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出价(2013)
《寂寞拍卖师》(英语:The Best Offer,义大利语:La migliore offerta)是一部兼具浪漫与悬疑氛围的文艺电影,由义大利导演朱赛贝·托纳多雷编剧与执导,于2013年上映,主演有杰弗里·拉什、吉姆·史特格斯、希薇亚·荷克丝与唐纳德·萨瑟兰。观众对这部电影褒贬不一。
剧情
男主角是艺术拍卖界享誉盛名,但生活孤僻、神秘的拍卖师佛吉尔(杰弗里·拉什饰),除了拥有高度独特品味、复杂的人格与近乎洁癖的生活模式,他还有一个秘密:一个收藏了数百幅各个时期女子肖像画作的房间。而比利(唐纳德·萨瑟兰饰)一位不受佛吉尔青睐的艺术家,则是他长期的合作伙伴,用非正当的竞标方式帮佛吉尔收藏他独钟的画作。
一天,佛吉尔接到来自克蕾儿(希薇亚·荷克丝饰)的电话,请佛吉尔前往她从父母手中继承的宅邸估价,估价的过程,克蕾儿三番两次的缺席引起佛吉尔的不满,却也因此留下深刻的印象;从管家口中得知克蕾儿的古怪性情与长年足不出户的生活后,佛吉尔趁著讨论合约细节时,藏身在雕像后方企图窥视克蕾儿的真面目,却因此对有着美丽容貌的克蕾儿一见钟情。
同时,佛吉尔在宅邸内陆续发现了一些引起他注意的的零件,在与机械维修师罗伯特(吉姆·史特格斯饰)拼凑这些零件的过程中,佛吉尔也将克蕾儿的故事说了出来,罗伯特因此成了佛吉尔的军师与他所信任的对象。随着相处的机会增加,克蕾儿也越来越信任佛吉尔,却仍然无法面对她的恐惧离开宅邸,最后因佛吉尔在宅邸外遭到袭击,克蕾儿为了解救佛吉尔终于跨出大门,佛吉尔也对克蕾儿敞开心房,向她展现了自己最宝贵的收藏。两人即将一起生活,为了克蕾儿,佛吉尔打算引退离开拍卖界;在最后一场的拍卖会结束时,好友比利前来道贺并请佛吉尔务必欣赏自己的画作,两人拥抱后分开。佛吉尔回到住处时未见到克蕾儿,便带着克蕾儿母亲的画作进到收藏室,却看见了令人震惊的画面:空无一物的墙面只剩下灰尘累积出的棱线,房间多出了罗伯特用佛吉尔在宅邸捡拾的零件拼凑而成的机器人,一边演奏著音乐,一边拨放著留声机的录音。
再次回到宅邸前,已是大门深锁,佛吉尔在宅邸对面的咖啡店得知,宅邸的主人其实是片中经常出现,患有侏儒症且记忆力惊人的女孩「克蕾儿」。发现这一切都是一场骗局的佛吉尔,仍不断尝试寻找克蕾儿,甚至到了克蕾儿所说的餐厅「夜与日」,在齿轮与时钟的运转声中等待克蕾儿的出现。最后,佛吉尔进到养护中心,只能不断回忆这段真实又虚假,令人痛彻心扉的恋情。
角色
- 杰弗里·拉什 饰 佛吉尔(Virgil Oldman)
- 吉姆·史特格斯 饰 罗伯特(Robert)
- 希薇亚·荷克丝 饰 克蕾儿(Claire Ibbetson)
- 唐纳德·萨瑟兰 饰 比利(Billy Whistler)
- Philip Jackson 饰 Fred
- Dermot Crowley 饰 Lambert
- Liya Kebede 饰 Sarah
- Kiruna Stamell 饰 Nana
奖项
Awards | ||||
---|---|---|---|---|
奖项 | 类别 | 提名者 | 结果 | |
第58届意大利电影金像奖 | 最佳电影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提名 | ||
最佳制片 | Isabella Cocuzza and Arturo Paglia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Fabio Zamarion | 提名 | ||
最佳艺术设计 | Maurizio Sabatini and Raffaella Giovannetti | 获奖 | ||
最佳服装 | Maurizio Millenotti | 获奖 | ||
最佳化妆 | Luigi Rocchetti | 提名 | ||
最佳发型 | Stefano Ceccarelli | 提名 | ||
最佳剪辑 | Massimo Quaglia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Gilberto Martinelli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颜尼欧·莫利克奈 | 获奖 | ||
