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和爷爷(2015)

HeidiUP:2022-06-21

《海蒂和爷爷》(Heidi)是一部德国、瑞士合拍的2015年剧情电影,故事改编自瑞士作家约翰娜·施皮里所著的同名小说《海蒂》。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主演包括阿努克·斯特芬、布鲁诺·冈茨、卡塔琳娜·舒特勒、安娜·申斯等人。电影中的大部分场景主要是在格劳宾登州山区拍摄的。本片于2015年12月10日首映。

海蒂和爷爷

评分:9.3 导演:阿兰·葛斯彭纳 编剧:约翰娜·施皮里 / 佩特拉·比翁迪娜·沃尔普
主演:阿努克·斯特芬 / 布鲁诺·冈茨 / 昆林·艾格匹 / 安娜·申茨 / 伊莎贝尔·奥特曼 / 莉莲·奈福 / 彼得·杰克林 / 克里斯托夫·高格勒 / 丽贝卡·因德穆 / 莫妮卡·古布瑟 / 阿瑟·比勒 / 玛丽埃塔·耶米 / 彼得·洛迈尔 / 卡塔琳娜·舒特勒 / 杰拉·哈斯 / 迈克尔·克兰茨 / 劳拉·帕克 / 马库斯·赫林 / 马克西姆·梅米特 / 汉娜洛蕾·赫格
类型:剧情 / 家庭 / 冒险
片长:111分钟地区:德国 / 瑞士
语言:南非语 / 德语 / 瑞士德语
影片别名:飘零燕(港) / 海蒂 / 阿尔卑斯山少女海蒂
上映:2019-05-16(中国大陆)
IMDb:tt3700392

剧情

小女孩海蒂自小就失去了双亲,一直由黛特姨妈扶养。一次姨妈将海蒂带到阿尔卑斯山的乡下交给爷爷暂时照顾,虽然爷爷在当地以性情古怪与孤僻著称,但很快就跟海蒂互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同时海蒂也与当地的牧童彼得成为好友。

正当此时,黛特姨妈忽然来到瞒着爷爷偷偷将海蒂带走,她将海蒂交给法兰克福的一户上流社会家庭照顾,成为富家女孩嘉拉的女伴,自小失去母亲的嘉拉因患有疾病而导致行动不便,不得不乘坐轮椅,她很快跟海蒂成为无所不谈的好朋友,而管家塞巴斯蒂安和女仆蒂娜塔也对海蒂十分和善,唯有古板严肃的家庭女教师罗顿迈尔小姐一直看海蒂不顺眼,曾多次责骂她。情势在嘉拉的父亲和奶奶的返家后而有所转变,在慈祥的奶奶引导下,海蒂很快地就学会了读书识字。虽然日子过得幸福,但海蒂无时无刻都在思念远方的爷爷,因此患上了梦游症;嘉拉的父亲只好同意让海蒂回阿尔卑斯山和爷爷团聚,但此举却使失去同伴的嘉拉感到十分痛苦。

之后,由于嘉拉的健康状况下降,父亲和奶奶于是便送她来阿尔卑斯山暂时跟海蒂居住一段时间。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海蒂和嘉拉相处得十分快乐,这却引起了彼得的忌妒,他乘人不注意时将嘉拉的轮椅推下山去。嘉拉在无轮椅可坐的情况下居然发现了自己已可以走路,来接她的父亲和奶奶惊讶地看到了眼前的这一幕。

结局,海蒂和和嘉拉不舍地道别,她随后与爷爷搬到了村庄内,在学校内继续学习,以能够在日后实现成为作家的梦想;同时她和彼得也依旧是好朋友。

演员

  • 阿努克·斯特芬 饰 海蒂
  • 布鲁诺·冈茨 饰 海蒂的爷爷
  • 卡塔琳娜·舒特勒 饰 罗顿迈尔小姐,嘉拉家的家庭女教师
  • Quirin Agrippi 饰 彼得,牧童
  • 伊莎贝尔·奥特曼 饰 嘉拉,行动不便的富家女
  • 安娜·申斯 饰 黛特,海蒂的姨妈
  • 婕拉·海斯 饰 蒂娜塔,嘉拉家的女佣
  • 汉娜洛蕾·赫格 饰 嘉拉的奶奶
  • 彼得·罗美尔 饰 塞巴斯蒂安,嘉拉家的管家

本片曾荣获2016年第66届德国电影奖的金质电影奖-杰出儿童或青少年电影。

简评

治愈,温馨,不同阶级之间的包容,恰如其分的幽默是电影所表达出来的,作为一部轻松的家庭剧,喜剧,它很不错。若是追求共鸣,讲究风景的美感,这样来看,海蒂与爷爷并不能达到很高的高度,怎么说呢,更偏向于不用动脑子的温馨家庭剧,无法触发人的思考,改变人的行为,只是对真善美的一种传达,和对于不同人人性的表述,不同元素汇聚在一个人身上,电影中也包含了奇迹色彩,比如克拉拉重新走路,大概是导演对于孩童的善良改变了一切所能进行的最美好的表达。电影很平淡,但是制造出的一些有限范围内的矛盾,能够吸引出观众的注意力,有限的选材做到了这一点,说明还是有水平的。然而说到收获,其实我第一时间是反映不出来的,这个世界,并非一个人的善良就能够改变什么了,受制于诸多的客观条件,如果海蒂没有这么甜美,笑起来不是那么可爱,故事会改变

