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乍泄(1997)
春光乍洩UP:2022-06-21
《春光乍泄》(英语:Happy Together)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香港电影,故事主要发生于阿根廷,描述张国荣与梁朝伟所饰演的一对男同志伴侣的爱情故事,本片获得第50届坎城影展最佳导演奖,并获得该电影节金棕榈奖和最佳男主角提名。在2005年,获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票选为「最佳华语片一百部」之一。
主要演员
演员 | 角色 |
梁朝伟 | 黎耀辉 |
张国荣 | 何宝荣 |
张震 | 张宛 |
关淑怡 | 黎耀辉女友(已被删剪,及后删剪片段于幕后纪录片《摄氏零度·春光再现》重见天日) |
剧情简介
黎耀辉(梁朝伟)与何宝荣(张国荣)是一对恋人,他们从香港来到阿根廷。一天,何宝荣买了一盏灯,两人觉得漂亮,于是前去寻找在灯上转动的伊瓜苏瀑布。旅程中,二人开始迷路,其后发生争执。何宝荣主动向黎耀辉提议暂时分开。
二人分道扬镳后都凑巧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生活。黎耀辉与何宝荣于酒吧重遇后,二人的关系依旧僵硬。一次,辉酒醉后向荣埋怨自己的钱被荣花光。其后,何宝荣为了偷了一只手表送给黎耀辉,遭人暴打,浑身是伤的荣坚持踉跄著来到辉的住处……
拍摄期间
王家卫透露拍摄期间事:「梁朝伟很会照顾人,他真的是张国荣的一个好护士。在榆林拍《东邪西毒》时,张国荣被蝎子咬了,梁朝伟很是关心。我们在阿根廷拍《春光乍泄》时,张国荣中了阿米巴菌,一直泻肚甚至会威胁到生命。梁朝伟给张国荣介绍了自己的家庭医生,后来那位医生也成了张国荣的家庭医生。那段时间,梁朝伟每天都亲自熬粥喂张国荣喝。所以在影片中,他们两人的感觉才那么贴切自然且亲暱。」
经典对白
- 何宝荣:「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 黎耀辉:「我一直以为和何宝荣不一样,原来寂寞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一样。」
- 黎耀辉:「虽然兜兜转转走了很多冤枉路,我终于来到伊瓜苏,我觉得好难过,因为我始终觉得站在这个瀑布下面应该是两个人。」
流行文化
- Dear Leslie,由歌手古巨基主唱,刘宏基作曲,陈少琪填词,其中两句歌词︰「当风吹起某年某一刻不忍远离 期待转移时空宝荣耀辉又重遇故地」第一句是指经典金曲「风继续吹」,第二句是指本电影作品。
电影原声大碟
出版日期 : 1998年6月20日
- Waterfall
- BAR SUR I
- Chunga'S Revenge
- BAR SUR II
- Prologue (tango apasionado)
- 3 amigos take one NG
- 3 Amigos III
- Milonga For 3
- I Have Been In You
- Finale (tango apasionado)
- Happy Together
- Goal
奖项
颁奖典礼 | 奖项 | 名单 | 结果 |
---|---|---|---|
第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 最佳电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王家卫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王家卫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梁朝伟 | 提名 | |
推荐电影 | 获奖 | ||
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电影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王家卫 | 提名 | |
最佳男主角 | 梁朝伟 | 获奖 | |
最佳男主角 | 张国荣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张震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 | 提名 | |
最佳剪接 | 张叔平、黄铭林 | 提名 | |
