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发梦露(2022)
评分:5.7
导演:安德鲁·多米尼克
编剧:安德鲁·多米尼克 /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
主演:安娜·德·阿玛斯 / 艾德里安·布洛迪 / 鲍比·坎纳瓦尔 / 朱丽安妮·尼科尔森 / 莉莉·费舍尔 / 泽维尔·塞缪尔 / 埃文·威廉斯 / 托比·哈斯 / 大卫·沃肖夫斯基 / 卡斯珀·菲利普森 / 丹·巴特勒 / 萨拉·帕克斯顿 / 瑞贝卡·薇索基 / 加瑞特·迪拉胡特 / 斯科特·麦克纳里 / 露西·德维托 / 凯瑟琳·丹特 / 斯宾塞·加雷特 / 海雷·韦伯 / 埃登·里格尔 / 耐德·巴拉米 / 泰格·伦岩 / 科琳·福伊 / 拉维尔·伊斯亚诺夫 / 克里斯·莱蒙 / 泰姆·温特斯 / 桑尼·瓦利森蒂 / 朱迪·凯恩 / 蒂姆伦森 / 萨尔·兰迪 / 史蒂夫·班诺斯 / 罗伯·奈格
类型:剧情 / 传记
片长:166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金发女郎 / 金发美人
上映:2022-09-08(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1655389
金发梦露简介
《金发女郎》根据Joyce Carol Oates的梦露传记改编,该传记最大的特色就是模仿梦露的语气,以回忆录的形式撰写。电影将由安德鲁·多米尼克(Andrew Dominik)执导,他曾导演过备受好评的2007年美国历史片《神枪手之死》。
- 安德鲁·多米尼克 Andrew Dominik导演
- 安娜·德·阿玛斯 Ana de Armas饰 Norma Jeane
- 阿德里安·布罗迪 Adrien Brody饰 The Playwright
- 鲍比·坎纳瓦尔 Bobby Cannavale饰 The Ex-Athlete
- 朱丽安妮·尼科尔森 Julianne Nicholson饰 Gladys
- 莉莉·费舍尔 Lily Fisher饰 Young Norma Jeane
简评
非常意识流的拍法,视听语言极佳。搞不懂为什么都在骂这个片子男性凝视,这明明是一部反男凝的电影啊。在导演眼中梦露并不是性符号,而是一个严肃的方法派演员,并且对角色有着深刻的见解。而对那些视她为金发尤物的男性,影片给予了无情的讽刺。从对她潜规则的好莱坞大佬,到把她当工具人的剧作家丈夫,再到强迫她口X的自由世界领袖肯尼迪,影片把这些象征进步的左翼精英黑了个遍。如此政治不正确的一部颠覆之作能在当今一路向左的好莱坞得以问世,简直不可思议,也可以想见这片子必然被主流媒体喷成筛子。这片子黑的最狠的一点:几个左翼人士造成的三次堕胎杀死了梦露,而争取堕胎权益恰恰是上世纪左翼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功勋之一,可谓杀人诛心。
首先,将女性被父权欺压一生的悲剧归结于女性无父无根、没有那份运气被男人拯救,实属无稽之谈。另外,看到是个男导演拍女性电影,就知道这部作品又能输出多少自以为是的观点。在一个女导演们的对谈中提到,她们不希望用镜头让女演员演绎出具像化的苦难,如果有必要展现苦难,也会用隐晦的暗示。而男导演拍摄大量裸露和部分强迫戏,本质上就是满足包括他在内的男性的窥视欲。一些叫屈的影评在大谈性解放的同时,绝口不提对于女性来说真正安全舒服的性是什么,其实是双标和心虚。梦露不会是男性笔下的样子,千千万万个women figure不会是history中的样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女人,真正的女人去记录,去叙述女性的故事。
《不要敲门》就是梦露序列中我唯一有好感的,好欣慰多米尼克唯一正拍的就是这部,幻想中可依靠的男人、寄居中产偷穿主人首饰的女人、被女人捆绑处于坠落边缘的女孩,此三者就是禁锢并毁灭梦露身心的心灵迷宫,金发美人是命运给她最歹毒的“眷顾”,是她耗尽生命完成的角色,没有任何一个角色可以承载梦露的表演天赋,因为她最好的表演就是梦露,由诺玛简所饰演,如戴安娜之于斯宾塞,不是面具呆久了就会成为脸,是他们不想看见她的脸只想看见面具,连做爱也是狗爬式。她在每一段亲密关系中都毫不吝啬地展示自己的肉体,已经裸无可裸,可他们依旧认为她的阴户、乳房、臀部也是她的伪装,她还能怎么脱给他们看呢?吞下自由世界伟大领袖的生殖器吗?今天的左派评论界还要指控她没有反抗不够女权,她不是生产资料,祭奠她最好的方式就是记录她如何燃烧殆尽。
