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1994)

UP:2022-06-25

《活着》(英语:To Live),1994年中国大陆电影,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由张艺谋执导,葛优、巩俐领衔主演。此片获得1994年第47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最佳男演员奖。

活着

评分:9.3 导演:张艺谋 编剧:芦苇 / 余华
主演:葛优 / 巩俐 / 姜武 / 牛犇 / 郭涛 / 张璐 / 倪大红 / 肖聪 / 董飞 / 刘天池 / 董立范 / 黄宗洛 / 刘燕瑾 / 李连义 / 杨同顺
类型:剧情 / 家庭 / 历史
片长:132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 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人生 / Lifetimes / To Live
上映:1994-06-30(中国香港)
IMDb:tt0110081

剧情

徐褔贵(葛优饰)原是1940年代的富家子弟,然而他生性好赌懒惰,老父长叹愚子不可教,妻子家珍(巩俐饰)也屡劝不果。褔贵长期遭赌场皮影戏班主龙二(倪大宏饰)暗算,屡赌屡败,记账连连,怀有第二胎的家珍再也忍不下去,只得带着女儿凤霞(张璐、肖聪、刘天池饰)一同回娘家,离开不长进的丈夫。褔贵赌瘾难清,终有一晚把家中资产全数输光,让龙二轻易取得徐家大宅庭园。徐老爷在资产转让之日气死当场,褔贵带着年迈多病的母亲离开大宅,一时之间由呼喝成性的阔少爷,堕落成无家无妻的流浪者。

褔贵离开大宅后,只得在路边做起小生意,与母亲勉勉强强活下去。一年多后,家珍得知丈夫已去除赌瘾,便带同凤霞和出生不久的儿子有庆回家,一家人在小屋开始新生活。褔贵一天回到原先的大宅,向当初赢尽自己一切的龙二低声下气,想借点钱做生意养家。龙二没借钱,倒是把以前谋生的一箱皮影戏道具借了给褔贵,毕竟褔贵还能唱得一口好戏,让他靠此自力更生。

日子一天一天的过,褔贵也没糟蹋这个重生的机会,组了个戏班四处演出赚钱,亲手养活家中妻子老少。不料,国共内战战火漫天,一天褔贵的戏班被国民党军队逮到,他和跟班春生(郭涛饰)被抓作国军俘虏,自此有家归不得。在军队中,他们遇见了参军的同乡老全(李连义饰),三人彼此关照,老全的心态就是活着下来,寻找自己失散的兄弟。凛冬已至,春生在一片死人堆中找出几件大衣保暖,老全乍然发现这死人堆是自己兄弟的所属的连。同时,共产党解放军杀到,绝望的老全中枪身死,褔贵和春生举手投降,转为解放军俘虏。然而,二人的皮影戏功夫没有浪费,在军中为军人表演,鼓励士气,并以此活了下来。

1949年,共产党夺得中国政权,春生随解放军南下,一圆驾驶汽车之梦。“革命有功”的褔贵也回到家中,与失散多时的家珍重聚,次子有庆(董飞饰)也渐渐长大,但长女凤霞却因病失声,母亲也早已与世长辞,等不到儿子回家的一天。新政府为家珍安排了一份送水的工作,一家人赖以为生。一天,镇长(牛犇饰)到褔贵家中串门,告诉他政府正进行土地改革运动,被定性为“地主”的龙二因不肯交出徐家大宅,在“公审恶霸大会”上以“反革命破坏”之罪判了死刑。褔贵暗自庆幸,若当初没有把大宅输给龙二,被枪毙的人可是自己!他著家珍把解放军签核的革命证书挂在墙上,女的送水男的唱戏,一生以贫民身份活下去。

50年代,共产党发动“三面红旗”运动,号召“全民大炼钢”,全国各家献出钢铁,日夜不停土法炼钢,小至学生也得参与。有庆已经连续几天不停劳动,家珍想儿子好好休息,但一天区长前来检查学校的炼钢进度,褔贵想着全民炼钢之事己家不可怠慢,还是背着疲劳不堪的有庆到学校去。褔贵对儿子说:“我们家现在是一头小鸡,鸡长大后变成鹅,鹅长大后变成羊,羊长大后变成牛,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寄语儿子要好好成长,等待以后的好日子。天意弄人,有庆在学校墙边睡着,同样几夜未眠的区长不慎倒车撞墙,墙砖把有庆狠狠砸死。天意更弄人,这名区长,竟然是当年和褔贵出生入死的好友春生!因中共全民大炼钢,徐家自此痛失一骨肉。

