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2018)
《燃烧》(韩语:버닝,香港译《烧失乐园》,台湾译《燃烧烈爱》)是一部2018年的韩国剧情片,由李沧东导演及编剧,刘亚仁、全钟瑞及史蒂文·连主演。剧本改编自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收录在短篇小说集《萤·烧谷仓·其他短篇》中的〈烧掉柴房(日语:纳屋を焼く)〉。
剧情
一位有抱负的年轻小说家李钟秀在坡州从事零工。有一天,他在一次促销活动中遇到了童年邻居和同学申海美。钟秀起初不记得她,但海美告诉他她接受了整容手术。钟秀送给她一块粉色的手表,是他在这次促销中的获胜奖品。后来两人一起共进晚餐,海美告诉钟秀她即将进行的非洲之行,说她一直想见证布希曼人文化,提到布希曼人将人分为身理上的饥饿与心理上的饥饿。并请钟秀在她不在的时候喂宠物猫波波。在海美离开之前,钟秀的父亲是养牛场的农民,与邻居在法律事务上纠缠不清,钟秀不得不返回农场处理。在海美出行前一天,钟秀来到海美的公寓,在那里他收到了照顾猫的指示。并且他们一起发生了性关系。
海美离开后,钟秀经常按时到公寓来放置饲料喂猫,尽管他从未见过猫的出现,他却知道波波的存在,因为他在猫沙盒中发现了粪便。他还开始习惯性地在她的公寓里自慰。一天,海美打来电话,说肯亚发生炸弹袭击后,被困在内罗毕机场三天。钟秀来接她时,发现她与名为班的男子一起回来了,三人出去吃晚饭,海美回忆起她在旅途中目睹的日落,她开始哭泣说自己想消失在世界上,班却羡慕海美会哭泣,坦承自己从来没有哭泣的经验。在知道钟秀是作家后,想有一天告诉钟秀自己的故事。班富裕而充满自信,尽管钟秀不确定他做什么工作从而拥有这些财富,他将班形容为了不起的盖茨比。班后来邀请钟秀与海美跟自己的朋友聚会,在聚会上,海美表演布希曼人的饥饿之舞,班的朋友对此感到无趣,班也打起无聊的哈欠。在父亲入狱期间,钟秀努力照顾自己的家族农场。钟秀始终不清楚班与海美两人的关系,对班的存在感到困窘。
一天,班与海美来到钟秀的农场闲逛,三人吸食大麻和饮酒,海美怀念起小时候与钟秀在这里玩耍的回忆,提到有一次自己掉进家里的水井时是钟秀救了她,但钟秀却不记得此事。随着日落来到,海美开始忘乎所以地裸舞,最后哭着结束舞蹈。在海美于沙发上睡着后,班承认了一个奇怪的爱好:每两个月,他会纵火烧掉一个废弃的温室,因为他厌恶这些的温室为社会带来脏乱。当被问及下一次焚烧何时发生时,班声称这将很快发生,并且靠近钟秀的家。钟秀告诉班,他深爱海美,班却投以戏谑的笑声。在他们离开的时候,钟秀出于对班的忌妒与醉酒,谴责海美在外人面前裸舞很可耻,而班告诉钟秀他将密切注意本地区的温室。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钟秀一直在附近观察,看是否有温室被烧毁,但没有一个被烧毁。一天下午,他在检查温室前,接到海美的电话,海美在几秒钟含糊不清的噪音后中断了通话。事后再也无法联络上海美。钟秀先是询问海美过去的同事,同事认为海美背负卡债跑路了。钟秀接着来到海美家人开的餐馆,当他与海美的母亲聊到海美落入水井的事情时,对方母亲却说他们家里根本没有水井,且告诉他海美一直有说谎的恶习,在海美没还清卡债家里不欢迎她回来。后来,钟秀说服房东让他进入海美的公寓,以便他可以喂她的猫。海美的公寓被人收拾过了,但她的手提箱仍然存在;猫的所有存在迹像也消失了。
钟秀开始跟踪班,当他看到班的保时捷停在咖啡厅外面时,他走进店内向他询问海美的下落。一名似乎是班的女友的年轻女子突然来到,为自己约会迟到感到抱歉。钟秀问班是否听到过海美的消息,以及她是否去旅行了。班说他不知道海美的去向,并说钟秀是海美唯一信任的人,这使他人生中第一次感到嫉妒。有一天,班在自己的住所外面发现正在监视的钟秀,于是邀请他去他的公寓吃晚餐,在停车场钟秀发现有一只猫,班声称这是被救出的流浪猫。他去洗手间时在橱柜中发现一块粉红色的手表,类似于他送给海美的那只手表,以及许多不明女性的首饰。晚餐前,班的猫逃出公寓,钟秀尝试用海美的猫的名字波波呼唤他,猫回到钟秀身边。在晚餐时间,班的新女友说起自认为有趣的事情,此时钟秀目睹班再次做出无聊的哈欠,钟秀对班的怀疑进一步上升。
钟秀回到家运用灵感完成停滞不前的小说,在写完小说后,钟秀约好与班在一处荒野见面,声称海美会一起来。当班疑惑海美的下落时,钟秀持刀刺死了班。接着用汽油点燃班的尸体和汽车,还把他那鲜血浸透的衣服也扔进去。最后他赤裸著开着卡车逃离现场。
演员
主要演员
- 刘亚仁 饰 李钟秀
- 史蒂文·连 饰 班
- 全钟瑞 饰 海美
其他演员
- 裴敏静(朝鲜语:배민정) 饰 临时卖场解说员模特
- 文盛瑾(朝鲜语:문성근) 饰 律师
- 闵福基(朝鲜语:민복기 (1968년)) 饰 法官
- 李秀晶 饰 检察官
- 崔胜浩(朝鲜语:최승호 (언론인)) 饰 李勇石(钟秀的爸爸)
- 朴胜泰 饰 老奶奶(海美的房东)
- 郑昌玉 饰 里长
- 李凤莲(朝鲜语:이봉련) 饰 海美的姐姐
- 车美京 饰 海美的妈妈
- 赵英俊 饰 小钟秀
- 潘慧萝(朝鲜语:반혜라) 饰 钟秀的妈妈
制作
