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贝壳(2008)
《我想成为贝壳》(日语:私は贝になりたい,英语:I Want to Be a Shellfish)是日本电影编剧、作家桥本忍根据日军原陆军中尉加藤哲太郎(日语:加藤哲太郎)的自传《从疯狂战犯到死刑囚犯》(狂える戦犯死刑囚)中的遗言部分改编而成的剧本。本剧本多次被拍摄成电视剧和电影,但剧情内容相较于原作做了许多虚构化。
制作概要
TBS电视台的前身东京广播电视台(KRT)在1958年制作的电视剧,主演为Frankie·堺(日语:フランキー堺)。在电视播送的早期,这部电视剧的播出得到了极大的反响。这部电视剧已经成为“TBS电视剧”的基石,并在日本电视剧历史中流传下来。
1994年,该电视剧被翻拍,主演为所·George(日语:所ジョージ)。同时,该剧还在1959年和2008年分别被改编成电影并公映。1959年的电影版,男主角演员延续了电视剧版的选择,由Frankie·堺主演。而2008年的电影版男主角则是由前SMAP队长中居正广担纲主演。两部电影版都有东宝电影负责发行。
2007年,日本电视台根据加藤哲太郎的回忆录制作并播出了纪录片《真实的回忆 BC级战犯加藤哲太郎〈我想成为贝壳〉(日语:真実の手记 BC级戦犯 加藤哲太郎「私は贝になりたい」)》。虽然有部分标题相似,但是内容并不相同。
剧情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昭和19年(1944年),居住在日本高知县幡多郡土佐清水市的清水丰松(しみず とよまつ)是一个关怀弱者却平庸的理发师。在战事越发激烈的时候,清水收到了召集令状(日语:召集令状),他将被征调。
清水丰松被编列为负责日本本土防御的中部军,接受日复一日的严苛训练。是日,一架被击毁的美军B-29机组成员跳伞至清水受训基地的山背后。司令官的“逮捕驾驶员并进行适当处分”的命令下达到清水丰松所在的中队。而在搜索中,他们捕获了一名气息奄奄的机组成员。但是中队长命令清水丰松用刺刀杀死了该机组成员。
战争结束后,清水丰松被遣散。遣散归家的清水丰松回到家乡,和等待自己许久的妻子重新开始了经营理发店的生活。但是某一天,特殊警察以清水丰松杀害战俘为由,以乙丙级战犯的身份逮捕了清水丰松。经过不合理的审判,清水丰松被判处死刑。在死刑执行的前一日,清水丰松留下遗书,“假如有来生,我想成为贝壳。”
1958年版电视剧
1994年版电视剧
1959年版电影
2008年版电影
我想成为贝壳私は贝になりたい | |
---|---|
《我想成为贝壳》日本区海报 | |
基本资料 | |
导演 | 福泽克雄 |
编剧 | 桥本忍 |
主演 | 中居正广仲间由纪惠柴本幸笑福亭鹤瓶石坂浩二 |
配乐 | 久石让 |
主题曲 | Mr.Children《花的香气》 |
摄影 | 松岛孝助(日语:松岛孝助) |
制片商 | 《我想成为贝壳》制作委员会 |
片长 | 139分钟 |
产地 | 日本 |
语言 | 日本语 |
官方网站 | www.watashi-kai.jp |
上映及发行 | |
上映日期 | 2008年11月22日 |
发行商 | 东宝电影 |
预算 | 11.3亿日元 |
票房 | 24.5亿日元 |
和1959年电影版一样,2008年电影版的发行工作依旧是交由东宝电影,并于2008年11月22日在日本公映。这是第一部由TBS电视网旗下28家电视台联合组成制作委员会所制作的影视作品。主角清水丰松由前SMAP队长中居正广出演,而清水丰松的妻子清水房江由仲间由纪惠出演。2012年8月15日,TBS电视网在其地面电视网首播该电影;并于2014年7月26日在TBS卫星频道重播。而在TBS Channel(日语:TBSチャンネル)播出时,该电影是与1958年版、1994年版电视剧合并播出的。
