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2009)
UP:2023-09-18透析简介
A condemned thief wants to donate a kidney to an ill businessman in exchange for a lighter sentence.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地平线单元奖 最佳影片(提名)刘杰 第47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剧情片(提名) 第47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 最佳导演(提名)刘杰
获得奖项
- 第4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
获奖:最佳原著剧本
提名:最佳剧情片 / 最佳导演 / 最佳男主角 - 第66届威尼斯电影节
提名: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
简评
惹,影片草稿丢失,本来还打算写个长评。只记得表达了刑法和私刑的冲突,新旧刑法的冲突,在法律滞后或空白的情况下,决策层无效辩论,底层相互倾轧,最后刑场场景讽刺非常尖锐。最怪异的是片中角色表演像掐了魂灯死气沉沉,各个不说人话,不做人事,不通人情,没有人味!这什么高深莫测的表演流派
片名取得好,一语双关,既是表面意思,片中肾病患者需要透析,更是对人性和法律的透析。全片充斥着一股窒息感。题材很大胆,现实主义杰作,虽然结尾还是美化了很多,有点泄气了,但瑕不掩瑜,如果结尾不这样,影片绝对过不了审。刘杰最好的作品,倪大红的独角戏,发挥的非常出色,值得一个影帝。8分。
1997年新刑法为支点,法与情的碰撞。一个因偷车被判处死刑的囚犯,一个急需换肾的企业家,一个判处死刑又叫停死刑的法官,法律的庄严和法外的人情,一切都需要“透析”。影片风格冷峻,无一丝暖色,结局严重怀疑是为了过审。倪大红老师啥都可以演啊。
用法官女儿车祸而死、城管教条性地执行法规夺狗这样隐藏的叙事,令人物精神动机的改变很自然。在一个法律条文粗糙、有时显得不人道的中国,于法制外考虑人情、对生命尊重的确是必然的。刘杰的这部主旋律依旧很不主旋律,首先,对死刑量刑甚至器官捐献链条议题的对焦是是十分勇猛的。其次,它表面上揭示法制进步,但实际上展现了法治在所有层面被架空的现实,如法官、城管、警察共处一室为私利纠葛的戏,又如在院长为代表的体制和掌权者眼中,法律意义的落脚点其实是“面子”和“权威感“,而并非面对生命而做出的严肃裁决。这是一种中国特色的情与法之辩,某种程度上是政治宣言的谎言色彩之体现。而最后,富豪的角色触及了捐肾背后,特殊时刻下不同阶级之间残酷的高下,和商贾如何在顺遂权力的同时,影响甚至操纵着权力和制度,看来令人不寒而栗。
第一次看刘杰执导的作品。估计现在拍的话通不过片审,刑场的戏拍的真好,纯粹走写实风格,特别真实。透析一语双关的隐喻,社会坏了,需要透析治疗。特殊阶层的民营企业家肾坏了,需要换肾,而换肾的过程又反衬出体制的问题。情节的转折、人物的冲突使得作品的层次感很立体。缺点是表演,感觉所有演员在人物的塑造上都不成功,包含倪大红饰演的角色,否则电影可以成为经典著作。
三星半。表达的主题有点像《秋菊打官司》,不过节奏太慢了,打光也不好,演技也谈不上多惊人。一对比还是张艺谋厉害得多,画面、演员、情节都能调度到最佳状态,并且完全不闷。可以不认同张艺谋的价值观,但看他的片子很少会觉得煎熬,因为真的“好看”。
固定镜头让观众冷静的旁观着他人的生死,看着看着就有点窒息的感觉。法官们谈笑间就决定了一个生命的存续与否,令人不适又如此真实。人不是活在真空里,刻板教条的因果也会报应在自己身上……那个年代的电影人和电影都如此之生猛,致敬。
现实主义,环环相扣的剧情。现实的法庭看守所刑场,破旧的场景。而且很有时代特色,就卡在97年新旧刑法更替。有些镜头很慢近乎静止,但能感觉到情绪在流动。男主充满矛盾,演的很好。女主他们为啥不先替犯人还上盗窃款。最后妻子说我还能生。生生不息。
导演选用直线叙述的方式,导致影片的节奏很平和,甚至能猜到剧情的反转。但片子里传达出来的压抑和真实感,又让观众深切体会。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等一个人死,不是因为他罪有应得,而且法律允许,那这个法律是恶法。主张死刑的是你,叫停执行的也是你,不是因为人性的善变,而是法律的进步。
拍摄于2009年,但是带有粗粝噪点的影像质感却如同故事背景设置的那样非常90年代,通过电视节目、校门横幅等等环境因素还原了时代风貌,在新旧刑法实施的间隙这个错位的时代节点,构建了一出在“法”与“情”之间存在多重艰难选择的道德困境,映射出中国社会转型期“利”与“理”与“法”三者的激烈碰撞,倪老师饰演的田姓法官身上凝结了盗窃犯按旧刑法量刑过重的拷问、富商等着换肾救命的压力、以及生活中疑似因为他的坚持原则不近人情间接导致女儿被报复至死的暗线,以及后者派生出的和城管负责人的矛盾导致的狗证事件,多组矛盾组成了这一系列的戏剧冲突,并在田法官的选择引发思考,是一种上承现实主义关怀的剧作传统,称得上是一部被低估与被埋没的佳作,有些拖后腿的是技术环节的欠缺,使得质感有些粗糙,更像电视电影。
其实《透析》和《我不是药神》一样,思考的东西,和影片里每个人物的所作所为。看似令人发指,胆战心惊。但却没有一个人,做的是错事。法官,判处死刑和叫停死刑,都是在维护法律权威。富豪,等待着肾脏来维持生命,犯人卖掉器官,为了改善家庭的困境。法律,惩治犯罪,也没有错误。真正值得思考的,是社会的人性化问题。相比《药神》,《透析》更具有第六代的影像风格和电影思辨,是很有第六代风格特点的电影。但是相比之下,《透析》缺乏节奏感,演员的表演也很生硬。不太讨喜。
第3740-法官法场叫停,而且更改的是自己的判决,够勇敢的。死刑犯:搞什么,都吓尿了。不错的故事,世界在变化,法律在调整,环境给予法官做了几场“透析”,在这些经历和体验中他自己在量变,在某一点刺激下改变了立场,也直面可能随之而来的麻烦。高群书有露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