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街日记(2015)

海街diaryUP:2022-06-18

《海街日记》(日语:海街diary,英语:Our Little Sister),由是枝裕和执导的日本剧情片,改编自漫画家吉田秋生的原作漫画《海街日记》,主演为绫濑遥,其他演出者有长泽雅美、夏帆、广濑铃与大竹忍等人。此片入选第68届戛纳影展主竞赛片。2015年6月13日在日本上映。获得第39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最佳照明奖。

海街日记

评分:8.8 导演:是枝裕和 编剧:是枝裕和 / 吉田秋生
主演:绫濑遥 / 长泽雅美 / 夏帆 / 广濑铃 / 大竹忍 / 堤真一 / 加濑亮 / 风吹淳 / 中川雅也 / 前田旺志郎 / 铃木亮平 / 坂口健太郎 / 树木希林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27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海街女孩日记(港) / Kamakura Diary / Umimachi Diary / Our Little Sister
上映:2015-05-14(戛纳电影节)
IMDb:tt3756788

剧情

日本镰仓地区香田家的三姐妹,29岁的护士幸(绫濑遥 饰)、23岁的银行上班族佳乃(长泽雅美 饰)和20岁体育用品店员工千佳(夏帆 饰),三人一起在祖母过世后留下来的屋子里相依为命。某日,三姐妹得知了15年前抛弃她们另娶外遇对象的亲生父亲之死讯。三姐妹决定至父亲的告别式会场上尽最后的义务。身为大姐的幸,事隔多年对抛弃她们的亲生父亲仍无法释怀,而佳乃和千佳当时因年幼,对生父印象模糊。

三人在父亲的告别式上,意外的与14岁同父异母的妹妹浅野铃(广濑铃 饰)相见。三人得知了铃的生母,也是当年她们父亲另娶的外遇对象已过世。父亲之后又再娶,但继母并未善待铃,父亲过世后,铃更是无人可依靠。三姐妹不忍铃陷入孤苦无依的日子,于是决定接铃同住,四人像真正的家庭一样开始一起生活。

主要角色

  • 香田幸(护理师):绫濑遥
  • 香田佳乃(银行行员):长泽雅美
  • 香田千佳(体育用品店打工人员):夏帆
  • 浅野铃(三姊妹的同父异母妹妹,学生):广濑铃
  • 佐佐木都(三姊妹的亲生母亲,已改嫁至札幌):大竹忍
  • 椎名和也(已婚医师,幸的同事):堤真一
  • 坂下美海(佳乃的上司):加濑亮
  • 二之宫幸子(海猫食堂老板娘):风吹纯
  • 福田仙一(山猫亭老板):中川雅也
  • 尾崎风太(湘南章鱼足球队选手,铃的同班同学):前田旺志郎
  • 井上泰之(湘南章鱼足球队教练,幸的医院同事):铃木亮平
  • 滨田三藏(体育用品店老板,千佳的男友):池田贵史日语池田貴史
  • 藤井朋章(佳乃的男友):坂口健太郎
  • 菊池史代(住在大船的姨婆):树木希林
  • 高野日出子(护理长):木村绿子
  • 浅野阳子(铃的继母):中村优子
  • 饭田敏男(阳子的叔父):清水一彰
  • 护理师(幸的医院同事):野村麻纯
  • 绪方将志(湘南章鱼足球队选手,铃的同班同学):关勇气
  • 金子美帆(湘南章鱼足球队选手,铃的同班同学):三上纱弥
  • 得纳好美(佳乃的前辈):木村由纪
  • 山根志乃(护理师):安宅阳子
  • 绀野(零件工厂社长):小仓一郎
  • 其他演员:平田薫、原扶贵子、野中隆光、齐藤加奈子、工藤时子、长尾卓磨、柾贤志

制作团队

  • 原作:《海街diary》吉田秋生
  • 导演、编剧、剪辑:是枝裕和
  • 配乐:菅野洋子
  • 摄影:泷本干也
  • 小说化:高瀬柚香(小学馆文库)
  • 制作:“海街diary”制作委员会(富士电视台、小学馆、东宝、GAGA CORPORATION)
  • 发行:东宝、GAGA CORPORATION

