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誓言(2014)
Testament of YouthUP:2023-08-19
评分:7.1
导演:詹姆斯·肯特
编剧:朱丽叶·托希迪 / 薇拉·布里坦
主演:艾丽西亚·维坎德 / 基特·哈灵顿 / 塔伦·埃哲顿 / 艾米丽·沃森 / 海莉·阿特维尔 / 科林·摩根 / 米兰达·理查森 / 多米尼克·韦斯特 / 安娜·钱斯勒 / 尼古拉斯·勒·普雷沃斯特 / 尼古拉斯·法瑞尔 / 乔纳森·贝利 / 夏洛特·霍普 / 艾米莉·贝文 / 乔安娜·斯坎伦 / 泽维尔·阿特金斯 / 阿曼达·费尔班克-海恩斯 / 特蕾莎·邱吉尔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 战争
片长:129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 德语
影片别名:青春作证
上映:2015-01-16(英国)
IMDb:tt1441953
青春誓言简介
影片改编自英国女作家维拉·布里顿(Vera Brittain)成书于1933年的同名回忆录改编,回顾了她本人在一战期间的生活经历,以及她走向反战主义的心路历程。片中布里顿本人由瑞典新星艾丽西卡·维坎德饰演,哈灵顿将出演她的初恋情人。
第17届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艾丽西亚·维坎德
获得奖项
- 第17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女主角
简评
某位曾知名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历史高级教师曾说过类似“战争不应该是一件特好玩儿的事儿,影视作品应该展现它的残酷。”这样的话。这部影片,也算是个很好的实践了。当你看到曾经美好的英国乡村、阳光明媚的牛津大学城、还有绅士又有活力的英国大小伙子,随着战争的爆发逐渐被前线的失败所取代、又消逝时…一战,对战胜国来讲是惨胜,带回来的也只是20年的休战,而不是一个时代的和平。但是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更小的个体的时候…纵然有能力就读牛津的才女,也无法避免神伤。
没看过原著,不了解女作家,我只是在片中看到了极大的善意。女主并不像她的兄弟、爱人、朋友那样热衷于战争,但是当他们一个接着一个参军上前线以后,她离开梦寐以求的牛津,去做护士,忍受并感谢刁难,又申请去到最前线,面对一切不堪,甚至安慰将死的德国人。在她的心中一定有一个希望,某一个地方,也有一个如她一样的姑娘安慰和照顾她的亲人,哪怕是帮助渡过临死前的痛苦和恐惧。她承受真相的残忍但并不把它加诸于别人,这就是极大的善意。
战争带给人类的是伤痕累累,是生离死别,是一辈子无法释怀的伤痛。活着的战士,战线上工作的医护人员都无法战争,PTSD 的影响是巨大的,直指死亡。电影在后半部分的进程加快,最遗憾的是罗兰与女主的相处没有足够深刻,爱德华的人物塑造最丰满,印象最深刻,他像阳光一样温暖,根据电影的叙事,弟弟离世带来的悲伤是最最深刻的。女主一生中能同一时段遇上三位如此温暖完美的人,却让她短时间内逐一失去,无论她如何努力都没有办法挽留他们的生命,这是战争的无情。我喜欢这个故事,它向上,女主并没有一蹶不振,她努力生活她为和平做出了努力,我们都不知道她是经历了怎样的折磨才能走出来,我们可以想象到我们并不能感受。弟弟与一位战友的书信也是相当感人,他说他觉得他们会重逢,在今生或者来世。这是一个好故事,哪怕电影拍得是否如意。
不知道当初因为什么理由标的想看了hhhh 电影很细腻很平很英国,居然是真实回忆录改编,女主在一战中失去了几乎所有亲密的朋友和爱人,一代人光彩年华的青春被战火中葬送,太残酷太痛苦了。坎一瑞典人在英国片儿英国演员堆里演英国女孩无违和,很厉害,男孩子里演弟弟的Taron演得最好(所以看他牺牲最可惜最难过)。【以及那时候的战地医院竟然会有敌军士兵的病区
这部电影是我很早之前,好像是2016年看的吧。当时是在去欧洲的飞机上看的,我记得我看的稀里哗啦的哭,甚至哭到哽咽。因为战争,电影中的女主至亲挚友一个一个离她而去,到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我无法感同身受但却被Alicia的演技带着进入了电影。最近不知道为什么这部电影一直萦绕在我的脑袋里,我缺怎么也记不起了它的名字。就在刚刚终于找到了!!!晚上回家重温一遍。
真命天子出现之后我很失望,不知道是什么理由我觉得他很讨人嫌,喜欢他的女主角因此也让我感到讨人嫌,于是这个本来我对题材很感兴趣的电影就基本看不下去了……虽然如此,里面的演员我大多很喜欢,女主角的父母亲、兄弟、前男友、在法国的护士前辈、还有一些更小的配角,我觉得都很棒,实在就是她的爱人莫名的不讨喜了,我感觉一部分是演技的问题。我觉得一战题材的电影一个要美一个要有尊严,这部是做到了的。18岁的牛津学生穿得漂漂亮亮地开心地挤上开往法国的列车,唯有应该也曾从战场归来的老父亲躲起来抹眼泪。虽然我们不缺乏对战争的知识,但一代又一代的人还是坚持要打仗。*Taron Egerton太可爱了。
在战争之前的铺垫十分文艺(显得有些平淡),等到三个青年人相继死于战争,你就会觉得战争真正的残酷性,逝者逝矣,然则生者此生必然背着无尽的伤痛。为了尊严和荣誉,为了青春誓言,有些人总是付出了无法计量的代价。爱情和诗在战争面前是那么的反差巨大而又不失其本身的意义。安静的影调,反复的场景,优雅有教养的对话和举止,青春的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于英国人特有的傲慢和清高,这一切为反战主题服务都表现得不错。可以想像作为战争回忆录的原著文笔应该是很好的,不然怎会畅销~但是一战之后二战还是随之而来,因为还是有很多人抱着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想法从而冤冤相报何时了?!坎妹的表现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