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儿(2018)

The FavouriteUP:2022-04-06

《真宠》(英语:The Favourite,香港译《争宠》,新加坡、台湾译《真宠》)是一部于2018年上映,并由爱尔兰、英国及美国联合制作的黑色幽默惊悚历史传记式剧情片,由尤格·蓝西莫执导,黛博拉·戴维斯(Deborah Davis)及托尼·麦克纳马拉(英语:Tony McNamara (writer))担任编剧。电影设定于18世纪初的英国,剧情探讨了一对表姊妹之间的关系,两人在背后的勾心斗角,运用各种手段在宫廷谋利,并争夺成为安妮女王最爱的宠儿。电影由奥莉薇雅·柯尔曼、艾玛·史东、瑞秋·怀兹、尼可拉斯·霍特、乔·欧文和马克·加蒂斯主演。拍摄于2017年3月至5月期间在赫特福德郡的哈特菲尔德庄园,以及萨里郡的汉普敦宫取景。

宠儿

评分:7.5 导演:欧格斯·兰斯莫斯 编剧:德博拉·戴维斯 / 托尼·麦克纳马拉
主演:奥利维娅·科尔曼 / 艾玛·斯通 / 蕾切尔·薇兹 / 尼古拉斯·霍尔特 / 乔·阿尔文 / 马克·加蒂斯 / 蒂莫西·英纳斯 / 珍妮·莱恩斯福德 / 詹姆斯·史密斯 / 詹姆斯·梅尔维尔 / 杰克·维尔
类型:剧情 / 喜剧 / 同性 / 传记
片长:119分钟地区:爱尔兰 / 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争宠(港) / 真宠(台) / 宠姬 / 挚爱
上映:2018-08-30(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5083738

剧情

1708年,英国跟法国正在交战,而安妮女王(奥莉薇雅·柯尔曼 饰)正在王位上。安妮女王身体虚弱,对执政没甚么兴趣,她反而喜欢如赛鸭一样的古怪活动,以及跟她的17只兔子一起玩,每只兔子都代表着她多年来失去的孩子。她的红颜知己、心腹顾问,以及秘密情人—马尔博罗公爵夫人莎拉·邱吉尔(瑞秋·怀兹 饰),透过她对女王的影响而有效地统治国家。莎拉努力控制安妮女王将战争继续下去,而政敌托利党领袖罗伯特·哈利(尼可拉斯·霍特 饰)则反对为战争提供资金而提议增加财产税一倍。

与此同时,莎拉的贫穷年轻的表妹艾碧嘉·玛莎姆(艾玛·史东 饰)到宫廷寻找工作。艾碧嘉的地位受到了其嗜睹父亲的玷污,他把自己的好名声及女儿在纸牌游戏中输掉给一个德国人。最初艾碧嘉被迫在宫廷里做一名洗碗女工,但是当她看到女王的情况后,她发现了一个既能讨好莎拉,同时可以取悦安妮女王的机会:便自作主张觅得草药来治愈女王正在发炎的脚,然而她最初因这个冒昧行为而受到莎拉的惩罚,但莎拉后来意识到此确实缓解了女王的痛苦时,她松了一口气。为了感激,莎拉让艾碧嘉成为她的司寝女官。

哈利很快接近艾碧嘉,希望利用她作为间谍,以了解莎拉的计划,以及想想办法以规避她的权威。艾碧嘉最初拒绝了他,但艾碧嘉很快便意识到安妮女王与莎拉之间秘密的女同性恋关系。由于她对女王同性恋倾向丑闻的着迷,她开始让女王青睐自己,以成为女王的宠儿。

随着莎拉专注于战争的国务,艾碧嘉跟安妮女王发展友谊,很快成为性伴。莎拉便开始意识到艾碧嘉的阴谋,并试图将她送走。艾碧嘉在莎拉的茶里下药,导致她昏迷坠马并被拖进森林,使她失踪了好几天。安妮女王认为莎拉暂时抛弃了她,是为了让她嫉妒,故意让艾碧嘉受宠,为她与第一代马沙姆男爵(乔·欧文 饰)赐婚作为第一个奖励,而这段婚姻让艾碧嘉恢复了男爵家眷的崇高地位。

脸部受创并伤痕累累的莎拉从一家青楼里醒来。当怒气勃勃的她回到宫廷后就向安妮女王发出最后通牒:把艾碧嘉送走,或是她会公开跟女王的性关系。此事威胁著安妮女王与莎拉之间的关系。虽然莎拉在悔恨中自愿把这封信烧掉,但她仍被解除职位并逐出宫廷。艾碧嘉随即晋升为王室司库,她意识到女王现在因为对莎拉的伤心而厌恶她,于是趁机指控莎拉犯有贪污钱财的罪行,使得莎拉与她的丈夫终于被流放海外。

