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春秋(1933)

CavalcadeUP:2022-08-01

气壮山河(英语:Cavalcade)或称为乱世春秋,是一部20世纪福克斯公司拍摄的上映于1933年的电影,赢得了第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艺术指导奖。这是一部根据戏剧改编而来的电影,它是前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中第3部涉及反战题材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一战对欧美世界带来的影响。虽然本片是改编自舞台剧,甚至还保留许多对白,但实际上导演对本片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在他的努力下本片看起来就像是一部原创的电影。

乱世春秋

评分:6 导演:弗兰克·洛伊德 编剧:雷金纳德·贝克莱 / 索恩亚· 莱维恩 / 诺埃尔·考沃德
主演:黛安娜·温亚德 / 克里夫·布洛克 / 尤娜·奥康纳 / 赫伯特芒丁 / 贝丽尔·默瑟 / 伊雷娜·布朗 / 坦普·皮戈特 / 梅尔·托特纳姆 / 弗兰克·劳顿 / 厄休拉·杰尼斯 / 玛格丽特·琳赛 / 约翰·沃伯顿 / 比利·贝文 / 德蒙·罗伯茨 / 迪基·亨德森 / 道格拉斯·斯科特 / 茜拉·麦吉尔 / 博妮塔·格兰维利
类型:剧情 / 爱情 / 战争
片长:11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气壮山河(台) / Cabalgata
上映:1933-01-05(纽约首映)
IMDb:tt0023876

乱世春秋简介

获1934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奖!
  三十年代初是英美电影交流的黄金时代,1933年的第六届奥斯卡金像奖更是竟争激烈,共有十部影片角逐最佳影片,而改编自英国同名舞台剧的本片则脱颖而出,最终获得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弗兰克.劳埃德荣获最佳导演奖。
  影片描述1899年布尔战争时,罗伯特.马利奥特和妻子珍·马利奥特被征召前往战场,从此马家与世界时局息息相关。1900年罗伯特荣归故里,但铁达尼号船难使长子丧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幼子奔赴战场,不幸为国捐躯。马利奥特夫妇厉经时代的严峻考验,始终恩爱如初,也从未对国家失去信心。克里夫·布鲁克和黛安娜·温亚德的表演也非常精彩。 由始至终撑起了这部戏剧时空长达30年的文艺剧作。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弗兰克·洛伊德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提名)黛安娜·温亚德

简评

看之前豆瓣看了下简介,提到泰坦尼克时感觉好像是看过,可是看的时候发现跟我记忆里的细节有差,可是记忆里的怎么也找不到文字记录也实在想不起来,算了,后面想到再说。此片时间点跨越三十多年,无论是世界历史国家历史还是家庭乃至个人都发生各式各样的变化。意外发现开头的时间跟《小公主》里的时间是同时的。

奥斯卡最佳电影就剩这部没看,应该是那阵没资源,巧了正好评分倒数第一,其实很多奥斯卡最佳影片都没啥大意思,不过这部个人感觉还可以。真的好巧,本片和今天白天发生的事给我的感悟都是人世无常,更巧的是正好下部我要看泰坦尼克另个版本,电影再次照进现实。“时间改变了许多事,但它改变不了老朋友。”这句也正好可以给这一天做的事做个总结,真的太巧了。。。

又是一部时间跨度很长的电影,催泪必备。海誓山盟,甜言蜜语,谈论着爱与永恒,背景音乐既浪漫,又有些悲伤,镜头偏移,露出泰坦尼克号,我真的泪崩;母亲等来儿子的讣告,身在欢庆胜利的人群中痛苦又复杂的表情,我又泪崩;最后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迎接新年,我真的受不了了这种……但这片有种很缺钱的感觉,有些地方实在是太糙太简了……

本片试图通过伦敦贵族家庭的变迁展现战争之殇表达反战的态度,同时也呈现英国贵族的尊严和荣誉,在一战以后,战争的残酷还给人们带来宗教信仰的崩塌以及挥之不去的创伤和阴影。1899年马里奥特夫妇参加布尔战争后,长子爱德华却因泰坦尼克号船难失去,1914年二子约参加一战,在战争结束前,两家准备芬妮布里吉斯和约马里奥特的婚礼时,突传噩耗,约战死沙场,只剩下年迈的马里奥特夫妇,而芬妮强忍悲痛唱出二十世纪的忧郁,城外人们欢庆战争胜利唱起友谊地久天长,为了尊严,伟大和和平,历经灾难,乐观积极的精神常在。

