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号(2007)

UP:2022-05-08

《集结号》(英语:Assembly)是以第二次国共内战和朝鲜战争为题材的中国电影,导演为冯小刚,张涵予主演。2007年12月18日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首映。

集结号

评分:8.1 导演:冯小刚 编剧:刘恒
主演:张涵予 / 邓超 / 袁文康 / 汤嬿 / 廖凡 / 王宝强 / 胡军 / 任泉 / 李晨 / 李乃文 / 胡明 / 罗海琼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片长:124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 英语
影片别名:Assembly
上映:2007-12-20(中国大陆)
IMDb:tt0881200

剧情

电影起始为1948年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中的淮海战役。主角谷子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独立二师一三九团三营九连的连长。在一次阻击战中,团长刘泽水命令谷连长为断后部队,听到集结号后才可撤退。

谷子地率领不到半个连的47人拖住兵力若干倍的国军85军254师1部并击退其三次进攻。但九连自身也死伤惨重,谷子地因为炮弹爆炸听力受损。一部分战士认为九连已经完成了打阻击的任务,为了避免被敌全歼应该主动撤退,另一部分战士则坚持没有听到后方团部吹响的集结号就不能撤退。最终该连代理指导员王金存向连长谷子地证实后方没有吹响集结号,谷子地决定坚持继续奋勇杀敌,最后九连除连长谷子地外全连阵亡。谷子地则昏迷后因身穿国军军装被解放军误认为是俘虏送往后方医院。

谷子地冒充当过炮兵从医院回到了解放军,由于战事连绵,部队多次改编,无从找到原部队并证实死去战友的战功(记录上,该次战斗的牺牲者都是失踪)。谷子地对炮兵连长赵二斗倾述后,赵以为谷是不愿返乡的蒋军,发予几个银洋,打算将之遣走,谷的一番说辞令赵改变了主意,将他以炊事兵身份留在部队,后派当赵二斗之传令兵。该营后来赴朝鲜半岛参加朝鲜战争,谷子地在横城郡英勇拯救误踩地雷的赵二斗,确保其完成炮击重要桥梁的任务,但谷子地右眼也被地雷炸瞎,赵二斗非常感激,尊谷子地为大哥。

战后,谷子地继续查找原部队和战友尸骨。借着已晋升团长的赵二斗之帮助终于找到了原部队的消息。他在烈士陵园见到了原团部司号员小梁子,梁现在是已牺牲的刘泽水所葬烈士陵园的管理处主任。司号员告诉了他真相,谷子地才知道由于阻击部队牵制住了大量敌军,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吹集结号的命令始终不曾下达。

若干年后,谷子地终于找到原团,证实了他及战友们的战斗经历,也找到他藏放他们尸骨的煤洞。通过军区的认可,追认所有47名牺牲战士为革命烈士,九连全部官兵授予解放奖章,并在他们曾经战斗的地方矗立一个纪念碑,告慰了谷子地所部官兵在天之灵,谷子地也得偿所望,迟来的撤退集结号最终由原团部司号员在碑前扬起。

角色

演员角色
张涵予谷子地(9连连长),1917年生,1987年病死于汶河县疗养医院,享年七十。是9连中在汶河阻击战中唯一的幸存者。
邓 超赵二斗(炮兵连长,收编谷子地作他的兵,在抗美援朝战争时被谷子地救了一命,并以义父之礼待之。后与孙桂琴结婚。
袁文康王金存(9连代理指导员),后战死,为孙桂琴前夫。
汤 嬿孙桂琴(王金存妻,王金存牺牲后与赵二斗结婚)
廖 凡焦大鹏(9连1排排长),战死
王宝强姜茂财(9连狙击手),战死
胡 军特别演出 刘泽水(139团团长),下令不吹集结号让9连撤退,后战死朝鲜半岛战场
任 泉特别演出 孙指导员(9连指导员,阻击战之前已牺牲)
胡 明小梁子(139团团部司号员),原本要吹集结号的人
李乃文吕宽沟(9连爆破手),战死
傅 亨罗广田(9连机枪手),战死
赵少康老刺猬(9连副排长),战死