奖项

提名与得奖列表
奖项/影展类别提名者结果
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是枝裕和提名
第39届日本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是枝裕和获奖
最佳导演奖是枝裕和获奖
最佳剧本奖是枝裕和提名
最佳女主角奖绫濑遥提名
最佳女配角奖长泽雅美、夏帆提名
最佳摄影奖泷本干也获奖
最佳照明奖藤井稔恭获奖
最佳配乐奖菅野洋子提名
最佳录音奖弦巻裕提名
最佳剪辑奖是枝裕和提名
新演员奖广濑铃获奖
第37届横滨影展最佳导演奖是枝裕和获奖
最佳影片奖是枝裕和获奖
最佳女主角奖绫濑遥获奖
最佳新演员奖广濑铃获奖
最佳摄影奖泷本干也获奖
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观众票选奖是枝裕和获奖
第39届山路文子电影奖最佳女新演员奖广濑铃获奖
第40届报知电影奖最佳新演员奖广濑铃获奖
第89届电影旬报奖最佳新演员奖广濑铃获奖
第57届每日艺术奖特别奖是枝裕和获奖
第25届东京体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是枝裕和获奖
最佳女主角奖绫濑遥获奖
最佳新演员奖广濑铃获奖
最佳女配角奖长泽雅美获奖
第70届每日电影奖最佳女主角奖绫濑遥获奖
最佳女配角奖长泽雅美获奖
第28届日刊体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奖绫濑遥获奖
最佳女配角奖长泽雅美获奖
最佳新演员奖广濑铃获奖
第7届TAMA电影奖最佳影片奖是枝裕和获奖
最佳女主角奖绫濑遥、树木希林获奖
最佳新演员奖广濑铃获奖
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奖是枝裕和提名
最佳女主角奖绫濑遥提名

简评

朋友说去日本之前一定要看这部,看了怪物后才看的海街日记,这是我看是枝裕和的第二部电影。虽然题材不一样,但我发现导演很擅长用平静的画面、并不跌宕起伏的剧情,很细腻地表达他独特的观点,像怪物里的异于常人,像海街日记里缺失的父爱随着铃子加入这个家变得圆满。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很有感触,我的成长也缺失了父爱母爱,所以很能理解大姐找了一个懦弱但成熟的男人,二姐找了需要倒贴但贴心的男友,三妹崇拜登山失去脚趾的奇怪大叔,她们都是在爱情中补足对父亲的想象。铃子的成长有父亲陪伴,反而是看起来性格最好最成熟的懂事的人呀。还有很多非常有趣的细节,例如葬礼开始葬礼结束,饮食画面无处不在,铃子对姐姐们称呼的转变等等…导演的电影像一杯清茶,喝起来淡,但回甘悠长。

又是是枝裕和的一篇佳作,从头到尾,都是已一场葬礼发展一个故事集和线索。所以悲观视觉来看,对于这个香田四姐妹的快乐生活迹象所掩盖。关于这四个人的故事,我对于三姐千佳的活泼,乐观,天真,无所顾虑却情有独钟,崇拜及喜欢店长,或许会走的更远吧。但是故事展开主要聚集在小玲和幸姐的线上,幸姐是无疑是担当母亲的责任,守护这老宅,爱着这片土地,照顾这群姐妹们。所有不开心,藏在心里,却不说出来,对于父亲与母亲不辞而别,选择了原谅。而小玲,来这个家。想摆脱之前的生活,来到新家却融入进来并不是那么顺利,可能身份顾虑吧。两次赶海便是四个姐妹的最好的见证吧。上一辈的责任不需要下一代来偿还,而爸爸的沙丁鱼盖饭与姥姥的鱼糕咖喱,便是象征他们的故事永远会交集在一起。

演的是很琐碎的生活琐事,但主演们颜值个个惊艳!看到了是绫濑遥,就已经心动了,又看到了长泽雅美,已经不自觉开始在各大视频软件找片源了,又看到夏帆,这个姐姐不熟,最后是广濑丝丝,好了,不说了,这么养眼的阵容,已经火速看起来了!讲的是很普通的日常生活,但是风景迷人!秋天的枫叶红满山,春天的樱花隧道,夏天的浴衣和花火大会,冬天那个暖炉桌子,都很有代表性。节奏慢慢的,处处小确幸。再说说人物,大姐的成熟有担当,戏份多塑造的也很立体,二姐很浪,长泽雅美那么清正美,还真的没感觉到那种浪,怎么办…三姐是个总是被忽略的人设,虽然戏份不多,但是每次特写戏,眼神肢体却能传达的很好,印象深刻。四妹大概是在本色出演,虽然成熟可也还是个孩子。总的来说,这个导演好会,很懂观众想要什么!看似什么都很简单,但就是吸引人!

