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再起时(2022)
風再起時UP:2023-03-29
《风再起时》(英语:Theory of Ambitions)前名:全球通缉令,是一部2021年香港犯罪传记片,由美亚娱乐出品,翁子光执导,郭富城和梁朝伟主演。原定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开幕片,3月29日官方宣布,因技术问题取消4月1日两场放映会。
评分:6.3
导演:翁子光
编剧:翁子光
主演:郭富城 / 梁朝伟 / 杜鹃 / 许冠文 / 春夏 / 谭耀文 / 周文健 / 何珮瑜 / 金燕玲 / 吴卓羲 / 张继聪 / 张可颐 / 谢君豪 / 林耀声 / 徐天佑 / 白只 / 何启南 / 太保 / 艾迪 / 张松枝 / 尹扬明 / 吴耀汉 / 王庆南 / 曾一萱 / 张兆辉
类型:剧情 / 动作 / 犯罪
片长:143分钟(中国大陆) / 144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 中国大陆
语言:粤语 / 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全球通缉令 / Where the Wind Blows / Theory of Ambitions
上映:2023-02-05(中国大陆)
IMDb:tt6902394
演员
演员 | 角色 | 备注 |
郭富城 | 磊乐 | 原型为吕乐 |
徐天佑 (青年) | ||
梁朝伟 | 南江 | 原型为蓝刚 |
林耀声 (青年) | ||
谭耀文 | 颜洪 | 原型为颜雄 |
周文健 | 胖子乙 | 原型为韩森 |
白只 (青年) | ||
杜鹃 | 蔡真 | |
柯宇纶 | ||
艾迪 | 南江父亲 | |
何启南 | 曾世荣 | 原型为曾启荣 |
太保 | ||
尹扬明 | ||
何佩瑜 | 南江太太 | |
颜子菲 | ||
陈嘉桓 | ||
春夏 | ||
张兆辉 | ||
曾一萱 | ||
张继聪 | ||
吴卓羲 | ||
张可颐 | ||
谢君豪 | 吴锡豪 (跛豪) | |
金燕玲 | ||
张松枝 | 丧七 | |
许冠文 | 廉政专员 | |
曾伟明 |
制作
前期
- 此片是梁朝伟和郭富城继1988年无线处境喜剧《都市方程式》后再度合作。
拍摄
2017年11月13日,该片在湖州举行正式开镜。2018年3月前煞青。
电影歌曲
曲别 | 歌名 | 作曲 | 作词 | 主唱 |
宣传曲、推广曲 | 不愿留在我心里 | 黎小田 | 崔恕 | 张杰、庄奕楠 |
- 翁子光 Philip Yung导演
- 郭富城 Aaron Kwok饰 磊乐
- 梁朝伟 Tony Leung Chiu Wai饰 南江
- 杜鹃 Juan Du饰 蔡真
- 许冠文 Michael Koon Man Hui饰 李子超
- 春夏 Jessie Li饰 小瑜
简评
曾经有一部粤语版风再起时摆在我面前,而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才追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如此。为了这部粤语版风再起时我坐火车赴省会城市买了一张双人票才终于没有错过这部原汁原味的电影。闲话不多说,第二部翁子光,不及导演前作,同样是丁可配乐,有点串戏踏雪寻梅,叙事明显不及后者,由小见大,这一部导演明显想要表达的太多,但香港的几十年又岂是两个多小时就能够讲完的,双雄对决,又见梁生,导演对春夏定是真爱,结尾的杜鹃仿佛曼玉再现,可惜终究和曾经辉煌过的香港一样到底也只是泡影罢了,盛宴不再,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不拍枭雄拍时代,不是类型是造梦,格局打开,诗意澎湃。