本片于2017年9月11日于韩国坡州市开拍,至2018年1月30日杀青。
发行
2018年5月16日世界首映,并于同年6月29日在台湾的院线上映。香港方面,该片在香港亚洲电影节首映,并在同年12月27日上映。
荣誉
年份 | 入围 | 奖项 | 得奖者 | 结果 | 备注 |
---|---|---|---|---|---|
2018 | 第71届坎城影展 | 金棕榈奖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费比西奖 竞赛单元 | 获奖 | ||||
Vulcan奖 | 申点希 | 获奖 | |||
第36届慕尼黑影展 | ARRI/OSRAM奖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第9届Word Cinema Amsterdam | WCA评审团奖 | 提名 | |||
第2届Shin Film艺术电影节 | 申相玉导演赏 | 李沧东 | 获奖 | ||
第20届Film by the Sea国际影展 | 电影和文学奖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靑年评审团奖 | 提名 | ||||
第15届密什科兹国际影展 | 艾默利·普莱斯柏格奖 | 提名 | |||
第25届阿达纳国际影展 | 黄金棉蒴 国际最佳电影 | 获奖 | |||
第34届海法国际影展 | 迦密奖 | 提名 | |||
第39届Manaki Brothers国际摄影指导影展 | 黄金照相300赏 | 洪坰杓 | 获奖 | ||
第27届釜日电影奖 | 最佳电影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刘亚仁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提名 | |||
最佳女新人 | 全钟瑞 | 提名 | |||
最佳剧本 | 吴政美, 李沧东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洪坰杓 | 提名 | |||
最佳音乐 | Mowg | 获奖 | |||
第51届 锡切斯影展 | 最佳电影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第10届阿得雷德影展 | 国际部门 最佳电影 | 提名 | |||
第55届大钟奖 | 最佳电影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刘亚仁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提名 | |||
最佳新人女演员 | 全钟瑞 | 提名 | |||
摄影奖 | 洪坰杓 | 提名 | |||
照明奖 | 金昌浩 | 提名 | |||
配乐奖 | Mowg | 提名 | |||
第2届The Seoul Awards | 电影部门 大赏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电影部门 最佳男主角 | 刘亚仁 | 提名 | |||
电影部门 最佳女新人 | 全钟瑞 | 提名 | |||
第38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奖 | 摄影奖 | 洪坰杓 | 获奖 | ||
国际影评人协会 韩国支部奖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年度电影 11选 | 获奖 | ||||
第3届Tour du Cinéma Français | Etoile du cinéma奖 | 获奖 | |||
第28届奥斯陆Films from the South影展 | 银镜奖 | 获奖 | |||
观衆奖 | 提名 | ||||
第7届基韦斯特影展 | 观衆奖部门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第29届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 费比西奖 | 提名 | |||
第39届青龙电影奖 | 最佳男主角 | 刘亚仁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提名 | |||
最佳女子新人奖 | 全钟瑞 | 提名 | |||
音乐奖 | Mowg | 提名 | |||
第90届国家评论协会奖 | 五大外语片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第12届亚洲太平洋Screen Awards | 最佳电影 | 提名 | |||
评审团大奖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吴政美, 李沧东 | 提名 | |||
电影笔记 | 年度十大电影 | 《燃烧烈爱》 | 第4位 | ||