艾碧嘉把莎拉打败后不久,她对权欲和奢华的欲望开始如莎拉般膨胀。有一天,安妮女王在房间休息时,艾碧嘉故意脚踏女王其中一只兔子,安妮女王怀疑那是艾碧嘉显露真本性的恶作剧,她即时回应了艾碧嘉的虐待行为,抓住艾碧嘉的头发并命令她为其按摩双腿,就如对待奴仆一般。

演员

  • 奥莉薇雅·柯尔曼 饰 安妮女王
  • 艾玛·史东 饰 艾碧嘉·玛莎姆(英语:Abigail Masham)
  • 瑞秋·怀兹 饰 莎拉·邱吉尔
  • 尼可拉斯·霍特 饰 罗伯特·哈利(英语:Robert Harley, 1st Earl of Oxford and Earl Mortimer),第一代牛津伯爵及莫蒂默伯爵
  • 乔·欧文 饰 塞缪尔·马沙姆(英语:Samuel Masham),第一代马沙姆男爵
  • 马克·加蒂斯 饰 约翰·邱吉尔,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
  • 詹姆斯·史密夫(英语:James Smith (actor))西德尼·高多芬(英语:Sidney Godolphin, 1st Earl of Godolphin),第一代高多芬伯爵
  • 约翰·托米(英语:John Tormey) 饰 随行神职人员

制作

创作及发展

编剧黛博拉·戴维斯(Deborah Davis)早在1998年就为电影写了剧本,她当时命名为《权力的平衡(The Balance of Power)》。戴维斯承认自己对女王以及跟莎拉和阿比盖伊的关系一无所知,她说:「我对安妮女王的事情一无所知,我对这种关系也一无所知,所以我为自己设定了查找莎拉与安妮女王的任务。很快,我偶然发现了这个女权与女性三角恋故事。」戴维斯随后汇编并研究了安妮女王,莎拉和阿比盖尔所写的信:

我做了很多研究,结果证明,这里有丰富的原始资源。你有该时期的历史记载。其中一个最好的资源是温斯顿·邱吉尔,他写了四部传记,当中提及到关于其祖先马尔堡公爵的故事,那些故事也涵盖了女性三角恋的故事,以及安妮,莎拉与阿比盖伊之间的关系。那里有大量的资源。另一个当然是莎拉的回忆录,她在那里写了她如何被阿比盖伊取代了女王宠儿的地位,以及阿比盖伊如何成为女王绝对宠儿的地位。

关于制作电影的过程,戴维斯说:「我在1998年写了第一稿,而我对编剧剧本并没有经验。我到夜校里学习,我把第一稿给塞西·登普西(Cecila Dempsey),她对此非常感兴趣...她从未动摇过对这个项目的支持和热情。」

制片人塞西·登普西拥有该剧本的初稿,并发现她自己被「这些女人的激情、生存本能,操纵以及她们如何求存」这些东西「缠绕」。然而,登普西在融资方面遇上困难,基于女同性恋的内容,以及缺乏男性代表,那些财务人员也认为此对市场具有挑战性。差不多十年之后,制片人埃德·甘尼(Ed Guiney)掌握了剧本,同样被复杂的情节及和三个女人之间的关系所吸引。「我们不想制作另一部英国古装剧」,他指出:「(我们想要)一个感觉现代,以及互相关连及充满活力的故事 — 而非出自博物馆的东西」。

在此期间,甘尼认识到尤格·蓝西莫,他的电影《非普通教欲》(2009年)于奥斯卡奖获得「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并为未来执导电影而接触他。蓝西莫随即对「这三个女人拥有影响数百万人的力量」的这个想法产生了兴趣,同时也发现故事「亲热」的情节。蓝西莫随后为了使剧本「清新」而开始跟编剧托尼·麦克纳马拉(英语:Tony McNamara (writer))密切合作。2013年,制片人收到几家公司的融资报价,当中包括了最终合作的电影4制作(英语:Film4 Productions)及航点娱乐(Waypoint Entertainment)。

2015年9月,电影公司宣布蓝西莫将会执导电影,黛博拉·戴维斯及托尼·麦克纳马拉担任编剧,电影被描述为「一个关于皇室淫秽和尖刻阴谋的故事,激情,嫉妒和背叛」。塞西·登普西、埃德·甘尼、利·麦基利(Lee Magiday)及安德鲁·洛(Andrew Lowe)分别于猩红电影公司和元素影业旗下担任制片人。