在史实的基础上,发挥浪漫主义想象,试图洞悉历史的幽微。有意淡化吕、蓝的枭雄色彩,集中于他们的发迹与罗曼史。避免了与九〇年代港产枭雄片的雷同,却有王家卫式风格的影调。篇幅虽有143分钟,还是显短,只能是浮光掠影,尤其年代的跳跃是要追剧情的,叙事有断裂感,罗曼史倒可以慢下来稍作停留。镜头很贴演员,表演得到最大检视。有些回忆、幻觉和睹物思人的戏,像各式各样的梦,总会忘记,但那个瞬间会记得。许冠文的英文总结性陈词很精彩,和《抢钱夫妻》那段一气呵成的Last Tango异曲同工。
如果能够做成几集短剧,《风再起时》绝对能称得上年度佳作。翁子光对于影像质感的把控,以及作为年代剧,本身就具备的气质加成,都让影片看上去质感倍增。或许导演开始也并没有计划打造成院线影片,才让本片在最终的观感上如此割裂。不仅情节的片段感很强,连风格类型的转换也是无比突兀。把如此庞杂的香港黑帮史,转化在两个多小时的篇幅里,本身就局限性很大,再在内容上没有统一的谋篇布局,元素取舍,就必然导致如今的流水账结果。关于枭雄片,香港黄金时期拍了很多,那是属于香港电影自己的史诗电影。前几年的《追龙》,是新千年后难得再次出现的枭雄片,但不同于王晶的娱乐化,翁子光想拍得是历史,是时代,是人性,是具有作者追求的精致艺术,所以在影片中还是能观察到导演的考究,只可惜没能把故事讲好,没能奉献一部不同于以往经验的史诗佳作,
有野心的一部电影!明显其志不在故事,而是瞄准了历史。散文式的行文会让人有种疏离感,总在故事外徘徊进不了情景。它像旧时街上的走马灯或拉洋片,让时间横向穿过银幕,带着观众走一遍香港的那个时代。即使如此匆忙也整整花掉了近两个半小时。所以故事,不重要,唯如此才看得出好来。如果看过何藩拍的旧香港就能看出影片对那个时代的还原度。镜头的闪、转、遮、慢极妙的表达了人物心理或环境氛围。拍总华探长蓝、雷的电影不少,但以他们为幌子去拍一个时代,就有些《教父》式的意味了。至于现实意图,就不得而知了或见仁见智了。摄影、美术、化妆、音乐、表演、剪辑无一没有看点。
感觉导演想拍成类似于南海十三郎这种大时代下的人物传记电影,而且还把谢君豪请来了,但是过于突出大时代大环境了电影本身的剧情没有细致拍好,南海十三郎是人物和剧情刻画的非常好,时代变化是用来辅助故事线的,往后看又变成了王家卫式的很私人感情的电影,说着闷骚的话以及大量的慢镜头。本片不知道是导演就要求拍成这样还是剪辑的问题,想运用打乱时间线的手法呈现奇妙的效果吗,最终呈现的效果看着太碎了,本来剧情因为过于突出大时代大环境,剧情就比较弱剪辑的还这么碎,看着就很没有内容。倒是把杜鹃拍的挺美的,全员演员的表演还行但是看完也没觉得哪个演员的表演比较突出或者角色刻画的非常好的,可能跟剪辑的比较碎剧情比较弱有关系吧,伟仔的表演好像有一套自己的工作模式似的,包括表情、眼神、说话的口吻都特别一致。7分
王晶90年代拍了两部吕乐发家史《五亿探长雷洛传》,之后又从吕乐马仔的角度拍了《金钱帝国》,前几年又又从跛豪的角度拍了《追龙》,之后又又又拍了廉政公署的角度拍了吕乐和探长们的《追虎擒龙》,这导演一看不能光你拍啊,我也能拍,但得有点不一样,那就来个文艺版吕乐与蓝刚和他们的女人们《风再起时》,这么搞得话以后还可以搞颜雄角度,韩森角度,睡过的女人角度,香港市民的角度等等等等....这种个人传记不停拍不知道香港还有谁能超过,估计李小龙也干不过。两个60的老头仍然在演30‘40岁,港片演员青黄不接20年前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过20年这帮影帝天王打星80岁的时候,我真不知道香港电影还能靠谁!