拍摄

2004年韩国电影《太极旗飘扬》取得重大成功,其爆破场面逼真而叫人震撼,因此冯小刚导演特别邀得部分《太极旗飘扬》的幕后制作团队参与《集结号》的拍摄。两部电影的题材皆关于中韩两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意识形态分歧下所导致的惨烈内战,分别是1946至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及1950至1953年朝鲜战争。

获奖记录

第29届百花奖最佳故事片获奖
最佳导演获奖
最佳男主角获奖
最佳男配角获奖
第4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获奖
最佳改编剧本获奖
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亚洲电影获奖
第27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获奖
最佳导演获奖
最佳摄影获奖
最佳音乐获奖
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获奖
优秀导演奖获奖
优秀男演员奖获奖
优秀电影音乐奖获奖

本片系根据中国大陆作家杨金远的小说《官司》改编。杨金远曾明确地表示,小说最初的灵感就来自一名河北退伍老兵常孟兰的故事。

简评

混乱的战争戏真是很难激发我的情感,离我的小市民生活真是距离太大了吧,前一个小时我看到的光是血肉横飞、乱石崩云。后一个小时开始剧情推进快了不少,但我已经看麻木了,没太沉浸进去,直到最后二十分钟得知了自己这个连是被抛弃的牺牲品,才回忆起了前一个小时的主人公视角,觉得残酷和痛心,替他们悔不当初。其实也是一场申冤的戏,想以战友的尸体来证明他们不是失踪,这应该是主线剧情吧,但十分钟就演完了,最后就是一段追溯和一段等待的仪式,就草草结束了。张涵予在这里的形象也是风靡一时的李云龙式军人,火炭点烟、违规杀俘虏、爱说粗话、奋勇争先却始终没死,观感挺一般的,没觉得特别精彩。

?这不比长津湖拍得真实感人得多?片中很多地方是没有配乐的,反倒突出了台词和情节,张涵予在矿堆上感那几声“我证明!我证明!”看得我哽咽流泪。有时候并不需要多么煽情的音乐或者是痛哭场面,唯有真实的情感更打动观众!电影后半部分拔高了立意,吹没吹号,战争给所有人带来的都是痛苦和挣扎。作为一个普通观众我觉得战争片就应该这么拍,严肃深刻,真实残酷。(题外话,袁文康太帅了吧!所有人的演技都很好!)

不以战事描写为主,而是着重表现战后琐事对老兵的撕扯与磨损,即便放在现在的抗战片里也是个很珍贵的角度。如果给欧美来拍,可能会抓紧被俘问题演一出战争罗生门,但真正有抗战情结的冯裤子却选择把坑凿实,直接给予你答案,就像结尾时响起的集结号一样,浑圆、高亢,象征着中国人尤其是经历过艰苦岁月的中国人对于圆满的渴望,不论过程再怎么曲折,都期许最后被温柔以待、精神与肉体一同归根。张涵予演绎了过去十几年大银幕最经典的抗战英雄形象。

非传统战争片,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前半段从解放战争到朝鲜战争,战场的描绘还是很多的,保留了以往战争片凸显我军意志的特色。但和传统战争片不同的是,谷连长在攻坚的节点犹豫着进攻与否,他是怕更多的士兵死在敌人的重武器下;他为了死去的指导员下达枪杀俘虏的指令;士兵们为了撤退谎称听到集结号声,这些战争细节都诠释着和以往不同的价值观,它侧重于生命,是罕见的人性描写。后半段更精彩,是本片的精华。很容易让我联想起《他们已不再变老》中那些退伍老兵回乡后难以适应新生活的窘迫。它更多想讲述一个老兵自证历史的困难,如何把手下弟兄从失踪证明为烈士,如何将他们的姓名刻在墓碑之上,就像谷子地茫茫矿山寻尸一般,是不可能的任务。最后的集结号意味深长,它超出了战争的范畴,它是在告诉谷子地放下过去,如果片子能够在深刻一点就更好了。

