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长的一天(1967)

日本のいちばん長い日UP:2022-08-04

《日本最长的一日》(日语:日本のいちばん长い日)是于1967年上映的日本历史电影,东宝电影公司创立第35年的纪念电影,原作为作家大宅壮一。

日本最长的一天

评分:7.9 导演:冈本喜八 编剧:桥本忍 / 大宅壮一
主演:宫口精二 / 户浦六宏 / 笠智众 / 山村聪 / 三船敏郎 / 小杉义男 / 志村乔 / 高桥悦史 / 中丸忠雄 / 黑泽年男 / 香川良介 / 明石潮 / 玉川伊佐男 / 二本柳宽 / 武内亨 / 加藤武 / 江原达怡 / 三井弘次 / 土屋嘉男 / 岛田正吾 / 堤康久 / 高田稔 / 加东大介 / 田崎润 / 平田昭彦 / 堺左千夫 / 中村伸郎 / 北龙二 / 藤木悠 / 北村和夫 / 村上冬树 / 北泽彪 / 今福将雄 / 天本英世 / 神山繁 / 浜村淳 / 佐藤允 / 久保明 / 石山健二郎 / 藤田进 / 田中浩 / 佐田丰 / 上田忠好 / 伊藤雄之助 / 长谷川弘 / 青野平义 / 儿玉清 / 平田昭彦 / 小林桂树 / 中谷一郎 / 山本廉 / 森干太 / 伊吹彻 / 小川安三 / 田岛义文 / 加山雄三 / 新珠三千代 / 井川比佐志 / 小泉博 / 松本幸四郎 / 仲代达矢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57分钟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影片别名:Japan's Longest Day / The Longest Day of Japan
上映:1967-08-03(日本)
IMDb:tt0062041

剧情概要

昭和20年(西元1945年)8月14日,英国、美国与中华民国所发起的《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召开御前会议,昭和天皇向铃木贯太郎内阁众大臣宣告日本要无条件投降的事实;使得许多日本陆军年轻军官不满,想尽办法夺走天皇录好的宣告无条件投降的唱片(玉音放送)。当天下午12时,陆军部分军官发起宫城事件、以及海军航空队小园安名大佐在厚木基地的叛乱事件(日语:厚木航空队事件),造成一系列骚动。

所谓「最长的一日」就是在天皇宣称将要无条件投降的那一时间起、到宫城事件叛军被镇压之后的24小时。陆军大臣阿南惟几因为无法继续战斗,又发生此次事件,切腹自杀;许多年轻军官也愤而自杀。

最后,天皇终于在8月15日向人民宣称要无条件投降的消息,才平息此次骚动。

演员

  • 陆军大臣阿南惟几:三船敏郎
  • 海军大臣米内光政:山村聪
  • NHK播报员馆野守男:加山雄三
  • 畑中健二少佐:黑泽年男
  • 古贺秀正少佐:佐藤允
  • 矢部国内局长:加东大介
  • 椎崎二郎中佐:中丸忠雄
  • 徳川义寛:小林桂树
  • NHK播报员和田信贤(日语:和田信贤):小泉博
  • 厚木基地副长菅原中佐:平田昭彦
  • 厚木基地司令小园安名大佐:田崎润
  • 情报局总裁下村宏:志村乔
  • 厚木基地飞行整备科长:堺左千夫
  • 石原贞吉少佐:久保明
  • 芳贺丰次郎(日语:芳贺豊次郎)大佐:藤田进
  • 外务大臣东乡茂德:宫口精二
  • 东部军高级参谋不破博大佐:土屋嘉男
  • 秘书官情报局总裁秘书川本信正(日语:川本信正):江原达怡
  • 海军军务局长保科善四郎:高田稔
  • 内阁总理大臣铃木贯太郎:笠智衆
  • 横滨警备队长佐佐木武雄大尉:天本英世
  • 昭和天皇:松本幸四郎(第八代)(日语:松本白鹦 (初代))
  • 旁白:仲代达矢

本片获得日本电影旬报百大经典电影第38名。

简评

我真是无语了,日本最长的一天,你可真是太长了!属于是战后昭和主旋律的典范作品,出彩在演员阵容和编剧叙事的高超技巧,但就影像内容来看真的让人太煎熬。想要打造出的那种窒息和矛盾感并没能有力到足够捅破那层与观众之间隔着的民族之纱。中途睡过去了两次(是我自己无能)。还有小津团队出现在这里真的让人有些忍俊不禁,笠智众你为何什么时候都那么慈祥,人家在哭你似笑非笑,人家在焦灼你还是似笑非笑,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潜入日本内阁的某国间谍。我宣布小林正树获胜,冈本喜八我真的对你喜欢不起来!over!