最佳美术指导 | 张叔平 | 提名 | |
最佳造型设计 | 张叔平 | 提名 | |
第3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 | 最佳男主角 | 梁朝伟 | 获奖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 | 获奖 | |
第34届金马奖 | 最佳导演 | 王家卫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 张国荣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杜可风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张叔平,黄铭林 | 提名 | |
最佳美术设计 | 张叔平 | 提名 | |
最佳音效 | 杜笃之,梁志达 | 提名 | |
第50届康城影展 | 最佳男主角 | 张国荣 | 提名 |
梁朝伟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王家卫 | 获奖 | |
香港特区十周年电影选举 | 最难忘电影奖 | 春光乍泄 | 获奖 |
获得奖项
- 第50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3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Best Foreign Film - 第4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
获奖:Film of Merit - 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摄影
提名: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剪辑 / 最佳音效 - 第49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最佳导演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17届香港金像奖
获奖:最佳男主角
提名: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男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剪辑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服装造型设计
- 王家卫 Kar Wai Wong导演
- 张国荣 Leslie Cheung饰 何宝荣
- 梁朝伟 Tony Leung Chiu Wai饰 黎耀辉
- 张震 Chen Chang饰 张宛
- 格利高里·戴顿 Gregory Dayton饰 情人
- 彭绮华 Jacky Pang Yee Wah制片人
简评
两个性格迥异但同样孤独的灵魂,他们害怕孤独但是面对“香港”这片名义上的故土,还是选择逃离到更远的欧洲,那里没有人认识他们,他们拥有彼此。何宝荣像是个任性的孩子,他爱黎耀辉却又依赖他,不珍惜他的宽容。黎耀辉守护更像是把他“看紧”,包括藏了他的护照(本篇中我最钟意的梁朝伟的表演不是录音机前他的哭泣,也不是伊娃苏瀑布边他的神情,而是何宝荣质问他护照在哪里又愤起离开后他隐忍的低下头把饭喂到嘴里)哥哥的表演是神来之笔,伟仔则是含而不露,只是坐在那里发呆都让你觉得忧伤。。。王家卫导演鲜明的个人风格创始于阿飞正传,鲜明于重庆森林,纯属于东邪西毒,到了这部春光乍泄已经是炉火纯青的境界,本片开篇更像是黑白纪录片,慢镜头,抽帧在这部作品中相对少却让人更接近于主角的疏离与落寞。
本片相比《阿飛正傳》,王家衛在技巧上確實有求新求變的野心和勇氣,大幅度刪減把《阿飛正傳》開始運用的人物獨白,把多線敘事互訴心聲的焦點放在兩個角色愛恨交織的生活拉鋸戰中,視點也由張國榮的糜爛不堪到梁朝偉的實幹迴歸。在風格,題材上,王家衛確實打破過往成功影子,陌生的伊瓜蘇大瀑布成了盟誓的化身,也是張國榮梁朝偉這對戀人走向命運不同方向的見證者,雖然在陌生的異國他鄉拍攝,但王家衛卻無需兼顧背景枝節,而是有一種通俗易懂又畅游舊地的觀影快感,只是他描寫張國榮梁朝偉這種難捨難分的糾結和折磨雖有獨到之處,卻未能和自己追求的意境相契合,導致有一種生活的割裂感出現,而他擅用影像渲染情緒,獨白交代內心感覺的優點而因為大量刪減獨白,導致梁朝偉的角色模糊,相比《阿飛正傳》用盡心機描繪失落世界的感覺,此片可謂蒼白得可以