《海蒂和爷爷》是根据瑞士女作家约翰娜·斯比丽于1880年出版的儿童文学名著《海蒂》改编而成的电影,影片由阿兰·葛斯彭纳执导,阿努克·斯特芬、布鲁诺·甘茨和伊莎贝尔·奥特曼等人领衔主演,上映于2015年。其实根据原著改编的《海蒂》包含很多版本,其中还有1937年秀兰·邓波儿主演的版本,另外1974年一部影响深远的日本动画电影,由高畑勋和宫崎骏参与的《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本片在色彩上堪称美轮美奂,导演勾勒出了阿尔卑斯山那具有童话感的画面,令人心生向往。影片整体风格温柔,具有极强的治愈感,这是一部看过之后内心都会被温暖的影片。饰演小海蒂的阿努克·斯特芬充满灵气,她就像天使一样感动了每一个。海蒂就像是一个精灵一般,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泽塞曼奶奶是一个智者,是海蒂和克拉拉转变的关键。。

,剧名叫海蒂与爷爷,爷爷的剧情好像并没有太多,海蒂被姑妈送到了脾气古怪的爷爷手里,姑妈照护了四年,爷爷脾气古怪一个人生活后来也渐渐接纳了海蒂,海蒂也结识了牧羊娃皮特 后来姑妈要把海蒂送到莉莉丝的家里,并拿到了酬金,中间段时间是与莉莉丝和管家女仆以及家庭教师,老师之间的的一段故事,海蒂适应不了这里的生活逐渐思念起爷爷皮特奶奶因此晚上梦游还被认为有鬼魂,后面莉莉丝父亲和医生发现了并把海蒂送回了爷爷那,过段时间莉莉丝受海蒂的邀请来到了山里,因为皮特嫉妒海蒂和莉莉丝在一起而不能跟他去放羊把轮椅推下了山,一只蝴蝶飞过莉莉丝因为母亲去世的心病导致的瘫痪也可以直立行走,海蒂因为莉莉丝奶奶也对阅读故事有了兴趣,皆大欢喜,治愈片,故事老套

温馨且清新的剧情,真的很适合家庭一起欣赏这怡然的阿尔卑斯的悠然生活。虽说是海蒂和爷爷,但所有故事都围绕着海蒂开展的。随着海蒂那个灵动的眼睛和可爱的面容,你会情不自禁爱上这个女孩子的。不仅是,爷爷,牧羊小子,克拉拉他们会觉得越发离不开海蒂。起初的独居很久的阿尔爷爷,由一开始的抵触,到后来根本不舍得海蒂离开的转变。克拉拉也越发觉得,母亲的离开,拥有一个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一起生活的海蒂,是多么的幸运。而稚嫩且体贴的海蒂,身处在无与伦比的阿尔卑斯山,你不会觉得更搭么?请你记住那座阿尔卑斯山的美丽,清澈的海蒂,快乐的克拉拉,放羊的皮特,还有不善于言语表达爱意的爷爷。

如果你是喜欢自然,崇尚自然生活的人,那我推荐你看这部电影。电影中大量拍摄了阿尔卑斯山的雪山草地风景,令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当然,电影主题也与这有关,海蒂第一次来到阿尔卑斯山,就被这里的美景感染,脱掉繁琐的裙子去融入这片至纯至美的圣地,风景是美的,心灵自然也是。爷爷和小伙伴一家人都给了海蒂爱和关怀,而故事的转折在海蒂被姨妈送到了伦敦的妇人家中陪伴家中的小姐克拉拉生活。克拉拉失去母亲后自己也病重只能坐轮椅,父亲忙于公事无法陪伴她,海蒂的到来给了她友情,甚至让这个孤独的小姑娘认为“她只有海蒂了”,后来海蒂十分思念爷爷与阿尔卑斯山,出现了心理问题,最终如愿回家跟爷爷团聚。海蒂不断写信邀请克拉拉,克拉拉也来到了这片远离城市,充满生命力的净土,最终竟恢复了健康……电影虽是这种大圆满的结局,但风景立意完美

构造了一个理想化的北欧自然风情乌托邦。相较于其他的“治愈系”影片,本片较快节奏的叙事决定了其并不主要依靠简单而童话化故事内容来达到“治愈”的效果,而是更依靠与故事和人物无比和谐的、纯粹的风景——从广角视点的不断运用就能看出,醉翁之意不只在拍摄人物,更是在乎山水之间,聚焦于与角色互动的绝美景致。这样对风景纯粹的追求,其实也恰巧衬托出了整部影片处处描绘的纯粹与美好。悠扬烂漫的情节,轻快的旋律,可爱的人物,再配上不断努力呈现的缤纷风景,也许“赏心悦目”,便是一种最好的“治愈“吧。

