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根据2008年香港轰动一时援交少女肢解的王嘉梅命案作蓝本改编而成。
演员阵容
主要演员
演员姓名 | 角色名称 | 介绍 |
郭富城 | 臧Sir | 嫦前夫烟铲、警花之上司罗高级督察之下属本片男主角 |
---|
金燕玲 | 美凤 | 王佳梅母亲 |
---|
谭耀文 | 烟铲 | 臧Sir之下属 |
---|
春夏 | 王佳梅 | 美凤之女被丁子聪杀害为了过理想中的生活辍学援交一度误以为遇到真爱,想不到真爱早已有了女朋友认为死亡不一定不好,因为活着就要每天想怎么过得更好 |
---|
白只 | 丁子聪 | 货车司机,透过援交认识佳梅,并喜欢上佳梅,对臧警官说觉得当人不好,为了不让佳梅继续当人才会杀了她,但其实在性爱过程中,佳梅已透露出不想活的念头,并欣然接受(且充满希望)丁子聪“帮助”自己迈向死亡。曾喜欢慕蓉,但慕蓉远嫁国外的富有老翁。和慕蓉发生过性关系。 |
---|
邵美琪 | 罗高级督察 | 臧Sir之上司 |
---|
虾头 | 警花 | 臧Sir之下属,对臧警官很欣赏。 |
---|
李与霏 | 王佳莉 | 王佳梅之姊 |
---|
李逸朗 | 四眼济 | 嫖客,欺骗佳梅感情,让佳梅以为找到真爱,每次都没跟他收钱。女朋友要求对质时还要佳梅帮忙圆谎。 |
---|
蔡洁 | 慕容 | 丁子聪喜欢的对象,但不喜欢阿聪,多次拒绝阿聪求欢,在有次月经来时主动吸引阿聪做爱。远嫁美国有钱但年纪大自己两倍的富翁,却意外爱上富翁儿子,富少玩腻她后便将之踢到一边。最讨厌装模作样的人。 |
---|
袁浩扬 | 神童开 | 阿聪好友,算是世界上最亲近阿聪的人,曾打算对阿聪母亲的遗照意淫。一次见到在阿聪家的慕容,见其颇具姿色便说话轻挑,为此与阿聪大打出手。 |
---|
其他演员
演员姓名 | 角色名称 | 介绍 |
艾迪 | 臧Sir前上司 | |
陈丽云 | 丁子聪邻居婆婆 | 认为阿聪是少见的憨厚青年,养了一只叫阿B的猫。 |
谭炳文 | 老萧 | 王佳梅继父 |
太保 | 王佳梅父亲 | 与佳梅维持简讯连络,但不知佳梅已死。臧警官在佳梅死后,曾以佳梅的语气传了简讯向他报平安。 |
陈国新 | 值班警察 | |
麦德罗 | 马生 | |
车保罗 | 丁子聪父亲 | 在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导致身体发生问题需人照顾。后已故。 |
杨羚 | 丁子聪母亲 | (并无参与本电影演出)在多年前的一场车祸失去生命,她的遗照被儿子挂在房间以作为思念。 |
吴嘉星 | 四眼济女友 | 怀疑男友不轨,亲眼目睹男友与佳梅约会,要求对质。 |
何卓霖 | 女社工 | 佳梅念书时期负责辅导了解佳梅的人。 |
其他角色
演员姓名 | 角色名称 | 介绍 |
王岚 | 老师 | 责怪佳梅看见同学割腕却不通报的老师。 |
邓月平 | 割手女同学 | 不知为何在安静的课堂上突然抢走佳梅美工刀自残。 |
陈健朗 | 军警 | |
周祉君 | |
曹敬文 | 鉴证人员 | |
利沙华 | 秃头男 | |
董颖恩 | 裸体女人 | |
陈耀慈 | 便衣警察 | |
黄昭南 | |
邝国生 | 赤膊男厨师 | 美凤上班地点的厨师。 |
区伟权 | 男部长 | |
何美好 | 霞姐 | |
甘美莉 | 唱歌乐队 - 歌手 | 美凤上班地点的歌手。 |
王汉池 | |
陈木香 | 开开婆婆 | |
周朴夫 | 假卡头目 | |
谭伟强 | 假卡小头目 | |
林成业 | 骑警 | |
邵子风 | 模特儿公司经理人 | 一开始对佳梅很不友善,后来则佩服佳梅的好口才。请佳梅吃麦当劳。 |
邓以婷 | 被兜搭少女 | 佳梅在路上发传单找对模特儿有兴趣的人时停下脚步的女生。 |
梁浩明 | 法师 | 负责佳梅招魂仪式。 |
何建生 | 茶餐厅侍应 | |
罗青 | 佳梅朋友 | |
邵知恩 | |
张诗雯 | |
张诗雅 | |
郭汉柱 | 嫖客 | 佳梅的第一个客人,喜欢佳梅并在性交过程中要求她当自己的女朋友。 |
陈汉基 | 瘾君子 | |
佘卓颖 | 游乐场女孩 | 似乎认识佳梅,也是臧警官刻意去游乐场要找的人。 |
吴琳 | 女孩婆婆 | |
郑敏晴 | 尹诗惠童年 | 母亲被残忍分尸,小小年纪饱受惊吓,遇到对她很温柔的臧警官才慢慢能够开口说话。 |
谢妃 | 臧Sir女儿 | 与母亲同住,对父亲的感觉如一般父女情,并无讨厌。 |
谭亮英 | 精神病男子 | |
张子乐 | 丁子聪童年 | 与父母在车上遇到一起严重的车祸,父亲生病,母亲死亡。 |
王显聪 | 金毛飞 | |
陈社妤 | Lolita女生 | |
杜艺雯 | 尹诗惠 | 动物园导览员,工作时遇到臧警官一家,但没有前往相认。 |
宫媛 | 照片中女人 | 佳梅向照相馆老板买回的照片,当时的佳梅没钱拍这么好看的照片,因此向老板购买这张美照,贴在房里。 |
电影歌曲
歌名 | 演唱者 | 作曲 | 作词 | 备注 |
Beautiful Life | 丁可 | MousoN | |
