海浪怎能停留在沙滩上,杀戮是人类最自然不过的本性。如果你是男人,,,终于你不堪重负,甚至像个男人。我想反驳,但我太累了
我身边就有个这样的人,男的。他的瘾有多大呢,每星期至少三次。而且他很挑剔,花钱的绝对不去。他有一个很固定的泡友,三十多岁生过俩孩子(这个男的27岁,他之前的泡友也都是宝妈,不知道是不是恋母情结严重)。他每周一三六雷打不动晚上开车三个小时从六点到九点去女方的城市,在酒店玩到十二点,然后早上睡到五点起来再开车三个小时回去上班。——这是我当初给女性瘾者第一部写的影评。现在两年过去了,说一下后续吧。这个哥们家里给他介绍了一个对象,好巧不巧也是个性瘾患者,比他瘾还要大。现在这个哥们每天被老婆逼着交公粮,见到老婆腿都哆嗦,天天落荒而逃。果然女人的瘾要大起来,就没男人什么事了。
最后10分钟点了题。从一个特别惊悚的角度讲了一个惨烈的女性反抗和战斗的故事。虽然有些隐喻暗喻明线暗线受知识所限看不懂,但是导演你要表达的强烈情绪感受到了。贴几句本片里的台词,剧情无关。“每禁止一个词都是在动摇民主的基石,面对难题使用禁言的方法是社会无能的表现。焚烧书籍对于现代社会什么用也没有”。“社会应该宣扬的是强调政治正确的表达方式,是对少数族群的关注”。“我觉得社会跟人民一样懦弱,而人民太蠢,不配拥有民主”。“我理解,但完全不同意”,“我不怀疑人类的品质。人类的品质只有这一个——虚伪。我们推崇阳奉阴违的人,却嘲笑忠言逆耳的人。社会的基础不应该是憎恶,应该是原谅,憎恶是最低级的,人应该学会原谅刽子手。”
看完第二部,我理解了导演Lars von Trier把影片分开两部分的原因。1、从分饰女主角乔伊的两个演员,划分出她的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里,年轻的乔伊随性而行,纵瘾欢愉;后一阶段,伴随身体的变化,她想要自愈。2、第一部里,乔伊和“老处男”塞里格曼,对于每一章节的故事,论点似乎都不同步。一个实践多于理论,另一个知识绝对优势于经验。但到了第二部的结尾,她们互补的言论汇合了,几乎达成共识。3、从一个看似女权的主张,延伸回到人性的虚伪。前一部分,乔伊看似是忏悔,实际却享受着奢瘾。后一部分,被瘾带来的放纵伤害,决定戒除,回归人性的虚伪。而人性虚伪的最大体现,就是塞里格曼在影片结尾处,那一记响亮的“耳光”!乔伊离开后,是选择戒除,去追求虚伪,还是继续屹立,犹如她的灵魂树,值得想象~(再写,字数要超)
上部的性爱描写还只是频繁地更换性伴侣,下部则涉及到3p、fist、spank的刻画。影片文本可以从女性主义、性心理、精神分析学、病理学、社会学等多重维度去分析,从最浅显的层面上使我思考自由意志与自我选择的问题。与所有的瘾一样,女性瘾者在快感与痛苦并存的矛盾之中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尽管乔伊在互助会上最后以抗议的姿态坦然接受了自己,但她的代价在常规认知里显得过于昂贵,注定孤独的宿命、舆论的倾轧、家庭身份与职业身份失去造成的社会边缘化、身体的残害与痛苦,以至于最后她只能戒瘾,“那是她唯一活下去的方式”,她的代价究竟是自我的选择还是被身体与精神上的瘾所控制的结果,当乔伊在伤害他者时,她亦承受着惩罚,这是否意味着她可能会得到某种意义上的救赎,或者说她的痛苦是否会成为我们道德天平的砝码。
失望,上下剪是对的,臃肿走向崩坏,这部感觉像把“独特选题又巧妙烧制的窑器”再烧制,再拿来各种狗屎大乱炖,还自以为得到美的真谛;上部从“爱伦坡=父亲的病”就能看出“asspull”的异样,为了完成叙事,一次又一次拉斯冯提尔从菊花里掏出情节转折来滥用,缝合过多肤浅非性“恋童癖、纳粹、宗教与SM…”,借老头女主的“智性对白”ooc与“女性瘾者”空洞的空壳,实质满是导演的自恋,拿电影来阐述自我理念,来反叛;他真的认为拿堕胎来视觉强奸观众,又用强奸来试图颠覆结局很酷?很前卫?never too old to learn,看来冯提尔还在青春期…这一主题对他而言还是操之过急.
说实话第二部有点太变态了,有点生理不适了。比起第一部,当剧情不自然的走向让我难以理解时,我会觉得它观点输出程度太强了,有些太刻意了,整个表达也没有第一部更具艺术性。在结尾的性别角色不平等分析出现之前,我仍认为这是一部很多地方都值得解读的优质电影。一部电影前面还讲着“社会在面对它的现实问题时也无能为力”,“社会不过和它其中的人一样懦弱”的电影,最后竟然归纳到“作为女性你受到了和男性角色不一样的对待”上,真神奇!结尾也真神奇,可能我把那老头看得太正直了,写这个评论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前面说“人性的本质是虚伪”是铺垫么?害,这电影真不给社会和人性留面子,这一点确实值得点赞^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