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总动员2(2011)
《Cars 2:世界大赛》(英语:Cars 2)是一部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制作,并由华特迪士尼发行的3D电脑动画电影。它是2006年的电影《汽车总动员》的续集,北美上映日期是2011年6月24日。《料理鼠王》的制作人布莱德·路易斯(英语:Brad Lewis)(Brad Lewis)为该片的导演,而制作人则是约翰·拉萨特。这部影片的剧情主要是叙述主角闪电麦坤(Lightning McQueen)以及拖线(Mater)环游世界的经历。可是,这部电影虽然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得到的好评相比皮克斯的其他作品较少。
评分:7.7
导演:约翰·拉塞特 / 布拉德·刘易斯
编剧:约翰·拉塞特 / 布拉德·刘易斯 / 丹·福格尔曼 / 本·奎因
主演:欧文·威尔逊 / 王牌接线员拉里 / 迈克尔·凯恩 / 艾米莉·莫迪默 / 艾迪·伊扎德 / 约翰·特托罗 / 布伦特·马斯伯格 / 乔·曼特纳 / 托马斯·克莱舒曼 / 彼得·雅各布森 / 邦尼·亨特 / 达雷尔·沃尔特里普 / 弗兰科·内罗 / 大卫·赫伯斯 / 托尼·夏尔赫布 / 杰夫·格尔林 / 詹森·艾萨克 / 布鲁斯·坎贝尔 / 詹妮弗·路易斯 / 斯坦利·汤森德 / 维利贝·托皮奇 / 锡格·汉森 / 盖多·克隆尼 / 瓦妮莎·雷德格雷夫 / 布拉德·刘易斯 / 切奇·马林 / 保罗·杜利
类型:喜剧 / 动画 / 冒险
片长:106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 日语 / 意大利语 / 法语
影片别名:3D反斗车王2(港) / Cars2:世界大赛(台) / 汽车总动员2 / 飞车正传2 / 小汽车的故事2
上映:2011-08-24(中国大陆)
IMDb:tt1216475
剧情
开发出新能源 - 「埃能源」(Allinol)的米路士爵士(Sir Miles Axlerod)召开世界格兰披治大赛,各路好手纷纷云集,独缺四届洲际杯冠军闪电麦坤。
闪电麦坤(英语:Lightning McQueen)自从赢得洲际杯之后便成为赛车界的超级巨星,继续参加各种赛车比赛。这次他拿了第四个洲际杯冠军,回到打冷镇见老朋友,本来想要就此放自己一个大假。由于意大利方程式赛车法兰斯高(Francesco)的挑衅,拖线(Mater)替麦坤报了名,麦坤最终同意参加世界大赛,并带同车队好友团队一同参加在日本东京、意大利摩纳港(虚构)和英国伦敦举行的各段赛事。
这次环游世界的比赛,还带上从未出国过的拖线一起出门,拖线终于有机会出国旅游,觉得大开眼界,不过也因此闹了不少笑话。而在日本站比赛的前一天,拖线偶然结识了英国秘密情报局特务飞弹麦克(Finn McMissile)与郝莉莉(Holley Shiftwell),他们正在追查一个跟石油公司密切相关的犯罪集团的行踪。拖线阴差阳错之下被郝莉莉当作美国来的街头特务,由此卷入了麻烦之中。在次日的比赛中,麦坤与法兰斯高竞争激烈,与此同时不断有赛车意外着火爆缸,拖线则撞见飞弹麦克和神秘组织火拼的场面。
这次他们从美洲到亚洲再到欧洲,横跨三洲,将行遍天下无敌车,更多精采的赛车实况以及紧张刺激的谍匪情节,将会考验闪电麦坤的赛车技术与拖线的友情,最终揭发比赛赛车的幕后黑手,露出真正面目。
角色配音表
配音 | 角色 | |||
---|---|---|---|---|
美国 | 台湾 | 大陆 | 香港 | |
欧文·威尔森 | 陈建州 | 黄磊 | 林海峰 | 闪电王麦坤(Lightning McQueen):故事开始的时候已经拿下了4个州际杯冠军奖杯,成为赛车界的著名巨星。最后因为方程式赛车法兰西高的挑衅而参加世界格兰披治大赛,带同车队与好友拖线一同比赛。 |