第17届华盛顿特区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纽约时报 | 2018 年度电影 | 第2位 | |||
2018 年度最佳演员 | 刘亚仁 | 获奖 | |||
第19届釜山电影评论家协会赏 | 技术赏 | 洪坰杓 | 获奖 | ||
第2届洛杉矶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国影片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提名 | |||
第22届多伦多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燃烧烈爱》 | 第2位 |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第2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获奖 | |||
英国电影协会 | 视与听 2018 年度电影 | 《燃烧烈爱》 | 第3位 | ||
Film Comment | 2018 年度二十大电影 | 第2位 | |||
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第2位 |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获奖 | |||
第17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第3届新墨西哥州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第2位 | |||
最佳外语片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第2位 | |||
最佳改编剧本 | 吴政美, 李沧东 | 获奖 | |||
第1届伦敦电影周刊 | 最佳电影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吴政美, 李沧东 | 获奖 | |||
第18届Director's CUT Awards | 年度特别提及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年度导演赏 | 李沧东 | 提名 | |||
年度剧本赏 | 吴政美, 李沧东 | 提名 | |||
第5届凤凰城评论家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第76届犹他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非英语片 | 第2位 | |||
第3届西雅图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25届达拉斯—沃斯堡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第4位 | |||
第18届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提名 | |||
美联社 | 2018年 最佳电影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第14届北德克萨斯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第3位 | |||
Cine21电影赏 | 年度韩国电影 | 获奖 | |||
年度导演 | 李沧东 | 获奖 | |||
年度摄影指导 | 洪坰杓 | 获奖 | |||
荷里活报道 | 2018 年度电影 | 《燃烧烈爱》 | 第3位 | ||
2018 国际新人演员 | 全钟瑞 | 获奖 | |||
The Playlist | 2018 年度电影 | 《燃烧烈爱》 | 第5位 | ||
2018 年度最佳表演人物 | 刘亚仁 | 第8位 | |||
第23届佛罗里达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获奖 | |||
第1届Greater Western纽约州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最佳外国影片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吴政美, 李沧东 | 提名 | |||
君子杂志 | 2018 十三大最佳电影表演 | 刘亚仁 | 获奖 | ||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外语片奖 | 《燃烧烈爱》 | 第1次名单 | ||
