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品(2019)

The SouvenirUP:2023-09-11

纪念品

评分:6.4 导演:乔安娜·霍格 编剧:乔安娜·霍格
主演:奥诺·斯温顿·伯恩 / 汤姆·伯克 / 蒂尔达·斯文顿 / 理查德·艾欧阿德 / 亚里安妮·拉贝德 / 托辛·科尔 / 杰甘·艾伊 / 格蕾丝·斯内尔 / 杰克·麦克马伦 / 爱丽丝·麦克米兰 / Siobhan Harper Ryan / Ben Hecking / Frankie Wilson / Hannah Ashby Ward / Janet Etuk / Chyna Terrelonge-Vaughan / Barbara Peirson / James Dodds / Dick Fontaine / Steve Gough / Neil Young
类型:剧情 / 爱情
片长:119分钟地区:英国 / 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我们的相爱时光(台) / 纪念品:第一部分 / The Souvenir: Part I
上映:2019-01-27(圣丹斯电影节)
IMDb:tt6920356

纪念品简介

影片讲述一个年轻、有野心的电影学生(Honor Swinton Byrne 饰)和一个有魅力的神秘男人(汤姆·伯克 饰)开始了她的初恋,她尝试将现实和虚构分离开,违抗过度保护的母亲(蒂尔达·斯文顿 饰),而这段关系正危险地接近摧毁她的梦想。
  乔安娜·霍格执导,马丁·斯科塞斯担任执行制片人,BBC Films、BFI、JWH Films、Sikelia productions联合制作,5月17日北美上映。

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世界电影单元剧情片乔安娜·霍格 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十佳独立电影 第35届美国独立精神奖最佳国际电影(提名)

简评

或许有人会认为《纪念品》只是中产阶级二代的无病呻吟,不过当导演多次利用角色内心独白述说着人物当下的心境,提醒观众这是属于她自己的故事,并毫不掩饰地直接把它摊在观众眼前时,这种女性的私密情感不管我们能不能感同身受,《纪念品》无疑都是一位创作者最真诚的告白,一部导演证明自身存在,献给过去深陷爱情自己的纪念品。我想,在导演乔安娜-霍格阐述自己过往经历的同时,也透过《纪念品》告诉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才有能力去爱别人的道理,尽管与他人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如果我们都无法照顾体贴自己,为了爱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怎么能从爱情中获得安全感,一段关系又怎么能走得稳固?

来自一束唯一的光,所有人都注视着它,影像,一巨幅壁上静物画。以新古典主义的审美:神圣的呈现方式;画面严肃、明晰、洗练、自然、秩序感——来传达人文主义的内容:私人空间,这种表达方式和故事主人公的创作意图和经历相仿,只是她无法像导演一样处理得自洽和谐。她希望抛弃个人生活和情感而选择以道德为动机创作主观选择后的自然,底层边缘人群,又发现这样的创作理想无法与她形而上的个人生活共存。她的镜头和语言所表达的只关乎她的情感和审美。达姐的批判现实主义发言在那自诩保护社会的厌女特权阶级饭桌上显得十分动听。想拥有这只英国镜头,她对脏乱差有多宽容呢,连木制床都刷着金铜色,仿佛她的锐利和过度就是为了去雾都的色罩而设计的。

。富裕阶级的电影学院学生女主学电影的日常以及她与她吸毒败家的男友之间一段toxic的爱情故事(最终男友因吸毒过量而死)。影片运用零碎的叙事结构、精美(符合角色气质)且表意有力的高水平摄影美术、舒适的音响等营造了生活化的诗意氛围。但电影拍的很自我沉溺,不少生活细节拍的太无聊/太不清晰(不是说电影一定要把内容讲得让观众觉得共鸣有趣/清晰,但这片需要,否则就会削弱形式与内容的共振),扣1分。

4-。导演是怎么拿到A24, BBC和BFI的钱和这样的卡司阵容的?老马这次监制是又挂职还是真干了啥?每一场戏都有女主,文学性比较强,相当个人和风格化。片中有多处关于电影的讨论,最后一次“transposed the commercial aesthetic”(还进一步解释了一下,商业领域的人创造的对工具的使用)点出本片为何拍成这样。喜欢感情线大于电影学院线。

2星,一个有些自恋的新晋女导演爱上了渣男的故事。 优点是拍摄比较巧妙,并没有直接拍渣男如何偷盗,吸毒,欺骗,惨死等直观情节。而是事情发生后,女主看到渣男落魄犯事时如何的心碎,如何的怜惜渣男,为渣男的这些破事擦屁股。这么一来觉得渣男没有那么渣了, 也不觉得女主那么傻。反而觉得女主有母性包容的一面。话说回来:谁年轻的时候没有犯傻X过,对吧!都是爱,都成了回忆。