邦妮·亨特 | 陆明君 | 钱欣郁 | 林嘉欣 | 莎莎(Sally):闪电麦坤的女朋友,雪糕筒酒店老板,麦坤放假的时候经常到山顶酒店约会,故事开始时崇拜偶像超哥,最后回到油车水镇的时候终于见到其偶像的风采。 |
丹尼尔·劳伦斯·怀特尼 | 康康 | 范伟 | 葛民辉 | 拖线(Mater):因为法兰斯高的挑衅而支持麦坤参加世界格兰披治大赛,途中误打误撞下认识到麦克飞弹和郝莉莉,一起调查秘密犯罪集团的动机,最终一轮激战之后于最后英国站的伦敦比赛再遇麦坤并扯出秘密犯罪集团狡猾的幕后主脑迈爵士。最后并被英女王册封为拖车拖线爵士。 |
米高·肯恩 | 康殿宏 | 李立宏 | 秦沛 | 飞弹麦克(Finn McMissile):故事一开始出场的英国特务,奉命去调查位于公海中央的秘密巨大油田,并拍下关键的摄录机后离开油田。途中与驻守日本的情报人员郝莉莉会合并遇到了拖线并误以为他是美国特工,最后再根据其他线索与郝莉莉和拖线一起去瓦解犯罪集团。 |
艾蜜莉·摩提默 | 范玮琪 | 姚晨 | 林欣彤 | 郝莉莉(何筛莉)(Holley Shiftwell):英国驻东京女特务,本身只是驻守日本的情报人员,误以为拖线是美国特工,但最后帮忙成功瓦解犯罪集团并成为拖线女朋友。 |
约翰·特托罗 | 姜先诚 | 张磊 | 欧锦棠 | 法兰斯高(Francesco Bernoulli):意大利方程式赛车,世上最快的名车之一。因为挑衅闪电麦坤与好友拖线而令其参加格兰披治世界大赛,第一站日本东京站把握麦坤失误以些微之差压倒麦坤赢得该站第一。而第二站义大利摩立港比赛被麦坤反以些微之差压倒得第二,最后英国伦敦站因为举办人迈爵士被揭发罪行而令整个比赛报销。但最后受麦坤与拖线邀请到美国油车水镇参加油车水镇格兰披治世界大赛的表演赛,满足莎莉一睹偶像的风采。 |
托尼·夏尔赫布 | 陈宗岳 | 任亚明 | 郑展晴 | 劳佬(Luigi):车胎铺老板兼麦坤车队成员,与奇诺是搭档,大家都喜欢法拉利。 |
Guido Quaroni(英语:Guido Quaroni) | 赵增熹 | 奇诺(Guido):车胎铺老板兼麦坤车队成员,与劳佬是搭档,大家都喜欢法拉利。 | ||
乔治·卡林 | [[]] | 盖文革 | 辛伟强 | 辉哥(Fillmore)水箱温泉镇卖有机汽油的油商,跟芙蓉买味道相比,辉哥卖健康,后来受麦坤邀请提供比赛用的汽油。 |
切奇·马林 | 胡立成 | 茅菁 | 黎彼得 | 雷蒙(Ramone):汽车美容店店主,但简单的维修他也会,跟芙蓉是夫妻关系。 |
珍妮佛·路儿士(英语:Jenifer Lewis) | 姜瑰瑾 | 林兰 | 朱咪咪 | 芙蓉(Flo):水箱温泉镇的餐厅店主,售卖可口的汽油,雷蒙的妻子,故事最后被超哥迷倒。 |
托马斯·克莱舒曼 | 邰智源 | 李立宏 | 罗家英 | Z博士(Professor Zündapp):秘密犯罪集团的军师,负责分配集团成员的工作。最后被麦克与郝莉莉拘捕。 |
彼得·雅各布森 | 龙天生 | 亚瑟(Acer):秘密犯罪集团手下。 | ||
乔·曼塔那(英语:Joe Mantegna) | 夏治世 | 格兰(Grem):秘密犯罪集团手下。 | ||
埃迪·伊扎德 | 李勇 | 张遥函 | 高翰文 | 迈爵士(米路士爵士)(Miles Axlerod):为前石油产业的大富翁。表面上是为世界开发新能源减少地球污染的善长人翁,还把外表改装成电动车,举办世界格兰披治大赛,并发明「车能乐」(Allinol)为赛车的指定能源。事实上把外表改装成电动车是隐藏自己是秘密犯罪集团幕后黑手,而「车能乐」的真身是被改造了成份的汽油,一旦被高温辐射射中便会着火爆炸。从而令世界所有车对新能源都失去信心而只用汽油,又因为自己拥有世界上最巨大的油田,因此达到控制全世界的野心。最后被哨牙唛以螺丝发现并揭发其为幕后黑手并被英国警方拘捕。 |
Joe Ranft(英语:Joe Ranft) | 黎景全 | [[]] | 林保全 | 阿列(Red) |
Katherine Helmond(英语:Katherine Helmond) | 崔帼夫 | [[]] | 龙宝钿 | 莉丝(Lizzie)水箱温泉镇的一个老太婆,丈夫一早过了身。 |
约翰·拉岑贝格尔 | 陈旭升 | [[]] | 王青 | 阿麦(Mack) |