演员表
- 清水丰松:中居正广(前SMAP)
- 清水房江:仲间由纪惠
- 清水健一:加藤翼(日语:加藤翼)
- 清水直子:西乃ノ和
- 敏子:柴本幸
- 根本:西村雅彦
- 三宅:平田满(日语:平田満)
- 酒井正吉(丰松的朋友):Magy(日语:マギー (俳优))
- 竹内:武田铁矢
- 松田老人:织本顺吉(日语:织本顺吉)
- 尾上中佐:伊武雅刀
- 足立少尉(小队长):名高达男(日语:名高达男)
- 立石上等兵:六平直政(日语:六平直政)
- 泷田二等兵:荒川良良
- 刑警(负责逮捕丰松的刑警):金田明夫
- 山口(战犯,前新闻记者):山崎银之丞(日语:山崎银之丞)
- 翻译(法庭中美军翻译):浅野和之(日语:浅野和之)
- 列车长:小林隆(日语:小林隆)
- 折田俊夫:梶原善(日语:梶原善)
- 折田之妻:中岛博子(日语:中岛ひろ子)
- 折田之母:泉平子
- 日高大尉:片冈爱之助(日语:片冈爱之助)
- 大西三郎:草彅刚(前SMAP)
- 西沢卓次:笑福亭鹤瓶
- 小宫教诲师:上川隆也
- 矢野中将:石坂浩二
职员表
- 导演:福泽克雄
- 制片人:濑户口克阳(日语:瀬戸口克阳)、东信弘、和田仓和利
- 执行制片人:滨名一哉
- 原著:加藤哲太郎
- 编剧:桥本忍
- 配乐:久石让
- 摄影:松岛孝助
- 灯光:木村太朗
- 录音:武进
- 美术:清水刚(日语:清水刚)
- 剪辑:阿部互英(日语:阿部亘英)
- 特效导演:尾上克郎(日语:尾上克郎)
- 服装设计:黑泽和子(日语:黒泽和子)
- 片头题词:原田圭泉
- 制作公司:《我想成为贝壳》制作委员会(TBS、东宝、杰尼斯梦想、博报堂DY(日语:博报堂DYメディアパートナーズ)、朝日新闻社、尾木制作、TBS广播、TBS电视网28个加盟台、TBS卫视、FM东京)
主题曲
- Mr.Children《花的香气》
制作故事
市场推广
电视放映
与原作差异
获得奖项
- 第32届日本电影学院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 最佳摄影 / 最佳灯光
- 福泽克雄 Katsuo Fukuzawa导演
- 中居正广 Masahiro Nakai演员
- 仲间由纪惠 Yukie Nakama演员
- 柴本幸 Yuki Shibamoto饰 敏子
- 西村雅彦 Masahiko Nishimura演员
- Andrez Bergen Andrez Bergen演员
简评
根据日本战犯加藤哲太郎的“遗嘱”改编的剧本,虽然遗嘱是真实的,但剧本和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出入。基本可说剧本里的冤案本质上是虚构的。就说两点:加藤哲太郎的官阶是中尉而不是低下的二等兵;加藤哲太郎最后是被麦克阿瑟将军特许的重审而未被处决。 宣导反战及日本人民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我都没有意见。但是借着塑造男主的冤案替日本战犯洗白就不能不说是别有用心了。这个电影和萤火虫之墓还有本质的区别:小孩子是完全无辜的,但战犯就不能用这样一个冤案就洗白了。离开这个问题,电影本身还是很优秀的。清水代表的是小人物的无奈,奋斗与挣扎。在那个坏的时代,任何人都很难逃过战争带来的苦果。
一个小人物、一个小家庭,被一场战争整的支离破碎的故事。拍的很真实,整体气氛很稳,很容易把人拉回那个悲剧无奈的年代,平凡的二等兵,被残酷的使唤,根本毫无人权可言,被逼着杀人,被抓被判死刑,容不得你有半分抗争。战争就是这么的不讲理,即便有像中将那样的人格者,也还是护不住小兵仔,判了你死刑就只有这条路。到底是战争有罪,还有人性有罪呢,难怪男主最后的结论是来世再不要做人了,想做一只沉于深海的贝壳呢,那样就会有永恒的平和、平静。中居的演技好赞?