Youngs' David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获奖 | ||
第67届银缎带奖 | 最佳导演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获奖 | |
最佳制片 | Isabella Cocuzza and Arturo Paglia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Fabio Zamarion | 提名 | ||
最佳艺术设计 | Maurizio Sabatini and Raffaella Giovannetti | 获奖 | ||
最佳服装 | Maurizio Millenotti | 获奖 | ||
最佳剪接 | Massimo Quaglia | 获奖 | ||
最佳音效 | Gilberto Martinelli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颜尼欧·莫利克奈 | 获奖 | ||
第53届意大利金球奖 | 最佳摄影 | Fabio Zamarion | 提名 | |
最佳音乐 | 颜尼欧·莫利克奈 | 提名 | ||
第26届欧洲电影奖 | 最佳影片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颜尼欧·莫利克奈 | 获奖 | ||
人们选择奖 | 朱赛贝·托纳多雷 | 提名 |
本片为托纳多雷继《海上钢琴师》之后,所拍摄的第二部英语电影;本片由导演相隔20 多年的两个灵感延伸组合而成。原本无法各自发展成电影的构想,在一时兴起的尝试下,意外结合出他一直寻寻觅觅的故事。配乐则由曾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作曲家颜尼欧·莫利克奈操刀,朱赛贝·托纳多雷与颜尼欧·莫利克奈曾合作过多部电影,较广为人知的有1988年的《新天堂乐园》、1998年的《海上钢琴师》。
获得奖项
- 第58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音乐 / 最佳美术设计 / 青年大卫奖
提名:最佳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效 / 最佳剪辑 / 最佳制片人 / 最佳化妆 / 最佳发型设计 - 第57届意大利大卫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音乐 / 最佳美术设计 / 青年大卫奖
提名:最佳剧本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效 / 最佳剪辑 / 最佳制片人 / 最佳化妆 / 最佳发型设计 - 第26届欧洲电影奖
获奖:最佳音乐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观众选择奖
简评
宛如油画般精美的作品,从第一秒就已经开始了。一个本质上三流的诈骗故事,经过托纳多雷的镜头,赋予无法衡量的探讨价值,焕发着文艺复兴时期教堂壁画一般的神采,巧夺天工的剧情布局、美轮美奂的场景道具、一幅幅闪耀光芒的女性头像画作、一个个丝丝入扣的细节动作,都让《最佳出价》即便是抛开故事本身,都能够成为艺术品般的作品。“最佳出价”,在故事中,老比利已经点题,确实,世界上没有比把自己代入一个爱情故事并使之成真更好的出价了。老拍卖师最后成为了“日日夜夜”餐厅中永恒踟蹰等待的孤单灵魂,他把金币交给了冥河的船夫卡戎,却抵达不了人性和爱情的彼岸,永恒的迷失成为了他最终灵魂的归宿,无论抵押上多少油画,都无法让天平那头老拍卖师21克的灵魂重量得到哪怕一秒钟的平衡。
