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火车(1996)

TrainspottingUP:2022-06-10

《迷幻列车》(英语:Trainspotting)是一部1996年英国电影,由丹尼·鲍伊执导,讲述一群爱丁堡的海洛英瘾君子的生活。电影由伊旺·麦奎格、艾文·布莱纳、强尼·李·米勒、凯文·麦奇、罗伯·卡莱利及凯莉·麦唐纳主演。原著作家威尔许也在电影中担当毒贩麦奇·佛瑞斯特一角。

猜火车

评分:8.6 导演:丹尼·博伊尔 编剧:埃文·威尔什 / 约翰·霍奇
主演:伊万·麦克格雷格 / 艾文·布莱纳 / 约翰尼·李·米勒 / 凯文·麦克基德 / 罗伯特·卡莱尔 / 凯莉·麦克唐纳 / 彼得·穆兰 / 詹姆斯·科兹莫 / 艾琳·尼古拉斯 / 苏珊·维德勒 / 波林·林奇 / 雪莉·亨德森 / 斯图尔特·麦克奎里 / 埃文·威尔什 / 戴尔·温顿 / 基思·艾伦 / 凯文·艾伦 / 菲奥娜·贝尔 / 休·罗斯 / 芬利·威尔士 / 汤姆·德尔玛 / 约翰·霍奇 / 安德鲁·麦克唐纳 / Stuart McGugan
类型:剧情 / 犯罪
片长:94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迷幻列车(港) / 定位的火车
上映:1996-02-23(英国)
IMDb:tt0117951

剧情

故事围绕于数名英国年轻人身上,不喜欢就业、整天无所事事,泡妞、闹事和吸毒成了他们每天的生活;尽管曾试图摆脱毒品,但仍受不了诱惑地再打上一针,但随着岁月逝去,他们也因此对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角色

演员角色备注
伊旺·麦奎格Ewan McGregor马克·懒登Mark "Rent Boy" Renton有严重的海洛英毒瘾,个性内敛却又充满许多独特的哲学观与想法。因其类存在主义般的鲜明性格,使这角色成为了许多地下非主流社团成员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艾文·布莱纳Ewen Bremner丹尼尔·「屎霸」·墨菲Daniel "Spud" Murphy马克毒友,个性较温和、懦弱,容易失禁。
强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西门·大卫·「变态男」·威廉森Simon David "Sick Boy" Williamson马克毒友,擅长买卖和交易。
劳勃·卡莱尔Robert Carlyle法兰西斯·「法兰科」·卑鄙比Francis "Franco" Begbie马克好友,脾气暴躁,有暴力倾向。
凯文·麦奇Kevin McKidd汤米·麦可肯基Tommy MacKenzie马克好友,喜欢看录影带。
凯莉·麦唐纳Kelly Macdonald黛安·考斯顿Diane Coulston高中女生,马克在酒吧与她一见钟情,后来强迫马克与她交往。
彼得·穆兰Peter Mullan史汪尼Swanney "Mother Superior"毒品提供者。
雪莉·韩德森(英语:Shirley Henderson)Shirley Henderson盖儿Gail丹尼尔女友。
欧文·威尔许Irvine Welsh麦奇·佛瑞斯特Mikey Forrester即为小说原作者,客串演出。

反响

烂番茄新鲜度90%,基于77条评论,平均分为8.3/10,而在Metacritic上得到83分,收获普遍好评。

在英国本土,本片几乎遍受好评。杂志《Time Out London》称此片:「一大胜利……杰出的黑色喜剧,各平行的角色情节、影像、音乐与旁白精湛的揉合宛若导演史科西斯颠峰时期的作品,《猜火车》精准表达了威尔许那种无耻又无关乎道德的智慧。」

《卫报》则指称本片确实掌握到年轻一代的次文化的精神,其他同时期的英国电影则渐被遗忘。

在其他国家,本片也受到许多好评,美国评论人罗杰·伊伯特赞赏本片对于有毒瘾者的侧写相当突出且写实。

电影在网路电影资料库(IMDB)的评分为8.2(满分10),且长期名列250大佳片中。

轶事

  • 《猜火车》的两张电影原声带,是销售量极佳的音乐专辑。第一张收录了本片中使用到的歌曲,第二张则收录了其他未收进第一张的歌曲,以及在制作过程中启发导演与制作人灵感的歌曲。
  • 片中「大自然」的场景是取自苏格兰的Corrour火车站(英语:Corrour railway station)(Corrour railway station)。
  • 变态男(Sick Boy)在小说中与在电影中一样是个庞德迷。有趣的是,饰演变态男的强尼·李·米勒(Jonny Lee Miller),是扮演前十一部庞德电影中的角色M的李·柏纳(英语:Bernard Lee)(Bernard Lee)的孙子。
  • 虽然场景设定在苏格兰爱丁堡,片中大部分场景是在苏格兰格拉斯哥拍摄(除了片头的追逐戏与伦敦的场景)。