集结号很像团长,而团长写的是国军。他其实跳出了洗脑,政治,信仰,而是探讨在战争中的每个人。比如说对于黑子的塑造,出场就是他写了一封家书,但是有几个字不会填。让新来的指导员帮他填上字,非常的热络,结果一场战争他就死了,指导员给他用了很多的纱布,连长说,像这种子弹穿透脖子的,如果我死了,不要给我用这么多纱布,纱布留给有用的人,然后又说你死了就省心了,下去睡个安稳觉。还有排长的家书,排长听到了集结号…甚至他们可能不是为了自己贪生怕死,只是觉得死守下去没意义。还有吕宽沟死后,姜茂才也崩溃了等等。但是影片的后面实在是不喜欢,和邓超成为生死之交,所以才能生活过得去,可以继续找部队吗?还把指导员媳妇给好兄弟点了鸳鸯谱?在团长的坟前大打出手,问号为什么不吹,是导演的臆想,还是编剧的臆想,还是我的问题?

电影改编自短篇小说《官司》,连长谷子地有人物原型“常孟兰”。该电影前后观看了4-5次左右,也看了知呼,B站,东方时空《为了那声军号》等资料。编剧艺术加工了一些关键线索即团长的司号员兼警卫小梁子没有吹集结号信号给打狙击的部队撤退这个情节。真实情况“常孟兰”一直在寻找当年的部队及战友,但是当年的部队都去抗美援朝了,团长也牺牲了,这事情一直都是谜团,常孟兰也找到了团长墓地给团长汇报了狙击战的战况这就是实情。解放军是人民的部队太多老兵对该情节表示了不满,为了增加剧情冲突确实编剧有点用力太猛了。老兵们不能接受这种剧情,我也是相信的人民子弟兵是亲人不会放弃掉自己的战友的。相信编剧和导演改编剧情就是为了增加戏剧冲突。不扣帽子就好,争议确实一直都在,说明立项之初对各方干系人沟通不到位。导演难辞其咎。

十几年前的老片了,在当时可谓是横空出世的战争片,之前的国产战争片没有这么拍的。大量的第一人称视角,细腻的战场描绘,第一次把战场的惨烈展现出来了,后面的主旋律战争片都是站在这部电影的肩膀上的,什么《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金刚川》之类的。当然,阴阳怪气也是一脉相承的,这一部其实还阴阳怪气得弱一点,只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罢了,可以说是为了剧情做出的必要演绎,后面那些就是真的阴阳怪气了,所以评价上也远不如这一部《集结号》。张涵予贡献了顶级演技,虽然是挑大梁的处女作,但是演技真的无敌,值得一个影帝称号。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节奏和段落的分配不均,前面是战争片,后面就变成了故事片,衔接不是很好。但是能看到这种另一个角度的战争影片,我是很欣慰的。谷子地作为连长,带着兄弟们战斗到剩自己最后一人,誓要寻找当年真相的故事,实在是让人钦佩,尽管谷子地这个角色本身没有太多的升华空间,但张涵予的表演基本上盖过了这个空洞,更何况片子里的战争场面张力十足,断肢血浆到处撒,仅靠视觉效果也着重体现了战争的残酷性。电影从战争和和平两个角度,反应了很多实际存在的问题,作为参与了历史的一部分人,这些舍生忘死的义士不应该被遗忘,实在是难以想象,这部如此充满现实色彩,盖过了主旋律英雄主义的片子居然能在那个时期通过审核,但同时我也更希望这样类型的片子,会迎来更多的佳作。

三个点最打动人,电影手法也最亮眼:1、多年之后终于找到中原野战军的战友,却恰恰是负责吹号的小梁,而恰恰也只有他和死去的团长,才知道当年到底吹没吹集结号,真相>>>一息尚存。2、三营九连从国民党手里缴获的那门小炮,本来车轮掉了一个被他们找回来安上的,而最后仅剩连长一人一炮时,面对敌人大军压境,谷子地用这门炮拉响最后一次攻击之声,灰飞烟灭中,这个轮子又在战场上滚落了。3、开始的镜头跟最后的镜头呼应,都是白白雪地上放着的一只集结号,号握处有一块红布裹着,与红红的五角星彼此呼应,象征着共和国战士和烈士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最后,号角终于吹响了!