弗兰科·尼罗(英语:弗兰科·尼罗) | 崔晓东 | 崔晓东 | 周志辉 | 连奴叔叔(Uncle Topolino):劳佬在义大利的叔叔,有一个太太。 |
Paul Dooley(英语:Paul Dooley) | 简怀甄 | 陆建艺 | 周永坤 | 沙展(Sarge) |
Michael Wallis(英语:Michael Wallis) | 简怀甄 | 陆建艺 | 郭峰 | 警长(Sheriff) |
布兰特·马斯柏格(英语:Brent Musburger) | 王希华 | 苏鑫 | 马啓仁 | 麦丁宝(Brent Mustangburger):比赛旁述。 |
达瑞尔·华契普(英语:Darrell Waltrip) | 张闻天 | 李德能 | 达洛卡提普(Darrell Cartrip):比赛旁述。 | |
霍斯卡·哈柏斯(英语:David_Hobbs_(racing_driver)) | 姜广涛 | 霍斯卡(David Hobbscap):比赛旁述。 | ||
路易斯·汉米尔顿 | 郝祥海 | 汉米尔顿(Lewis Hamilton):麦坤好友兼老对手。 | ||
杰夫·哥登(英语:Jeff Gordon) | 格凡特(Jeff Gorvette):麦坤好友兼老对手。 | |||
约翰·拉萨特 | John Lassetire :格凡特的领队 | |||
杰森·艾塞克 | 张云明 | 利耀堂 | 战机利(Siddeley):特务组织的飞机。 |
配音阵容
配音 | 角色 | |||
---|---|---|---|---|
英版 | 台版 | 陆版 | 港版 | |
欧文·威尔森 | 陈建州 | 黄磊 | 林海峰 | 闪电麦坤(英语:Lightning McQueen)(Lightning McQueen) |
Larry the Cable Guy | 康康 | 范伟 | 葛民辉 | 拖线(英语:Mater (Cars))(Mater) |
米高·肯恩 | 康殿宏 | 李立宏 | 秦沛 | 飞弹麦克(Finn McMissile) |
艾蜜莉·摩提默 | 范玮琪 | 姚晨 | 林欣彤 | 郝莉莉(Holley Shiftwell) |
埃迪·伊扎德 | 李勇 | 高翰文 | 迈爵士(Miles Axlerod) | |
约翰·特托罗 | 姜先诚 | 欧锦棠 | 法兰斯高(Francesco Bernoulli) | |
托马斯·克莱舒曼 | 邰智源 | 罗家英 | Z博士(Professor Zündapp) | |
路易斯·汉米尔顿 | 汉米尔顿(Lewis Hamilton) | |||
杰夫·哥登(英语:Jeff Gordon) | 高竿(Jeff Gorvette) | |||
彼得·雅各布森 | 龙天生 | 亚瑟(Acer) | ||
乔·曼塔那(英语:Joe Mantegna) | 夏治世 | 格兰(Grem) | ||
杰森·艾塞克 | 利耀堂 | 战机利(Siddeley) | ||
托尼·夏尔赫布 | 陈宗岳 | 郑展晴 | 劳佬(Luigi) | |
盖多·克隆尼(英语:Guido Quaroni) | 阿佳(Guido) | |||
Paul Dooley(英语:Paul Dooley) | 简怀甄 | 沙展(Sarge) | ||
约翰·雷森伯格 | 陈旭升 | 王青 | 麦大叔(Mack) | |
布兰特·马斯柏格(英语:Brent Musburger) | 王希华 | 苏鑫 | 马啓仁 | 麦丁宝(Brent Mustangburger) |
达瑞尔·华契普(英语:Darrell Waltrip) | 李德能 | 达洛卡提普(Darrell Cartrip) | ||
霍斯卡·哈柏斯(英语:David_Hobbs_(racing_driver)) | 霍斯卡(David Hobbscap) | |||
Colin Cowherd(英语:Colin Cowherd) | Colin Cowling | |||
弗兰科·尼罗(英语:Franco Nero) | 周志辉 | 连奴叔叔(Uncle Topolino) | ||
