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探索编辑部(2021)
UP:2023-12-29宇宙探索编辑部简介
中年内向的唐志军,是一家科幻杂志社的主编。一个困惑他一生的难题,令他误入一段啼笑皆非的旅途。然而在旅途的终点,等待唐志军的答案,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
获得奖项
- 第5届平遥国际电影展
获奖:费穆荣誉最佳影片 / 藏龙单元最受欢迎影片 / 青年评审荣誉 / 影迷选择荣誉 / 观众票选荣誉·【藏龙】最受欢迎影片
- 孔大山 Dashan Kong导演
- 杨皓宇 Haoyu Yang饰 唐志军
- 艾丽娅 Liya Ai饰 秦彩蓉
- 王一通 Roy Wang饰 孙一通
- 蒋奇明 Qiming Jiang饰 那日苏
- 盛晨晨 ChenChen Sheng饰 晓晓
简评
在看到老唐和孙一通在山洞里的场景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肯定要打五星,但这个结局“如果宇宙是一首诗那么每个人就是里面的文字”和最后这个从地球到星系到星云到dna的形状,都感觉有点跟不上前面的叙事价值观了。老唐这种痴迷于宇宙的宏大,愿意用宇宙解释一切的人最后忽然就相信人类本身的意义了,这个情节就让人觉得有点充满了人类的傲慢。除了这个结局前面的拍的真的很好,任何一个国家拍出这样的片子都应该被狠狠羡慕,愿意表达这些的创作者都应该被狠狠夸赞。整个故事无厘头但却不漂浮不故弄玄虚,让人觉得虽然没看懂但练练称赞,前面觉得好笑后面觉得佩服。孙一通变成宇宙的形态飞走这个场景我的理解肯定是人心坚毅到一定程度的改变客观视觉,所以从这个角度可能也能映证创作者想表达的主题,但我总觉得拍这么一部片子不应该主动的表达是人类的意义
探讨这部电影的好坏感觉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这部电影在华语电影里很特殊,它具有灵气与浪漫。于我个人而言并不算喜欢这部电影,但是这部电影给了大陆电影一种方向。与其说这是科幻电影,不如说这是带着人类命运文本进入科学里面去思考的电影。科学是既定的,文本是随性的。两个走向对立的事物进行交织形成了最后十分钟的独立的浪漫。就电影层面来说,无论是选角、剧本、拍摄、美术、场景都形成了非常好的配合,从而达到了导演想要的精神内核。我看完最大的感受或许是这部电影所带来的一种决心,无论你所追求的是否符合世俗,哪怕最后回归日常,至少真正的切身的去体验一次你所追求的,那么我们人类存在于宇宙中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解答。能在国产电影里谈论这样一件不合时宜的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稀有的事。有些时候流入平凡也并非与平凡妥协。
以喜剧形式写科幻,无奈又自然,前面有些看不下去快进了过去,但是后面看完又觉得好像拍出了人生一样,悲喜交加,不同的只是人生不能快进。最喜欢的台词是:“这不比刚才暖和多了”。最牵动我心的场景是:“你就只能到这了。”和“吴邪,你就在这和我分别吧”一个样。演员们都很好。看完以后有种想哭却哭不出来、但是也很自然不憋屈的感觉。我一直不断的在问为什么,但是人生哪来那么多意义,活着可能就是意义。看着老唐望着那堆麻雀,我在想,他有没有那么一瞬间原谅了他的女儿,或者说理解、找到女儿心中的答案了呢?看到好多评级说炒存在主义的冷饭、差评,难道是我接触这些太少了吗?我看完还是觉得挺开心的,我真的很愿意看到中国影坛出现这种疯疯的片子,它没向你灌输东西,它只是让你以一个平常可能想不到的视角再看一看这个你似乎看腻了的世界。