此电影是尤格·蓝西莫首次并非跟长期合作无间的编剧艾锡米斯·费利柏(英语:Efthymis Filippou)执导的电影,但蓝西莫被戴维斯与麦克纳马拉的剧本吸引,并且跟「真人的三个角色认识了,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有趣的故事,但你也有机会去创造三个复杂的女性角色,这是你会很少看到的东西 。」在登普西跟蓝西莫工作的关系中,她说:

他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包括视野的见解,他保留了并故意保存着它。他在各个层面都非常直觉的,选角如是。即使是聘请该部门,这也是同样的过程... 你永远永远永远不会说服到他做任何事,当你接受了这个,你就必须凭直觉或吸入他想要的东西,但是他有个非常特别的视野,而你只需要跟着它。

在电影以女同性恋为中心的三角关系,蓝西莫说:「我的直觉从一开始就是这样,我不希望这成为电影的问题,对我们而言,就像我们试图从中得出一个观点...我甚至不希望电影中的人物出现这问题。我只想把这三个女人当作人类来看待。同性别之间的关系并不重要。我在这个过程的很早时候就不再考虑这个问题了。」他还详细阐述了「#MeToo运动」对电影的“积极”影响:「因为盛行普遍的男性凝视女性被描绘成家庭主妇,女朋友......我们的小小贡献只是试图展示她们像其他人一样复杂,美妙和可怕。」

选角

 
 
 
电影主演(从左至右):奥莉薇雅·柯尔曼、艾玛·史东及瑞秋·怀兹。

2015年9月,电影公司宣布艾玛·史东、奥莉薇雅·柯尔曼和琦·温斯莉将于电影演出,分别饰演阿比盖伊·马沙姆,安妮女王及莎拉·丘吉尔。2015年10月,瑞秋·怀兹顶替琦·温斯莉演出角色。此电影是继2015年的《单身动物园》后,蓝西莫、奥莉薇雅·柯尔曼及瑞秋·怀兹的第二次合作。2017年2月,尼可拉斯·霍特加入剧组,而乔·欧文随后于2017年3月加入。2018年8月8日,马克·加蒂斯,詹姆斯·史密斯(James Smith)和珍妮·兰斯福(Jenny Rainsford)被宣布为演员阵容的一部分。

选角对蓝西莫来说至关重要,他形容这个过程为"本能":「其中之一个就是当你认为自己是对的时候,无论如何你都需要坚持着。」柯尔曼是他对安妮女王的首个及唯一的选择,她亦很乐意接受这角色,尽管她已于2012年的《总统别恋(英语:Hyde Park on Hudson)》中饰演伊利莎伯王太后。在琦·温斯莉退出项目后,蓝西莫向姬蒂·白兰芝提出这角色,然而后者拒绝了。蓝西莫问及史东,他只是从2011年喜剧《滚搞了爱情》中得知她跟一位方言教练一起工作。「这确保了我们能够在想要工作的方式下,创造性地没有口音成为障碍下自由工作...」蓝西莫说。

柯尔曼说她发现饰演安妮女王是「一种快乐,因为她对一切都有感觉」。当被问到此角色是否只不过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时,她回答说:「她只是一个不自信的女人,以及不知道是否有人真正爱她。在她手上拥有太多权力和太多时间」,柯尔曼说安妮女王跟她从前饰演的女王之间的分别在于「其他女王并没有爱上两个辣妹」。怀兹把这部电影形容为喜剧,跟更有趣的和有性驱使的《慧星美人》互相比较,由于女主角较突出,考虑到她的角色是其职业生涯中「最富刺激性」,故吸引她参与这项目。史东起初对接受这个角色的态度犹豫不决,最初她认为阿比盖伊是个「甜美的那种女孩,是个受害者,这些人的女仆...」但在读过剧本后她改变了主意,最后恳求蓝西莫给予试镜的机会。史东最关心的问题是掌握她的口音:「那是1705年,距离我做过的任何时期角色都差不多300年。在几个层面上都相当令人生畏 — 必须像英国人和不要伸出手指,就像一根酸痛的拇指般。」

「是甚么让《争宠》起作用的就是当中的女性,她们统治著,无论是在电影内外,都指挥着我们去享受...蓝西莫的最新作品让男人变得无关紧要,建构著一个强烈的温室氛围,带着秘密欲望的漩涡。」
– 影评人约书亚·罗斯科普夫分析电影中的性别动态