2019 | 第7届北卡罗莱纳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22届线上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非英语片 | 提名 | |||
第12届休斯顿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17届哥伦布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第2位 | |||
最佳改编剧本 | 吴政美, 李沧东 | 第2位 | |||
第53届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影片 | 《燃烧烈爱》 | 第3位 | ||
最佳外语片 | 第3位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第2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获奖 | |||
第14届奥斯汀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洪坰杓 | 提名 | |||
第10届Dorian Awards | 年度外语电影赏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第4届Club Média Ciné(法国影评人协会奖) | 外语片部门 大奖赛(Lauriers du Cinéma) | 获奖 | |||
第12届女性电影记者联盟奖 | 最佳非英语影片 | 提名 | |||
第8届乔治亚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国影片 | 提名 | |||
第10届丹佛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3届夏威夷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30届棕榈泉国际影展 | FIPRESCI 最佳外语电影 | 提名 | |||
Ricky Jay Magic of Cinema赏 | 提名 | ||||
第24届评论家选择电影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1届Latino Entertainment Film Awards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10届年度电影奖 | 导演奖 | 李沧东 | 获奖 | ||
第16届American Film Awards | 最佳Dramatic电影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最佳亚州电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提名 | |||
第38届比利时电影记者联盟奖 | 大奖赛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第3届芝加哥独立影评人协会奖 | 最佳外国影片 | 提名 | |||
第23届线上电影电视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提名 | |||
第37届罗伯奖 | 年度非英语电影 | 提名 | |||
第16届国际影迷协会奖 | 最佳电影 | 第2位 | |||
最佳非英语电影 | 第2位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刘亚仁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史蒂文·连 | 提名 | |||
最佳女配角 | 全钟瑞 | 提名 | |||
最佳改编剧本 | 吴政美, 李沧东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洪坰杓 | 提名 | |||
最佳音乐 | Mowg | 第2位 | |||
第29届Prix des Auditeurs du Masque | 外语电影部门 观衆奖 | 《燃烧烈爱》 | 第5位 | ||
第33届独立精神奖 | 最佳外国影片 | 提名 | |||
第72届波迪奖 | 最佳非美电影 | 提名 | |||
第36届迈阿密国际影展 | Knight MARIMBAS奖 | 提名 | |||
Alacran电影音乐奖 | Mowg | 获奖 | |||
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 | 最佳电影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刘亚仁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吴政美, 李沧东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洪坰杓 | 提名 | |||