仿纪录片,痴迷外星人的老编辑远赴四川调查一起疑似幽浮事件,出发前对老编辑生存状况的一些设定是有效的,没供暖的破编辑部、简陋的居室,在叙事中插入老编辑静默的镜头像是几个悲伤的休止符。出发后的一些笑点也在线,需要520元才能见的硅胶外星人(募捐箱致敬周星驰吗?),它断掉的腿骨还在生长,因为是年轻人;还有艾丽娅现实主义的吐槽跟暗恋老编辑的一丝痴缠味道。头顶信息锅的线索人物出来以后,全片就垮掉了:第一,编辑一行人的调查过程丝毫没有专业素养,只是跟着神经质的线索人物跑、听他说话,包括志愿者女孩口述往事,全片伤痕叙事的基调终于确定,并最终走向了极为俗气的治愈系主题;第二,仿纪录片的摄影师身份在老编辑独自上山后变得尴尬和定位不明;第三,信息锅在80年代是个耳熟能详的东西,老编辑焉能不识?第四:照抄《星际穿越》
章节体,伪纪录片,做90年代初那段采访很带感(杨皓宇好像男妈妈啊)现代这段画面就太写实了,可以再虚构一些。唐志军的西游之旅,西南之行五人组其实跟西游记师徒四人也能对的上,有点儿奇形怪状的,但搞笑中又有些心酸!艾丽娅好有魅力啊,虽然她这个角色是作为男主对立面存在的,虽然有些丑化,但艾丽娅本人很有魅力和演技,把角色诠释得光芒四射,甚至盖过了男主。男主最初无法原谅女儿自鲨,可是看女主的采访我们就应该明白,一生已经说是有遗传因素在了,他一天天疯疯癫癫的,男人唯爱自己的事业,顾及不到别人,别人都得为他的事业情绪买单,男主离婚后,负责照顾他的是女主。总有人为男人的行为买单,而女人却被逼得疯疯癫癫,比如女主就被不断逼疯,直到被狗咬了之后,彻底破防!最后泣不成声读不出来的诗,他也不愿意正式对女儿说声对不起!
影片一开始致力于探索未知生命体的唐志军还在为尚未发现的外星人不得志,下一秒宇航员就真的在天上“飞”,一下就奠定了整个故事的风格是荒诞的、幽默的。唐志军执着的追寻自己心中的一道光,到最后编辑部解散,唐志军为女儿痛哭。导演想讲的从来不是科幻,而是追寻极具浪漫色彩的悲歌。“你寻找外星人,找到了又如何。它永远不是一个终极答案,只是一个妄想。”如果把唐志军看做一个身边的人,他在大家都按部就班生活的时候跑来跟你说他明天就要和树叶一起去旅行,“奇奇怪怪”变为褒义词。看完电影开心回家的路上也同时遇见两个人。一大哥在路边手舞足蹈直播,想必是我错过或没看见什么。另一小孩和我一条道回家,一路碎碎念的绕弯路走直线。那一刻我也产生了唐志军看见山里的驴、山洞的画、林中的球的惊喜感,这个世界充斥着万物互联,也太有意思了!
平遥影展之后就很关注这部的上映。很幸运在学校路演了。放映结束后有位老师说他很感慨男主最后编辑部也不干了,感觉可惜。其实男主台词也说过编辑部朝九晚五的上班为的是探索宇宙,当他得到了想要的答案,自然而然也就完成了这样的目标。大多数员工都不认同主编理念的编辑部似乎也没必要强行续命。有同学觉得dna是繁衍,传承和连接。我更觉得人类基因的第一要义就是人本身。就像宇宙的意义要从自身寻找。一味追求意义是功利的目的主义,为什么一定要有意义呢,很多事情的意义只有“我愿意”吧。还有个问题没能提问很遗憾,是电影中和新郎新娘的合影,很像寄生虫的盆景山水海报,不知道这张合影中的人物站位是否一样有隐喻。最后,坐的前排,手持真的巨无敌晃眼,一场下来直接头晕,但是导演一开始就表示了不好意思,好感up!买票远离前排远离前排!
