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杉溪 第一季(2015)
《冷杉溪》(德语:Tannbach),是一部于2015年上映的德国迷你剧,为2013年上映的《我们的父辈》的姊妹篇。故事背景为冷战时期。地点位于巴伐利亚州和图林根州边界上一个名叫莫德拉罗伊特(德语:Mödlareuth)的村庄,村中的一条小溪(冷杉溪)成了两国的分界线,也把村庄分为了两部分,使该地又有“小柏林”之称。剧集重点讲述了三个家庭的历程,从中透视了民族被分裂的悲痛历史。
评分:8.4
导演:Alexander Dierbach
编剧:Josephin von Thayenthal / Robert von Thaye
主演:亨丽埃特·肯夫里乌斯 / Jonas Nay / 海纳·劳特尔巴赫 / 娜塔莉亚·沃尔纳 / 路德维格.特内普特 / 马蒂娜·格德克 / 大卫·齐梅尔席德 / 杰拉德·亚历山大·海德 / 乔安娜·比顿宾德 / 纳嘉·乌尔 Nadja Uhl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90分钟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影片别名:我们的父辈 第二季 / Line of Separation / Tannbach – Schicksal eines Dorfes
上映:2015-01-07(德国)
IMDb:tt3658364
演员表
演员 | 角色 |
---|---|
海纳·劳特巴赫Heiner Lauterbach | 乔治·冯·史崔梭德Georg von Striesow |
娜塔莉亚·沃尔娜Natalia Wörner | 卡洛琳·冯·史崔梭德Caroline von Striesow |
哈丽雅特·肯夫里乌斯Henriette Confurius | 安娜·冯·史崔梭德Anna von Striesow |
娜嘉·乌尔Nadja Uhl | 利斯贝特·埃勒尔Liesbeth Erler |
约纳斯·奈伊Jonas Nay | 弗里德里希·埃勒尔Friedrich Erler |
路德维格.特内普特Ludwig Trepte | 洛特尔·埃勒尔Lothar Erler |
马蒂娜·格德克Martina Gedeck | 希尔德·伏克勒Hilde Vöckler |
大卫·齐梅尔席德David Zimmerschied | 霍斯特·伏克勒Horst Vöckler |
亚历山大·黑尔德Alexander Held | 弗兰茨·绍贝尔Franz Schober |
弗洛里安·布鲁克纳Florian Brückner | 海因里希·绍贝尔Heinrich Schober |
约翰娜·比滕宾德Johanna Bittenbinder | 卡蒂·绍贝尔Kathi Schober |
玛丽亚·德拉古斯Maria Dragus | 特丽萨·普朗特尔Theresa Prantl |
森塔·奥特Senta Auth | 莉萨·普朗特尔Lisa Prantl |
因加·布施Inga Busch | 塞西莉·英霍夫Cilly Imhoff |
乔纳森·柏林Jonathan Berlin | 沃尔特·英霍夫Walter Imhoff |
罗纳德·泽尔费尔德Ronald Zehrfeld | 康拉·德沃纳Konrad Werner |
剧情梗概
第一季
冷杉溪是位于巴伐利亚和图林根州交界处一个名叫莫德拉罗伊特(德语:Mödlareuth)的村庄。它在二战末期被美国人占领,但随后又被划为了苏联占领区。苏联人在冷杉溪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土地改革。没过多久,冷杉溪的主权被重新考虑。波茨坦会议后,分界最终被划在了村中的一条小溪上,后来变为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故事的重点放在了三个家庭,出场角色有土地被没收的先代贵族史崔梭德和女儿安娜、投机取巧的纳粹分子绍贝尔、在屠杀中幸免的犹太人洛特尔等等。三个家庭被国界分隔,最终亲情也产生了无法消除的隔阂。
所获奖项
- 2015年斑比奖
- 最佳女主角
- 最佳男主角(提名)
- 2015年德国电视学院奖
- 最佳音乐
- 最佳化妆
- 2015年巴伐利亚电视奖
- 特别奖
- 最佳女主角(提名)
- 最佳男主角(提名)
- 2016年德国电视奖
- 最佳男主角
- 最佳服装设计(提名)
- 最佳音乐(提名)
- 2015年刚特·斯特拉克电视奖
- 最佳女主角
- 2015年上海电视节
- 白玉兰奖·最佳国外电视短剧
获得奖项
- 第21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
获奖:电视连续剧-最佳海外电视剧(短)
简评
情节很紧凑,放美剧得拍十集。我怎么就看男主这么烦呢,还配上地主家的傻女儿。男女主多次有逃往西德的机会,男女主家长也一直让他们留在西德团聚,而且他们俩也常遭受和目击政治打击,真不知道是什么支撑着他们留在东德的信念。可能男女主一家靠弟弟偷渡走私、县长领导帮衬,在东德边境过得比一般人都要好吧。最后弟弟和县长都没了。剩下孤单的主角,不知道后面他们会多惨。这剧唯一的大缺点就是没说清为什么男女主角死命要在东德!