是呢种比较典型的反电影式的女性主义电影,剪辑非常妙,摄影很美,色调非常冷淡,而且女主家居空间里的呢扇窗子给人感觉特别超现实,有种神秘的美感。整部电影的感觉很像是饱和度低更加冷感的爱德华霍普。我没有给更高的星评是因为讲的内容跟我很远,无法感同身受这种私人性,这种有钱人的烦恼我挺想有的,但可惜没钱。…… 以及会看第二部的

这种电影扭曲三观那真的是第一把好手,没有任何油盐的电影,导演长的可怕全片讲述了一个将近25岁的智障女和兔唇毒罐子的凄美爱情故事。智障女宣称要脱离她生活的bubble,展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层生活,遂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她的初恋当中,在已知其男友是毒罐子后仍旧大方的供养他,提供他住所,借给他零用钱,甚至大方的让他公然抢劫自己的设备和珠宝,对,你没看错,这就是我们的女主角,起初我以为她可能20岁左右,不谙世事那这样经历一波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快到片尾有过生日桥段后才发现她已经25岁了,这样的一个人,还指望她能拍出什么惊人之作?导演想拍中产阶级那一点小布尔乔亚的情怀,可是你再怎么想装逼也要注意故事逻辑吧,还有最搞笑的是影评人不知道为什么竟然集体给出高分,what a crazy world!!!

就真的,零零碎碎有的没的,电影来讲不咋地,看完搜了一下原来导演只是想把自己的经历拍出来,可以更好吧。看的时候不理解这么个角色为什么要请Tilda。。演员表出来才发现原来妹子是Tilda女儿欸。搞笑的是跟朋友看完他说他看到Maurice Moss了,我说那才不是,争了一路以后去看imdb看到演员叫Richard Ayoade,竟同时叹了一口气说诶呀原来真的不是Moss呀。

电影课程的最后一部,使用胶卷突出复古情调,如果认真看感觉会有某些深刻的东西,但又不值得重看一遍。摄影机格外宠爱女主,几乎每一镜她都在场,但作为观众仍然对她的内在和背景格外无知。电影有很多冲突但都没有发展出一个情节,像是女主搁浅的导演项目一样(具体关于什么同样不清楚),一切都处于停滞状态,封闭的室内、静止的摄像机,失窃却不放在心上、两人争吵又复合、窗外爆炸也没有进一步说明。可能这就是上流阶级的生活状态,有钱有关系能让什么都变得简单,但却不能保证成功……

复古画面,摄影和服化道的有效配合,叙事方法碎片化,非常的个人的故事与体验,闲聊谈情谈事,所以造成了有些间离效应,但是女主的经历提供了一些想法与思考,比如在片场与那群人对话时与那个老头对于原创作品是否基于自我的生命体验进行的探讨。其余的很平,午间闲来看看挺好,如果蒂尔达为主视角叙事,我可能看得更进去一点,电影里面的造型很喜欢。

导演观点输出有很多并直接作用于拍摄本片,在一个顺叙时间线之后开始进入各个被扰乱的碎片分支,电影由此看起来变得越来越自我,纪念恋情最终是在纪念自己,这也变成人物拍摄电影的养分,一个简单但真诚的拍摄思路,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她在从里到外的古典抒情体系里对这么一段容易被人诟病的恋情进行自我沉溺,她敢于只在乎对自己真诚,而不太在乎外界怎么看。

富有美感的对称性的构图画面的确让人印象深刻,这种带有强迫式的拍摄手法也能令很多追求画面平衡感的观众心中莫名的舒服。电影的呈现方式散乱而自由,灰白城市中的孤独男女,内心挣扎的冲动和欲望,或许代入自身生活经历的关系,对于这样一个有些疼痛的故事,确实是喜欢不起来,矫情又做作,剩下的也只有无聊了。

获得奖项

  • 第40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第40届伦敦影评人协会奖
    获奖:年度英国/爱尔兰电影 / 年度英国/爱尔兰小演员
    提名:年度电影 / 年度编剧 / 年度男主角 / 年度女配角 / 年度英国/爱尔兰男演员
  • 第35届独立精神奖
    第35届独立精神奖
    提名:最佳世界电影
  • 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第91届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获奖:十佳独立电影
  • 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
    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
    获奖:评审团大奖-世界剧情片
  • 第2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第22届英国独立电影奖
    提名:最佳服装设计 / 最佳剪辑 / 最佳英国独立电影 / 最佳艺术指导 / 最佳导演 / 最佳编剧 / 最佳男主角 / 最具前途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