这个故事自始至终是黎耀辉一个人的故事。电影开头就给了黎耀辉大量的特写,反而何宝荣像一个配角一样,要么背对镜头,要么只有侧脸,其实暗示了这个故事是以黎耀辉的角度叙述的。影片前半段一直充满了黎的主观色彩,不断地叙述自己为何宝荣做的一切事情,且试图从一切蛛丝马迹中寻找何宝荣的爱。处于被动下的黎耀辉渐渐失去对何宝荣的信任和期待,最终决定放弃。电影最后,何宝荣在原来住处整理东西,失声痛哭的画面,我认为并不是真实发生的事情,毕竟影片一直都是黎耀辉的视角,这个情景其实是黎的想象,他希望何最后失去他这个归处,希望他为伤害自己而付出代价,其实何最终作何反应,无从得知。两人在一开始追求的东西就不一样,何宝荣追求自由,或许他早已在别处有了别的故事;黎在阿根廷的故事却全部关于宝荣,故事结束,他便回家了。
跟朋友一起看的,朋友问我为什么要插进来小张那条线,我说,看王家卫的片子就看个爽就完了,剧情和逻辑这种都没必要抠,毕竟他自己剪的时候也晕晕乎乎的,也不知道到底需要个什么情节。我是觉得这个片子讲了一种“人玩累了就想找个老实人接盘/回家休息”的情绪,于三人都是如此:何在外面玩累了挨打了回来投靠黎;黎在阿根廷玩累了想回香港;张在外面打工累了回到家里的夜宵摊(照片那个意象对应上了)。但底色又是叛逆的,因为插播的那条zz新闻。btw我一直觉得王家卫是那种自顾自用镜头构建情绪的天才。其一是黎何公路上吵架后风吹起了地图,后接的镜头是黎抬了一下手臂,两个动态线条的运动轨迹几乎是重叠的;在这里硬分析隐喻会显得很土,但单就感官感受而言真的很流畅。其二是天台上的那场戏,完美拍出了阳光的干涸感,整得我好想去阿根廷旅游
明明只是一些生活片段和内心独白,却看得我很难过,尤其是黎耀辉最后独自一人站在瀑布下,任凭水流砸向自己的脸,他也很难过吧,或许这样可以掩饰泪水,张国荣加梁朝伟,电影里的光影交错加上梁朝伟那极具抑郁气质又棱角分明的脸更不用说还有风华绝代的张国荣,这电影就算是只有他俩坐那吃饭看着都是享受,张震的出现让我很吃惊,之前不知道他在这部电影里,那时候的他感觉好年轻,现在成熟了好多,整部电影最喜欢的是黎耀辉从酒吧走出来,转头望向坐在车里的何宝荣,车辆缓缓启动,渐行渐远,车里的何宝荣点起了一只烟,傲气地回头看了一眼;还有梁朝伟坐在酒桌旁,拿起收音机,想说却说不出口,只能默默抽泣,演员的个人特质尤其突出。“黎耀辉,不如我们从头来过”
王家卫的风格加上两位影帝级的表演,无可挑剔!这片的质感,色调,服饰等等都很考究细腻。很多画面都可以直接当壁纸用。导演对爱的诠释与演员的表演把整部电影撑满,不管是哪种性别之差,爱只有一种表现方式。一个一生只守望一个人,另一个浅尝辄止,喜欢外面的花花世界,结果搞得一地鸡毛,最后的港湾一直接纳他的放纵。但凡事都有底线,很多东西打碎了再拼回去也依旧存在裂痕,而瀑布也象征着两个人当初的初心与远方。但过程中另一个人心境早已不同,心好了去外面挥霍,碎了去港湾补愈,两点来回辗转,只会让另一个人害怕。所以最后辉回到了香港,回到了最初的地方“从头再来”最后列车到站象征两个人的关系走到了终点。()
现阶段发现影评的意义从将故事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出来到透过故事来评价导演的审美和演员的演技。这种跨越性的突破是一种观影增加的福报。这部影片的大部分色彩和拍摄一贯承接了王式风格,在时代背景下彰显了特定时期的底层人物的缩影,细节把控超级:灯光、时间、色调都是很到位。人物演技上面不得不说,何宝荣这个人物深入人心,这种傲娇有恃无恐的空洞角色在影片中展现的很体贴,另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角辉,是一个外表暴躁,内在温柔的人。两者的终极演技碰撞在一起是一种享受,抛去同志做爱的场面一切都是能够感同身受的。张震这个角色好迷幻,我不清楚他的性取向,但我更希望他是洒在辉内心深渊里的一抹阳光。
这是我第一次看王家卫导演的作品,给我最大的震撼在于电影的画面质感与色彩运用,让我想起了日本的动漫导演新海诚,真的是每一幕截下来都美的可以当海报壁纸的感觉。回到剧情,电影同性这样一个题材非常抓人眼球,可在电影内核,你会看到很多更深刻的东西,看到一个香港人在地球另一端的那种漂泊感,看到两个人相处过程中的寂寞与孤独,一个世界级的导演的作品往往都不是服务于观众的,你会看的有点晕,仿佛漫山遍野有很多东西涌来,而你需要慢慢感受。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内核是寂寞与漂泊!