托纳多雷完全不同于《天堂电影院》和《海上钢琴师》的导演风格,悬疑感拉满,最后反转,不再是平铺直叙的叙事,而是处处暗示,为结局做铺垫,这部电影适合二刷三刷!才能体会出导演的小心思。奥德曼一生毫不费力品鉴艺术品的真假,缺无法品鉴女人的真心,友情的虚实,爱情的真谛。尽管事业成功,可惜他对于感情、友情仍然是不合格的拍卖师。克莱尔在雨夜或许是对倒在血泊中的奥德曼动情了,在奥德曼带她去肖像画室时或许克莱尔心软了,克莱尔心软的告诉了他夜与日的餐厅,可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诈骗,最终还是选择了欺骗奥德曼。这部电影的配乐还是一如既往导演的风格,托纳多雷喜欢用音乐来表达人物情感,用音乐去叙述故事,广场恐惧症。
“每件赝品也难免有真情流露的一面。”一语成箴。精于算计的拍卖师人生中唯一的一次失手,仅仅是因为爱情的缘故。尽管悬疑设置的并不高明(聪明的观众早已猜中结局),但将爱情比作一场拍卖不可谓不精妙,人设也是下了一番心思的——Geoffrey Rush饰演的高龄纯情处男(生活中也是稀有物种),遇到了不惜血本的三流电影制作班底,结果诞生了对爱情与人性殊为另类的辩论与思考。不过类似于拍卖,爱情也是周瑜打黄盖,即便最后输得一败涂地(甚至人财两空),只要最佳出价方自己乐意,谁还能理直气壮说三道四?ps,一部非典型的Giuseppe Tornatore电影,Ennio Morricone所作配乐还是一如既往动人。
【女孩通过爱情,一步一步降服男主,最终骗走毕生收藏名画。】性情古怪的奥德曼先生是一家顶级艺术品拍卖行的鉴赏拍卖师,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几乎从未失手,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各种时期的女人肖像画。比利帮助他用低价拍到心仪的画作,而年轻人罗伯特则帮助他用技术手段鉴定古董真伪。直到一天,一个神秘的女主顾克莱尔带着大批的古董遗产走进了他的生活,克莱尔声称患有广场恐惧症因此从不露面,但是这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却让奥德曼渐渐着迷,他甚至求助于罗伯特追求女人的方法。终于有一天奥德曼放弃了自己原有的生活,可是一个惊天的阴谋正在悄悄等待着他。
穷尽一生的心血,换回一份爱的赝品。 精明算计又有怪癖的拍卖师奥德曼与画家Billy联手,以不正当的低价购入一幅幅女性肖像图,大发不义之财。这个厌恶社交的老处男,最大的乐趣是在密室中享受着画中各种女性的注视。然而以什么样的方式得到的,就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失去。一场精心策划的骗局悄然来袭。因为贪婪和孤独,奥德曼掉入了诱惑的陷井。他以为自己人财两得,其实他是用最佳的出价,毕生收藏,感情和声誉,拍下了一份虚假的爱情。奥德曼独自一人坐在捷克“日与夜”咖啡厅里,时间的齿轮辗压着他的心,望眼欲穿地盼望克莱尔的出现。然而骗子始终是骗子,相较于巨额的财富,偶尔乍现的那一点点真心算什么呢?克莱尔消失了。奥德曼终老于养老院。他的一生如同一个梦,从山峰直坠山谷。
我觉得很好。整部电影的画面、光影细节都非常精致,就像男主拍卖的艺术品一样。一开始想到这是一部悬疑电影,有点猜到结局。但看到一半,又很希望这就是一部单纯的爱情电影,因为这个故事的讲述真的打动我了,看见另一个影评里写的“神秘、充满伤感意味、双向救赎”,然后结局却再次回到现实。反倒觉得这个真相,这个结局配不上这部电影的精致高级了。不过,最后那段男主在布拉格一边走一边记忆闪回,以及他放弃了报警和在餐厅等待,又让人觉得这部电影真正的内核并不在于让奇诡骗术蒙蔽观众,而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是怎么样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男主真的放了感情在这场骗局里,他真的相信了那个“克莱尔”,他真的去了“日与夜”餐厅(并且这个餐厅真的存在),反而是这部电影最高级最可贵的地方。