从波茨坦公告宣布到“玉音放送”前的一天,的确对于当时的狂热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来说是“最漫长的一天”。冈本喜八的群戏调度和气氛营造加上桥本忍老辣的剧本,以及几乎囊括那个年代所有“叫得出名字/认得出脸”的霓虹男演员的卡司,让本片(至少从了解二战末期日本军国主义现状的角度说来)足以成为历史题材电影经典。最后1小时左右有关陆军少壮派军官意图起义阻止投降的部分最为精彩,而三船扮演的陆军大臣则奉献了可能是在银幕上最具冲击力的一次“切腹”仪式。另外本片给我个人的感觉既像反思日本挑起战争,可许多部分又像极右翼“招魂”片(可能是起义部分过于“昭(招)和(核)”了吧,总感觉下一秒几个少壮派陆军军官就要喊出“天闹黑卡,板载!”)...总之就是从各方面来说都挺有趣的一部电影。四星半。

讲述二战史上日本本土的最后一天发生的情景。以2小时38分钟的篇幅全面描绘日本1945年8月15日向盟军投降的前前后后,是一部格局宏大的史诗巨片。日本1967年冈本喜八经典名作之一,《电影旬报》评选的日本百大佳片之一。影片结尾三船敏郎剖腹自杀一段情节的刻划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由于影片是黑白的画面,当三船敏郎左至右横切腹部时,鲜血从喷涌而出的场面令人毛骨悚然,这个情节大约持续了10分钟左右,充分显示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盲目性。

并不指望日本能有多反战,只不过各种视角下的世界历史都值得看看。影片看作是历史记录也好,军国主义反思也罢,对历史的还原度应该是很高的,真实记录了特殊历史时期下日本本土的视角。上世纪60年代拍摄的电影,画面清晰度现在看起来完全不过时,也是那个年代日本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领先世界在电影工业上的反映了。作为中国人的视角来看,穷途末路下的日本看起来凄惨,但是他们丝毫不会反思他们在中国土地上那些令人发指的行为,他们的帝国梦想本质上极其卑劣,阿南死前希望日本年轻一代蛰伏,而他幻想的所谓的新日本其实也是想象中未来世界新的灾难,日本贪婪残暴下作的国民性至今并没有明显改变。

日本电影中的严肃和紧张感为文戏达到一个高度提供了动力,所以制作出这样一部华丽的电影,它把六十年代日本当红演员们都使用得很好,不是让他们像某个角色,而是用他们的特点和一些和角色的反差再去塑造某个角色,这样的角色往往更立体更丰富。影片用纪实性的方式行进,但并不会像一些电影那样出现视角问题,还是能集中有序的展现问题是什么,冲突是什么,而不是在ppt的翻页中走马观花。

如果仅仅把那一天不同人物的故事敢时间顺序剪辑到一起,展示给观众,后人,不加以必要的主题表达,那人们是从哪看出来他的反思性呢?中下层官员的极端与大臣们的理性各占一半,只是有胜负之分,最后一句“和平是用生命和献血换来的”好像战胜国也能这么说吧,天皇没有露脸与电影技法无关,是出于意识形态考量,不能给出明确定论。要说战争反思,德国真的是做得好,真。以上仅限对本电影观后感,今日日本的确是物质精神皆文明之国。

2021年标记第100部日本影、剧。阵容非常强大,群星云集,日版《帝国的毁灭》、《投降大业》。160分钟版本,多出三分钟分两次插播菠菜公司广告??很佩服庄狗渗透蓝光资源能力。桥本忍、冈本喜八的把157分钟如此曲折的投降拍的史诗级,天皇始终未露脸。三船剑戟片中赢了那么多次,第一次看他表演切腹,自己介错。

漂亮至极的群戏和多线叙事,一天之内的政治纠葛和权利博弈。三船敏郎、笠智众、仲代达矢、志村乔……日本说得上名字的优秀男演员几乎都在这里了;被轰炸地满目疮痍的日本国土、慷慨赴死的大臣、着魔疯狂的军官、同亲人告别义无反顾的飞行员、家破人亡的普通民众,观此惨象,与其说同情不如说是无奈,军国主义的盲目性多么可怕,当军国主义融进爱国主义甚至上升为一种信仰时,破坏力更是惊人。和平来之不易,以史为鉴,活下去的人更应该珍惜。PS:三船切腹一段堪称其从影生涯最佳演技

不知道这部电影的写实程度有多高,如果是纪录片的话,那片中展示的日本社会各个阶层的战斗意志,是非常强大的,如果是艺术渲染的话,那片中这样展示这种战斗意志,自然是在展示日本精神的“伟大”!虽然谈不上“虽败犹荣”,但是也饱含了这层意思。影片最后,镜头展示满目疮痍,但想想之后几十年,就在这片土地上,日本人民再一次创造出惊人的财富,从零开始的生产力来自哪里?显然不是人之外的何种资源,而是从战争机器中解放出来的“人”!

终战录音播放前夕的残酷博弈。剧情很抓人,主线支线明晰。那些末路的旧帝国军人简直疯狂得只剩人形,宁玉石俱焚而毫无谢罪的觉悟,至死都自认是爱国者。饰演天皇的演员始终没有露脸,在各方博弈的背景下,天皇确实只是一个标志,但也是牢不可破的高贵象征。笠智众真的是个温柔的老头,所饰演的首相也是一位命途多舛的和平派政治家。

日本天皇不止立宪君主,还是一位绝对君主,天皇在电影中一直没有给出正面镜头,隐匿在众大臣身后,正是象征了战败后天皇没有受到战争的审判,而是继续得以保全,事实上天皇正是战争的首要责任人。日本最长的一天也只是表现出了一个侧写,最后的反思也还是战败者受害者思维,日本左派导演对战争的反思大多停留在此,除了山本萨夫和小林正树。

日本角度来讲述天皇宣布停战前一天日本政府与军队的各种事情,看完之后真心是长长地舒了口气,唯一最深刻的感慨就是——年轻人果然太容易当愣头青被忽悠,说是为了天皇其实说到底还是自己内心的战争狂热与执迷不悟,不愿意接受战败的事实。比较搞笑的是其中有一段,当皇城被狂热的军队占领被迫要关上防弹窗的时候,内务府的侍从们都在感慨,被美国轰炸的时候都没关上的窗这个时候关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