尽管动态的角色比较少,霍特及欧文还是被这三位复杂女性角色所主导的电影吸引,二人仍然很有兴趣参与其中,「这显然非常及时有三个女主角,很高兴能够看到,因为它是如此罕见...」霍尔特说。他补充:「她们所饰演的角色之间的动态是如此美妙,因为它就是如此错综复杂,和难以准确理解究竟是谁想要从这场爱情权力斗争中得到甚么,能够看到真是太好了。」欧文也有类似的观点:「我认为,有一部由三位女士牵头的电影是不寻常的,而这三位女性的天赋如此令人难以置信,作为表演者和人们来说都很大方,并与她们共度时光,和与她们在一起时,人人都有很多乐趣。我很高兴能成为它的一部分。很难像这样的电影跟我们以前看到的完全不同,特别是对于这样的导演,所以在其中任何一部分都很棒。」

在拍摄之前,蓝西莫让主要演员参与为期三周非正统的的排练过程。根据《纽约时报》的报导,演员们「试图以绳索把自己束缚在一起时唸对白,从一块地毯砖跳到另一块,或在地板上扭动。」「他让我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让你无法思考你的对白意味着甚么...」柯尔曼说 。根据怀兹的说法,另一项练习涉及演员们连接着臂膀以创造一个「人类椒盐卷饼(human pretzel)。」她说:「某人的屁股在你的脸上,你的脸在别人的屁股上,而当时你正要说一段真正严肃,戏剧性场景的对白...」据史东说,蓝西莫希望看到「在见不到的情况下,我们能够感觉到对方有多少。」蓝西莫自己说他相信排练能让演员们「不要对自己太认真,透过以物理方式阅读文字,然后在这个场景做完全无相关的事,只是舒服地愚弄他们自己。」

拍摄

主体拍摄预期于2016年春季开始,然而被推迟一年,在此期间蓝西莫制作了《圣鹿猎杀》。

《争宠》的主体拍摄在2017年3月于赫特福德郡哈特菲尔德庄园开始,拍摄于5月完成,合共拍摄了45天。关于他对哈特菲尔德庄园的选择,蓝西莫说:「从一开始,我就有这些孤独角色在巨型空间的想像。」

制作设计师菲奥娜·克龙比(Fiona Crombie)于庄园的大厅里的黑白大理石方格地板,以此作为电影调色板的灵感,并指「角色会走进一个房间,你会得到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广角镜头 — 我们正在谈论的是从地板到天花板到角落,你会看到"一切"。」庄园内的各个房间都进行了一些改动,特别是女王的房间,其中包括移除了绘画,家俱及其他装饰品,以「把我们的语言融入其中」。电影跟众多蓝西莫的作品一样,它实现了自然采光而非人工照明,事实证明这对晚间的场景来说是有些挑战性,那些需要蜡烛光:「正如你想像的那样,管理蜡烛有非常严格的协议...我们不得不使用大量的蜡烛捕手。但是管理哈特菲尔德庄园的人非常支持我们,我们商议再商议,我们都能够完成我们想做的绝大部分工作。」

服装设计师珊迪·鲍威尔(Sandy Powell)特别寻找蓝西莫,她曾是其从前作品的粉丝,包括2009年《非普通教欲》及2011年的《阿伊卑斯(英语:Alps)》。对于阿比盖伊,鲍威尔希望角色的服装能反映其崛起之路。「我想给她家道中落的暴发户那种俗气,所以她的衣服会有点大胆和炫耀。这涉及更多样式和有些黑白条纹...我想让她从众人当中脱颖而出,因为太努力了...」她说。尽管安妮女王在电影中大部分时间都穿着睡衣,因为她病了,鲍威尔希望她有一个「标志性」的外观,因此构造了一个由貂皮制成的长袍,并解释说:

这是女王的仪式服装中最女王的...我看过图片和像它的实物,通常(这类型的服装)会是纯金、刺绣和以宝石装饰的,所以我在想我还能做些甚么来给它一个皇室的气息呢?白鼬毛皮是与皇室有关,它经常用作少量的装饰,所以我决定只是把它在里面盖着她。因为在影片的其余部分,我让她穿着睡衣,并不打算每天更衣。

鲍威尔虽然无意,但她为莎拉的「女性化」礼服及她的「男性化」和「过于男子气的」休闲服装,从她之前为1992年电影《美丽佳人欧兰朶》中泰达·史云顿的角色设计:「当时我没想过,它只是潜意识。我认为两部电影之间有相似之处,因为《美丽佳人欧兰朶》是我的最后一部非传统时期的电影,所以有相似性。」鲍威尔表示,蓝西莫希望电影中的女性拥有自然的头发和脸部,但是他希望这些男性能有相当的化妆及大型假发:「电影通常都是男性,女人只是背景中的装饰,而我做了很多这样的东西,所以这次女性成为电影的中心,而男人则是背景中的装饰,所以这次被逆转是相当不错的事。当然,他们也有严肃、重要的部分,但我认为他们的无聊行为也相当有趣。」鲍威尔提供服装,正如蓝西莫要求的那样,确保它们称身,演员们并且没有问题,她描述了他的导演风格:

他知道他想跟他的演员和他的摄影机一起独处。很多时候我都不知道它会是怎样的。即使你阅读报章,你都不能够真的说出来,直至全部都放在一起...但当它们汇集在一起的时候,你当然是会把这一切聚集在一起,他知道自己确实正在做甚么。我们都是拼图的一部分,而他会把所有小块拼在一起。

对电影摄影师罗比·莱恩(英语:Robbie Ryan (cinematographer))来说拍摄最具挑战性的方面就是不使用斯坦尼康(Steadicam)下试图捕捉液态相机的动态:

我们探索了很多方法在非使用斯坦尼康下进行流畅的镜头动态,他早前给我看一部名为《不安》的1983年电影...他想尝试向我们灌输拍摄《争宠》的方式,但这样做真的很难。因为那些服装及其物质性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试图想出一种尽可能像相机一样流畅的方法。我们想出了一些有趣的装备 — 我们探索了不同的平衡环钻井设备和类似的东西。

蓝西莫鼓励莱恩在大多数拍摄中使用鱼眼镜及广角镜,莱恩认为这些镜头为这个故事作出了重大贡献:

广角镜是双向的,它透过向你展示整个房间及分隔在狭小空间里的角色...你会感到无法逃脱。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某个评论说它就像一个游乐场变成了战场再变成监狱。我认为这是对电影中透过这些人物相遇作非常好的解释。我认为广角镜同样非常不可或缺的。

发行

2017年5月,福斯探照灯影业获得电影的分销权。其待定于2018年11月23日上映。

由于2019年3月福斯集团被迪士尼并购,该片也成为福斯探照灯发行的最后两部电影之一。

评价

烂番茄根据258条评论,该片持有94%的新鲜度,平均得分为8.5/10。在Metacritic上,电影获得了90分。

奖项

奖项和提名
奖项类别提名人结果
第75届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真宠》提名
评审团大奖《真宠》获奖
酷儿狮奖《真宠》提名
最佳女演员奖奥莉薇雅·柯尔曼获奖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塞奇·邓普斯、艾德·圭奈(英语:Ed Guiney)、尤格·蓝西莫和李·麦格戴提名
最佳英国电影尤格·蓝西莫、塞奇·邓普斯、艾德·圭奈(英语:Ed Guiney)、李·麦格戴、黛博拉·戴维斯和托尼·麦克纳马拉(英语:Tony McNamara (writer))获奖
最佳导演尤格·蓝西莫提名
最佳原创剧本黛博拉·戴维斯和托尼·麦克纳马拉(英语:Tony McNamara (writer))获奖
最佳女主角奥莉薇雅·柯尔曼获奖
最佳女配角艾玛·史东提名
瑞秋·怀兹获奖
最佳摄影罗比·莱恩(英语:Robbie Ryan (cinematographer))提名
最佳美术指导费欧娜·克罗比和艾莉丝·费尔顿获奖
最佳服装设计桑迪·鲍威尔(英语:Sandy Powell (costume designer))获奖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纳迪亚·史黛西(Nadia Stacey)获奖
最佳剪辑尤格·马夫罗帕萨里迪斯提名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真宠》提名
最佳导演尤格·蓝西莫提名
最佳女主角奥莉薇雅·柯尔曼获奖
最佳女配角艾玛·史东提名
瑞秋·怀兹提名
最佳原创剧本黛博拉·戴维斯(Deborah Davis)和托尼·麦克纳马拉(英语:Tony McNamara)提名
最佳摄影罗比·莱恩(英语:Robbie Ryan (cinematographer))提名
美术设计费欧娜·克罗比(Fiona Crombie)和艾莉丝·费尔顿(Alice Felton)提名
服装设计桑迪·鲍威尔(英语:Sandy Powell (costume designer))提名
最佳剪辑尤格·马夫罗帕萨里迪斯(Yorgos Mavropsaridis)提名
第76届金球奖最佳音乐喜剧类影片《真宠》提名
最佳音乐喜剧类女主角奥莉薇雅·柯尔曼获奖
最佳女配角艾玛·史东提名
瑞秋·怀兹提名
最佳编剧黛博拉·戴维斯和托尼·麦克纳马拉(英语:Tony McNamara (writer))提名