漆黑的海上 | 丁可 | |
这占有,是谁的拥抱 | |
Away | 潘美袆 | |
娃娃看天下 | 春夏 | 冯正 | 原唱者是郑秀文 |
再见我的爱人 | 金燕玲 | Masaaki Hiraro/Rei Nakanishi | 文采 | 原唱者是邓丽君 |
工作人员
- 监制:朱嘉懿、唐庆枝、曹敬文、古玉芬
- 制作人:李国兴
- 导演:翁子光
- 编剧:翁子光
- 摄影指导:杜可风
- 美术指导:何剑雄
- 服装指导:陈子雯
- 郭富城造型指导:吴里璐
- 剪接指导:张叔平(香港公映版)、廖庆松(导演版)
- 剪接顾问:黄海
- 剪接:翁子光、朱嘉逸
- 原创音乐:丁可
- 音效:杜笃之
- 制作公司:金门制作有限公司
奖项及提名
奖项 | 类别 | 名字 | 结果 |
---|
第10届香港电影导演会年度大奖 | 最佳男主角 | 郭富城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春夏 | 获奖 |
---|
最佳新演员 | 白只 | 获奖 |
---|
第19届富川国际幻想电影节竞赛单元 | 特别表扬奖 | 获奖 |
---|
最佳女演员 | 春夏 | 获奖 |
---|
最佳影片 | 踏血寻梅 | 获奖 |
---|
第52届金马奖 | 最佳剧情片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郭富城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白只 | 获奖 |
---|
最佳新演员 | 提名 |
---|
春夏 | 提名 |
---|
最佳原著剧本 | 翁子光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 《漆黑的海上》 词、曲、唱:丁可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金燕玲 | 提名 |
---|
第22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最佳女演员 | 提名 |
---|
春夏 | 获奖 |
---|
最佳男演员 | 郭富城 | 提名 |
---|
白只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翁子光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最佳电影 | 踏血寻梅 | 获奖 |
---|
亚洲周刊 | 2015十大中文电影 | 获奖 |
---|
《青年电影手册》2015年度华语十佳颁奖典礼 | 年度华语十佳影片 | 获奖 |
---|
年度男演员 | 郭富城 | 获奖 |
---|
年度导演 | 翁子光 | 提名 |
---|
年度编剧 | 提名 |
---|
年度男配角 | 白只 | 提名 |
---|
年度新演员 | 提名 |
---|
春夏 | 获奖 |
---|
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新演员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白只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廖庆松、黄海、翁子光、朱嘉逸 | 获奖 |
---|
最佳编剧 | 翁子光 | 提名 |
---|
第1届柏林华语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 最佳导演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郭富城 | 获奖 |
---|
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男主角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翁子光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获奖 |
---|
最佳电影 | 踏血寻梅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春夏 | 获奖 |
---|
最佳新演员 | 提名 |
---|
白只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获奖 |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 《漆黑的海上》 词、曲、唱:丁可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 | 获奖 |
---|