演员和风景都没得挑,百分百还原原著。小海蒂克拉拉和爷爷仿佛从书中走了出来。但是对一些情节的删减和改编不是很满意。比如说学校的老师其实很和蔼,根本不会体罚学生;克拉拉是个善解人意的女孩,从来没有乱发脾气;爷爷一开始就很喜欢海蒂,从来没让海蒂睡羊圈。另外电影里没有的基督教义在原著里十分重要,它是爷爷与村民打成和解的关键,是海蒂与两个外婆之间深厚情谊的纽带,也是海蒂热爱生活,充满热情与希望的催化剂。但毕竟是电影改编,且时代与作者生活的130多年前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能够理解电影与原著的差异

涤荡心灵是观看这部治愈系影片之后最大的感受。宛如仙境般的阿尔卑斯山令人心驰神往,或许只有海蒂这样天真无邪、善良质朴的精灵才配得上如此美景。压抑的城市文明与自由的原始自然对人性的异化从不同镜头的处理方式便可见一斑,山上的生活多采用广角和远景拍摄,而到了城市里,画面则变成了中景和近景。纯洁的灵魂或许每个人都曾拥有,但在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复杂和琐事后却逐渐迷失。海蒂如天使般的笑容自始至终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让这个世界变得格外美好。克拉拉最后重新站起来,恢复的是行走的能力,象征着受伤的灵魂灵魂得到了疗愈。

实际上真正“海蒂和爷爷”的部分不多,原片名“海蒂”就挺好的,或者叫“海蒂奇遇记”。应该算作童话,哪怕有些倾向于反派的角色,也都只坏了一点一下,蛮收敛的。但整体上无论角色还是情感给人的印象都不深,就比如爷爷,背景没说清,感觉是有故事要讲,但戛然而止,态度转变得很粗糙,缺乏说服力。其实可以将爷孙二人作为主角,讲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这样两个人物形象都会更饱满,剧情也会更加自然。再如海蒂,刚出场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点非常惊艳,但后来竟然抛弃闪光点的刻画,着重表现大城市的生活和友情交往,这就落了俗。其实这些本身没问题,同样的这些元素一样能往更好了拍,但在这里没有。它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转到只剩“怎么样”去,只为了保留故事完整性。个人觉得属于高开低走,或者说是走偏了,给小朋友看就还行。

当医生拿木鹰在海蒂面前飞翔的时候,这个活泼的孩子哭了,当海蒂终于回到阿尔卑斯山的时候,爷爷的欣喜和我的泪一起溢了出来——她和爷爷的感受总是被忽略,他们却是最幸福的。当然,富贵人家的长辈也让我们懂得贵族气质在于精神而不在仪态。习惯了用成人的思维去思考世界,人类变得愈发的贪婪,而他们往往需要天真的孩童去提醒他们此时此刻是何等的幸福;孩子们的成长幼稚而天真烂漫,正需要有好的引路人让他们慢慢的长大成人。人与人之间的救赎是人性最伟大的地方所在,两个人在一起能够互相改变彼此,一起在阳光下,在雪地里,在花丛中奔跑欢笑,是最美的风景。

看地过程中在想如果是国内拍的这个题材,是不是会让人觉得无聊,为什么这部电影评分如此高,不让严格的网友们批评人物单薄,故事空洞俗套,我想大概有这些原因:一,风景美,确实美,国内藏区,西北,海岛,这一点倒也不输;二,感觉有拍摄手法的高级之处,虽然我说不出来有什么手法,奔跑旋转,非常灵动,有呼吸的感觉;三,真实,乡村打湿裙摆的泥泞,山间木屋干草堆里的灰尘,都没有为体现“自然的纯净”而被掩盖美化掉;四,孩子们和两位爷爷奶奶的性格,单纯美好,生气盎然,自然地相见拥抱,想念,道别,不扭捏做作,没有扭曲阴暗,所以让人看了内心也很温暖。

海蒂被姑姑送给爷爷抚养,爷爷对她由最初的不受待见再到最后受多人喜爱,两人相处也特别愉快,但好景不长,姑姑的再次出现,打破了他们宁静美满的生活,海蒂也被姑姑买在克拉拉小姐家里伴读,但是在这个家里虽衣食无忧,但是她并不开心,晚上还会有梦游症,克拉拉的奶奶很心疼,就送回了她。克拉拉难以接受,在海蒂多次写信邀请她后终于出来在海蒂身边,度过快乐的时光,克拉拉也能够站起来了。在其他人只想做牧羊人时,海蒂梦想是写故事,这也说明一个人的眼界决定她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