虽然有些语法的不规整以及结构上的缺陷,它在大陆战争片中仍然鹤立鸡群(开头的巷战很棒)。张涵予的表演明显在相当程度上参考了《活着》中的葛优(甚至序幕的名单还有徐福贵的名字),怀揣着同一指向的愤懑。悲哀的是作为集体主义感召的被崇拜的“集结号”,竟真成了奏响伟大牺牲精神的丧钟——它构陷,它栽赃,它挤出几滴眼泪,假装痛苦地悼念那些亡魂;更悲哀的是如今这些集结号们卷土重来,一刻不停地鼓舞牺牲,而那个深受其害的谷子地,也成了为它忠心效力的傀儡。(缺点也在这里,“集结号”实在没能得到与它戏剧地位相衬的视觉地位,导致结尾有些失力)

怎么说呢,这部片子我没办法打分,并为此困扰了两个多小时。如果光从看电影的过程来评价,前半段狂轰乱炸铺垫后半段英雄的身份困境,武戏文戏大割裂,以至于我一度认为前面花大价钱搞的东西就是为了讽刺,离谱就离谱了呗,这个题材放在革命战争片里还算新鲜,有很大的反思空间。可是啊可是,这样的情节,发生在这样的主体上,是真实的吗?这已经不能用艺术的视角去看待了。人不都是英勇无畏的,在一个拥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队伍里,也许有摇摆者、胆怯者、目光短浅者的存在,历史或者人性多重面向的呈现本身没有问题。但本片在有真实人物原型的基础上,作为历史片歪曲事实,让人不得不质疑07-08年修正的地步。看下去、想下去、品下去,还是麻痹自己关掉就过去,我做了向前的试探,愿能早日做自己信仰的主人。

本片極為出色的地方是,馮小剛通過“谷子地”這樣一個悲劇英雄形象,極大程度滿足了觀眾的英雄主義情結。但同時,馮小剛不再執著於對和錯的價值觀判斷,而是用勳章去評價受人敬仰的英雄和被人辱罵的狗熊的區別,和同時期陳可辛《投名狀》淡化兄弟情,大談時局政治的憤概之情剛好相反,本片選擇的是對政治獨沽一味,而歌頌兄弟情誼。雖然馮小剛在此片和李安的《色戒》相似,都是探討時局艱難之時种种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但相對李安把世俗慾望轉化成商業的避世途徑,馮小剛也許就像離開了戰場後的谷子地,人微言輕,既沒有過去諷刺的尖銳詞鋒,也無紮實話題壓陣,讓人好生失望。

获得奖项

  • 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第13届中国电影华表奖
    获奖:优秀故事影片 / 优秀导演 / 优秀男演员 / 优秀电影音乐
    提名:优秀电影技术奖
  • 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第4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最佳改编剧本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视觉效果 / 最佳动作设计 / 最佳音效
  • 第28届香港金像奖
    第28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亚洲电影
  •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第2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获奖:最佳故事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乐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美术 / 最佳录音
  •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第29届大众电影百花奖
    获奖:最佳故事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新人
  • 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第15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获奖:最佳影片奖 / 最佳导演奖 / 最佳男演员奖
    提名:评委会大奖 / 最佳观赏效果奖
  • 第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8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 百家传媒年度致敬电影
    提名:最佳编剧
  • 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第10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获奖:新世纪十年十佳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