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生活 第二季(2019)
Fleabag Season 2UP:2022-05-15
伦敦生活 第二季简介
Fleabag(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 饰)的父亲(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 饰)终于决定和女友(奥莉薇娅·柯尔曼 Olivia Colman 饰)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他们请来了神父(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 饰)主持婚礼,让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是,禁欲的神父和Fleabag之间竟然产生了致命的吸引力。
克莱尔(茜安·克利福德 Sian Clifford 饰)继续着和马丁(布伦特·吉尔曼 Brett Gelman 饰)之间的婚姻,即便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个混蛋,不仅如此,两人还积极的备孕,打算要个孩子。神父的出现让Fleabag终于开始正视生活里出现的种种问题,同时,在一段注定不可能有结果的感情面前,Fleabag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第77届金球奖电视类 最佳音乐/喜剧类剧集 第71届黄金时段艾美奖喜剧类 最佳剧集 第2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电视奖 喜剧类剧集最佳男演员(提名)安德鲁·斯科特
获得奖项
- 第10届美国评论家选择电视奖
获奖:喜剧类最佳剧集 / 喜剧类最佳女主角 / 喜剧类最佳男配角
提名:喜剧类最佳女配角 - 第24届金卫星奖
获奖:电视部门-最佳音乐/喜剧类剧集 / 电视部门-音乐/喜剧类剧集最佳女主角 / 电视部门-最佳女配角
提名:电视部门-最佳男配角 - 第22届美国服装设计工会奖
提名:现代剧集最佳服装设计 - 第26届美国演员工会奖
获奖:喜剧剧集最佳女演员
提名:喜剧剧集最佳男演员 / 喜剧剧集最佳群戏 - 第56届美国声音效果协会奖
获奖:半小时剧集最佳音效 - 第77届金球奖
获奖:最佳音乐/喜剧类剧集 / 音乐/喜剧类剧集最佳女主角
提名:迷你剧集/电视电影最佳男配角 - 第70届美国剪辑工会奖
获奖:非商业喜剧电视最佳剪辑 - 第24届美国艺术指导工会奖
提名:电视奖-最佳半小时单镜头剧集艺术指导 - 第71届艾美奖
获奖:最佳喜剧剧集 / 喜剧剧集最佳女主角 / 喜剧剧集最佳导演 / 喜剧剧集最佳编剧
提名:喜剧剧集最佳女配角 / 喜剧剧集最佳女配角 / 喜剧剧集最佳客串女演员 / 喜剧剧集最佳客串女演员 - 第31届美国制片人工会奖
获奖:最佳喜剧类剧集制片人 - 第20届美国电影学会奖
获奖:特别表彰
- 哈利·布拉德比尔 Harry Bradbeer导演
- 菲比·沃勒-布里奇 Phoebe Waller-Bridge饰 Fleabag
- 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饰 Priest
- 奥利维娅·科尔曼 Olivia Colman饰 Godmother
- 茜安·克利福德 Sian Clifford饰 Claire
- 比尔·帕特森 Bill Paterson饰 Dad
简评
