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卫(2003)
I Am DavidUP:2022-08-29
《送信到哥本哈根》(英语:I Am David)为2003年美国电影,为保尔·费格执导的首部电影。描写一位男孩逃脱保加利亚集中营,经过许多人的帮助前往丹麦。该电影原著为丹麦畅销小说《北方自由》。
我是大卫简介
大卫(本·蒂伯Ben Tibber饰)是从小生活在保加利亚集中营里面的12岁孩子,外面的世界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谜。他的父母已经死去,大卫对自己的身世一无所知,在营中唯一给他慰藉的,是一名叫约翰的大人。但即使这样,大卫的脸上还是写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沧桑。
直到有一天,大卫竟然被神秘安排逃狱,并接到了一个任务:他必须把信送到丹麦的哥本哈根,不要相信任何人的叮嘱,被他默默记住。
于是,大卫开始了他的漫漫征程。希腊、意大利、瑞士、丹麦,他必须攀山越岭长途跋涉,才能到达哥本哈根。在外面的世界,他获得了从未品尝过的自由,遇上了善良温暖的人们。大卫在心中牢牢筑起的紧张戒备,在人情温泽下慢慢软化。人们帮助他消灾解困,度过厄险,手中信和路上美景,陪伴大卫通往哥本哈根。
- 保罗·费格 Paul Feig导演
- 本·蒂伯 Ben Tibber演员
- 吉姆·卡维泽 Jim Caviezel演员
- 琼·普莱怀特 Joan Plowright演员
- 巴莱里·约尔丹诺夫 Valeri Yordanov演员
- 露西·拉塞尔 Lucy Russell演员
简评
很難想像對一個十來歲的孩子來說,得要獨自一人從保加利亞想辦法往南穿越邊境來到希臘,然後坐船前往義大利,接著還得從義大利翻山越嶺經瑞士、德國前往丹麥的哥本哈根,光是想像一個人得要經歷這樣的旅程,而且還沒有任何的盤纏,就越發覺得那得要仰賴奇蹟的發生。而所謂的奇蹟,其實是許多人默默的暗中相助,我想這也許就是影片想要傳達的吧。
太难了……从戒备森严的集中营逃走,从保加利亚到丹麦(途径三个国家)。稍有不慎,就会被杀或捉回去。大卫几乎忘了父母的样子,不知道活着的意义,不懂得怎样笑,小小年纪载满忧愁。他只知道要逃走,到丹麦才能自由。一路上他如惊弓之鸟,约翰(代替他被枪杀)也说过不要相信任何人。直到遇见画画的老妇人,她带他到瑞士,请吃午餐,让他留宿,安慰他:世上坏人是有的,但好人也不少。大卫压抑的情感终于得到慰籍。最终因为一本书,大卫才得知身世,并在老妇人帮助下,飞到住在丹麦的妈妈身边。原来那个在营里照顾他的军官,是妈妈青梅竹马的朋友,而爸爸因为反共早被逮捕杀害。一切真相大白:大卫站在妈妈面前,怯怯的说,i am ,“i know”.故事很棒,不想忘记,记录一下。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情节是David在深夜告别他从火中救下的小女孩Maria,他把保佑他的最珍贵的护身符送给了Maria并对圣母说他不需要圣母的保佑,他不值得美好的东西,但是Maria值得,他将最美好的东西留给了她。经理背叛,筋疲力竭的David尚有爱的祝愿,也可以说是Maria毫无保留的爱让David知道了善良与爱是存在的,习得了一些爱的能力,即使不能信任Maria的父母也希望能给予Maria力所能及的回报。
给创伤后遗症小孩的一句话「事事防范没错,但不能拒人于千里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好人,他们有家人朋友,他们都想过快乐的生活,世界上的确有坏人,但碰到的时候你一定会认得出来,有时候看不出来,但不能因为这样就拒绝自由自在的享受生活,拒绝交朋友,或看不到人的优点,如果这样生活永远不会快乐」Lovely so wonderful ending~陪他受困黑暗,陪他看见曙光,他是大卫。