宝妮·杭特 | 钱欣郁 | 徐蕙贤 | 莎莉(英语:Sally Carrera)(Sally Carrera) | |
切奇·马林 | 黎彼得 | 雷蒙(Ramone) | ||
珍妮佛·路儿士(英语:Jenifer Lewis) | 朱咪咪 | 芙蓉(Flo) | ||
麦可·沃利斯(英语:Michael Wallis) | 洪明 | 郭锋 | 警长(Sheriff) | |
Stanley Townsend(英语:Stanley Townsend) | Vladimir Trunkov | |||
Stanley Townsend(英语:Stanley Townsend) | Ivan | |||
Stanley Townsend(英语:Stanley Townsend) | Victor Hugo | |||
Lloyd Sherr(英语:Lloyd Sherr) | 辛伟强 | 辉哥(Fillmore) | ||
Lloyd Sherr(英语:Lloyd Sherr) | Tony Trihull | |||
Michel Michelis | Tomber | |||
凡妮莎·蕾格烈芙 | Mama Topolino | |||
凡妮莎·蕾格烈芙 | The Queen | |||
Sig Hansen(英语:Sig Hansen) | Crabby the Boat | |||
Katherine Helmond(英语:Katherine Helmond) | 丽姐(Lizzie) | |||
杰夫·格尔林 | Otis | |||
Mel Dorado | Patrick Walker | |||
Velibor Topić(英语:Velibor Topić) | Alexander Hug | |||
Greg Ellis(英语:Greg_Ellis_(actor)) | Nigel Gearsley | |||
John Mainier | J. Curby Gremlin | |||
Brad Lewis(英语:Brad Lewis) | Tubbs Pacer | |||
理查·坎德 | Van | |||
伊迪·迈克莱尔 | Minny | |||
约翰·拉萨特 | John Lassetire |
制作
《汽车总动员》是皮克斯动画制片中,第二部有续集的动画电影(另一部是《反斗奇兵》)。《反斗车王2》原本定于2012年上映发行的,但皮克斯将其提早了一年。
约翰·拉萨特在世界各地发表推行上一集时,有了第二集的构想,他曾说过:「我试着想像:『拖线在这种情况下会做些什么事呢,你知道吗?』我甚至能想像拖线在英国的右线行驶、环绕巴黎巨大的圆环、在德国公路飙车、在义大利和一群机车沟通以及在日本研究交通标志的意思……等。」
制作问题
至2008年为止,三个原电影的配音员过世了:乔伊·兰夫特(英语:Joe Ranft)(小红,Red)于2005年8月死于一场车祸;乔治·卡林(费尔摩,Fillmore)于2008年6月死于心衰竭;保罗·纽曼(蓝天博士,Doc Hudson)则于2008年9月死于肺癌。
后续发展
2010年确认全片制作完毕,定于2011年6月24日以2D、3D和IMAX 3D三种形式在北美上映。
票房
美国首映周末票房收入为6613万美元,位居第25周票房冠军。
上一届:《绿光战警》 | 2011年美国周末票房冠军第25周 | 下一届:《变形金刚3》 |
片中彩蛋内容
- 揽揽熊劳苏:演出之玩具总动员3。片中是个叫「熊抱车」的广告看板,位于东京。先前是在天外奇蹟中客串,是在卡尔爷爷的屋子起飞时,一个女孩的房间,一同出现的有:顽皮跳跳灯中的皮球。
- 古斯特餐厅:演出之皮克斯电影料理鼠王。原片料理鼠王中的主要场景之一,在本片依然是出现在巴黎,古斯特人招牌已经被改为车(毕竟这是个汽车世界)。
- 比萨星球卡车:演出之皮克斯电影全部(除反斗奇兵、反斗奇兵续集及反斗奇兵3外皆为客串),主要电影为玩具总动员中比萨星球之送货车,在本片名叫Todd。
- 超能先生:演出之皮克斯电影超人特攻队,在片头脱线和麦坤去电影院时,萤幕上就是在放映该片。