最佳美术指导 | 申点希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李承哲 | 提名 | |||
最佳新演员 | 全钟瑞 | 提名 | |||
第17届佛罗伦斯韩国影展 | Orizzonti Coreani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第7届MOOOV影展 | 塞姆班奖 | 获奖 | |||
第55届百想艺术大奖 | 电影部门 作品奖 | 提名 | |||
电影部门 导演奖 | 李沧东 | 提名 | |||
电影部门 男子最优秀演技奖 | 刘亚仁 | 提名 | |||
电影部门 男子配角奖 | 史蒂文·连 | 提名 | |||
电影部门 女子新人演技奖 | 全钟瑞 | 提名 | |||
电影部门 艺术奖 | 洪坰杓 | 获奖 | |||
第16届Indie Lisboa | Silvestre奖 | 《燃烧烈爱》 | 提名 | ||
第24届春史电影奖 | 最佳导演 | 李沧东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刘亚仁 | 提名 | |||
最佳女子新人奖 | 全钟瑞 | 提名 | |||
技术奖 | 洪坰杓 | 提名 | |||
第24届土星奖 | 最佳国际电影 | 《燃烧烈爱》 | 获奖 | ||
最佳剧本 | 吴政美, 李沧东 | 提名 |
此片于2018年5月16日在坎城首映,于正式竞赛单元角逐金棕榈奖。并代表韩国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成为该国首部入选最后九部名单的电影作品。
获得奖项
- 第39届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第55届韩国电影大钟奖
获奖:最佳影片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新人女演员 / 最佳灯光 / 最佳摄影 / 最佳音乐 - 第44届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 最佳外语片
提名:最佳影片 - 第34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世界电影 - 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新演员 / 最佳编剧 / 最佳摄影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音响效果 - 第17届华盛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17届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24届评论家选择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最佳外语电影 - 第90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五佳外语片 - 第22届美国在线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非英语片 - 第18届温哥华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外语片 - 第39届韩国青龙电影奖
提名: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新人女演员 / 最佳音乐 -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费比西奖-竞赛单元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31届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
提名:最佳男配角 / 最佳外语片 - 第55届韩国百想艺术大赏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电影导演 / 最佳电影男主角 / 最佳电影男配角 / 最佳电影新人女演员 - 第53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最佳男配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外语片
简评