赶在2023年结束前搭上Fleabag的末班车,两季都是当之无愧的五星。爱是好沉重的词啊,但有时又显得轻飘落不到实地,就像结尾那句"It'll pass",再痛再刻骨铭心也会过去,怎么就能说得如此简单而又具象化呢;但爱也是勇气,看完第一季让我反复想起“课题分离”,面对混球丈夫的pua最后直面内心的Claire不再逃避,在莫娘的高光祝词下的行动简直大快人心。里面的人物角色都如此真实,没有废话的衔接与丧乐兼具的反击让我无法不爱。女主的自我对答是第四道墙,当看向镜头时,我们也成为审视的主体,最后挥手告别,转身继续生活就是最好最好的ending。
第四集镜头穿帮了,感觉这种低级错误犯了真的很不应该,而且还挺明显的挺影响观感的扣个分吧。但是故事真的很打动我,对比第一季的一地鸡毛得生活,人物关系,家庭问题铺垫,第二季第一集就让我红了眼眶。和神父的爱情真的有种欲火焚身的感觉,特别是忏悔室那段,心痒痒的,性张力拉满,合理开始怀疑xp有新的发展。女主第一季第二季都一直在笑,一开始感受觉得笑起来真美,慢慢的觉得笑容开始僵硬,逐渐开始觉得嘴角的疼痛,最后一看到女主笑就觉得很难受,很难过,像是刻在脸上的面具,即便嘴角抽搐酸疼也要保持。
永远会为人们从糟糕生活中重新振作的戏码而感动流泪。人们常说生活归根结底是一地鸡毛,但我总是认为在那荒诞的混乱之上始终悬空着秩序的希望。就像这个故事里,随着神父的出现,所有人都从过去的阴影之中走进新的生活,而神父自身也一度是被救赎的孩子。或许这就是相信的力量:我们相信勇敢就会获得爱,相信离开就会迎来新生,相信失去就会拥抱对的人,于是重新拥有了直面混乱生命的勇气。但归根结底,这种相信的力量是源自身体里的,人的身体并非虚弱无力,它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力,就像女主与那位获奖的女士的对话里,尽管我们的身体自带痛苦,但是好在我们拥有了自由,也就拥有了力量。
已正式开启我的上海生活,今天下午把体检报告拿到,明天就正式入职了。感觉很不错,租到了喜欢的房子,在市中心,每分每秒都沉浸在上海的繁华中。还有窗,公寓管家跟我说上海的房子有外窗很难得的,好的,我珍惜,我感恩。工作也很喜欢,会面临很多挑战,终于不用再坐办公室了,坐办公室的工作又无聊又困倦工资还低且没有发展,就是工具人。好的,一边看伦敦生活第二季,一边书写着我自己的上海生活。上海的老式麻辣烫可真难吃啊,有些东西就得在那个地方,比如说哈尔滨的烧烤和大碗麻辣烫,真有味啊。
太太太太太好看了!!好喜欢这种黑色幽默又生活戏剧化的剧情!因为菲比总是那样有趣乐观笑嘻嘻,所以大家就觉得她好像不会受伤一样,姐姐选择相信丈夫,神父一夜情后选择上帝,为什么承受能力强竟然也成了被选择性伤害的原因。有的时候生活真的很难,因为你很难遇到你想要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你总是经历那些不痛快不顺畅,然后起起伏伏,一个人的时候不能避免,在一起的时候不能避免,因为爱的存在,让两个人能在起起伏伏中相互陪伴。也想说,如果可以,不必天长地久,不如好聚好散潇洒人生。
双重意义上的好看:有趣的美女,感觉导演就是“调情”的心态,不把观众当上帝或傻子,充满了游戏感,就像跳着恰恰舞、玩恶作剧。/用台词语速来制造节奏感。很聪明,快速变化又戛然而止。/无时不刻地打破第四面墙,女主和观众对话、对表情、对眼神,又当演员又当活体弹幕。不止女主,harry也一边真情实感嚎出爱意一边频频暂停掏出小本记下自己的金句hhh人就是一边演戏一边自我欣赏,一边做演员一边做观众,一边沉浸一边抽离。fleabag总在分毫闪念间抽离生活,无法集中精力入戏,就像无法迎接纯度太高的情感(比如她给Claire的深情拥抱一个大逼斗)。这种形式和fleabag的性格内核高度统一。/fleabag是幽默的、同时没有道德感的。这都缘于她是解构的:解构道德,而解构也产生幽默。