视听华丽,能看出电影揭露批判男性凝视、媒体和好莱坞工业剥削的意图……最大的问题、最讽刺在于,在大众消费梦露符号那么久之后这个电影再次以更血淋淋且饱含目的性的方式重构了“玛丽莲梦露被嫌弃的一生”——大篇幅匪夷所思的cg婴儿情节背后浮现的是清晰的保守党反堕胎宣传,一个以梦露为主角的电影梦露却依旧是一个影子,一个填充导演私货的容器。为了实现自己的表意,导演再次在荧屏上塑造了他心中的“Norma Jean”,精神分裂,脆弱胆怯,破碎缺爱,一生寻爹,做一个儿孙绕膝的良家妇女是她可望不可即的人生最大目标。我感受到了恶意。演员歇斯底里的演技堪比《斯宾塞》里的小k。
评论有点蠢,感觉豆瓣现在是不是真拿审美打分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是觉得连这电影镜头明显在呈现这个女主被剥削的过程而不是故意博眼球都读不出来的人是不是鉴赏能力有点太低了呢,再说这个电影其实内核和那些什么很火的男凝什么权力剥削关系不太大,zz隐喻才是精彩的地方,包括用那个荧幕的尺寸正方形长方形的变化影响电影真的特别有意思,看得出来导演不是那种喜欢随大流拍摄安全的观点安全的影片的人,如果他是那种没什么意思的导演他会按评论说的那样拍梦露怎么有才华但是始终不被理解吧啦吧啦这样的安全表达,但是用这样的故事用安排过的左右hi人士穿插在电影里面明显比你们说的把这个电影变成梦露传记电影(差不多两万个人拍过的什么什么丰富的痛苦灵魂)艰难多了有争议多了,事实上这是22年我看过最好的电影
好一个模糊了事实与虚构的边界,从小时候拍到死亡,看似都拍了,其实只聚焦了梦露的情史和间歇发作的精神病,其中加以dadyy issue和流产痛苦的虚构假想构成此片主题,全片时间飞跃,无前因无后果的片段就像导演只是把梦露人生简介的一个一个点按ppt放映出来了而已,xx年在哪遇见谁,xx结婚,xx年家暴,xx年流产(流产得荒谬),展现一个精神病女人不知道在做什么随波逐流沦为玩物到处认爹的一生,梦露的兴趣,梦露的魅力,梦露的优点,展现为零。片尾死的时候,她都还是那个报纸上一篇文章讲述悲惨的梦露,毫不立体,在一个传记片里没立起一个主角,除了负面印象什么也不剩下。整部片子节奏不提,横竖跳跃式玩碎片化,但所有碎片都是负面的,剧情因此毫无起伏,一路走低以至于无聊。(蓝茉莉和这会像吗
一场精心谋划的作秀。看了《银翼杀手2049》和《007:无暇赴死》都对阿玛斯颇有好感,但在这部影片里,我为她感到惋惜。轻浮的气音和随意掉落的泪珠,显得廉价。直接且露骨的性和喻指,反复出现的裸体令人感到不适,绚丽繁杂的画幅切换、镜头效果、运镜技巧,无比刻意,仿佛导演在按着我的头说:“嘿,看这儿多感人!这儿多艺术!”我必须承认,我并不了解玛丽莲·梦露,但也曾听过一些关于她的讨论,而通过本片我只看到了一个过分脆弱,过分悲伤,过分迷失的女孩,对她野心和智慧只字不提,她的聪慧好像只体现在了所谓的博览群书。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从病房转向火灾的家中的一场戏,但总的来说,影片过分刻意,过分狡黠。
虽然安娜在《金发梦露》里牺牲很大,但却无法感动我、无法感动观众,因为这部电影拍的不真实,几乎都是虚幻的、朦胧的和梦境般的意识流,虚虚实实,疑幻疑真,很多镜头粗鄙不堪,表现低俗且完全没有必要。它让我想起另一部《我与梦露的一周》(2011),虽然只记录了梦露在英国短暂的一周,但明亮的画面、烂漫的笑容、人物之间暧昧的情感和纠缠的关系、还有唯美的配乐… 使人迷恋和陶醉,她那令人怜惜的脆弱,她那令人怜爱的娇媚、她春风化雨般的柔情、她热情如火的率真… 这才是梦露摄人心魄的美。反观,《金发梦露》里流于表面的意识流,阴暗露骨的画风,缺乏历史考究的虚构丑闻… 强行贬低她的人格,丑化她的灵魂,弱化她的魅力,这不是在表现梦露,而是鞭挞梦露,是又一次强行消费梦露,满屏充满了无尽的恶意,实在难以接受!