连看了三部村上的改编电影,感觉村上的东西不管怎么拍都有股村上的味道,能在画面里看到文本里的辛辣和智慧,对人性的刻画好沉着又细致,能把自己的风格带入视觉系统的作家也是很厉害,当然导演们叶功不可没。太久没看书,我真的该看这个作家的作品了。李沧东通过指导演技,nuance抓得好美丽好自然,但是因为太讨厌女主而没法做到好好看片,又同时为自己讨厌女主本质慕强的行为感到愧疚……摄影seamless又efficient,比起李屏宾真的很不loud,画面crispy清透,光的明暗抓得恰好,一股高级感,不知怎么做到的,其实愿意让权知道怎么让权的摄影也是另一种难得的大局观。看的时候很憋闷,不喜欢人物也不喜欢结局,但是夕阳下裸女的独舞和流泪是真的太美了,海美就是世间直觉构造的产物,是一瞬间的永久失语。
“世界是个谜。”撇开导演刻意包含的国际政治正确,韩国的贫富差距这些时代语境(依然重视它对当下的真实感的塑造),本片内在是底层年轻人对谜世界,对谜世界对自己的影响(幻想幻觉,犯罪癖好,迷茫颓废,无法共情的苦闷,海美消失后记忆模糊和存在虚无)的愤怒,最终通过赤裸裸的“回归自然”得以解脱。沉醉于自然触及视觉高潮的密度时间的舞蹈,奔跑,与燃烧气氛内在呼应的乡村景象。画面和地域内涵(乡村晚霞跳舞-朝韩边境)人物内涵(卡债-穷人身份,孤独-心理和生活处境,求爱不得-追求和状态)赋予事实强烈的生命张力,像印象派画作一般深刻脑中,私影史短瞬留名。配乐与画面极度吻合且富有乡土,民族,悬疑混杂的特色。两女性见上流阶层都只谈论异国见闻且卖力“表演”,而对象只是打个哈欠-女性消费和阶级挣扎。自相矛盾的线索构建虚实。
电影节奏有点慢,略显拖沓,150分钟前一个小时根本不知道想讲什么,就差点睡着了。海美这个角色是整部电影的关键人物,从各方面解析这个角色,能看出阶级的矛盾。一个生活在阴沟负债累累的女性,别人根本看不懂她的生活,橘子、猫、井没有人知道是否真实存在,就像她这个人,没有人在意她的存在。在与钟秀见面后,她就消失在世界里,除了钟秀没有人关心她是否还活着。ben这个角色,他并不需要工作却有着大量资产,每天都无所事事却不愁吃穿。这就与下层阶级的钟秀和海美形成强烈的对比。Ben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说他会去烧掉没有用的温室大棚,但他真的有烧掉吗?是的,只不过他烧掉的是像海美这样没用的“温室大棚”。Ben好像一直都在笑,他在笑什么?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活完完全全都是虚无的,看不到任何色彩
好看!喜欢!很慢节奏的叙事,但是镜头语言太精密了,精密到镜头焦点变化、人物身体距离和朝向都意义和隐喻qwq其实看完去找了解读又自己回味一下,确实牛,值得反复品味。首先我很喜欢惠美,看起来像是精神状态美丽的异类,但其实是最能明白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惠美身上散发的孤独、虚无感真的很吸引人,在夕阳下那段舞蹈太美了,流泪。Ben和李钟秀的强烈对比,两个人每一次的神经战我都好喜欢哦,表面上是两个人在争夺一个女人,但背后是阶级、权力、财富的差距。到最后究竟是李钟秀编造了一切还是本引导了事件的发生,无从得知。看完一阵虚无和空虚,会被巨大的失落笼罩,5年后的今天年轻人依旧找不到工作,也找不到自我,我的存在是为了什么,努力和寻找没有结果的话又有什么意义?一把火烧掉塑料棚,那是愤怒的外化,但燃烧过后依旧是虚无
这是一部画面阴冷的电影。李沧东故事里的真相是电影里从未正面现身的阳光,他虽然设计了很多层隐喻,但没有提供任何能够确认罪魁祸首的证据。李沧东有意模糊了真相,也有意解除这些隐喻与其所指涉的现实之间的关联。李沧东的落点在于人们最终做出行为,而非为这些行为建立正当性的过程,虽然他花了很多时间拍摄这个过程,但真相仍然只是一团触不可及的烟雾,过程的意义也就随之消散。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对于李沧东而言,真相只是一个无法言说的哑剧,人们需要的不是真相,而是回应的冲动。对于电影里的钟秀而言就是最终的燃烧,这是他自己的光亮。而对于电影外的李沧东而言,这部电影同样是一种回应,同样模糊了现实的真相,同样没有一个事实明确的批判的落点。李沧东将自己回应的冲动创作为这部电影,这是一缕创作者自我点燃的阳光。
纽约客那个频道说的小说有一种神秘和不满足的满足, 而电影就很重很写实。小说的隐喻是关于无处不在的恶, 也是(吃橘子在小说里是恶的蔓延而电影就成了精神追求);电影把阶级和女权都讲了出来。小说的女主角虽然没钱但是却无比慷慨无论是性还是纯粹的精神;而电影里是个卡奴,追求精神却不得(小说里单纯得多)。我觉得这是李沧东很讨好很迎合美国审美一部作品:小说是福克纳的而不是村上春树的;米仓是日本神话里是樱花一样美丽的比喻,而韩国电影就是粗暴的阶级;身份政治的讨论大于了普世的恶。听爵士乐的夏威夷人村上春树带入不了底层年轻人,而李沧东对年轻男人失恋心情的揣测有点爹味了。最后刘亚仁好帅演得好好,史蒂文元是不是爱刘亚仁,不然为什么他和其他朋友在一起那么油腻,看向刘的时候才是白皙 斯文 漫不经心又充满歉意。死前也要搂住刘。