托纳多雷的电影里,总透露一种浪漫主义的偏执,坚守,信念,他们总孤独的怀念着,一边向往一边畏惧着,天赋使他们出挑,上帝让他们置身其中,又要他们超然世外。《最佳出价》里对维吉尔的刻画十分细腻,让我不禁一度怀疑他到底爱的是“克莱尔”还是那些生锈的零件,而克莱尔的“背叛”也早有暗示,到那一刻时还是忍不住叫好,仅仅一个背影,却比任何镜头都有力的释放了他的崩溃。以及,往往最不正常的人才是真理,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色,在无声中又把男主戏弄了一番。一个收藏了满屋子女人画像,渴望爱情、固执古怪、业务能力超强的鉴赏家,任何古董都能看出其中奥秘给出最佳出价,却唯独没有鉴别出自己的爱情。
。两个参照《火柴人》和《海上钢琴师》。前者看过的都知道编剧上最大的伏笔是一摸一样的。但在这两部都猜到结局的情况下,这一部还是要好过《火柴人》的,在质感方面,就像美国快餐和欧洲大餐的区别,托纳多雷传统中带着点古典精致的风格还是在的,而且我也更喜欢它所说的主题,这就跟《海上钢琴师》可以有所对比。抛弃掉传奇故事的叙述方式,这一部的人物更让我能带入他们的情感和孤独,一生不谈恋爱的大爷和一生不出房门的小姐,跟一生不下船的1900是一样的,而这种落地的讲述方式跟让我有所感触。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能看出导演的局限,放在上世纪这种古典主义的风格还能算是精致的代表,但现在看来这种没有任何创新的电影语法和调度甚至能被称为过时了,所以托纳多雷好像也越来越孤独地不被时代关注了,就像他电影里的人物一样。
就论剧情来说非常可悲,但影片表达的意义却极为丰满而符合预期,像机器人般的侏儒反复提醒我们这是要反转的爱情,但我从潜意识上没有接受这个提醒,而最终的反转虽在情理之中但也极为震撼。鉴定了一辈子的专家被专业PUA团队割韭菜,假设爱情是一个艺术品,在拍卖会上,出价最高的人可以拥有世上最伟大的爱情,出价者只有大叔,而他选择付出了他的所有。虽然人已迈老年,但终于遇到这好几十年所缺失的"恋爱感",在警察局面前的犹豫,表示他认可这一次对赝品爱情的"最佳出价"!
关于欺骗的题材居然也能被托纳多雷拍成《海上钢琴师》的风格,平缓规整,隐没形式,稳中有变,漫长又暗涌,本片中就是悬疑不悬疑,反转无反转,线索铺设错落,真相揭晓隐晦,走向不难猜测,故事不算亮眼,不过倒也起伏有致。整部影片的古典气息与典雅气质非常充足,一切镜头语言都显得考究整齐,节奏不急不缓,更像是一部聚焦老年人精神空虚与欲望的文艺片,它对人物心理的刻画甚至超越了叙事线索的布置,如果没有反转,完全就是一个双向救赎的故事,然而自人物形象上就注定了“虚假”元素的存在,故事总会回归一个将现有“真实”粉碎的结局,即使它有些突然。鉴定古董的拍卖师始终在与真假打交道、自称有怪病的孤僻少女过着匪夷所思的生活,这场骗局必然会降临在其中一个人身上,老爷子识得赝品却识不得人,所以人心果真比深渊更难测。 / 5
8/10。一份老拍卖师转瞬即逝的爱情,一墙女子肖像画的经典品鉴。欧得曼先生性情孤僻而敏感,贪婪而好奇,轻度社交恐惧,重度异性恐惧。一段生日前的餐厅独食,把人物性格展现的淋漓尽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老比利和罗伯特正是瞅准了这一法则,让孑然一身将近一辈子的欧得曼如飞蛾扑火般奔向新生,也同样坠入陷阱的深渊。就像比利说的那样,人的情绪就像是艺术品,假作真时真亦假。但彼时的欧得曼已经深陷在自诩的爱情中不能自拔。影片的落幕,欧得曼独自坐在时间齿轮的咖啡店,凝重却满心期盼。不得不赞叹杰弗里拉什的演技出众,几乎是靠自己撑起了整部剧。
相当有质感的一部,质感是非常综合的个人体验:故事性、分镜头的优秀、画面质感、演员实力、甚至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艺术氛围,比《火柴人》的美式粗糙更得我心,收尾稍微有点拖沓,从人性角度讲没毛病,只是火柴人太干脆了!想了好多、何以至此?只能说无论什么阶层地位圈层,无论什么关系,人的追求总是孜孜不倦,使命必达:1)尊重和认可(Billy的动机之源);2)爱情(让人为之疯狂的毒药,克莱尔的套路);3)金钱(也可以说有价值的艺术品)…而炫技(炫富)尤其是对还不甚了解又携带毒药的伴侣,抑或是以为最了解的合作伙伴,及其危险,甚至要命!谁让世上有种快感叫共情呢?愈不可得,愈想为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