续集

主条目:猜火车2

电影仍由丹尼·鲍伊执导,伊旺·麦奎格、强尼·李·米勒、劳勃·卡莱尔与艾文·布莱纳皆回归主演。剧情改编自欧文·威尔许撰写的2002年小说《春宫电影(英语:Porno (novel))》,正式拍摄则于2016年3月10日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开始进行。电影定于2017年1月27日在英国上映。

电影剧本由约翰·霍奇(英语:John Hodge (screenwriter))改写欧文·威尔许的同名小说而成。而原著的名称与铁道迷观察火车动向的行为并无关连。书名是根据原作中的其中一章,卑鄙比与懒登在爱丁堡一处废弃的火车站遇到卑鄙比那落魄的父亲时的一段。他父亲开玩笑似地问说他们是否在「看火车进站」。
电影在英国、美国等地放映时引起不少的争论。美国参议员鲍勃·多尔在199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谴责该片损害道德而且鼓励了滥用药物,有趣的是他也承认他从未看过该片。然而在加拿大,警方则是自掏腰包买了许多电影票分发给青少年,他们认为青少年会将该片视为反毒的教材。在这些批评之外,该片被视为一部相当创新与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在该年度的奥斯卡电影奖项中获得了最佳改编剧本的提名。1999年,本电影获得英国电影协会100大英国电影(英语:BFI Top 100 British films)排名第10,2004年则获《Total Film(英语:Total Film)》杂志认为是有史以来第四伟大的英国电影。
该片的行销手法也相当具有创意,设计了充满锐舞文化的传单,而每位主角都有各自的海报。凯文·麦奇因为生病而仅将电影拍摄完成,未参与海报的拍摄工作。

简评

在四人去远足的时候,雷登对自己作了一番不能再卑微的自我评价,消极的自我毁灭的行为也就有了思想支撑。选择不选择是最简单的享乐主义的胜利,家庭在出现问题之后才开始迟来的教育,然后把出了问题的人改造成表面正常,内心破碎扭曲的社会人。全片最黑色幽默的情节是参加了朋友葬礼之后,本该通过死亡洗心革面的四人,却又干了一票大的毒品生意,而雷登又彻底背叛了其他人。和最后雷登的自白“成为像你们一样正常的人”,就把所有人心里那点脏都抖了出来。

四个人中男主的结局最好,卷毛那个最惨,堕落也需要看运气,这是一部分原因,还有一部分原因是男主有让自己戒掉毒瘾变好的想法,才得到了最好,感觉男主一直没有把他们当兄弟,这也是电影想说明堕落的友谊并不是真正的友谊吧,互相利用互相取暖罢了,电影中男主最开始说的话与最后面说的话形成了对比,体现了最初男主的心情是对现状的不满迷茫,对生活的失望,到最后对生活的向往,电影的bgm配合着剧情在加上男主的旁白,看起来真带感

我实在是太喜欢这个主题的电影了。刻画垮掉的、迷茫的年轻人的故事永远都吸引人。最关键的台词就是“什么时候才是最后一次呢?”毒品只是一个象征,是Mark和其他年轻人逃避和反抗社会的工具。戒毒是不可能戒的,毕竟不满永远都在,乐观和好运气都是假象。未来没有概念,人生没有意义,一切都在“猜”的过程中展示出无解的不确定性。电影的画面非常美,从肮脏的下水道一直游入澄澈的大海,在一片干净的蓝色中寻找救命的药丸——这个镜头值得反复欣赏,反复惊艳。配色一绝,从聚众吸毒的小屋到夜店再到伦敦,色彩和光影的变化非常细腻。大量出现的远景镜头很好地将人物和苏格兰的破败环境融为一体,沉浸感极强。至于配乐就更不用吹了,英摇好就好在真是太酷太迷人了,每一首歌都用得合适!以及年轻的伊万可太美味了,演得也超好,全片看下来疯狂心动。

如果你把满嘴脏话当作真性情,把纹身、奇装异服当作特立独行,把酗酒、宿醉甚至吸毒当作是精神层面的需求,把滥交当作性解放,把自甘堕落、无所事事和那些可笑的厌世情结当作众人皆醉你独醒…然后你把自己当作文艺青年,你的口头禅是“救赎”和“和解”,你的得意之作是在知乎上的高赞回答“我是如何与过去的自己和解的?”你在酒吧喝得烂醉如泥,趴在马桶上一阵狂吐,然后你发了一条朋友圈:“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但你相信光,相信终有人会从这滩黑暗的泥沼中将你救赎……谁来当你的救赎?醒醒吧,你就是坨屎,你真不配。

“世界在变,音乐在变,毒品也在变,你不能在海洛英中逃避太久!”没想到这是一部青春不再的电影,只是讲了几个嗑药小混混的平常事,但被后人奉为经典。trainspotting好名字,背叛了嗑药的生活,背叛了这种青春,我就过上了你的生活,一辆通往死亡的列车。选择不选择,有那么多选择。看的很爽的喜剧片。前半段有几组蒙太奇镜头很晃眼加上前期脸盲没看懂。土豆感觉挺可怜的,不过最后他也因老实得到了一小笔。补一句这个年代的电影一旦涉及吸毒滥交都必和HIV有点关系,对当年这个病毒的影响力有了更新的认识。