-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由于皮克斯制作团队来自台湾的动画特效工程师骆效先先生要求,虽然最终还是无法让影片前进台湾拍摄,导演约翰·拉萨特仍在画面右侧安排一辆赛车迷的红色轿车在义大利观众席中挥舞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约01:00:35,画面右下方。但根据电影并没有任何台湾籍赛车)。
- 龙哥:龙哥是中国代表选手,加入世界大赛,因为导演约翰·拉萨特对中国感兴趣,所以安插龙哥这个角色。这个桥段在其他国家上映时都变为代表其国家的赛车角色,在美国版的是高竿,台湾没有代表角色,所以也是高竿。
- 约翰拉萨胎:约翰拉萨胎是导演约翰·拉萨特的员工以他的名字低调设计出的角色。
- 「东京拖线」角色:在麦坤抵达东京时,夜晚的街头上有一台拉风跑车开到士官长前方,麦坤的左车道。其实他就是在Cars之前的番外卡通「拖线狂想曲」其中一部「东京拖线」中和拖线在东京赛车的车友。(「东京拖线」内容叙述拖线(Mater)和闪电麦坤(Lightning McQueen)来到日本东京比赛的故事,剧情则是改编自电影《玩命关头3:东京甩尾》。)
- 炸弹客:皮克斯《超人特攻队》电影一开场的那位炸弹狂魔,之后到了《料理鼠王》变成背景里的路人甲,似乎是在路边骗小孩。而这个桥段在本片巴黎铁塔附近(约00:50:10)再度出现,受骗的小车依旧是蓝色烤漆与红色烤漆。
- 现实中著名人士:如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威廉王子、教宗本笃十六世等,在片中均化为汽车登场。
原声带
《Cars 2:世界大赛》原声带 | |
---|---|
麦可·吉亚奇诺的电影配乐 | |
发行日期 | 2011年7月29日 (2011-07-29) |
类型 | 电影配乐 |
时长 | 68:02 |
唱片公司 | 环球唱片 |
配乐由同为《超人特攻队》、《料理鼠王》、《天外奇蹟》配乐的麦可·吉亚奇诺担纲,收录威瑟乐团“You Might Think”、Perfume“Polyrhythm”、罗比·威廉斯及布拉德·帕斯利合唱“Collision Of Worlds”等26首电影配乐及歌曲。2011年7月29日发行。
曲目
歌曲名称 | 作者 | 演唱者 | 时间 |
---|---|---|---|
You Might Think | 里克·奥卡西克 | 威瑟乐团 | 03:07 |
Collision Of Worlds | 布拉德·帕斯利、罗比·威廉斯 | 布拉德·帕斯利、罗比·威廉斯 | 03:36 |
Mon Cour Fait Vroum (My Heart Goes Vroom) | 麦可·吉亚奇诺 | Bénaba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02:49 |
Nobody's Fool | 布拉德·帕斯利 | 布拉德·帕斯利 | 04:17 |
Polyrhythm | 中田康贵 | Perfume | 04:09 |
Turbo Transmission | - | - | 00:52 |
It's Finn McMissile! | - | - | 05:54 |
Mater The Waiter | - | - | 00:43 |
Radiator Reunion | - | - | 01:40 |
Cranking Up The Heat | - | - | 01:59 |
Towkyo Takeout | - | - | 05:40 |
Tarmac The Magnificent | - | - | 02:39 |
Whose Engine Is This? | - | - | 01:22 |
History's Biggest Loser Cars | - | - | 02:26 |
Mater Of Disguise | - | - | 00:48 |
Porto Corsa | - | - | 02:55 |