60年代,正值“文化大革命”政治热潮,全民参与“破四旧立四新”,镇长劝说褔贵烧掉家中的皮影戏箱,褔贵也只得把陪伴自己生涯起跌的灵魂寄托烧之殆尽。此时的凤霞已然亭亭玉立,家珍夫妇俩也着手为她找人出嫁。在镇长做媒下,一名破腿工人万二喜(姜武饰)来到褔贵家相亲,小俩口一见钟情,相处融洽。一片“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歌声衬托下,新人拜过毛主席像,结成夫妇。

这是中国对毛泽东个人崇拜到达最高峰的时代,不少人被打成“走资派”,连一直关照褔贵一家的镇长也不例外。一天,二喜陪伴怀胎的凤霞回到娘家报喜,但同时告知褔贵,春生也被打成走资派的一员,著褔贵一家与之划清界线。而春生在某个晚上偷偷溜到褔贵家门前,告诉褔贵自己老婆已经自杀,自己也万念俱灰,只求褔贵收下自己的存款,了结多年来不慎撞死有庆的心结。家珍长年以来对丧儿一事怀恨在心,几次对春生避而不见,这回终于愿意趟开心房面对春生,夫妇俩都著春生要好好活着,因为他还欠徐家一条人命。

另一边厢,凤霞临盆将至,褔贵、家珍、二喜都满心欢喜的准备迎接新生命。但医院中所有具经验的医生都被批斗赶走,剩下一堆从护理学院来的红卫兵学生当值,让褔贵一家放不下心来。喜从中来,悲也从中来,凤霞成功把小男孩生出来,自己却产后大出血,负责接生的红卫兵缺乏经验,对眼前的意外毫无办法。二喜急急从反动牛棚找来的妇产科王教授饿了太久,一时吃了太多馒头而撑得当场昏迷,病床上的凤霞白白的失救而死!因中共文化大革命,徐家自此再痛失一骨肉。

若干年后,凤霞遗子取小名馒头,家珍履行对女儿生前的承诺,每年给馒头拍一回照片。馒头玩弄着手中的一群小鸡,问他的外公褔贵小鸡长大以后会怎样,褔贵告诉孙子:“鸡长大后变成鹅,鹅长大后变成羊,羊长大后变成牛”。但经历这一切后,褔贵回答不出“牛以后就是共产主义了”这答案了。

演员名单

  • 葛优 饰 福贵
  • 巩俐 饰 家珍
  • 牛犇 饰 村长
  • 郭涛 饰 春生
  • 姜武 饰 二喜
  • 倪大宏 饰 龙二
  • 李连义 饰 老全
  • 张璐 饰 凤霞(幼年)
  • 肖聪 饰 凤霞(少年)
  • 刘天池 饰 凤霞(成年)
  • 董飞 饰 有庆

奖项

  • 1994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 1994年戛纳电影节- 评审团大奖 (Grand Prix du Jury)
  • 1994年戛纳电影节- 人道精神奖
  • 1994年戛纳电影节- 最佳男主角 (葛优)
  • 1995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非英语电影

故事主角夫妻历经中国近现代多个不同时代(从中华民国政府统治中国大陆末期的1940年代到文化大革命时期),历经家国磨难坎坷,政治波动,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相继离开人世,而始终顽强的活着,见证中国近代的巨变。
除了1940年代土改夺产的情节外,该片大量着墨中共建政后,对毛泽东的若干政策多有讽刺,因涉及政治因素,主角的悲剧是在人民公社运动,大跃进运动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有对中共讽刺的意味,所以未通过中国有关管理部门的电影审查而至今未在中国公映,但已在网络上(如爱奇艺)允许付费视频流播放,其影像出版物亦可在中国和国际市场上购买到。

简评

真的很担心将来这样的优质的老电影会被年轻人所遗忘。我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城市出来的北漂,脑子不是很好使,对于很多知识无非就是靠着死记硬背,还不能完全融会贯通,靠着这么点努力,才一步一步走进了大城市。到了这个年纪,到了这座城市,我见识了太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事情,也更加清楚了了解自己的天花板究竟在哪里,于是面对生活的种种折磨也就能淡然处之了。《活着》其实是一本还算有名的名著,但是在我过得飞快的童年时光里,读书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但是就在借调期间,我看了这本书,第一次因为文字的力量让我在大庭广众之下留下了眼泪,于是还没等看完这本小说,就无比好奇的下载了这部电影,就是相看一看电影是如何呈现的,不得不说巩俐和葛优是称职的,但是电影本身将悲情色彩调的柔和许多,还是建议看看原著。