有种跟随电影主角们犯了一小时罪的感觉。电影充斥暴力美学,又夹带奇幻、恶心与微恐(麦克第一次戒海洛因,突然便意来袭,排泄后在马桶里翻找塞在肛门里的特效药,后钻进下水道里海一般的世界)(麦克第二次戒毒的幻觉中死去的婴儿在天花板上爬)除了这些视觉上的刺激,还有深层次的,对于人存在的意义的探讨—如果说人活着是一种无聊,那就在这些看似无聊的细缝里找到体验生活的乐趣,不必借毒品(或任何一种成瘾物)逃避。人或许终究难逃世俗,但必定有一席只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猜火车》是一部对人性和社会困境进行深入探索的杰出电影。它通过细腻的故事情节和形象化的角色描绘,展示了社会中存在的阶级差距、道德困境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同时也通过象征意义的运用,让观众深入思考导演的创作意图。这部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艺术享受,更启发着对社会正义和个人自由的思考和追求。它不仅是个体命运与社会背景相互交织的鲜明写照,也是对人性、道德和自由意志的深刻思考,这种深度的剖析和触动使得《猜火车》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影响并启发着更多的观众和后来的电影创作者。它是一场独特的奇幻之旅,一个深入人心的故事,一个对人性与社会挑战的深刻思考。

我想买索尼85寸OLED大电视,想了五年了,但没买,就因为这部27年前看过的破电影。它太酷了,酷到我以看过它为荣,把它当成了自己青春的一部分,正如沙壁小女孩喜欢买包,猜火车就是我的爱马仕,我那暗淡无光的青春贴上它,仿佛就熠熠生辉了。如果我买了大电视,那我和想象中特别酷的青春的最后一丝联系都被揪掉了,就像中年柜姐卖掉所有包包转行去了海底捞。不过我刚才忽然想通了,我tm从来就没酷过,为什么要被一部电影绑架?我应该像那沙壁男主角一样,拎起那包钞票跑路!我下单了,大电视,今天发货。

小夏说喜欢,至少也是第一反应想到的吧!原来他喜欢这种类型呢,一想到我所看到的画面他都看到过,那我们也算在不同的时间纬度上一起看电影了。强制戒毒那一段真的好cult,在每一个角色每一次脱轨的瞬间果然还是觉得「不要这样」呢。不过结局也算达成了一种圆满(不过怎么说spud本来也应该平分到4叠吧hhh小气鬼reton)想不明白猜火车的意思果然还是要去百度。小夏说最喜欢《猜火车》了,果然他性格里还是有些krump在里面的吧,好好哦,小夏!

这部片子是慢热的,前面一直在对马克吸毒世界的人物进行刻画,夹杂着段子式的英式幽默与重口味,直到40分钟后婴儿死亡才迎来剧情拐点。整部片子的主题是改变,马克从对毒品“one more hit”的呐喊回归到正常的生活,再从往日的狐朋狗友们的泥潭边悬崖勒马,片尾的背景音乐是轻快的,这是全片最光明的时刻。本片最厉害的是意识流的拍摄手法:马克在全英格兰最烂厕所马桶里的海底漂流,注射毒品后沉入地板的致幻感受,尤其是戒毒时急躁的鼓点加上广角镜头,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的幻觉惊悚而又邪典。

《猜火车》是英国一部倍受争意的片子——有人说它“引人吸毒”。大约这片子中没有苦口婆心的家长式人物在里面,没有道德的矛盾冲突,没有世纪末的大审判,而是零观点的方式记述,在一个阴暗的公寓里一群这样的青年,你清楚的看到毒品是怎样溶解,加热,吸嗜,他们做AI脱衣,全裸,高潮,一下子拉近了你和他的距离,直视,直视!也许你还耽心背后突然出现你的班主任指责你,而他们却在一种无政府状态下享受极乐世界。他们吸毒,他们滥交,他们暴力,他们打劫,一点掩饰也没有的堕落,一种非常灰暗的生活,在导演黑色的幽默中,变得如同怪味豆一样,说不出的滋味。你可以直接对他们说:不!视其为异类。你也可以满怀理解,关注他们,因为他们做了你没做的事——彻底叛逆!

贩卖情怀多过本身剧情深度的一部电影,部分场景比如苏格兰最脏乱的厕所这里做了很多艺术处理,像是在枯黄一片的马桶水里扣出失落的鸦片栓剂之类的,说实话之前就是觉得原作文字太露骨冲击感太强了一直不敢看这部电影来着,结果处理的意外有趣。后面药物泵进血管,起效的瞬间向后仰去砸进地面,红地毯变成液体,陷落,背景音乐放着卢里德完美的一天,听着看着好像真的有切身体会到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我确信这的确是完美的一天。

获得奖项

  • 第12届独立精神奖
    第12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9届奥斯卡金像奖
    提名:最佳改编剧本
  • 第6届MTV电影奖
    第6届MTV电影奖
    提名:Best Breakthrough Performance
  • 第4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9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BAFTA Film Award —— Best Screenplay - Adapted / 最佳改编剧本
    提名:最佳英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