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胜利(2019)

Gloria MundiUP:2023-04-27

《当爱再来的时候》(法语:Gloria Mundi)是一部于2019年上映的法国剧情片。该片由侯贝·葛地基扬执导。它被选为第76届威尼斯影展金狮奖的参赛电影。在威尼斯影展上, 亚希安·阿斯卡希德赢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员奖。

世界的胜利

评分:7.4 导演:罗贝尔·盖迪吉昂 编剧:罗贝尔·盖迪吉昂 / 瑟奇·瓦莱蒂
主演: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 / 让-皮埃尔·达鲁森 / 杰勒德·梅朗 / 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 / 罗班松·斯泰弗南 / 罗拉·奈马克 / 格雷戈瓦·勒普兰斯-林盖 / Angelica Sarre / 保琳·卡彭尼 / 扬·特雷古埃特 / Mathilde Ulmer / Dioucounda Koma / 阿德里安·若利韦 / Karine Angeon / Ferdinand Verhaeghe / 赛勒斯·萨赫迪 / 穆斯塔法·斯提提
类型:剧情
片长:107分钟地区:法国 / 意大利
语言:法语
影片别名:当爱再来的时候(台) / 尘世之光 / Sic Transit Gloria Mundi
上映:2019-09-05(威尼斯电影节)
IMDb:tt9584814

世界的胜利简介

为陪伴在家人的身边,丹尼尔出狱后,回到了家乡马赛。他的女儿玛蒂达,是一位刚成为母亲的实习销售助理,而他的伴侣尼古拉斯,则是每天疲于奔命的自由职业司机。某天夜里,一位因生意损失而心生怨恨的出租车司机袭击了尼古拉斯,他们平静的生活就此改变…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罗贝尔·盖迪吉昂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沃尔皮杯 最佳女演员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

简评

看得令人泄气难受,法国马赛普通底层家庭的真实写照吗?看封面以为是更神圣更充满爱的故事情节,却没想到是这样的剧情,家庭关系也比较混乱。因正当防卫过失杀人的老头因为想要出狱见外孙女而满怀希望,结果他发现曾经失去的家庭也过得很悲惨,这里的每个人过得都不好,最后冲动的女婿杀人了,而不出意外的老丈人自己抗下,几十年的牢狱生活和出狱生活已无区别,他不希望外孙女的一家三口重蹈他的覆辙。tips:出狱后580欧一个月的补助金在法国马赛无法维持生计。

其实应该三星半吧,其实前面都挺好的,是“真实的法国人怎么过日子”的感觉。但最后的这个结局,感觉还是把“父”置于了一种救赎者的位置。被保护的女性是不是也暗示着从母到女甚至到孙女未曾有过进步、只是受男性的负面影响而走入了命运的阴翳里?我不知道是否有这样一层意思哈,但最后在感动的糖衣之下的这层关系让我有一些不适。看的时候就想、这得是一个男导演拍的。哦,果然是

马赛版的“悲惨世界”。导演从家庭伦理题材入手,由新生婴儿与出狱的祖父引出貌似光明希望的序幕,之后却一路走向幻灭结局。由祖父的角色带出新旧两个时代的更迭,却发现新一代的劳工阶级并没有太大改变,依旧是底层弱势者,甚至失去了主动争取权益的姿态,或者陷入彼此互害的怪圈。而在家庭情节这边,主人公不惜重蹈当年的覆辙,之前为的是爱人,现在为女儿再度入狱。戏剧化情节过于显眼,越看越像八点档电视剧,剩下一些城市漫游的镜头与主人公读诗的设计尚且维持着微弱的“尘世之光”。

这种现实题材一直很符合我的口味,一部活生生的低阶人民的“悲惨世界”,当我们去思考电影中一个个悲剧背后的原因,无一离不开贫穷。人们挣脱了眼前的困境,而后面却有一个更大的困境在等待着,这种情况下,生活是没有希望的,所以电影安排的出轨情节观众甚至能安然接受。电影开场婴儿诞生的全程记录与丹尼尔独自在宾馆里写抒情诗的情节,更是在情绪上产生巨大反差。结尾时刻,丹尼尔回到了原点,悲剧还会继续上演。

“贫贱夫妻百事哀”,很难得的欧洲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由两代“为人父母”表达对下一代的后顾之忧,也顺带对法国社会现状提出不满和焦虑。全球性的经济颓势导致多数国家的年轻人都陷入窘迫,啃老在所难免。即使步入年迈,也要坚持工作谋生;即使穷困不堪,还要继续繁殖后代。孩子不能解决现实的困境,但也许是父母支撑下去的精神动力吧。剧情朴实,拍摄视角也更冷峻,老人的俳句给这部写实的电影增添了一抹诗意。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导演拍摄的手法也是我喜欢的。一点点推进家庭的各种问题和矛盾、社会问题与人生百态。。家庭中和丈夫的关系处理不当,社会中和自己的工作关系各种抱怨发牢骚,一心只想当经理。结论(不要依靠任何人,生命需要我们自己努力),没那个能力真的不要随便去撞墙,往漩涡里跳(结论不要结婚生子,完美!)?我只想认认真真看个剧情片呀大哥?!!