最佳剪接 | 廖庆松、黄海、翁子光、朱嘉逸 | 提名 |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丁可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金燕玲 | 获奖 |
---|
第16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 | 最佳女配角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郭富城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白只 | 提名 |
---|
最佳新演员 | 提名 |
---|
春夏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翁子光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提名 |
---|
最佳电影 | 踏血寻梅 | 提名 |
---|
评审团奖 | 获奖 |
---|
轶事及电影评级
- 根据《电影检查条例》,本片列为只准18岁或以上人士观看(III)。
- 此片为郭富城、春夏、白只、艾迪、杨诗敏、梁小冰、邓以婷、邓月平、陈健朗及何卓霖首部参演三级片之作品。
- 此片令春夏成为首位香港电影金像奖三级片影后之作品。
- 此片令郭富城成为首位凭三级片于香港电影金像奖获封“影帝”之天王。
- 此片虽然根据2008年王嘉梅命案改编,但同时引入了1999年发生的同类案件Hello Kitty藏尸案的情节,亦即电影中臧Sir所提及的10年前的调查。
本片于富川国际奇幻电影节夺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男演员特别表扬奖白只,郭富城亦凭此片夺得美国纽约亚洲电影节亚洲杰出男演员奖。在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本片夺下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和最佳摄影共7项奖,为首部于金像奖获得五项演技奖大满贯的影片。
简评
就电影来说,实在是我很喜欢的。逼仄的空间,灰暗的画面,光和影的对比,笼罩着的是灰蒙蒙的现实世界。而春夏的大眼睛一开始就抓住了我的视线,白只甚至像是从路上直接抓了一个人来讲述,郭富城倒是显得有点过于精致了,这一切让那些裸露都变得不再重要,佳梅丁子聪臧先生,都是孤独的。但是联想到真实事件,我又感觉这不仅仅是一种改编,明明和真实事件完全不一样,导演赋予了其他意图去探讨人性和孤独,而真实事件中的恶被大大地削弱了,但是我们作为人世间的参与者,应当明白这是两件事,而不是去因为电影同情凶手。
金像奖嘛,奔着名身去的。我看的版本不知道有没有删减,看完之后给我一种压抑的感觉,她是16岁的王佳梅,爱钱爱打扮,尽管援交少女也渴望拥有爱情。他是被人抛弃的小胖,就这样两个人在网线中认识,佳梅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影片中郑秀文的《娃娃看天下》也进一步的强化了电影。人性,黑暗被展示。再说说演员,春夏之前是不太了解的,她说过她和王佳梅差不多,自己感同身受?这个女孩也很古怪,但在影片中她的演技是可以的。她确实长的不是很好看,但是她给我一种文艺的气息,适合文艺片,大荧幕,刚好她有好多电影存货,合作的也是实力派演员,可以期待一下。
确实还是金马有含金量,表演称得上高级的只有男配,跟阳光普照的陈以文有点类似。整体跟第三度嫌疑人挺像的,有种王家卫拿了张嘉佳改编的东野圭吾小说来拍的感觉= =,我也不知道是是枝真的参考过这部还是这种类型片真的已经类型化到这个程度了。福山雅治和郭富城这两个男主警察的角色都一个毛病,角色本身深度不够,演员能力也撑不起更多的层次,只能沦为工具。但比起役所广司喧宾夺主的老戏骨彪戏,白只的收放得当反倒余韵更佳,亏在本子崩了,最关键的角色动机没能交代清楚。片子整体气质和佳美这个角色大量残缺的补全完全建立在经杜可风过滤后的春夏个人气质上,既是亮点也是缺陷,像一团融不进散不去又粘滞难开的雾。剧本真的残缺到感觉导演完全只是为了拍肢解而写了这么个故事………………
零零碎碎的剧情最终给了我一个答案,也是不枉我看那么长时间,一开始是奔着郭富城来的,但是电影里很多情节乱的不行,不带点脑子看真的别看。看完细悟一下:一是点悟我们离婚家庭多半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伤害,尤其是心理疾病。二是这个社会给人的关怀属实吝啬,现实社会中太多这样沉沦的人正在等待时机“爆发”。三是告诉我们这些怕死的人不要像佳梅一样作,小心下一个就是你。整体感觉就是电影很大胆,情节很周折,画面感也是很浓郁,就是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可能交代的还是有点朦胧吧!