电影于2018年8月30日于第75届威尼斯影展上进行全球首映,它赢得评审团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柯尔曼)。随后于2018年11月23日由福斯探照灯影业在美国发行,英国及爱尔兰于2019年1月1日发行。电影在商业上取得重大的成功,在1,500万美元的制作预算下获得超过8,32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并获得好评,存其在剧本、执导方向、摄影、演技(特别是柯尔曼、史东及怀兹)、音乐、服装设计及制作价值观。
《争宠》获得多个奖项及提名,它在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上获得七项大奖,包括最佳英国电影、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柯尔曼)、最佳女配角(怀兹),以及12项提名的领先。获得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电影等10项提名,跟《罗马》同样获得最多提名,赢得最佳女主角奖。其他荣誉包括赢得1项金球奖及10项英国独立电影奖。

简评

大英帝国女王和伯爵夫人本是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美妙一对,但女王只流连肌肤之亲和床第之欢,伯爵夫人却志在国政,家道中落的贵族表妹乘虚而入上演夺权大战。光听听这剧情都让人热血沸腾,而三个女人一台戏,真爱终于败在谗媚小人脚下的过程令人唏嘘。孤独终老宛如巨婴的女王,心思缜密利欲熏心的伯爵夫人,鸠占鹊巢心机重重的表妹,每个人的形象丰满而立体,三个演员的出色表演让片子更是高潮迭起,肢体表情神态的精准到位简直就在像看舞台剧般地享受。而后来者无所不用其极的各种恶毒手段对于看够了宫斗大戏的中国观众来说真是耳熟能详的桥段。精彩绝伦的女同宫斗,戏说的历史却引人入胜,鬼才导演奉献了一场大戏,让人回味无穷。

华美冰冷的宫廷置景遇上变形扭曲的鱼眼镜头,舍弃工整的同时怪诞感拉满,广角镜头割裂了人物与空间的协调,突出镜头作为人物心理延伸的效用,白天人们带上面具迎来送往,夜晚人们寻欢作乐追逐欲望,日与夜盘根交错,互为所用,因此日戏遍布冷感调色,夜戏则用大面积的黑暗包裹零星的暖色烛火光,视觉层面两极,逻辑层面彼此相通,怪诞而精准。此外,三位女演员的表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奥利维亚科曼凭此片拿奖无数实至名归,那种游离于理智与psycho间微妙的分裂,不同身份角色纠葛下的疲惫、敏感,以及最后一场戏仰拍视角下她身处上位时无形中流露出的权利之下皆如蝼蚁般的压迫感,有些瞬间不得不让人觉得宫廷三姝的魅力盖过了整部电影。美中不足是其中残破而不成气候的政治元素,也许导演意不在此,但这本就是人物动机的脉络所在,儿戏即硬伤

《宠儿》陆陆续续的看了几天才看完,剧情前期比较平跌宕起伏性不强,但是鲜明性格的人物,复杂错综的人物关系似的剧情更有看头。青梅竹马不及空降第三者,说实话有些狗血,但是相较于性格都有残缺的几个人来说,这条故事线反而很正常。最后一幕安妮看到阿比盖尔虐待她的兔子孩子和最后“惩罚”阿比盖尔的时候,几个镜头交叠在一起,安妮,阿比盖尔,兔子们。声音也交叠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混沌的镜头感,像是在阐释当下感情,也像是在忏悔过错一样。影片的声音独具特色,在宫殿里时常出现的像是大提琴单音色的铺底音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时剧情做的那一段奇特有极具特色的声音,如此的相似。整部影片的声音都很不错,虽然剧情不算出彩,但是最后一段女王安妮的悔意确实将剧情推上了高潮。这场三角恋已畸形开始,也终将已畸形结束。

在Abigail开始用书本猛砸自己额头之前,我完全为《宠儿》折服——不动声色,不着痕迹;我睁眼盯着你,你低声说耳语……影片的配乐把尺寸之地的戏剧性扩张到最大,明明是一部剧情片看得我像恐怖片。在Anne看到Abigail瘫坐于门廊前大哭之后,剧情逐渐变得熟悉,力量开始压制。不过我想这并不妨碍这是一部游刃有余,总体堪称精彩的剧情片,美学非常在线,三位演员的演绎简直无懈可击。如果看腻了国产的宫斗剧,想领略叹为观止的演员发挥,《宠儿》绝对不会让人失望。(最后表白我尼和麦叔