在距离结束还有二十分钟的时候,我给这部片打6分,但看完后可以给个7分,导演是懂爽点的。虽然我没看过原著,但我认为导演把不适合一起讲的主题放到一起了。虚无可以用阶级来表现吗?不能。阶级本身是充满意义的词语,而虚无的解决是绝对不可能用有钱的反社会人格来作证的。导演将无意义问题弥散在了悬疑和叙事的背景中,使得电影的主题割裂并且互相倾轧。与此相反的是,我认为导演看似表现了阶级现实,实则是个虚无主义者。导演给了钟秀复仇的结局,但却更像是一个妥协,因为似乎不得不这样做。导演真正在说的是,虚无是更容易在穷人身上发生的,虚无不仅纠缠穷人,而且会和愤怒一起控制穷人。电影真正的结局是什么?我们都清楚,什么都改变不了。因此即使这部片在拍摄上、表演上都非常出色我也绝对不可能认同它。
就目前我看过的所有村上小说而言,所有的故事里都会存在冲突或反转,这种冲突与或反转是村上推进故事的方式,也是村上小说里独特的面白いところ。但就这部电影而言,也许是短片的缘故?总之是让人犯困到不行。这故事大概讲的是,燃烧对男主来说是一场幻想,而他渴望本烧掉塑料棚以替自己执行这个幻想,可本似乎是个骗子,他没有烧掉塑料棚,甚至涉嫌杀害惠美。男主从母亲嘴里得知惠美确实掉进过井并选择相信惠美 (不得不感叹村上对井的执拗,连写个短篇都能出现”井“)最终依靠自己实现了梦寐以求的燃烧。其实把这部电影的剧情做成5分钟的影视解说还是有观看体验的,然而因为糟糕的推进2个半小时大部分时间是无聊的。 总之,这是一部给少数人拍的电影。PS:男主角身材高大,却总是一脸病态且佝偻,做爱的时候那表情让人担心他早泄了要。
刘亚仁确实天赋异禀,他就是天生的演员。他的角色似乎就是和他相互融合了,情绪,内心活动,表情,情节理解,他都很自然真实。说回剧情,讲了两个穷苦人家的男女生,相识了一位富家子弟,相互之间的交流互动,是生活财富的对比也是价值观取向的对比,穷人家的孩子生活一地鸡毛(贫穷,父母都不懂得怎么去教育和爱子女,不止是金钱穷,也是心的匮乏和迷茫和虚无),富人的家庭的人们,金钱已经过度饱和,他们想的不是生活的鸡毛,而是怎么去消遣玩耍,怎么去找到对抗生活无聊的乐子,而乐子的极致就是草芥人命,烧塑料棚其实烧“没价值的人命”,惠美在富家公子价值里就是毫无价值的人,她就是天生被他欺骗利用来当玩具使用的人,玩腻了就毁掉。但记住,善恶因果,恶有恶报,哪怕你再有钱,你伤害了别人就不会有好下场,只能说,不管穷还是富都要尊重人性
当时还在想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燃烧,中间暗示了但我却没有意识到,直至最后结尾才恍然醒悟。是否存在大家说的阶级问题,我觉得是有的,这是电影中的一个很明显的对比,但是否主题就是阶级问题,我个人认为不是,它直面的是它所描述的社会,这个社会里有ben这种仅仅为了玩乐而生活的一类人,他们为祭品的燃烧而兴奋,生命燃烧殆尽能让他们听到心中的贝斯;有像申惠美这种生活无所依托,寄托于精神慰藉的一类人,一个幻想中的橘子也可以吃的津津有味;有像李钟秀这种人,对于李钟秀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他,他与他父亲不同,他与邻里相处和睦,努力寻找儿时的伙伴(恋爱的对象),并且让凶手付出代价,行为逻辑像是一个“正常人”。每一类人都在寻找生命的活法,有些人活着把别人燃烧了,有些人活着把自己燃烧了,有些人活着把燃烧平息下来了。
刘亚仁与整容同乡偶遇一夜情之后女的就去非洲旅游还拜托他照顾没露面的猫,结果此女从非洲回来带了一个富二代,整体和富二代吃喝玩乐跻身上流社会,富二代给刘亚仁说自己爱随机烧大棚其实带女的回乡是踩点的,没过多久女的就失联了。刘亚仁就疯狂找她跟踪富二代挨个查看破烂大棚;这片里刘亚仁对女的非常痴迷,感觉就是一夜情但是后半程发疯固执地找她,可能跟她夕阳下的那段裸体舞击中了他;然还有一些阶级差异的自卑让他执迷女人憎恨富二代,头尾穿插交代他爸爸有愤怒调节障碍打伤公务员坐了一年半牢,感觉这事也是有遗传。最后他把富二代捅死了,烧了尸体和车子赤条条地开着卡车走掉。说是悬疑爱情但实际上也在控诉阶级分化太大造成社会不公加剧年轻人心理失衡严重。李沧东的画面很美,整部片的配乐也是很阴间,刘亚仁的屁股还挺翘
村上春树的小说比较意识流,本来就很难拍成电影,更何况本片改编的原著还是篇十分钟就能看完的短篇小说。所以李沧东在小说主体情节的基础上,对原著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动,一是把原本两个矛盾对立不是十分尖锐的中产阶级男人改成了有钱悠闲的富二代和父亲官司缠身母亲债台高垒的穷二代,加剧了戏剧冲突,这也是一以贯之的李沧东从影以来关注的社会边缘人视角。二是对女主角的身世经历以及和男主的交往增加了大量篇幅补充,来凸显悲剧的必然性和引出影片最后高潮处对小说开放式结局的改编。总而言之,虽然引自村上春树的烧仓房,这仍然是一部李沧东风格厚重的影片,和绿鱼、薄荷糖、密阳等影片一样,讲述的始终是社会底层人是怎么被一步一步被剥夺所有,最终走上毁灭和自我毁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