因为沉浸在里斯的角色里,而找到跟JC相关的电影来看,没想到刷到了这部感人的影片。大卫的身世很悲惨,虽然年幼,却是到达了人生低谷,但是只要活着就会有机会去改变,大卫用实际行动不断地向上攀登,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剧情安排虽然稍有理想化,但是因为大卫悲惨的身世可以忽略,相信所有的观众都盼望他能平安幸福。他的善良勇敢坚持为他赢得了他应有的幸福!扮演大卫的小演员完成的非常出色,他身上有一种天真无邪和忧郁并存的气质,特别打动人。
让人相信世界还有爱的电影。很喜欢瑞士老奶奶说的那段话,大意是:生活尽管有不美好,但如果我们因此就不去自由的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去交朋友,不去认识世界的话,就永远也看不到美丽。有时候不是我们眼前充满了灰色,或许是我们没有勇于去寻找美的勇气,“面包女神”bless you
结合者集中营的各种恐惧,集中营里面的军官给了6岁小孩以希望。一路披荆斩棘逃脱各种追捕和边境防务,让他在正常的社会里也经常自问:这世界上还有好人么?当然有好人,而且好人会越来越多。通过镜头的描述,看起来像是小男孩逃离了苦难的集中营,更深层次的是人类逃离了苦难的记忆。小孩的信心在恢复,终于遇到好心的老奶奶让他彻底相信:这个世界上,还是好人多。强烈推荐。
最感动的细节是信任,大卫的成长围绕着伤害,他习惯了封闭自我,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直到遇见在野外写生的老奶奶,她画下了忧伤而坚定的大卫,望向善良的老人,看着画里自己的眼睛,他突然决堤、突然泪流不止,在流浪途中,第一次展现出脆弱、无助。饱经人事摧残后的信任,风平浪静里的动容。生命,是何其珍贵呀!
大卫的守护者居然是嫌犯追踪里的John,为了保护大卫,他牺牲了自己。12岁的大卫虽然自小生活在集中营里,但是他也算很幸运的人,有人在暗中守护他。出逃的一路他又遇见了不少温暖的人。尤其是最后碰见的那位画画老太太,她看出了大卫眼里的忧伤,她看见了这个小孩脸上与同龄人完全不同的严肃深沉。最后的结局太美好了,原来大卫的妈妈还在,原来集中营里那位军官让大卫送的信就是自己的证明文件!小孩子路上的辛苦不易让人心疼,但好在一路也有点滴温暖安慰。结局梦幻,让人欣慰。
最感人的一幕是悄悄告别小女孩的时候,留下了面包女神的卡片,认为自己不能拥有所有美好的东西的时候令人心疼,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寄托和希望留给了美好的人,这个情节太善良了!剧情美好的意向莎士比亚的诗,意大利的歌剧,瑞士如画的风景,所有友善的人,以及剧情的设计还是感动温暖万分,只是反思战争的部分感觉不够......
。。。细腻的情感真他娘的叫人感动,这部片子也再次证明了优秀的片子在意识形态斗争中起到怎样的作用。二战时候保加利亚还是德意志仆从国,刚结束就开始抨击苏联的劳改营,这个时间点选得真妙。再一看拍摄时间2003年,不久前他们刚通过一项法案宣称康米主义是犯罪,讽刺的是纳粹并不是,他们每年都会有大规模纪念亲纳粹将军的游行,而且在康米主义受害者纪念碑上大部分受害者还真就是纳粹,具体作用就和靖国屎社一样一样的
想给6,多的一星给配乐加的。看“大卫”让我想起另两部,一部是王宝强的树先生:大卫的逃亡过程惊险却又异常“顺利”,通过绳索爬上船、绷带拉起手闸逃出囚车、还有很多感觉上似真非真的镜头(也许是因为很多地方刻意采用了大卫视角、加之为渲染其情绪造成的效果),像极了小时候做梦在打斗中受伤自己不会痛、被僵尸围堵自己能瞒天过海、奔逃路上能绝处逢生、身在水中憋气到极限发现自己能在水中呼吸……现实还是梦? 另一部是卷福的梅尔罗斯:大卫前半部分的“情感隔离”和时而的“惊恐”让人回忆起梅尔罗斯,俗称ptsd。梅尔罗斯第一遍自己一个人刷的,这部片子手法虽然“放荡不羁”,但不如此不足以表现出心理创伤者的状态——人模狗样的背后癫狂破碎。 最后,没有艺术细胞的我还是致敬艺术的伟大——拯救人性。下一部:恶童日记,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