梦露并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在我的印象之中,梦露只是如同一个logo一样的符号,就是这个标志性的笑脸和标志性的动作,顶多就是加上一点点他和美国总统的那一些绯闻。但这并不代表我对梦露不好奇。正是这份好奇加上对在《无暇赴死》中表现惊艳的安娜·德·阿玛斯的喜欢,让我选择了这部《金发梦露》。结果是这部片把这两者都毁掉了。看完片我心中满是这种疑惑:他们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其中的情节,其中的人物,让人觉得不适,让人感觉对所有涉及人物的诋毁。特别是其中的梦露,虽然有灵性,但更多的是一种痴呆的,对自我的完全迷失的样子。
宛如当下主流那视听/思维极端又狠“正当性”的审美无异--一部《深海》式的表现主义电影,甚至更加造作。造作到粗暴定义角色/事件本真,和逻辑不明的影像/碎片化表达。竭尽全力淹没主角的呐喊本能和主导性,却妄图用丑陋(视听)讽刺丑陋(故事、资本),更加暴露主创自我审视与当下反思的内在荒诞:正如那些梦露/男性反抗反思彼时的金句与力量(如果真的能算?正面形象的话),结果下一个情节转场立马转向大型油腻的视听主义和讽刺堆彻。要么简略共鸣空间、要么逻辑割裂、要么肆意宣扬煽动观者冲突的沙文主义(反对创作者与肯定创作者的二极分化)。于我而言当然是愤怒的,毕竟主创和制片方宁可用劣质的审美和巨量的财力来定义“虚假的现实”,那还不如别拍。
今年糟糕的观影经历,没有之一。看之前就担心会像去年的《黛安娜》一样,拍成同人作品,忘掉传记片的本质。没想到还能更糟,导演迎合了刻板印象,用虚构的事实和流言,打造了符合大众认知的梦露,过了。电影里,流产与恋父这两个标签始终贯彻着梦露生活,让其无论是演艺生涯和感情经历都变得支离破碎,再加上虚构的小卓别林3p和克林顿的情节,梦露的一生成了悲剧。可是,梦露明明还有第三段婚姻,还有拿了金球奖女主,梦露的一生很短暂,导演还断章取义截取一部分来拍摄来凸显悲情,实属没意义,找到了一个让男性和女性都不满意的角度。抛开剧本问题,导演这次感觉为了冲奖 发力过猛了,镜头不停变换,虚实来回变焦,机位反复切换,这不是长镜头才华的展示,而是接近3小时的折磨,观感极其不适,浪费了安娜的表演,这次看出来是真用心了,可惜了。
看得非常不适的一部作品。能做到行业顶端的人绝不会如此脆弱。在当时的年代,梦露可以讲述自己童年性侵的经历,爆料从艺后的潜规则。自传中她云淡风轻地讲述过拍裸照的原因:刚做演员付不起按揭害车子被没收,无法在片场间辗转。刚好有摄影师联系她拍组裸体挂历,在确认不会拍得太粗俗后她去了,并用报酬赎回了车子。只是努力生活过的痕迹罢了。她说她用拍照的钱赎回车子,辗转片场,继续享受各种拒绝。离婚后的梦露开了电影公司,成了历史上第二个执掌制片公司的女性。还拿了金球奖,演技得到认可。她绝不是像电影展现的那么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