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君再来(1991)
何日君再來UP:2022-09-03
《何日君再来》(英语:Au Revoir, Mon Amour)是一部1991年出品,由区丁平执导、梅艳芳与梁家辉主演的剧情片,讲述抗日战争背景下江湖儿女的爱恨情仇。本片入围第28届金马奖及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共十项提名,最终梅艳芳主唱的电影歌曲〈何日〉荣获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
故事大纲
1935年,梁森(梁家辉饰)告别心伤爱人吴梅伊(梅艳芳饰),来到大后方参加地下党,梅伊则按照吴先生(曾江饰)的安排成为夜总会舞女。6年后,世界局势随太平洋战争爆发而动荡不安。梁森和革命党员重返上海公共租界,当晚便目睹五个日本和尚惨遭杀害的景象,而幕后指使的竟是日本人白川(国村隼饰)。梁尾随至夜总会袭杀白川,但自身也多处负伤。养伤之际,梁森重遇爱人梅伊,旧情不断难以割舍。同时白川之死亦激化租界内矛盾,76局特务头子铁泽民(徐少强饰)决定对地下党进行无情清洗。梅伊发现怀孕但梁森不知去向,无奈下嫁于日官野口,并随他返回日本。抗战结束后,梁森欲到日本寻找梅伊。
主要角色
演员 | 角色 | 介绍 |
梅艳芳 | 吴梅伊 | 夜总会歌女,梁森旧情人。与梁森重遇希望在一起,无奈梁森放不下革命责任,有孕的梅伊只好嫁给一直钟情于自己的野口,并跟随其回到日本。 |
梁家辉 | 梁森 | 革命党人,回到上海重逢旧爱梅伊,为保梅伊安全不得已放弃她,让她远赴日本嫁给野口。革命成功后遵守承诺去日本准备接回梅伊,可惜已物是人非。 |
曾江 | 吴先生 | 梅伊父亲,夜总会老板,被铁泽民陷害入狱,后死于狱中。 |
徐少强 | 铁泽民 | 76局特务头子,对地下党进行无情捕杀,害死梅伊父亲霸占吴先生的女人。二次大战结束后被杀。 |
国村隼 | 白川 | 在华日本人,指使杀害日本和尚后被党命党人擒杀。 |
赤井英和 | 野口 | 日本文官,温文敦厚,对梅伊情至义尽。为照顾怀孕的梅伊,与其结婚返回日本。 |
吴家丽 | 吴太太 | |
青山知可子 | 松田 | |
邓萃雯 | ||
段伟伦 |
电影歌曲
曲别 | 歌名 | 演唱者 | 作词 | 作曲 |
主题曲 | 何日 | 梅艳芳 | 黄霑 | 伦永亮 |
电影原声 | 来醉吧 | 梅艳芳 | ||
电影原声 | 何日晚风里 | 梅艳芳 | ||
电影原声 | 我有快乐出租 | 梅艳芳 | ||
电影原声 | 男人的心 | 梅艳芳 |
奖项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名字 | 结果 |
---|---|---|---|---|
1991 |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 主竞赛单元 - 东京电影节大奖 | 区丁平 | 提名 |
第28届金马奖 | 最佳女主角 | 梅艳芳 | 提名 | |
最佳美术设计 | 马磐超 | 提名 | ||
最佳电影音乐 | 伦永亮、陈明道 | 提名 | ||
最佳电影插曲 | 伦永亮 | 获奖 | ||
1992 | 第1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 | 最佳女主角 | 梅艳芳 | 提名 |
最佳女配角 | 吴家丽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黄仲标、钟志文、鲍德熹、敖志君 | 提名 | ||
最佳美术指导 | 马磐超 | 提名 | ||
最佳电影配乐 | 伦永亮、陈明道 | 提名 | ||
最佳电影歌曲 | 〈何日〉主唱:梅艳芳作曲:伦永亮填词:黄霑 | 提名 |
获得奖项
- 第11届香港金像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女配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美术指导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 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 第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麒麟奖 - 第28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美术设计 / 最佳原创电影音乐
简评
“我不像你。你不需要保卫自己的国土,你绝对有权利可以决定自己的选择,去打仗还是爱一个人。但我没有这个机会,从来都没有过。”故事很简单,不过是想说,乱世之中很难分好人或恶人。日本人亦有好的,中国人亦有坏到骨子里的。又或者他们都做过好事与坏事。人性终究复杂。然而在那样的年代,不想守住任何一方立场,只想躲在屋檐下过小日是行不通的。你以为不理世事就可以有安生吗?选择难做,然而必须要做。后悔与否,已是后话。/演员阵容强大,幕后也都是大腕,编剧廖永亮,副导演是陈果,监制蔡澜,音乐是伦永亮、黄沾。还有客串的日本女演员真的美。
90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期,不但拍出了很多流传至今的商业片,培养了一群亚洲巨星。也拍出了滚滚红尘,何日君再来这样大时代,小人物爱情片。不愧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可惜,毕竟市场太小,文化底蕴又不够。最可怕的是急于求成,满足于挣快钱!终于被日本,韩国,甚至印度超过。无间道也就成了最后的辉煌!!!