之所以说《马卡卢索往事》是女性群体的一次小小的胜利,而非「世界的胜利」是因为,通过《尘世之光》可以看清一幅参照真实社会结构和形态绘制出来的未来图景:女性可持续性的自我牺牲大多成了孕育贵族或者中产阶级「巨婴」的温床,而「底层人」可再生的自我价值的「变现」则为世俗男女的堕落提供了坚实而不可动摇的经济基础。我们还看到,缺乏信任、理解和尊重的男女就像活在偌大的《谎言》当中。有趣的是,本片也有「回收」消费欲望的设定。影片视角在清心的上辈人和繁忙的下代人之间来回流转和切换,最终落在有机会抽离、审视和补偿的「成年人」身上。所以,艺术家眼中的道德力量、女性力量和救赎力量想必都要归结于时间的力量。如果一个人在历经岁月的腐蚀、磨砺和雕琢之后,能有机会重获自由——再度重返家园,那这确实是这个悲惨世界里的一次胜利。

丹尼尔因为正义做了一辈子牢,出狱发现这个社会并没有更好。他的出现作为摄影机的镜头,提供了一个视角,切入了一个平凡的麻烦不断的家庭,这个家庭是无数处于法国底层的一个缩影。故事相当drama,但又没什么明细的主线和主题,电影像画卷一般展现出法国底层的悲惨世界之后,终于推向那个不算高潮的高潮——在玛蒂达被侮辱之后,终于将丈夫尼古拉斯推向绝境,而祖父继续坐牢替这个不平的社会赎罪。翻译成尘世之光也好,世界荣耀也好,都是反讽,这部电影看得令人绝望,它只是展示,而非为了什么光或荣耀。

去影展前补一补这位法国当代导演的功课。比起天堂里意义尽失的怀疑,在人间一息尚存的柔软或许更加动人。同样是书写发达国家的当下,影片从后者带来的袪魅,这种冲击让人想起《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由前者所带来的新声。这当然也是西欧与北欧的不同:当北欧年轻人能够拥有思考意义先行的社会经济保障,法国白人还在水深火热中为罢工排挤、用俳句疗伤。影节的青睐应是得益于现实主义的返璞和政治无涉的归真。诚然,对马赛和老年男女主的沿用足以让我对即将见面的And the party goes on有些概念。

“活在这个世界,像走过地狱的屋顶,欣赏着繁花的美丽。”全片最潇洒的人,看神态算是从牢里出来的前外公吧,最后为了防止葛洛莉亚(婴儿)的父母走上他以前的道路,默默的顶替了葛洛莉亚的father去坐牢。整部剧,平华朴实的讲述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家庭的故事,为小家庭生存而焦急崩溃的玛蒂达,和孩子他爸,还有他那在最后没能忍住的一铲而下,荒诞浪荡的姐夫也算的上是自作自受吧。社会底层老板的压榨,小孩子的麻烦事,这些烦心事,应该很能引起共鸣吧。

这样一个肯洛奇式的剧本,难在哪些说哪些不说,如何平衡和取舍,但信息量过载必然导致浮光掠影。所幸在高密度的情节堆砌中,镜头往往能够从矛盾关系的空间中抽离出来,扫过街道、不同种族的社群、巡逻的士兵,还有屡次出镜的马赛地标建筑La Marseillaise大楼,辅助故事来连缀起多层次的社会景观。而镜头的自觉来自丹尼尔,他变成一股沉静的水流,试图把撒出来的狗血兜起来,但也只能是一个工具人,写俳句的工具人。

就是那种法国的经典家庭电影的感觉,父亲、妻子、女儿和他们的家庭。大多数的家庭不都这样么,在日复一日的平静里经历着只有自己的家庭才会明白的崩溃和救赎,然后再次开始一段新的人生道路,不会一帆风顺,依旧坎坎坷坷。刚刚出狱的父亲就像是看淡了一切,也看穿了世界的游吟诗人,他那时不时冒出来的诗句就像是对这个世界和人生的注脚与浓缩。最后,他又回到了自己的世界里的,在那里也许会结束自己的一生。妻子带着前夫去给医生道歉,其实潜意识里是有希望他做出点牺牲来拯救自己女儿家庭的意思的,讲出自己在前夫入狱时的遭遇的时候似乎也就预示着他再次为身边的人牺牲自己的命运了。【编号:2021-01-15】

获得奖项

  •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
    第76届威尼斯电影节
    获奖:沃尔皮杯奖-最佳女演员
    提名:主竞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