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1974)
UP:2022-08-18《创业》(英语:Start An Undertaking)由长春电影制片厂于1974年摄制,是一部反映石油工人奋斗精神的电影。影片摄制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大革命时期,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石油工人发扬“铁人”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使中国实现原油自给的事迹。是“文革”中摄制的为数不多的故事片之一,上映后引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性轰动。
评分:6.6
导演:于彦夫
编剧:张天民
主演:张连文 / 李仁堂 / 陈颖 / 朱德承 / 宫喜斌
类型:剧情
片长:142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Start An Undertaking
上映:1975-01(中国大陆)
IMDb:tt0340046
剧情梗概
此章节尚无任何内容。 |
制作人员
- 编剧:大庆 长影《创业》创作组集体创作,张天民执笔。
- 导演:于彦夫
- 摄影:王雷
- 美术:王崇
- 作曲:秦咏诚
- 演奏 演唱:长影乐团 辽宁省歌舞团
- 独唱:边桂荣
- 指挥:尹升山
- 大庆油田 玉门石油管理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沈阳部队协助拍摄
主要演员
- 张连文 饰 周挺杉
- 李仁堂 饰 华程
- 陈 颖 饰 章易之
- 朱德承 饰 油娃
- 宫喜斌 饰 秦发奋
- 章 杰 饰 许光发
- 王者兰 饰 姚云明
- 邵德兴 饰 范师傅
- 迟志强 饰 魏国华
- 欧阳如秋 饰 周大娘
- 李 瑛 饰 陈淑芬
- 张冲霄 饰 老周师傅
- 浦 克 饰 田大爷
- 刘庆生 饰 赵春生
- 刘树纲 饰 王副指挥
- 刘国祥 饰 冯超
- 庞万灵 饰 美国顾问
参见
-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
- 玉门油田
- 大庆油田
- 大庆铁人第一口油井
- 五面红旗
- 王进喜
该片的拍摄和上映过程十分曲折,由于反映了“文革”前石油工业的成就,遭到江青的责难,毛泽东曾亲自就该片作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
相关影片推荐
- 于彦夫 Yanfu Yu导演
- 张连文 Lianwen Zhang饰 周挺杉
- 李仁堂 Rentang Li饰 华程
- 陈颖 Ying Chen饰 章易之
- 朱德承 Decheng Zhu饰 油娃
- 宫喜斌 Xibin Gong饰 秦发愤
简评
创业动力是党和国家发展需要下的个人信念,还有资本主义的排挤,不得不自力更生。批评当时的苏联:“在他们那里,卫星上天,红旗倒地,列宁的书被丢掉了”,以及苏联撤走专家事情。背毛语录是经久不衰的情节转折点, 毛列思想指导实践。提出先生产还是先生活的选择。在大草原上,跟天斗、跟地斗、跟阶级敌人斗、跟错误思想斗。贫油是外国人说的。把周挺杉塑造成新时代的英雄,出身好、觉悟高、爱护同志、王进喜化身。华政委明事理,专家老章犹豫,冯副指挥作乱作。动作摆造型,镜头顺势推进,说教体现在演讲+口号。江青也为难过这部片子。20231227。
特殊时期下的特殊产物,极其强烈的意识形态在屏幕中喷涌而出,难以想象当时观众看到影片是什么感受,影片充斥着斗争与革命,排斥科学,将科学的代表丑化,用毛的思想来武装头脑,建立外部敌人,扫除异己力量,假大空的情节,完全没有道理的蛮干和批斗,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心理状态。
文革时期少数几部突破三突出原则的故事片。从文本本身来看,其讲述创业故事,歌颂创业者不畏辛劳,勇于奋斗的精神;从文本社会层面来看,代表了一种对文革氛围的突破,对电影语言的“再创业”。影片在艺术风格上延续了十七年电影的风采,高昂的情绪,磅礴的气势,壮丽的民族风情花卷。蒙太奇的运用有苏联蒙太奇学派的美学印迹。其精神在当下仍有现实意义。
虽然特定时期下特定产物输出特定文化可以理解 但当电影不再将一部分创作重心放在电影本体的思考上时电影是真的很难看啊//以60年代初期大庆工人创建我国第一个大油田的英雄业绩为题材创作的……创作方法上突破了“三突出”原则……也有历史局限性,如没能摆脱“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纲”的创作模式//-1999[M]152-153
中影史: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1975年4月8日,江青策使其亲信于会咏为此片炮制了“十大罪状”,并且开始迫害《创业》的作者。江青这么做是为了把矛头指向周总理,因为本片有学“两论”的情节,这是周总理号召的。影片里提到的矿区的城乡结合和工农结合,也是周总理批示的精神。后来编剧张天民上书中央,1975年7月25日毛主席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不要求全责备,而且罪名十条之多,太过分了,不利调整党的文艺政策”。从今天的眼光看,本片有不少那个时代的影子,仰拍英雄人物、讲究“戏曲”里的身段。虽然《中国电影史》说华政委的角色不仅仅是陪衬还让观众看到了党对主角成长的影响,突破了“三突出”原则。但是里面的主角依然非常脸谱,艺术性也谈不上多高。不过那个时代的电影也确实不无聊:冲突强烈,演员讲台词也很有力度
①全片口号充斥,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与其说是电影,不如说是语录学习汇报视频②没有一个角色立得住,大部分情节很虚假,便秘样的战天斗地表情令人作呕③大半夜在东北荒原上读毛书,冻傻了吧④正面角色工农兵,反面角色有富裕中农、知识分子、外国专家、暗藏特务、苏修美帝,阶级斗争弦儿紧绷⑤“中国人民用洋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事实上不但复返,而且复返到每年进口3000万吨左右,这还不算原油
老干部、知识分子和工人三结合。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倒车,工人在老干部的领导下击退了搞破坏的知识分子。《青松岭》的老车把式扮演老干部,演员还是那个演员,形象却十分教条,缺少农民题材中生动真实的细节。放到文革革委会的背景中看,无怪乎小瓶子和旗手要为此片针锋相对了。
张连文去长影后继艳阳天之后的第二部电影,还有16岁的迟志强,李仁堂据说演了这片子江青让他改名李齐。专家不是决裂的副校长嘛,浦克大爷都没几个镜头。其他客串梁音、汪宝生、史可夫、王健华客串工人,金毅客串火车站出现的女工人,白英宽演个移动标志的富农龙富贵。
1975年初,作为文化部重点影片在全国上映后,好评如潮。随后江青看了影片,该片突破了三突出又塑造了老干部正面形象,让她大为恼火,该片遭禁并被扣上“十大罪状”,创作人员也受到迫害。影片编剧张天民冒险上书毛泽东与邓小平,7月,毛泽东对张的来信作了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