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2016)
ElleUP:2022-05-01
《她》(法语:Elle)是一部于2016年上映的法国惊悚片,为保罗·范赫文执导。剧情改编自菲立普·狄雍(英语:Philippe Djian)的2012年小说《Oh...》。由伊莎贝·雨蓓主演。
电影于2016年5月21日在第69届坎城影展上作全球首映。法国于2016年5月25日上映,美国于2016年11月11日上映。《她的危险游戏》代表法国角逐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奖,然未获提名。赢得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和最佳女主角、第42届凯萨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奖。
剧情
故事叙述蜜雪儿·李布朗(伊莎贝·雨蓓 饰)是一位游戏公司负责人,在他人眼中是名成功的女强人。某日,蜜雪儿被闯入家中的蒙面暴徒强暴了,改变和捣乱了她的生活。
蜜雪儿没有报警,因为她的父亲曾是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犯,而作为他的女儿,蜜雪儿再也不想和警方和媒体打交道了,她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查出事件的真相,这使自己陷入即将失控的危险游戏中。
角色
- 伊莎贝·雨蓓 饰 蜜雪儿·李布朗
- 罗伦·拉菲帝 饰 Patrick, Michèle's neighbor
- 克里斯丁·伯克(英语:Christian Berkel) 饰 罗伯特
- 安妮·孔西尼(英语:Anne Consigny) 饰 安妮
制作
本片最先由伊莎贝尔·于佩尔联系上制片人萨义德·本(法语:Saïd Ben Saïd)和保罗·范霍文,两人曾到美国寻求好莱坞演员试镜(其中就包括妮可·基德曼)。然而,无人愿意出演,最后回到法国找上于佩尔担当女主角。
评价
烂番茄新鲜度高达92%,基于79条评论,平均分为8.1/10,而在Metacritic上得到90分,收获普遍好评。
荣誉
颁奖典礼 | 奖项 | 名字 | 结果 | 参考资料 |
---|---|---|---|---|
第69届坎城影展 | 金棕榈奖 | 保罗·范赫文 | 提名 | |
第29届欧洲电影奖(英语:29th European Film Awards) | 最佳电影 | 《她的危险游戏》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保罗·范赫文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伊莎贝·雨蓓 | 提名 | ||
2016年哥谭独立电影奖 | 最佳女主角 | 伊莎贝·雨蓓 | 获奖 | |
独立精神奖 | 最佳女主角 | 伊莎贝·雨蓓 | 获奖 | |
伦敦电影节 | 最佳电影 | 《她的危险游戏》 | 提名 | |
第74届金球奖 | 最佳戏剧类电影女主角 | 伊莎贝·雨蓓 | 获奖 | |
最佳外语片 | 《她的危险游戏》 | 获奖 | ||
第42届凯萨奖 | 最佳影片 | 《她的危险游戏》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保罗·范赫文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伊莎贝·雨蓓 | 获奖 | ||
Best Supporting Actor | 罗伦·拉菲帝 | 提名 | ||
Best Supporting Actress | Anne Consigny | 提名 | ||
Most Promising Actor | Jonas Bloquet | 提名 | ||
Best Adaptation | David Birke | 提名 | ||
Best Cinematography | Stéphane Fontaine | 提名 | ||
Best Editing | Job ter Burg | 提名 | ||
Best Original Music | Anne Dudley | 提名 | ||
Best Sound | Jean-Paul Mugel, Alexis Place, Cyril Holtz and Damien Lazzerini | 提名 | ||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女主角 | 伊莎贝·雨蓓 | 提名 |
参见
-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角逐名单
获得奖项
- 第42届法国电影凯撒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女主角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人男演员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最佳原创音乐 - 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69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71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51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第15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 - 第42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第32届独立精神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第29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外语片 - 第82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演员 - 第29届欧洲电影奖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女演员 - 第21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影部门-剧情片最佳女主角
提名:电影部门-最佳外语片 - 第22届评论家选择奖
获奖:最佳外语电影
提名:最佳女主角 - 第88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提名:五佳外语片 - 第74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1 / 剧情电影最佳女主角 - 第26届哥谭独立电影奖
获奖:最佳女演员 - 第31届西班牙戈雅奖
获奖:最佳欧洲电影 - 第20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 最佳非英语片 - 第37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女主角
- 保罗·范霍文 Paul Verhoeven导演
- 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饰 米歇尔·勒布朗 Michèle Leblanc
- 罗兰·拉斐特 Laurent Lafitte饰 帕特里克 Patrick
- 安妮·康斯金尼 Anne Consigny饰 安娜 Anna
- 夏尔·贝尔林 Charles Berling饰 理查德·勒布朗 Richard Leblanc
- 维尔日妮·埃菲拉 Virginie Efira饰 丽贝卡 Rebecca
简评
她可以上瘾、可以约炮、可以私德败坏、可以男女通吃,但都要以她所接受的方式,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工具,便是极致的情感控制,母亲被她活活气死、父亲听说她来连夜自杀、前夫被拉扯于股掌之间、儿子终成乖巧狼狗,所有人都在潜移默化之中陷于她的控制之下,她对拿捏人心格外游刃有余。将女性力量拆解为一体两面,不放弃自我的表达,也不排斥背后的阴暗。各种噱头十足的大尺度暗黑话题之下,更是借一个性瘾者性历程中的去留选择,阐释男权社会之下女性对于性别自由、性自由的某种呼号,以及女性柔骨之下不容小觑的颠覆之力。一如透过败德者的视角窥探社会之中的不公,从这个角度而言,更接近于夏布洛尔镜头下的于佩尔,总是这样神经质,却总有令人难以抵挡神秘莫测的魅力。
女主是个狠人,被邻居强奸了,还能面不改色地继续和他斡旋;她亲妈去世了,眼泪都不掉;在闺蜜面前直言睡了她男人,还能继续和她和好如初;她老爹听说她要来探监,吓得上吊自杀,强的不行。不足之处:首先,剧情比较散,起伏比较小,全片不仅写了女主和强奸犯的故事,还穿插了女主的家庭、女主的事业、女主和其他很多人的复杂关系,当然,这是为了塑造女主的形象,但同时弱化了故事主线的进行;其次,强奸犯不是女主亲自弄死的,有点遗憾;还有,不少地方表现的太露骨,不太适应。
几近五星。非常高效有力的叙事手法,新千年后的范霍文逐步从调度领域迈入至剧本领域,在类型语境中展现出惊人的对结构及细节的掌控力。于佩尔在稍显失真的塑造下展现出对周遭事物和自己的强大控制欲,而电影的整体结构也顺从了这一点,变成了由点及面,由人物关系牵连而成的网状结构。这种关系网在聚会场景中格外突出,而它的中心则始终围绕着于佩尔(本片中的最大操纵者)。然而,范霍文此次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一个强大的女性形象,而是利用诸多失真处理赋予作品一种超验感(例如开篇),在低写实感的影像中肆意发展一个幻想故事,但又不作任何看似关键的解释或代替观众选择立场。我们在观赏范霍文的电影时总会时不时意识到剧情本身的荒诞,然而范霍文却每次都化腐朽为神奇,他看重的其实是不同表现手法与不同剧情的嫁接与混搭,直至最后巧妙的融合。
这是我看保罗·范霍文执导的第六部电影了,也是年近八十的他导演的最新一部作品,看完之后觉得本片刷新了我对法国人的认知。其实导演还是用了他娴熟的手法来讲了一个让人猜不到的结局,女主生活经历的复杂性真的让人匪夷所思,她周围的人个个都是极品,那她自然成了极品中的极品,不然她的心理素质怎么会那么强大!值得一提的是于佩尔的表演可圈可点!最搞笑的是隔壁老王,最不露声色的是老王太太。。。其实本片还是带有《本能》和《黑皮书》的一些明显的关键元素的~
好看好看!让我拾回了当初看电影的感觉!就是要有这样创新疯癫的电影,看电影才有了其意义!全片萦绕着惊悚氛围,节奏很快,变态扭曲的性爱关系,纠缠甜蜜复杂的爱情友情,畸形却割舍不掉的亲情,其实每个角色都十分饱满,女邻居一直就知道丈夫的癖好,所以最后一幕她对女主的感谢细思极恐,而电影中关于天主教,女主父亲的背叛,邻居夫妇的虔诚,联系到女主和男邻居的虐恋,更是荒诞纠缠,女主是个非常有魅力的角色,但我还是被女主闺蜜深深的吸引,身上暧昧不清的氛围和温柔美丽的脸庞真的让人很难不心动啊,女主和闺蜜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样的情节莫多莫多,非常香!