這部電影的觀感特別像是一粉裝盤精美的白米飯,你看外觀完全挑不出毛病,還會特別期待,但是吃下去之後才會發現,裝盤再精美的白米飯還是白米飯,一樣是淡出個鳥來。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挺到位,觀感就特別像看一個初中生寫的日記,把一個夏天發生的一些事記錄下來,但日子嘛,並不是每天都有什麼值得記錄的事發生的,所以也會有很多很平淡的事被記錄下來。這部電影充滿了美好的日本家庭電影的幾乎所有元素,也有四位不錯的女演員組成了一個友愛的姐妹宿舍家庭,但是整體確實過於平淡了,什麼都是淡淡的,不過畢竟有人喜歡平淡有人喜歡重口,都沒有問題,我可以理解喜歡的人為什麼喜歡,不過我覺得一般

不知没看过漫画的人看这部电影是什么感受,作为漫画粉,我还是强烈安利漫画。是枝裕和给《海街日记》赋予了强烈的自己的色彩,但我觉得原作中那种淡淡日常中浓烈的情感,意犹未尽的生活哲学与文学审美,在电影中展现得不是很好。电影把日常拍得还是有些刻意,而漫画里的日常真的是非常日常,这种自然的呈现的确很难,或许只能用纪录片式的镜头。而“海街”这个地方的人和人之间密切关系,感觉电影也弱化了一些。关于佳乃为何与小鲜肉男友分手,电影交代得似乎也不是很清楚。漫画内容很多,电影自然会有所挑选,有所侧重。电影依旧很美。但就是因为太美了,我觉得失去了原作的质朴。总之,真的还是推荐原作。

一部把悲伤和快乐都摊在台面上的电影,笼罩在日式滤镜下的画面很有透明感,和海边和夏日很衬。剧情远谈不上精彩,很神奇的是,虽然即将发生的情节不难猜到,但随着电影的节奏揭开时还是让人很想哭。前半段剧情比较平淡,大概讲述同父异母的铃进入三姐妹的生活;后半段有所起伏,出现擅长竹荚鱼料理的老板娘生重病后放弃治疗、幸拒绝已婚男友一起去美国进修的邀请等的剧情,虽然不剧烈,但更让人感到绵密的忧伤。喜欢拍花火大会的那一幕,先是花火照亮了漂泊在海里的船,再是照亮了铃的脸,然后是佳乃看花火,最后是千佳听到花火盛开的声音,没有着重于描绘花火的美丽,感觉快乐和悲伤都在飞速消逝。生活似乎就是相互给予痛苦,再以各种方式获取原谅。沙丁鱼无论是搭配米饭还是面包,都是铃记忆里爸爸的回忆,也会成为和姐姐们的。

很少会去写霓虹剧的影评,但是这一部“四个女人”的故事再一次让我感受到了隔壁对于电影艺术的耐心和细心,这种胶片质感的镜头语言把人物之间细微的情感变化反应的太好了,再次感受到隔壁确实在“小事”是似乎比较下功夫。四个姐妹因为父亲母亲之间的错误而将命运联系在一起,互相照亮了彼此人生,这或许是“短命老爹”最宝贵的遗产了,这也反应了日本在霓虹经济的泡沫破产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社会男女关系的复杂与混乱。这部电影的镜头包括故事再一次让我想起了很久之前看《地球之盐》写下的一段文字:人类本身就是盐,盐若失去了咸味,人生便也失去了所谓意义。其实呢,咸味太浓了,人生就太沉重了。太淡了,人生便也失去了更多的风味...