吕乐确实是一个枭雄,但也经不起你们这么薅啊,开篇的那个时间跨度,那个阵仗,从日本侵略到廉政公署成立,以为会是一部香港往事,一部香港史诗,但才看了十几分钟,就发现不对了,看的人晕头转向,云里雾里,剧情还没搞清楚,甚至连人都还没分清,电影又突然变成了一段郭富城和杜鹃的恋爱音乐剧,甚至还模仿了雨中曲,杜鹃跟《富春山居图》里的林志玲一样,只要她出现的镜头都是她的换装秀,但是想着两个半小时的时长,应该会渐入佳境,没想到整部电影都这样,像一部超长的MV,慢镜头都用烂了,剧情之割裂,跳跃性之强,看上一段剧情猜不到下一段剧情,看下一段剧情不知道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整部电影都像是一段段MV的混剪,根本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个啥,能看的出来导演很努力了,至少布景,光影是美的,演员阵容也挺强大的,但至少得先把故事讲好
有质感没质量,什么都想拍又什么都没拍好,搞得跟铁锅大乱炖一样,本身权斗线就足够撑起电影内容,无厘头鸠又加点三角恋进去,无厘头鸠又讲一下日据抗日吸毒戒毒。雷洛跳舞那些片段可以全部删掉,把整部电影的格调拉低一个层次。杜鹃作为模特和二配很有风味,作为荧幕女主担大旗真的差点意思。背景音远远盖过人物声和旁白声,随时插入夹带导演个人情绪的钢琴曲和爵士乐,烂片特征之一。因为三个老演打麻将的戏段入坑,确实就这么一段拿出来是精彩绝伦,看起来暗流涌动三刀两面紧张刺激,但是放回电影里头联系上下文就好像突然发病凭空而起。这部电影就不应该叫风再起时,不如叫无厘头鸠好嘛。
前半程还以为是取了一代宗师(后来还发现花样年华了)+罗曼蒂克消亡史+跛豪(虽然本片里跛豪纯纯废物)的最大公约数,知道我以为该接近尾声的时候却发现才刚半程(后来什么被殖民者“强奸”什么自己警察买粉付不付钱,完全没把握好,还不如老老实实拍个NTR黑帮故事,但贪心也好),于是发现那些华丽的摄影(可惜这种“广告式”“高级感”早就是别人玩剩下的)肆意的致敬(估计是迷影情节发作)和富于野心的剪辑(然而多处都用得不甚恰当)都完全挽救不了叙事本身的拖泥带水和半吊子的思考(“故事”来“故事”去,越说越干瘪真是奇怪,另外还玩了个老套的假装大陆共党不存在的意识形态游戏),富二代表达个人记忆确实玩得很嗨(香港可供叙述的东西倒是值得那种急切的展示),可是观众就受罪了,郭不好,甚至梁也未达预期
第一感觉:很难想象这是一部申奥片,虽然是年代片,但剪辑太碎,可能是导演压缩时长有关系。(原片接近6个小时)导演翁子光作为新锐导演,人物情感把控还可以,但在调度与打光方面却不行(有点模仿墨镜王的影子)剧本方面:讲述横跨40年的四大探长贪污始末,着重刻画南江与磊乐双雄,起承转合根据年代推进。(英占、辛亥、抗日、ICAC等大事件都有涉及)导演结局高潮幕的枪战戏可以说名场面(有点炫技);演员方面:梁朝伟、郭富城、吴卓羲等影帝级表演不错,春夏白只作为翁导御用虽短暂露脸,但也发挥可以,唯一有点水的就杜鹃了,虽然扮演有城府的贤内助,但也不用全程木个脸吧?(堪比花瓶,不如廖子妤的演技)。最后,这部如果剔除感情戏,直接走双雄路线,或许会更好,(“儿女情长”可以有,但不要在本来剪辑就乱的情况下还来冗长搞事)
「用豪华班底拍摄“演员的诞生”or广告大片」宛若对王家卫盲目的致敬甚至模仿,而且还是“拍摆渡人”的王家卫(扯远了因为我担心王家卫自己拍繁花也拍成“类”王家卫画风),纵然也没指望翁子光复制一部踏血寻梅。服化道置景花了不少心思,却被剪辑打的散乱,散乱到剧情、人物关系、角色弧光都是不完整的。理应是“双雄”的戏份,但是偏袒了郭富城的角色(演的略油腻),即便戏份有限依旧感慨于梁朝伟的演技和魅力(拿下亚洲电影大奖影帝值得),剪辑散乱的连杜鹃的表演在我这都过关了。影片优点在于用影像串联起香港的历史,如翁子光所言的“写给香港的情书”。
8/10首先主观偏爱这种故事情节略松散,镜头美好偏文艺感的片子,其次客观上也很有难度的片子,剧本时间广度和深度到了复杂程度,镜头方面,导演已经说了是给香港电影的情书,声音与影像配合的尤其和谐,切镜头考究,如声音节奏可以作为切换矛点,过去与现实重叠的手电筒也可以。很多给负面的评价说的几点第一王家卫低配,第二镜头剪切逻辑混乱,第三故事紧密度不如王晶。镜头逻辑我觉得很流畅,但确实有文艺的情怀,有些优美的闲笔,在此加入文艺加入日常叙事,不如商业片紧凑,不去完全为观众投喂故事情节,也只是影片特色而已,我以为没有高低之分。影院上映的话也值得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