《踏血寻梅》码了很久今晚才抽空看完,可能是最近看了正义回廊的缘故,总感觉香港近年黑色电影的质量极其高。这片剧本打磨的很有意思,虽然很多点都没继续发展而点到为止了,但都属于细思极恐、情理之中的,我也不是完全get不到女主的绝望,青春期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如若没能好好引导,是一件极其痛苦与残酷的事情。还有一点其实主要关乎性,性隐晦的时候总觉得有那么大的好奇,但性产业这个生态是直面它的,往往最袒露的时候才发现它是如此的一无是处与空虚。肉体接触的再紧密,追寻的瞬间刺激再上头也抵不住人与人内心的间离吧,她别无退路,她走投无路,没有人能救她,每个人都要寻找各自的归宿…..剪辑摄影能感觉整个气质都很统一,其中许多镜头设计还真印象深刻,结尾一看发现是杜可风,牛逼!还一些超现实的镜头以及直接瞄准的分尸过程,nb
冲着春夏来的。演技确实很不错。(郭富城演技...我没get到)香港移民、边缘人物、底层社会、枷锁与自由。看得出来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真的没有震撼到我。像王佳梅和丁某的网恋到奔现,两个人的相互取暖怎么来的缺点逻辑。还有丁某为爱杀人,情理上当然说的通,但氛围完全没有烘托出来啊,王佳梅的“我想死”说出口我觉得有些突兀了。电影原声带真的真的很不错!!发现是丁可创作的haha,《隐秘的角落》原声带也是他做的!原声带撑起我对《踏血寻梅》的评分。
确实还是金马有含金量,表演称得上高级的只有男配,会让人想到阳光普照里的巫建和,但完成度更高。整体跟第三度嫌疑人挺像的,有种王家卫拿了张嘉佳改编的东野圭吾小说来拍的感觉= =,我也不知道是是枝真的参考过这部还是这种类型片真的已经类型化到这个程度了。福山雅治和郭富城这两个男主警察的角色都一个毛病,角色本身深度不够,演员能力也撑不起更多的弧光,只能沦为工具。但比起役所广司喧宾夺主的老戏骨彪戏,白只的收放得当反倒余韵更佳,亏在本子崩了,最关键的角色动机交代得一塌糊涂。片子整体气质和佳梅这个角色大量残缺的补全完全建立在经杜可风过滤后的春夏个人气质上,既是亮点也是缺陷,像一团融不进散不去又粘滞难开的雾。剧本真的残缺到感觉导演完全只是为了过拍肢解的瘾而写了这么个故事………………
我觉得不管是整个看下来还是从一些细节上来看都莫名很土,这是可以说的吗。踏雪寻梅试图打破传统推理、犯罪题材对于案件本身的抽丝剥茧,而将重点放在对于犯罪动机的探索上(当然这也没什么好新鲜的),但问题在于如果说佳梅这个角色尚且立得住的话(看到佳梅买下一对耳环踩着蓝色高跟鞋的时候我才觉得这个人真的“活”起来了),那么丁子聪的设置则特别牵强。导演着重于表现了父亲的缺席、家庭的残缺所带来的绵延不绝的影响,但要么一笔带过要么强行催泪,使得镜头中的人物只是单薄的工具人而已,也就使得观者很难深刻地感受到其中的痛苦和纠结。另外总觉得开头镜头与镜头之间的连接特别奇怪,到后来这种感觉也挥之不去,但是也说不上哪里奇怪罢了。这部让我想到了阳光普照,但我甚至觉得阳光普照要更好