不错,三个女人飙戏让人很爽,都在看每个女演员那些小细节的表演。导演利用鱼眼的镜头,给人种很靠近但又很遥远的感觉。Abigail登场无害的形象,仿佛与Sarah和女王看的她一样,但那是全部吗?那之前Abigail做了什么我们不清楚,甚至有时候他说的是真是假也是这个角色的魅力点,捉摸不透。Emma将这个角色演得淋漓尽致,她的疯狂和企图心都表现得很好。女王是有故事的女人,经历太多了,在许多特写镜头中眼神的转变都能将看到的表达出,实在令人佩服。这是个争宠的故事,乍看Abigail大获全胜,可电影却有意的断在那里。实际上没有一个人是赢家,Sarah失去成为人民的权利,女王郁郁寡欢一蹶不振,而Abigail究竟可以永远待在皇宫里吗 ?3人的结局令人唏嘘。整体来看不错,妆造造型风景都很好看,演技更是一流。

因为最近的威尼斯节同导演的poorthing获奖,错过了首映意外发现宠儿,我一开始是没发觉这是一个同性电影,我一直以为是像凯瑟琳一样的贵族荒诞英伦剧,后面我才发现这个宠儿之影名是成为女王的“女宠”,感觉这电影的服饰和艺术风格都超越了剧情,又一部。呢子在里面的造型一直很荒诞但却是真关民心的角色,并且我发现里面很多画面都用到了广角,还有一个场景我很喜欢,是女爵在青楼的的广角,莫名喜欢。还有有一个场景是第二章石头姐坐在女王床边和背面的画融为一体,出奇的美,真的很美。

演员的表演丝丝入扣,每个角色都复杂而迷人:阿比盖尔的虚伪、狡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无情;女王的孩子气、喜怒无常、尊贵的表象下被病体和伤痕折磨的痛苦;最喜欢的是莎拉,强势、有原则和抱负、还有不催折的傲气和云淡风轻。在权与爱的交锋和纠缠中,她们时而得意时而失意,但从没有胜利者,爱的悖论谁也不能豁免,诚实的爱带有未加修剪的刺,虚伪的爱像甜腻的蛋糕,诚实的爱会刺破竭力维持的幻觉,虚伪的爱会让虚弱的肠胃不堪重负,人摇摆在两者之间,最后两者都失去,剩下的只有昏暗的宫殿中,寂寞、虚无、与哀伤的回声。

精彩的宫廷片。阿比盖尔,萨拉的远房亲戚,一个充满对皇室贵族生活强烈渴望的美丽女子通过自己的计谋,一步步取代着萨拉的地位,企图吞下萨拉曾经所有的权利和财富。片子里的权力角逐用两种爱来遮丑,选择说真话的,还是蜜里藏刀的爱,好像根本存在选择的问题,观众总是可以轻易保持头脑清晰,但生活中其实谁都难逃一劫。电影运用了大量的广角镜头,鱼眼镜头以及低角度仰拍来营造怪诞,疏离的气氛,借此在半封闭状态内创造无止境的扭曲空间,浓厚的宫廷色彩和复古色调割裂现实与故事,甚至连这场三角角逐都有一种唯美感。(较之龙虾圣鹿之死等的野心杂烩之流,情绪操控力在兰斯莫斯这里拈手可来,与NWR的视觉隐喻系有本质上的不同,这里的服装和场景更多的只是在为光线语言做辅助)

海报设计还蛮有趣的,巨婴女王身边的两个宠儿,一个竹马一个天降,一个控制话语一个蒙蔽双眼,一个毒舌一个腹黑,而Sarah双腿跨坐的位置对她和女王之间的暧昧关系有一定性暗示。一块诙谐诡谲的宫廷蛋糕被切为两半,一半是剑拔弩张的政治斗争,一半是绵里藏针的闺房争宠。在诡异的仰拍广角和鱼眼镜头中辅以极具逼迫感的音乐配方,浓妆艳抹假发高耸的权臣和操控傀儡女王的宠臣之间的权力流动不过是如鸭鹅竞逐、龙虾赛跑、猎鸟游戏所构筑的一个荒诞的动物世界罢了,黑色幽默意味浓厚。Anne和Abigail长达两分钟的特写镜头十分出彩。结尾模糊的人脸和满屏呼之欲出的兔子交织,反讽艺术表现力拔高。