战后德国社会的缩影,前半部分颇有些“废墟文学”的味道,后面则变成了东方/西方,编剧巧妙的将德国战后的各种社会问题及矛盾冲突都集中在了一个东部边境地带的村镇上,不同背景、不同阶级、不同立场的形形色色的小镇人物,在东西方对峙的时代背景下以“冷杉溪”为舞台上演了一幕幕悲喜交织的人生活剧……刚开始还以为伯爵只是个尽忠职守被迫卷进战争的德国国防军军官,看到后面才发现原来此人也并非那么无辜,其在俄国的所作所为比之在小镇上作恶的纳粹分子也好不到哪去,甚至犹有过之……
历史书上德国战败后被分治,这一句话带过的历史,你掰开揉碎落实到普罗大众,别说一个国家了,就一村里的人都各怀心思,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意识形态,不管是人性的光辉还是人性的弱点都悉数登场,被历史洪流裹挟前进的普通人,他每走一步都是岔路口。伯爵再娶有点突兀,但如果真把他塑造成为了女裁缝而一直独居又太那啥了,想想还是剧情里处理得人性点。里面的年轻男主怎么就没个好看的,都是歪瓜裂枣!
二战后东西德分裂史。看了介绍才知道Tannbach是小柏林,是柏林以外唯二修建了东西德墙的一个巴伐利亚小镇。早两年看这个电影,也许我就去小镇打卡了。电影色彩不是很鲜艳,但是有德国乡村的那种绿地和红瓦的感觉。伯爵老绅士,第二季还撩小姑娘,有魅力的。Anna和她丈夫一步一步被东德政党洗脑,最后完全变成了gc思维。我不知道历史真实发生了什么,开始看美苏争权的时候感觉老德有点丑画红党,后来看着看着也觉得。。emmm。。好像没丑画,确实是这种思想。。。没有我们的父辈剧情感那么强,但是那种编年叙事感要更强一点。
时间没有愈合任何伤口,剩下的只是罪责。不管是苏占区还是美占区,都有各自默默承受的创伤。然而这伤就像洛塔尔的死,谁都不愿承认,只有归咎于对方,才能活得心安理得。不管是冷杉溪的栅栏还是柏林墙还是一湾海峡,在它们面前有太多血泪和叹息。战争杀死了一代人,让剩下的人们心灰意冷,反目成仇。当最后一幕中,安娜夫妇与父辈在意识形态的边境线上怒目对视时,一切都显得如此可笑,却又丝毫不显得太过戏剧化,因为我们今天正在经历着的与那没有任何区别。
本来想我应该挺喜欢这类的,虽说不是以塑造人物为主,看看那一段段历史下人们的生活挺好,但男女主实在都不喜欢,我都怀疑自己会不会继续看第二季了。男主的妈妈大概就是代表着那个时候对美国自由民主非常向往的那类人吧,而有些理想主义者坚信自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理想社会,有些人呢固守传统,大家信念不一致的时候,真是很难一起走下去。大部分时候我们能看到的历史也就是胜者编写的,不偏倚让观者自判的太少了。好像我也就比较喜欢县长和洛塔尔,而洛塔尔竟然挂掉了!县长的演员我莫名觉得他帅啊,看巴比伦柏林的时候就觉得了,虽然他很壮[捂脸]
以一个村庄的变迁、村民们的群像来展现战争末期到冷战开始两德分裂时期无数普通德国人的悲剧,这些德国人经历了被符号化、去符号化,反反复复,在此间的经历令他们的身份认同愈发复杂,最终复归到处于种种灰色地带的人的认同上,被时代与选择裹挟的人,怯懦盲目的人,见风使舵的人,逃脱制裁的人,守旧立新的人,勇敢无畏的人,等等这些德国人,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之下,不断转换着身份、立场,不断变成他们最终选择要成为的人。冷杉溪,一个村庄的故事,一部关于战后德国人意识形态发展的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是一类德国人的缩影。女主的恋爱脑和男主的理想主义,看得人火大;本剧又成功塑造了几个坚韧、独立、勇敢的德国女性,德剧的女性视角塑造实在强大,以及时代剧的家族史叙事,都很有德国特色,可能这就是大部分德影比较倾向的艺术处理方式吧。
美军居然还给德国人看电影,太文明了,意识形态教育还得靠美国人。本剧就是德版打土豪分田地,苏联来了直接肉体消灭财产消灭nazi与容克。只要了解一下犹太人被送往集中营后财产都被他们的雅利安邻居强占了,那么重新分配nazi军官与贵族的财产又有什么错呢?私有财产对安娜一家不可侵犯,难道对在战争中受迫害的人们就可以侵犯吗?安娜只是失去了别墅和土地,不能过着在战时都能在nazi父亲的庇护下风平浪静的生活。然而从集中营幸存的他们失去了一切。但苏占区高压统治无疑是令人窒息的。一切无关乎人本身福祉的所谓“事业”都暗含着罪恶的本质。那些秩序爱好者从nazi摇身变成了东德jc。第三集从砍树那段开始转入荒诞超现实主义。
和我们的父辈刚好在时间上接上,演Lothar 的演员也是我们的父辈里的主演之一。我们的父辈讲了年轻人在战争中的故事,这部讲了不同阶级的德国人在二战即将结束以及结束之后德国被分裂成东德和西德中的遭遇。导演的镜头很克制,很多暴力以及死亡的剧情镜头也都是点到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