The Lemon Pledge | - | - | 02:13 |
Mater's Getaway | - | - | 02:13 |
Mater Warns McQueen | - | - | 01:31 |
Going To The Backup Plan | - | - | 02:24 |
Mater's The Bomb | - | - | 03:17 |
Blunder And Lightning | - | - | 02:17 |
The Other Shoot | - | - | 01:03 |
Axlerod Exposed | - | - | 02:22 |
The Radiator Springs Gran Prix | - | - | 01:30 |
The Turbomater | - | - | 00:52 |
获得奖项
- 第69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动画长片 - 第38届人民选择奖
提名:最受欢迎动画配音演员 - 第39届安妮奖
提名:Editing in a Feature Production / Character Design in a Feature Production / 最佳动画视觉效果 / Production Design in a Feature Production / Storyboarding in a Feature Production / 最佳动画长片 / 最佳动画视觉效果 / 最佳动画角色设计 / 最佳动画设计 / 最佳动画故事板 / 最佳动画剪辑 - 第38届土星奖
提名:最佳动画电影
- 约翰·拉塞特 John Lasseter导演
- 布拉德·刘易斯 Brad Lewis导演
- 欧文·威尔逊 Owen Wilson配 闪电麦昆 Lightning McQueen
- 王牌接线员拉里 Larry The Cable Guy配 拖线 / 板牙 Mater
- 迈克尔·凯恩 Michael Caine配 麦克飞弹 Finn McMissile
- 艾米莉·莫迪默 Emily Mortimer配 荷莉 Holley Shiftwell
简评
这部续作感觉真的蛮一般的,明明时隔五年画面已经提升至一流的水准了,结果却交上来这么俗套的007故事,完全吸引不到我。而且这部的板牙也相当于是本片的“真·主角”定位了,本来是件好事儿,我在第一部中也挺喜欢他的,结果他在本片中的桥段真的太讨人厌了,整个一乡巴佬进城,尤其是在日本的时候疯狂给麦昆丢脸,我都看不下去了。并且他还带着麦克风在比赛期间出去逛了,虽然是跟那些007主线的车们有很大的关系,那最起码也得关麦吧,人家都喊了好几次了关掉关掉都没关,以至于最后麦昆误会意思直接错失了本来该属于人家的第一名。但这也就算了,居然还安排麦昆来主动道歉!?“觉得不该那么说板牙的”,这他妈是什么逻辑?!这就错在麦昆人太好是不是?所以总体来说虽然本片的质量很高,但因为剧本原因我并不推荐观看。
抛开剧情个人觉得比第一部好看,汇聚了三个国家的风光,各种大场面新人物,脑洞更大了,能把汽车完全拟人确实是很有意思,但是!剧情稍微实在太乱了,设定直接吃书,主角变配角,特工那条线怎么也看不懂,还有为什么一定要营造大智若愚的形象呢?一点都不好笑只显得愚蠢,子供向都侮辱小孩智商了…
虽然皮克斯没什么大烂片,但这个的确失败,本片该工作室唯一烂番茄新鲜度低于60%的电影。松散剧情,令人厌倦的脱线人物,还有被恶搞、戏仿过无数次的间谍片套路。整部影片显得很稚嫩,没有用心,有种敷衍了事的感觉。电影的唯一可取之处是动画效果很壮观,但对皮克斯来说,壮观的场面可远远不够。