虽然是真实案件,但是电影和真实案情没有关系。导演编剧出身,自编自导,用了一个倒叙,并且打乱全部节奏,表达的内容看上去挺深刻,却暴露出现在香港最严重的问题,人们生活艰难,其实彭浩翔的《维多利亚一号》和本片说的是同一件事,如果《岁月神偷》说的是香港的过去,那么本片说的就是香港的现在,本片要展现的是时代背景,剧情才是真正的背景,所以真正的主人公是一堆老戏骨(金燕玲,邵美琪,郭富城,谭耀文)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本片凶手反而是受害者,代表了香港人,过着永无出头的日子,春夏的大陆妹是牺牲者,而且还全裸出境,牺牲不小,但是不会获得香港人同情,不然导演也不会写出这种和真实案件完全相反的剧本。至于狗血的反转结局,是致敬大岛渚的《感官世界》吗?……这电影其实是给香港人拍的看的,豆瓣这么高分,导演一定在偷笑了。
觉得很一般。。。看得人压抑,也很同情王佳梅和她妈妈姐姐的遭遇,但是我不理解她和丁子聪这条线的关联,两个陌生人从互相取暖到“互相成全”么?丁子聪为什么要帮王佳梅结束性命?看得人一头雾水。。。再说演技,这部电影包揽了当年金像奖的男女主和男女配,有点名过其实了,王佳梅妈妈的演技确实打动人,但春夏当时的表演并不足以拿影后吧,只是那种原生态的样子是其他演员演不出来的。感觉电影很一般,演技也一般,看完只是唏嘘底层人的艰难生活,没别的感觉了
電影很精緻,好久沒看华语电影了,观感尚佳。只是内容有些不适。电影讲述的是中年失意警官 的"虚构推理",真实如何不得而知。电影素材来自于现实案件。电影的虚构,美化了"杀人",也美化了隐藏其中的"吃人社会"。电影情节若全部原创也只当作故事罢了,如此精彩的故事,就不免感到对现实案件的冒犯。故事内容是不谙世事的十六岁未成年花季少女,被发现在一个二十九岁男性住的公寓里分尸,警方主要是臧警官对杀人事件的背后动机展开调查。受害者十六岁不谙世事、"爱"上嫖客失恋后拜托同是失意者的肥仔...肥仔虽然也失恋了,但年龄大那么多,平时还是个温柔的老实人,竟然能动得下去杀手?肥仔也太言听必从了吧。佳梅原生家庭的描述太少了,电影太着重在香港部分,少了些信服力。
看完以后,心情非常压抑。梅也是一个 有梦想的少女!他不愿意接受别人送的假耳环,宁愿用自己努力了很多天的工钱去买一对真的,也不愿意接受男生说补偿给自己的游戏机。虽然是做一个见不得光的行业,但是她本身非常阳光,也渴望爱情,想要有美好的生活。在三番五次。受到侮辱以及现实的打击以后,她选择了想死。电影也从杀手的视觉来看,认为不可思议的,为什么要帮助第一次见面的人死等谜团慢慢揭开,我们也看到了杀人凶手的另一面,目与他所希望的美好爱情幻灭,母亲去世导致的心理扭曲。电影也塑造了很多其他人物。理解凶手,疼爱女儿的警察,好心的婆婆,经常打骂却非常疼爱女儿的母亲。他们都为推动剧情做了不可磨灭的发展。电影在寻找的过程中,插入了回忆片段,这样的方式让人能够更加的感受到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