故事是一个小女孩寻找爱,结局是狐狸找到了神父。狐狸是天堂的猎犬,上帝的化身,最终的解释我可不可以理解为爱情只是一种自己与自我化身的陪伴关系,狐狸是上帝在天堂的化身,神父也是人间的化身,人终其一生寻找的爱只能在自己身上圆满,而寻找的另外一个人只是另外一个自己,或者说像自己的、被自己肯定的化身。孤独的人寻找的爱最终来源于自己,爱是自己给自己的东西,所以两个人之间的爱会pass,一个人的才不会。大多数人寻找的爱情是一种理想,一种概念,它的确存在却很难被find out。但是伦敦生活从女性的视角说明了这件事,所以她好牛逼。
三年后重温了,起因是在B站又刷到这个剧的剪辑,以为女主和神父是bad ending,但重看好像觉得不是,结尾意外地很明朗,姐姐决定离婚,去机场追爱,爸爸陷在阁楼里,好像有对新婚姻的犹豫,都是之前的剧情里没有的一抹亮色,以至于结尾女主和神父在车站告别,我觉得他们还是会在一起,看剪辑时我以为神父禁欲到底,但重看发现他们还是做了,神父的发言也不是绝望的,他说爱依然像希望,虽然女主和神父最后没一起回家,但我总觉得他们会在一起,他们已经互相倾诉爱意了,女主说爱意澎湃,神父说会过去的,我不觉得这很残酷,只是明白而已,过去后他们仍旧可能在彼此身边,结局仍旧明朗
啊!太爱了这部剧!好多个内心破防的瞬间,尤其最后和神父在一起那些对视的镜头,眼睛里满是爱和欲火,演技太燃了,看得我心潮澎湃啊。里面每个人物都塑造地很有特点,姐姐外表刚强其实内心柔弱,妹妹看似洒脱其实心灵孤独,姐姐性格像爸爸,妹妹性格像妈妈,后母这个角色也很有意思,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气质加刻薄的性格,还有女主每一任男友,那个贷款的暖心大叔,每个人立体真实。这就是人,这就是生活呀,每个人都会把许多脆弱孤独和痛苦埋藏起来,笑着生活,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只有自言自语才坦诚,直到遇到某个珍贵的懂你的人。第二季这个结局真圆满,满足。
“人们最终都会消失,因为他们害怕和痛苦的人呆在一起。”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我只想有人来告诉我,该怎么生活”/真正地去爱,去面对。都会过去的,move on !好喜欢,很特别,说不出来的感觉,女主看似拉扯痛苦,但是却救赎了自己和身边的人。单是知道有这个故事,有这样的心情,就是一种抚慰,接纳自己,接纳人性。(特别喜欢姐妹之间的情节,细腻深刻,也喜欢酒吧里女主和女高管的对话,年老色衰但自由丰盈。)“你比我们任何人都更懂爱,所以你才会觉得爱很痛苦”或许爱是勇敢者的游戏。真正地爱一次和十次没灵魂的性爱是不一样的,爱能救赎。
女主像max!两天看完,很短的小剧,最后女主看到了神父的狐狸,跟它说“他朝那边去了”,狐狸像前颠颠跑走了,然后她最后给镜头一个眼神示意,起身,朝着镜头笑着摇了摇头,像是在说“现在,不必再继续陪我啦”,镜头没再继续跟上前去,她在远方回头看了一眼,拜拜手说了再见。从开始觉得她的家庭很奇怪压抑到发现姐姐的脆弱和真诚,渐渐相信这世上没有所谓完全正常的人,大家不过都操着破碎的心和日渐陈旧的皮囊,修修补补地过着生活,只是没法全然地抛下,仅此而已。转念又想到昨看过的杀手电影里有类似这样的一句话:做了坏事会下地狱,又或许,人间就是地狱。
值得不断品味的剧啊!首先确实是被禁欲系的性张力吸引了,看了之后没有失望!!其次黑色幽默的讽刺自嘲真的对生活和爱做出了另类的注解,搭配语速飞快的英语食用,很酸爽!终吾一生,我们在找father,一个可作指引的依赖,那个父可以告诉你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真正和father纠缠以后,才发现自己本身就拥有独立和让自己、他人幸福的能力。无神论者还是没有信神,她用真正的爱情发现了自己的勇敢和独立。有神论者最终还是走向了神,热烈的爱会消逝,信仰永存,为了爱着的神有勇气去验证也有勇气去放弃世间爱。结尾最后开放式的不同道路,是对于“爱是什么”这道题目的尊重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