没办法,我从第一部开始就get不到这个赛车系列,因为觉得最最基础的设定逻辑不自洽。玩具、海底、超人等系列看起来比较通顺的原因,是其角色都是有机生物/人造的拟人形态物体,将其形象和人类的形态表情结合起来还能说得过去;赛车系列则完全给我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感觉……明明本身是人造的无机物机器,还要硬安上人类的器官、形态甚至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太奇怪了——片中每次出现赛车飞机的眼皮、舌头、牙齿、食物饮料、厕所、代表各地文化的表演和地标性建筑、恋爱关系、亲属关系,都让我内心升起一种无法避免的割裂感和一个大大的问号——尽管我知道这么对待动画有点严格。
第二部商业色彩太浓了,虽然世界观变大,异国风情增加,还有特工等当时流行的元素,但堆砌得越多,烂片味就越重。上一部是大人物遇小事,这一部是小人物遇大事,以麦昆的跟班拖车为主要剧情点,他阴差阳错被误认为了特工,从而卷进了一系列麻烦事,甚至两人的友情也遭到危机等等。最后的反派大boss不难猜,两次反转有点无力。
赛车总动员2在剧情上真是下了不少功夫,愣是整出了一幕悬疑谍战片,并且主角由闪电麦昆换成了Mater板牙,讲述板牙稀里糊涂就成为了美国的特工情报人员并最终惩恶扬善,当然本作在画质精细度和剧情流畅度方面也没有落下,色彩极为鲜艳,制作相当精良。 PS 蝙蝠侠管家迈克尔凯恩的声音实在是太有辨识度了啊
“特工赛车”的形象设计尤其是“舞刀弄枪”的造型,还真的挺惊艳的。但是剧情太俗套了,拖车“板牙”就是“没头脑”,麦昆、麦克飞弹轮流是“不高兴”。“没头脑”无端卷入国际能源大亨的阴谋,加上英国间谍特工元素,和“不高兴”配合着插科打诨般的喜剧,以及“剧情不够歌舞来凑”的背景乐曲——同样的核,只是改了形式,其实无非就是动画赛车版憨豆特工的故事。
無論是畫面還是劇情都甩了前作不止一條街。一部優秀的教育電影。反派的設定很精髓,一群被利用的「廢柴」。校園欺淩和歧視很普遍,忿忿不平的情緒被點燃成仇恨以至於走上歧途,是正確的嗎?不正確又怎麼破?好的劇情不需要華麗複調的包裝,一個金點子就能經久回味,就這一點比之單純銷售友誼和情懷的前作強太多了。
第一部的评价有多高的话,那么这一部就有多差劲。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萌萌的赛车在激情赛场上勇于冲锋夺冠的故事。而不是套一个人的外壳,让他从事007般的特工的工作。由于给这些汽车赋予了超出汽车这个范畴之外的人格与职业,显得整部电影不伦不类。而主角在赛场上的比赛,仅成了另一个谍战剧情下的背影。三场换了三个国家,再让这些汽车做出符合这些国家文化特征的一些表现。还是那个问题,超出了汽车范畴之外的拟人化,会让我感到非常的不舒服。更不要提里面即便是比正儿八经的谍战片还要鬼扯的情节。一辆特工汽车就可以上天遁地无所不能。并且增加了拖车这些谐星的形象融入其中。不得不让人想起了憨豆先生般的形象。而真正的汽车比赛反倒是没有什么看点了。这种片子一旦首作珠玉在前的话,后面就难免狗尾续貂很难超越了。再也没首部那样的惊喜感了
“乡巴佬”桥段的设计,感觉Mater不是没有大局观的Car捏,不过上一部表现的Mater,就像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看到的人的一面。不同的场景,确实角色变化很多面的。这样想的话,觉得2也挺合理的。而且这部多了很多赛车跑赛道的声音,听着感觉好爽!喜欢;-)
本片和前作的风格截然不同,前作重在情感和怀旧,重在描写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本片则俨然成了“007+碟中谍”式的火爆动作大片,不仅有格斗戏、追车戏、赛车戏,还有枪战戏和爆破戏。赛车戏不仅有前作的赛车场赛车,更多的是城市赛车,画面和场景有特别强烈的赛车游戏的既视感。
《赛车总动员2》能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机智有趣动作戏爆棚的故事,而且也有对友谊的思索——我该接受的,是理想中的他,还是本真的他?这个话题要是讲过头,肯定又会被冠上“说教”的帽子,还好它只是谍战元素的随送小菜,合理的点缀在火爆的动作戏中,让观众体会到真正的“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