没有振奋人心的高潮迭起,只有细水长流的琐碎日常,毕竟这样的生活才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骑单车穿过蜿蜒的隧道,过筛的阳光落在小铃青葱的脸庞;放花火点亮的黑夜,绚烂的火光见证四姐妹相依相伴。坚韧善良的幸,肆意洒脱的佳乃,纯真的千佳,早熟的铃,积淀岁月的梅子酒,满载回忆的炸竹荚鱼,滨海道的樱花花开花谢,镰仓屋的人来来去去。光阴变幻,四季流转,有遗憾怨怼,也有和解释然;有舍弃和分离,也有陪伴与依偎。片子在一场葬礼中序幕,又在另一场葬礼下谢幕,生命总是轮回。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二宫阿姨一样拥有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仍能感受美好的能力。

非常治愈的一部家庭片,该片获第68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提名。该片讲述了三姐妹在父亲去世后接纳同父异母的妹妹共同生活的故事。我发现是枝裕和真的是一个情感非常细腻的导演,他能把生活中非常多的琐事拍出来却又不令人厌烦,包括四姐妹的亲情,小玲和风太的友情,大姐、二姐的爱情,能把一件件小事拍的成功那就是不简单。是枝裕和的拍摄技法非常简单,甚至都看不出什么特别的镜头,但我们都知道,他是注重剧情的导演,他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温馨时刻都寄托在影片的最后呈现。虽然我们不在同一地点,但我们在同一时间欣赏了烟火大会,那我们的心就是联系在一起的,这竟然和中秋节赏月有异曲同工之妙呢。是枝裕和讲家庭就不乏描写死亡和别离,确实,人的生老病死都是理所应当的,但把家庭和死亡和别离联系的这么天衣无缝,也只有是枝裕和一个人了。

因为时长分成了两次看完,前一个多小时是在飞机上看的,那段时间内心比较浮躁,因为抓不到电影的主线,无法适应缓慢的节奏,无数次想要退出,强忍着无聊看。因为最近一段时间自己生活变化的原因,内心渐渐可以沉淀下来,再次打开剩下半部电影,只觉得无言的治愈。舒缓的日常生活,每一个细节透露着家人间的温情,四姐妹每一个人都有这不同的性格,却又在同一个屋檐下互相包容,互帮互助。整个电影没有特别多的配乐,却每一个配乐都能击中我的心,有笑有泪有纠结有懊悔,这大概就是每一个人的人生常态,简单却不无聊的电影,大概也只有日式独有的清新治愈才能诠释的这么好吧

作为拍电视纪录片出身的是枝裕和,电影的节奏很有生活感,各种琐碎的片段,没有特别强的剧情,却把每个人物身上的特点展现出来。比如冷温柔强大的大姐、略作美丽大大咧咧的二姐、朴实单纯爱钓鱼的三姐、以及可爱乖巧的小妹。四姐妹的剧情不复杂,却温馨动人,生活感十足,需要耐下心,静静欣赏电影、静静欣赏生活。是枝裕和曾说过“比起记录有意义的死,我更希望记录丰富而无意义的生“,在这部电影中,出现了多个葬礼的情节,但却淡化了仪式本身,更多的是聚焦在活着的人。掀开波涛汹涌的一角,记录着波澜不惊活着的人们,这也许是从另一视角来看生死。平静接纳由盛开到衰败的结果,接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看似小清新的电影,带着股隽永的力量。接受生活中的不平凡,这也便是一种成长,更是作为人的一种生命力的勃发。

通过几场葬礼串联起整个剧情,没有明显的戏剧冲突,舒缓的节奏,优美的摄影,好听的音乐。角色都很可爱,充满责任心的大姐,没有心机的二姐,懵懂的老三。同母异父的小妹妹虽然年纪最小,却像是性格最完整的那个。她的出现补齐了三姐妹那个缺失的父亲的角色。大姐渐渐敞开心扉,二姐开始承担起责任,三姐除了卖萌之外也做了更多的事情。之前如同女生宿舍般的家开始真的像一个家了。对父亲的评价也从虽然温柔,但是不靠谱,变成了虽然不靠谱,但是可能很温柔。父亲在离开十五年后,似乎又再次回到了家里。而小妹一直缺失的母亲角色,也有几位姐姐补齐了。四姐妹的家终于完整了。PS 有了麻酱的是枝裕和简直秒变昆汀,这腿拍的啊

获得奖项

  • 第68届戛纳电影节
    第68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第63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获奖:观众选择奖
  • 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
    第10届亚洲电影大奖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女主角
  •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第39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新人 / 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摄影 / 最佳灯光
    提名:最佳录音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剪辑 / 最佳编剧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音效 / 最佳配乐
  •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第67届戛纳电影节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40届报知映画赏
    第40届报知映画赏
    获奖:最佳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