一名游戏公司女总裁因在家中被强暴而引出了童年时父亲作为连环杀手的逆生长史。不那么怪胎的经历加上良好的自我教育和约束,最终她选择了在不报案不打扰他人的生活信条中,独自处理「强暴事件」。没想到本就在生活漩涡中心的她(睡了朋友丈夫,被公司员工以自己脸部做成游戏人物再次在游戏中被强暴,依然爱着自己的前夫找到了新女友,经常调情的邻居丈夫,未婚儿子的女友生下了黑人孩子,快死的母亲嘱咐她看望监狱中的父亲,而父亲在她看望的前一天自杀),最后发现强暴她的是邻居丈夫。不理解她为何还要和那男人继续玩蒙面强暴游戏,直到儿子打死了他。不明白这混乱的关系中与她童年的遭遇是否有关。
说不清道不明的一部电影,怎么都觉得于佩尔饰演的女主与施虐者是惺惺相惜的同一类人。我觉得性在这一部电影里并不是一种目的,我们也不该用性去证明和绑架任何感情和关系。我所理解的 在这部戏里,性是本能,是生理和心理叠加的需求;同时也是一种途径,一种探索和宣发自我的方式。女主睡了闺蜜老公,最后还被闺蜜原谅了;被女主儿子ko掉的施虐者的老婆最后还感谢女主曾经满足了她老公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某些需求,我是很欣赏这些女人能有如此认知的。最后要说,于佩尔演绎的太好了,演活了一个坚强隐忍没有人靠但自己知道如何解决生命中的一个又一个问题的女人。
好多人说是女权电影,或者隐射了家暴、职场性骚扰等等,我倒不这么认为。电影只是拍了一个并不那么符合世俗道德定义的女性生活而已,不仅仅有工作上的雷厉风行和专业性,更多是私生活中不为人知的隐秘,甚至可以说把米歇尔的私欲掰开了揉碎了毫无遮掩的暴露在大众面前。与前夫的藕断丝连,欲情故纵,打探新女友的虚实;与闺蜜老公的偷情;与邻居近乎变态式的虐恋等等,都是女人对于私密关系的体验,更是对男性的征服欲、占有欲与自我魅力的体现。就好似普信男的蜜汁自恋,有魅力又多金的成熟大龄女性,同样也是双标地过着自己的私生活。你会因此不爱她吗?不会的,只会觉得她更加神秘、更加有魅力,无法不爱她。
知道邻居就是强奸自己的蒙面人之后,竟然还可以与之泰然相处,更可以忍受一而再再二三的“强暴”,实在不知道女主是坚强还是软弱。此外,闺蜜知道女主与老公上床后,结局两人竟然还能相安无事,甚至要一同生活;女主儿子的女朋友生了个黑人小孩,从医院里黑人好友朝病床方向眨眼就能得知孩子是那个黑人的,女主的儿子仍然义无反顾地当舔狗。这不是女权,更不是荒诞,而是导演与编剧无耻的意淫。虽然现实有时候比影视剧更为离奇,但影视剧始终是传达思想与价值观的媒介,选择怎样荒诞、不符合逻辑的故事与剧情作为切入点都没问题,最终的导向也不一定要正能量,但此作以病态的价值观铺垫出美好的结局,实在令人作呕。
最有价值的是关窗户那一段,飘起来的绿色裙摆和有力量的手简直太有美感了,俩人性张力爆棚。不过有价值的也就只这一段了,整体看下来跟女权没半毛钱关系,评论区叫好的似乎都是自认为了解女权的男性……说实话很多情节都是不太讲逻辑自相矛盾的,女主和男主在地下室那一段的发展完全完全完全完全完全不合理,感觉女演员都不知道该怎么演了,我甚至能从她的面部表情中看出一丝迷茫和对情节的嘲笑……个人看法在地下室再次遭受暴力之后女主直接用枪反杀了才比较符合人物性格和关系进度。唉,女主前期塑造得还是比较成功的,然后从地下室开始简直崩得一塌糊涂。整个片子更像男导演对于独立女性的一场yy,组织了一群误解着女权的男性知识分子的狂欢。
人性深度与讽刺都极佳,所有笑点都建立在阶层和人性讽刺基础上。且如此荒诞的人物关系竟然都有其合理性。于佩尔的表演和角色太饱满了,是一个性格丰富,有强硬,有脆弱,有魅力以及黑暗过往的女人。非常好看的黑色喜剧,隔壁老王梗玩到飞起。一部玩得非常快乐的讽刺电影杀了邻居老公,最后邻居还要来谢她;上了闺蜜男人,最后又把闺蜜掰弯了;把儿子和前夫掌握在手中,说要探监吓得父亲连夜自杀,对下属更不用说,男人在他手里宛如蚁蝼。这样的一个可怕的女性角色却又如圣母一般存在于男权社会里,站在对立面,嘲笑地看着,这个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余味无穷
看之前知道是大片,看期间震撼了三观,看之后又怀疑自己的艺术审美。中国人大概接受不了法国人这样的表达,仿佛不上床就不能成朋友。整个电影灰暗冷冽,女主我几乎看不到她的情感波动,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她都冷静对待,游刃有余。看完之后我并不能知道这部片子到底想告诉我什么,看了部分影评我才有了些许的思考。说是女权吧,不太像,女主踩在道德的边缘表演,我认知中的女权并不是这样的。说不是女权吧,也不太对,女性在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如此摇曳令人佩服。在我看来,这部片子更像是讲人的性欲,理性与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