1放大特例表达扭曲历史观,表达已经证伪的“平民是历史的受害者”。受害者?那可不是,仔细检索历史中的每个人,统称其无辜是对败类的姑息。2欧洲描写一个没文化的焚化炉把大门的,你是参与者讲你善良无知盲从和社会地位都不是饶恕理由。欧洲对此寸步不让,这是历史认识历史反思的深度3军队开始推诿之后又大义凛然…承认自己是强奸犯这不是英雄立高光扭曲可笑4为儿子奔走法院的母亲算英雄不?5中居演技优秀,仲间投入,泪水相见一场锋芒压过了中居6扭曲畸形的民族,死尸再开枪你也不无辜。惩治的前提是你们的屠杀和侵略。对美是怕又媚7战后一代即使黑泽明山崎丰子,历史观历史认识,一丘之貉。扭着劲在梦里让爹失败,让爹谢罪。中国孩子的历史观念,已经因意识形态污染,到了是非不分黑白颠倒的地步。十几年前甚至以此为荣以此为酷,看未来吧。
以外表看似温和但内核残忍的方式,展现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期间给日本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片中有一些隐喻片段,实际是在拷问军国份子,比如美军B-29机群对日本实施地毯式轰炸时,日军指挥官的泪水、愤怒和最后质问美军“你们对日本平民的轰炸有没有罪?”——这就是顽固不化的军国份子,他们既不知耻也不识事实,如果你们不发动对外侵略战争,而且在注定失败时还要全国百姓“玉碎”,怎么会招来美军的毁灭式打击?恰恰是他们给自己的人民带进了地狱——如同希特勒所做。正如片中清水丰松的朋友所斥,“他们骗了我们。。。这些发动战争的大臣将军们现在睡不着觉了吧,早该把他们抓起来处死刑。”
看到电影解说弹幕虽然早已料到但还是被一些人给吓到了,教育程度较低的极端民族主义之下培养出来的所谓的爱国人士也是同样一群教唆战争的蠢人,对此感到十分惋惜。我喜欢战争片也比其他人了解历史酷爱历史,但我的初衷是在反思这一切的发生,残酷的战争被迫害的永远是最基层的人民,但因为人性的存在,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我一样理性地看待战争,也不是所有革命都会因为人们的善意和同情而避免发生,它本身就是很矛盾的,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人类可以真正的进入和平社会呢?我猜永远都不可能。
不喜欢日本这个国家,但看过很多日本电影和电视剧,当然肯定比看神剧好,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甚至会想到输出AV这种东西增加国民收入,片头就讲节衣缩食备战,作为残疾人的男主被强征入伍,能力有限并不代表男人无能,战争的疮痍在于每一个普通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看了闹心,不说了
大部分时候以第一视角讲述说战争对于平民的伤害,让很多不想参加的无辜百姓卷入,以及主角无辜的成为替罪羊。这可以是一种反战思潮,算是符合主流价值观,不过可能没办法直接反思:为什么那个时候的日本以及天皇会发动战争?难道我们都是受害者,这场战争中到底是谁举起了刺刀?
三星半。中居正广的这种表演属于漫画式演绎吧,虽然逻辑对了但分寸感一点都没有,前期还可以说是人物所致,到了后期在牢狱中他仍然很表面,你看到他你会觉得哦这电影里的时间才过了一小时不到,但是你看看其他的演员,这电影里的时间已经过了一年了。这部电影完全印证了朴老师当年和我说的,艺术指导的工作表现也直接影响了摄影指导的表现,电影的摄影照明在学院奖提名,一部分是美术方面的强大,你看仲间由纪惠在漫天大学里喊着“はい”,两个音节短促有清晰,那种激动的切分,那场戏完全是美术+摄影+导演+演员的伟大胜利,重剑无锋。
精心设计的人物避开了所有争议的雷点(被抓壮丁却没有像大多数派遣军那样踏上侵略的土地,本土防卫连杀降的美国士兵都是已经死了的尸体),用家眷所遭受的苦难和被妄判的不公苦大仇深的博取同情,以反战的姿态来大谈平民被时代裹挟的不幸,似乎想让人们相信被动参与这场战争的普通人都是受害者,但是伏尔泰说过,“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所以,不要怪那么多人喷这部片子是洗白片,也不要怪这场战争中真正的受害者从来没有原谅,因为你们反战,只不过是反的你们没有赢,只不过是反的你们输了所以你们很惨,只有受害者才有权利谈原谅。
挺有意思的一部反战反军国主义电影~不仅是反旧日军的军国主义,还是反世间的不公与阶级的残酷压迫。有一说一,最后的处理个人觉得很棒!如果无罪释放了,反倒会让这片流入俗套成为一部给战犯洗地的阴阳片。而处死一个本就“无辜”的底层苦命人,反倒衬出大时代之下普通个体的无力与悲凉。c位们为了他们所谓的“伟大理想”而疯癫成魔,结果为其买单的只会是底层的可怜人。这方面无论哪个郭嘉都大致趋同。归根结底,还是人类社会整体的运作机制问题。做人太累,做一个普通的底层穷人难上加累。该片摄影相当牛逼!构图用色和氛围营造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从前半段的诙谐幽默转进到后半段的冰冷绝望。处刑前那一段特写镜头简直神了!!!ps:中队长的演员居然是黑崎娘娘~那小眼神~光速出戏有木有!!!(。ò ∀ ó。)
不知道为什么,我关注的点反倒是,到后面清水以为自己已经可以活下去了,整个监狱都在庆祝,西泽激动抱着他留下的泪水。后来跟整个监狱的人报喜说:我在杂房等着大家。从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到后面一步步充满希望,再到最后依然被送上绞刑架,逃不过和大西一样的命运,但不同的是,大西是悲壮的明知即将赴死而走出的牢房,但是清水出去的时候满怀的却是希望。这种落差啊,真的是...nakai你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太好看啦!脸上瘦瘦的更显得眼睛好大好大。草彅刚老师演技真的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