我愿称本片为时代流水账,用最宏大的故事架构拍出了让人昏昏欲睡的故事。影片想通过一个家庭的变换体现时代的变换,这其实是个很好的题材,后面也有很多类似的以小见大的优秀作品,但显然这部作品处理的并不好,很多场景并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剧情也没有张力,给人的感觉就是流水账,后半段给人的感觉更甚。影片为数不多的看点就是那个年代的人文特色。结局导演憧憬了英国的未来,颇有一种苦难终于过去的感觉,讽刺的是没过几年二战就开始了。本片的演员大多数都在状况外,男女主角算是少数在状况内的演员,女主角的表演更出彩一点,但总的来说表演还是挺一般的。

30-13 Oscar6 整体而言是消极的,英伦贵族版《一江春水向东流》。从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到二战结束,这几百年是战争的一百年,战争贯穿了资本国家人民的生命,甚至于动摇了他们的信仰。本片到底还是个浪漫的故事,苦难被隐藏,但这样的编排算影史上的标新立异,小金人更是使其影响广泛,为战争时代的人民艺术提供了创作源泉。

如果你从前几届奥斯卡往后看,乱世春秋是历史的必然。翼是兄弟之情与爱情,西线反映了对战争的男性角度思考,乱世更多的视角则是放在女性角度的刻画上,对现实社会的细节反映,女性也不再是符号化的象征,不仅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人生态度也表达了影片的核心观点,并在最后的叠化部分承载了社会学宗教信仰的哲学范畴的升华。因此说政治正确是一个问题,在刚结束战争不久的33年是不公正不客观的。

主旨很简单:逝者安息,生者坚强,珍惜和平。从故事本身来说,这完全可以拍成《唐顿庄园》般荡气回肠的家族沉浮史,就连剧情也有几分相似,可惜局限于时代格局,最终沦为了propaganda,并且叙事节奏单一,几乎一直在“故事—歌舞—时间线”不断反复,如果没有最后画龙点睛的祝酒辞,就彻底是一部流水账

太一般,画面看不下去。“影片描述1899年布尔战争时,罗伯特.马利奥特和妻子珍·马利奥特被征召前往战场,从此马家与世界时局息息相关。1900年罗伯特荣归故里,但铁达尼号船难使长子丧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幼子奔赴战场,不幸为国捐躯。马利奥特夫妇厉经时代的严峻考验,始终恩爱如初,也从未对国家失去信心。克里夫·布鲁克和黛安娜·温亚德的表演也非常精彩。 由始至终撑起了这部戏剧时空长达30年的文艺剧作。”

。《壮志千秋》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之后,好莱坞发现了新大陆,开始制作与之类似宏大叙事的"史诗"电影,企图复制之前的成功,于是就有了这部所谓"史诗"电影再度拿下BP。肆意拉长时间跨度是最低级的手法,一家人每个都被赋予了戏剧性的遭遇,目的是突出"乱世"主题,但流水账似的剧情走向与"闯关"似的冲突设置丝毫没有符合所嵌入时代背景的严肃性,反而冲淡了对动荡局势的反思性,无论是战争还是各种造成他们悲剧的因素皆可简单归结于世事无常,命运弄人,与电影空有其表的"史诗"叙事完全对立,实在是讽刺。

竟然有这么多人打低分?这是时代剧的鼻祖。一家人,包括仆人一家,在1900到1933,其实是1920年左右这段多事之秋的悲欢离合。用希望来控诉战争。这片子没有跌宕起伏,没有大开大合,只是借两位老人把这段历史娓娓道来。一分扣在老仆人从参军回来到被马车撞死这条故事线和主线太分割,历史背景也不丰富。

整体故事架构挺不错,年代跨越挺大的,从19世纪末的非洲战争到泰坦尼克号到一战再到20世纪30年代也就是影片拍摄的当时,还是有股沧桑感和历史变迁感的,几对情侣配对的挺不错,父母亲的这对感情真的超好,温馨度爆棚,俩儿子那两对还有小时候的故事也还好,不过细节真的不够,当时的服装造型举止行为屋子摆设真的有贵族的味道,华丽浪漫

获得奖项

  •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
    第6届奥斯卡金像奖
    获奖:最佳影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艺术指导
    提名:最佳女主角
乱世春秋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