看到前面一半充斥着暴力的亲密关系的时候有点怀疑为什么春光乍泄口碑这么好,两个人不合时宜的交流爱的形式可能就是不被主流认可的同性之爱的外显吧。张震那个角色特别有意思,人都很会掩盖自己,听声音反而会真实一些,看完电影后出门逛超市,开始留意周遭那些不同的声音,听见了好多以前没有听过的声音,想起有一个夜晚,在更东边的岛屿上,有一位DJ曾经教我怎么打碟,我听了好多次总是听不到右边耳朵的那个节奏,他笑着说需要慢慢练习。黎耀辉最后去了台湾,拿走了小张的照片,漂泊的人寻到了一些线索,通往爱的归处。春光乍泄那一年正好香港回归,到底有没有政治意味呢?老王不肯承认。
八年半后二刷,对剧情没什么印象了,但「我始终认为企系哩度嘅应该喺两个人」和「黎耀辉不如我地由头来过」这两句台词却记得很牢。一个简单的「相爱总是简单,相处太难」的故事被王家卫拍得如此曲折往复缠绵悱恻真是全靠王家卫的技法和两位演员的上佳表演撑着,两个相互深爱对方却又相互伤害的人兜兜转转间还是错过了对方,配合上戏外两位主角拍摄时仿佛渡劫一般的经历令人感慨。技术上应该是王家卫最成熟的一部,集王家卫式技法大全,之前作品里出现过的商标式手法在本作里都有体现,还有些承上启下的元素(梁朝伟对着录音机留言让人想到他在《花样年华》里对着树洞说秘密了)。这么一拍就连梁朝伟在屠宰间冲洗血迹的镜头都变得富有意韵,更别说天台/厨房探戈/车中依偎这几组经典场景和水雾满天的伊瓜苏大瀑布了。结局点出97前后港人心理上的漂泊无依
一直听说过这部很有名的电影,直到昨晚才有了契机和室友一起看完了。看文艺片后写影评,总担心自己的文采不够华丽,感受性不够丰富,以至于不能读懂自己的内心想法,更不要说诉诸文字。王家卫无疑是伟大的,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剪辑,对光影的运用,都达到了极致,声音画融为一体,互相烘托,缺一不可。梁朝伟和张国荣的演技也是绝妙的。梁朝伟的人设更加讨喜,但是张国荣的角色也是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不过他总是确信回家后永远有人接纳自己,因此一定程度上作天作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大概有开篇的床戏,那个时候甚至还不知道两个角色是谁,只是为那样的性张力所触动。还有一幕是梁朝伟藏起护照,我才知道他心里原来有那么深刻的不安全感,以至于要用这样的方式将爱人留在自己身边。在他们终于似乎是最后一次分手后,梁朝伟在录音机里
昨天看的这部电影,是因为我重看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最后一期说到了乌斯怀亚,说王家卫的电影里有提到,分手的人去了那里,可以把不高兴丢在那里。于是我就看了这部电影。电影节奏很慢,看着看着我才发现黑白影像慢慢变成彩色,我还后退去找变成彩色的时候,原来是他们又复合的时候,梁朝伟的世界在那个时候彩色了。世间的情爱大多如此吧,不断的拉扯,和好,人与人之间好像都是如此。这类电影,大多我是看不那么懂的,后来看影评,原来还在讲1997年的香港。梁朝伟和张国荣的演技真是厉害,他们长得也真是好看,乌斯怀亚彻底被种草了,希望我有机会到那里去,我喜欢那个红白相间的灯塔,我希望可以在乌斯怀亚乘船去南极看企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