导演用大手笔的制作将观众带回到17世纪的英国,描述安妮女王的后宫生活,并另辟蹊径从后宫的角度再现了欧洲联盟军与法国的战争以及辉格党与托利党尖锐的党针。导演对女王是怜悯的,毕竟经历17个孩子夭折对任何母亲都是毁灭性的打击,何况身体还不好,坐着轮椅主持对外抗法,对内党争的局面,殊为不易。片中描写女王疯疯癫癫,又有不合时宜的孩子气,是可以理解的精准到位。至于女王与英气逼人的伯爵夫人以及心思缜密的上位侍女之间的故事,在十七世纪的英国宫廷应该也不算骇人听闻。演员方面,这是我看过最好的weisz,沉静果敢爱憎分明,是身居高位的贵族应该有的样子。而爱玛石则真切诠释了一个落魄者应该怎样抓住每一个机会为自己争取生存空间。女王则借此片勇夺小金人。都是入木三分的表演,四星推荐,值得一看。

导演是各大电影节的「宠儿」,收敛了他的佶屈聱牙,把荒诞诡异和商业娱乐结合的很好。本片则都是「可怜的东西」。喜怒无常脆弱敏感的女王需要爱却也失去了爱,忠实直率沉迷政事的公爵夫人再多年的感情也经不起权利之怒,家道中落野心勃勃一心上爬的底层女仆最终如愿以偿,但也永远是女王脚下的玩物。奥利维亚科尔曼的影后实至名归,舞会戏中表情的变幻莫测完全能让人解读到她的内心。石头姐和薇切尔表现也很不错。表演:3 剧情: 视效:2 总体:

我是觉得这部片其实非常想走向欧洲风情那一种聚焦于贵族精神状态的电影。三位女主就是那个时代非常好的对照组,剧本没问题,美术没问题,摄影的鱼眼和广角表达对于上流社会的态度也没问题,甚至还挺风格化,但剪辑还停留在非常传统的好莱坞重情节发展的节奏,强化观众的可看性。只能说真的浪费了一些Olivia的表演细节,以及石头姐对于这个角色前后转变还是有一点突兀,怎么就突然变得狠毒丝毫不见之前的影子了,角色表演的连贯性不太够。

获得奖项

  • 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群戏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22届好莱坞电影奖
    第22届好莱坞电影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服装设计
  • 第52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第52届堪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第39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第39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年度英国/爱尔兰电影 / 年度编剧 / 年度女主角 / 年度女配角
    提名:年度电影 / 年度导演 / 年度英国/爱尔兰女演员 / 年度英国/爱尔兰女演员 / 年度突破英国/爱尔兰电影人 / 技术成就奖
  • 第23届金卫星奖
    第23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喜剧/音乐片最佳女主角 / 电影部门-最佳服装设计 / 电影最佳群像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导演 / 电影部门-最佳喜剧/音乐片 / 电影部门-最佳女配角 / 电影部门-最佳女配角 / 电影部门-最佳原创剧本 / 电影部门-最佳摄影 / 电影部门-最佳美术指导
  •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剪辑 / 最佳摄影
  • 第33届美国摄影协会奖
    第33届美国摄影协会奖
    提名:电影长片最佳摄影
  • 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第25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提名:电影最佳女主角 / 电影最佳女配角 / 电影最佳女配角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 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编剧 / 最佳艺术指导
  • 第17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第17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剪辑
  •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摄影
  • 第18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第18届凤凰城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配角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十佳影片
  • 第2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21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选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最佳女配角
  • 第18届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第18届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剧本
  • 第53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第53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剧本
  • 第32届欧洲电影奖
    第32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妆发 / 最佳影片 / 最佳喜剧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服装设计
    提名:观众选择奖
  •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5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银狮奖-评审团大奖 / 沃尔皮杯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主竞赛单元 / 酷儿狮奖
  • 第6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第69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最佳剪辑喜剧/音乐长片
  • 第30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第30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提名:最佳电影制片人
  • 第76届金球奖
    第76届金球奖
    获奖:音乐/喜剧电影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电影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编剧
  • 第34届独立精神奖
    第34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世界电影
  •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第66届美国音效剪辑协会奖
    提名:金卷轴奖-最佳电影音效剪辑 / 金卷轴奖-最佳电影对白剪辑
  • 第39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第39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群像表演
  • 第23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第23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获奖:电影奖-最佳历史电影艺术指导
  • 第24届评论家选择奖
    第24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群戏 / 喜剧片最佳女主角 / 最佳群戏表演 / 最佳喜剧女演员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喜剧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发型化妆 / 最佳导演 / 最佳原著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喜剧
  •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72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英国电影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原创剧本 / 最佳化妆和发型设计 / 最佳服装 / 最佳艺术设计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第21届美国服装设计工会奖
    第21届美国服装设计工会奖
    获奖:年代电影最佳服装设计
  • 第3届亚特兰大影评人协会奖
    第3届亚特兰大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十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编剧 / 最佳编剧 / 最佳群戏
  • 第28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第28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群戏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剧本
  • 第1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第19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年度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