因祸得“福”,上来就大逆不道之罪,输光家产气死父亲妻离子散,到了低谷才知道活着重要,这换到大部分人头上,估计要么浑浑噩噩死了,要么自杀了了结残生;哪里碰上这么好的一个媳妇,一儿一女不改姓在家里带大,还非要来找他;果然生活不会放过他们,女儿哑了,大起大落的日子却像是流水账一般,解放了,过上“好日子”,儿子又那么巧被老熟人给撞死,然后又到了十年浩劫,仿佛霸王别姬的皮影之家版本;作为小说,这是戏剧张力拉满了,作为电影,进展也有些太快了,故事衔接还是有些生硬吧,点题过多次,有点太明显了。小人物啊,永远都是风中飘零的落叶,但求落叶归根罢了。不想跟风随大流,这评分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演员都很棒,特别是葛优,凤霞还真是刘天池,幼年的两个小演员也灵光极了。也许这些年看了太多类似的小说电影,有点子麻了

虽说是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活着》改编而成,但是其中有许多剧情都不太一样,比如说小说中的富贵没有唱过皮影戏,还完赌债后在家里种地,有庆不是被区长开车撞墙而被砖压死,二喜是个歪头不是个瘸子,小说最后只剩下富贵一个人了……但是也说了,改编嘛。小说的结局并不是多么圆满,因为富贵身边的人都去世了,只剩下一头牛与他作伴,这样改也不错,最起码最后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片温馨,夹杂着一丝丝感动。是啊,只要活着,比啥都强。最喜欢十几岁的凤霞笑起来的样子,很治愈,凤霞是个异常懂事的好孩子,有被感动到。另外,巩俐的演技真的是牛13。赞赞赞!

可以称之为国产电影天花板级别的电影了,或者说是总统山级别。好莱坞有很多史诗大片,这部电影和霸王别姬也可以成为国产史诗大片的天花板了,而且受制于时代限制,那也将是绝唱了。这部电影和霸王别姬有太多相似点了,都是从小人物的视角,以小见大讲述背后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小人物命运的浮沉,真是厚重而又深刻。而且个人甚至更偏爱这部活着,霸王别姬是很好,但是戏子的故事离我还是太遥远了,并没有什么共情,但是这部活着,我很容易把自己代入电影中,跟随角色的一言一行而被触动,或喜或悲,这是每个人最底层的需要,那就是活着。张艺谋被誉为国师,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这部电影吧,早期真是拍出了太多神作了,而且剧本一直是张艺谋的短板,感谢余华,这短板也补齐了,配上张艺谋的摄影,这就是完美的神作!!!

讲实话,可能是因为看小说在前,反倒觉得电影逊色很多。多年前看小说《活着》,印象非常深刻:看开头福贵的败家生活时还笑了,记得蹲大缸大便的情节(没记错的话),看后面哭得不行,尤其是友庆活活抽血而死的情节,感慨那个时代对个人的奉献要求之残忍,最后记得画面时福贵牵着老牛,只有老牛陪着他。看完小说后,我一度看到每一位老年人,都心怀敬意,觉得他们从那个时代过来,活着就已经非常伟大!到如今有了些阅历,觉得在哪个时代,人好好活着都是一件成功的事。电影对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看到了那些陌生的特殊时代的景象:人们的服装、贴的标语、人们的日常等。故事和表现没有太过加工和实验,因为很多细节略过了,感觉没小说那么触动人心,尤其是改编了有庆之死的情节,或许太过残忍和敏感。小说果然还是比电影更自由、广阔和深刻。

哎哟卧槽,香!太过瘾了!终于有机会拜观了老谋子这部最好的作品,五体投地!可能地位不相上下,可是观感比霸王别姬更有温度。葛优巩俐均奉献国家艺术家级别的表演,故事和角色塑造的讨巧放在一边,二位的表演给我的印象是比《归来》更深层次也更真实的。镜头温柔中不失犀利,情节环环相扣,观众情绪调动极佳。没有抹黑,没有声泪俱下的控诉,有的只是时代画卷下真实的娓娓道来。愚以为这就是文化自信的真实写照,尊重历史,正视历史,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知道自卑的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做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刚刚看完第三遍。突然发现前两遍更多的是被剧情所吸引,第三遍因为专业原因更在意电影技法的使用。比如皮影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运用增加了电影的感染力以及视觉美感,在镜头语言方面,小张放弃了使用大场景,也没有很炫技,全景、远景、以及摇镜头,普普通通的电影视听语言,却向观众表达了各种情绪。比如:思念、悲伤、无辜及无望感。本片配乐也很有特色,民俗乐作为背景音乐使其具有独特韵味,典型的西北风味配乐,苍凉浑厚。主题方面,一直传达给观众的就是一个普通民众四十年来的生活,惨淡却仍有希望。其实我觉得结尾要比书的结尾更好,起码让人真的觉得,这令人绝望的世界,真的还有希望在。