战乱的年代里,家与国注定难两全,选择了国家大义,便无法护得爱人周全。时过情迁后,一切都已无法挽回。纵有真情在,难敌岁月长。若是一个人口口声声说爱你,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却不能陪在身旁,纵然有天大的理由,又怎能不让人心灰意冷?从一开始的反反复复问“何日君再来”,到最后的“愿君别再来”,结局让人唏嘘。只能说有些事情错过了就是一辈子,永远没有弥补的机会。
不同于那年代香港电影战争题材中猎奇、情色的主题,另一种视角来看裹挟在时代洪流里的各色人等,就像歌姬对于国家大义不太懂,却对围攻的日本女子施以援手。梁家辉演的重庆分子没有选择,只能保卫国土放弃个人感情,吴家丽对汉奸也是真爱了,情欲戏也不是为了凑元素拍的。长得像周杰伦的日本备胎虽然屡次通敌,但在涉及中日关系上立刻坚定地表示中国应该被日本统治。结尾日本的雪景真是太美了,梅姑的表演更是不错
家国历史狂潮之下的个人,该怎么选择。男主角一心为国,也是爱女主深切,就像质问他付出什么的时候,他说没得选择,他选择了国家,就不配拥有爱吗?男二就太美化了,很难想像有这样完全没日本立场、一心为女人的,想起了《德惠翁主》被嫁的 日本老公……PS演员好像周杰伦啊。那时候,徐少强和曾江,都还是中年壮年啊。现在都老了。导演是有想法的,哪怕看得出不是什么大制作,但还是年代感做足,并且把很多过场交待好了,开场雨中的细节,也很值得细品
既是一段乱世儿女情,也是一段半生缘。不太喜欢这种三角恋题材的故事。何况还感觉剧情有时支离破碎的,就像女主支离破碎的爱情。心空出二分之一,却永远失去了唯一。感情的问题,时机确实太重要了。虽然片名叫做《何日君再来》。但片尾在日本重逢那段戏,我还是觉得梁森还是不要再来,不要再出现更好。
從單場戲看,表演沒什麼太值得挑剔的地方,但是放在整部電影中有些角色的軌跡就很迷,主要還是被劇本拖了後腿,亂世和愛情沒有一個寫好了的,更像是一部電視劇硬被刪減成了一部電影,顯得又碎又趕又潦草。不過最浪費的還不是一眾演員的表演,馬磐超的美術設計可是真被糟蹋了。
国家大义,儿女私情,岂是能够两全的?导演是想拍成两全,既歌颂梅艳芳和梁家辉两人爱情至死不瑜,又想表达梁家辉在国难当头,抛弃儿女私情的大义。可是影片两面都没拍好,倒把梅艳芳塑造成国难当头,只顾儿女私情。投靠日本备胎,不参加反帝国主义革命的资产阶级小姐。备胎野口太可怜了,在知道梅艳芳心有所属,仍然痴情于梅艳芳,并甘心接盘。结局我仍然倾向于梅艳芳是想跟梁家辉走的,备胎舔狗没有好下场。我更想看的青山知可子只是客串,苦苦暗恋野口,可惜女神出场太少。吴家丽很诱惑,仅此而已了,她的戏份很多可有可无,和徐少强的激情戏够激情,却不暴露,用一句话说:我裤子都脱了,你就给我看这个?本片还有一个惊喜,用了4个摄影指导,其中三个都是名摄。白瞎了这4个摄影指导!
还是港片中常见的小屋小巷,镜头近到能清晰的看到男女主角脸上的痘印和唇纹,国仇家恨也大多是用对白来表现。也不乏一些宏大的远景镜头,尤其在局势转折时期最是动人,颤颤巍巍地展现着国势凋敝破败,家园、自由、生命,越来越多的权利被剥夺,那种被苦难慢慢笼罩的感觉真是触动。有了梅艳芳也就多了经典的苦情悲剧。剧情上我会觉得三个人的情爱关系有点狗血,但后来解释说为保卫国土而没有机会选择我也可以接受,最后的处理方式也是坦诚兼具克制,没再撒狗血,而且汉奸二人的情感关系也是十分立体。我看的版本被删减太多了,很多片段看得不明不白(吴家丽在浴池里捅汉奸那一幕,好像与前后文都没接上)。但能给人视觉冲击的镜头太多了,比如追小孩至洋楼爆炸、梅艳芳从楼梯滑落(后来汉奸狼狈滚落更为震撼)、抗战胜利后拽着燃烧的日本国旗,不胜枚举。
音乐太满太吵,台词情节都很空洞,浪费卡司和咖啡叔的神颜,但吴家丽依然能成为记忆点,虽然人物没有足够的戏份,但关键时刻一个眼神就够,爆发力很强。如果不是梅艳芳的粉丝,会觉得结尾很俗套,哭戏也让人不耐烦,因为很想当然,区丁平真就…平庸啊平庸…可不可以禁止美术指导拍电影…
看了香港的电影人的背景,再看这些旧电影挺有笑点。区导把画面感都弄得漂漂亮亮就算摆在现在,都好难模仿到,服饰背景真华丽。陈导把小人物故事描述验证,实在太长只能把一部分加快了,这是什么手快,防止观众屙尿离开。蔡生,又把资源用上了,人脉关系,选角一绝,把色欲的控制慢镜头,让男的大饱眼福。突然发现梁家辉能振得住芳姐的美。
瑕疵很多,但瑕不掩瑜。外景取景很少,大部分是棚拍和内景,光影却很精致漂亮,在有限的场景里却拍出了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战争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最后吴梅伊没有选择跟初恋真爱一起走,而是跟照顾自己的男人一起留在了日本。虽然古典爱情总说“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但有时对于内心更加敏感细腻的女性来说,长久的陪伴关爱比一时的电光火石更加细水长流。梁家辉在汽车上看着恋人被另一个男人拥抱着慢慢走远的眼神简直不能再动人,好像把一颗真心掏出来,掰碎了揉开了给你看。不知道当年拍摄的摄像机还在不在,因为能承受得了那样深情而破碎的注视的摄影机玻璃即使不疯狂,也一定是碎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