如果没有看过小说,一定会打五星吧,感觉改编舍掉了一些很精髓的部分,包括我印象最深的有庆献血比抽死,可能是为了过审吧,还有福贵和春生书里是真正过命的交情,但是电影里他俩几乎就没遇见啥真正的危险,导致后面福贵对他的感情没那么成立。最最重要的是把种地改成了唱皮影戏,人和土地之间相生的张力被消弭了,农民真正根植于土地的劳作才是最能唤起中国人血脉中的感情的,活着。当然电影本身的优秀也是不容置喙的,国师拍什么年代像什么年代,尤其是开头四十年代的时候,美术配色真的很优秀,满屏透着中国味儿,当年的电影还敢于“展示”(当然也不敢批判)五六十年代的各种疯狂,现在啥也无了。

人生就是一场旅途,经历着困难和挫折,每个人都会登上一辆车,然后在摇摇晃晃中下车。最终,这辆名为“时间”的汽车会驶向希望的远方。影片讲述了福贵起起伏伏的一生。他从一个贵家少年变成一个平民,连生存都需要盘算。但不论是经历了破产还是参加革命时的遭遇,富贵从未放弃希望,就像台词里说得:“我们一定要活着回去,回去一定要好好活着”活着,是基本的生存要求,也诠释了电影的主题。福贵的倔强,家珍的泪,凤霞淳朴的笑似乎一直都在,皮影箱穿梭岁月,帝王将相,才人佳子也已成为历史。哀婉的音乐贯穿影片,诉说着时代的变迁和生活的无奈。电影改编自余华的同名小说 《活着》,讲述了一代人的成长史。这个时代的人大都是悲苦的,但不论经历生离还是死别,他们仍怀有希望。缅怀过去,珍惜当下,好好生活,好好活着。

,这部很深刻的的小说被张艺谋拍摄的非常好,不愧是大导演,这才是翻拍名著应该有的水平。看完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悲观主义小说,电影已经把原著温和了许多,在这部作品里,活着是一件比死去更复杂的事情,你不得不相信命运其实是冥冥之中被安排好的事情,不然每次为什么会有各种意外不期发生? 影片的线索就是皮影戏,这点的设定真是好,既传承了中华文化,也让影片层次感更加丰富。这片子看完就一个感受,太真实了,肯定会被禁的,因为它真实的反映了那个时代政府的愚昧,但它一定又是一部在国外可以拿奖的作品,因为看完它让外国人震惊。看完这样的电影非常过瘾!

一个优秀的导演是真的很会调教演员,让在荧幕面前常年是一个像大佬一个贵妇的葛优和巩俐和电影后期如此接地气的角色融入的同时,在举手投足间保留一点徐家曾经作为大家族的矜贵实在是演员和导演的双重功劳。电影的故事背景很大,从抗日时期到解放战争再到人民公社、大跃进和文革,徐家人好像是幸运的,打仗的时候没有战死,解放了没被批斗,因为他们在那个年代已经识时务,让自己看起来尽量是所谓的“正确”来保全整个家,他们努力不引火上身于是甚至愿意把火给那个当做半个身家的皮影,但即使如此,在时代熊熊大火的悲哀中没有人可以安身,他们只能目睹着昔日的敌人和朋友、自己的两个孩子和热心善良的镇长一个一个离开,才知道在弄人的命运谁都逃不过,而“活着”才是最不容易的那件事。

葛优和巩俐真是天生的演员,从年轻演到老不出戏,反观郭涛倪大红就有些稚嫩,不过倪大红那个时候就有了他自己那种独特的戏感了。意外的是结局并没有像余华老师原著里写的那样,只停留在了凤霞走之后,我其实觉得挺可惜的,倒也不是非要体现那种人生无常的悲凉感,就是觉得人活着本来就是这样。以前看小说的时候觉得也没什么意思,就当看了一个不怎么吸引人但能看下去的故事,过了这么长时间再看这部电影,发现这个故事的魅力所在,也许再过一段时间再去看又会有新的感悟。现在看福贵经历这些生死,想到他最后只剩下一头老黄牛陪着,也并不觉得有多么的悲伤,因为活着,这是最难的,但福贵做到了,我们也正在这样做着。余华老师和张艺谋导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普通人的一生,让我们从中领悟活着的意义。

获得奖项

  • 第46届戛纳电影节
    第46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最佳男演员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47届戛纳电影节
    第47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评委会大奖 / 最佳男演员 /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提名:主竞赛单元
  • 第52届金球奖
    第52届金球奖
    提名:最佳外语片
  •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第4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获奖:最佳外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