“我已经想通了你永远不可能想通的”。听不见音乐的人觉得跳舞的人疯了,可是如果音乐也只是疯子的一场幻觉呢。在这个烂而清澈的世界里,醉鬼,抑郁症和精神疾病用我们看不见的执着细致描摹着他们的世界,谁又能肯定自己不是那个跟着胡萝卜跑的驴,世界给点希望就又觉得能活下去了。麻雀将五脏六腑吞噬,渺小的微不足道的人却用一本老旧的新华字典追逐诗意的解构。那么我们为何存在这个最深奥的谜题解题人并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因为客观存在而主观追求意义的我们。我们的生命,本就是奇迹。清醒理智,疯狂执着,每一个特质都是我们,我们不是某个特质的代表,但在西南农村的泥坑里,在等麻雀的前夜里,在以梦为食的艰难岁月里,普通的雪花点也可以是宇宙的余晖。你我皆为星辰之子,每一个细胞都书写着整个宇宙的历史,当你凝视自己,也望见了宇宙的轮廓。
章节叙事一个比一个精彩,是会讲故事的编剧导演,除镜头太晃外,无疑是2023年迄今的最佳电影,伪访谈荒诞黑色幽默浪漫,远超春节档“名片大作们”。除郭帆外的演员我都不认识,但恰恰是这些人演绎出了最贴近角色的表演,鸟烧窝村民群演们真实不做作。唐是执着“有好奇心是好事,我们每个人既是存在的谜题,也是这个谜题的答案”但世上太多未尽之路他是眼看胡萝卜的驴。孙通透“诗歌只是人类情感沟通的工具,数学是整个宇宙的通用语言,数学就是太确定了”他是诗人和哲学家尤其是对唐问题的回答。最喜欢秦的清醒“神经病大聚会,你怎么编它就怎么有”。晓晓将童年的好奇心当作治愈自己的良药“爸爸被飞碟抓走了,这比刚才暖和多了”。片头90年的影像很逼真,那日苏酒后睡姿比昏厥孙更可怕,肖全旺那段有走近科学那味儿,红帽子的车上还有挪车电话。
瑕不掩瑜。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生与死的距离又是怎样的遥远呢。之前看导演短片就觉得他很擅长处理结尾,果然长片也是,像星际穿越和登月第一人,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结尾会心一击,开头老唐吃饭时对“人”生理之外的欲望口是心非的的否认,割裂得可怜。当镜头从痛哭的老唐不断升起直到宏观整个宇宙,人类是渺小的但情感无限大。探索宇宙和存在的意义,如同被欲望吸引的盲目的驴,发现宇宙的终点是人心,是dna的模样。从钢铁森林的超级都市到成都到县城到农村到森林到洞穴,挤压变形的人类文明随同精神不断返璞回溯,是西游记是堂吉诃德是蜀道难的执着,文本的主题和细节是统一的,在超现实和毒蘑菇的障眼法之下,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就像数学太确定了,所以喜欢语文。笑料的好在于不刻意,艾丽娅很好,但可惜我跟诗始终没什么缘分。
沙丹口中“悲伤”的结尾处理习惯在《宇宙探索编辑部》中的确变得“好莱坞”起来,“Happy Ending”与最终和解。而对英文名的过多“提问-解答”在揭开人物结构与部分内核的“现代西游记”互文之后,似乎掩盖了中文片名的第一互文,而这在孔大山路演的回答中得到确定的答案——《编辑部的故事》。《编辑部的故事》那本《人间指南》在此替换为《宇宙探索》,又给予电影真正的内核——依旧是朴素的“爱”与“人”。于是乎,“民间科幻“为面,“手持”与“跳切”为体,“堂吉诃德”式地构建起人物,天马行空或者“胡言乱语”式地把精神病院、方言诗朗诵与外星人新闻一并拿来之时,DNA或人主题的回归是否依旧是唐志军口中的某种特色“人类中心主义”,我们嗤笑着他为精神病人开讲座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做着某种“共同体”的幻梦,无法自拔。
借鉴非常明显。电视雪花点借鉴《超时空接触》;篝火映照的鹅卵石地面借鉴《神秘代码》;那骨头借鉴《异形》设计原创者丹·欧班农;飞鸟环绕则借鉴了《地球停转之日》。音乐借鉴肖斯塔科维奇圆舞曲,圣母颂等营造优雅深邃氛围。角色方面:努力入戏但仍略显刻意的大叔、和大叔相爱相杀的神秘大妈,嗜酒的游牧民族公职青年、表面被父抛弃实则暗含自立自强突破男权社会的西南小花旦、怪兽次级大脑般存在的次级乡土男主角,泯然众人一无所有却又乍现不明觉厉诗歌想象力的孙一通。对了还有那如同京剧金银脸,鬼神莫测的小红帽,陨石猎人。而我们存在的意义竟然回归到了自身,我们仰观宇宙之大,却难以探索自身同样浩瀚无垠的身心构造。结尾特效及格,宇宙宏观到无法宏观时,居然像极了微观的DNA双螺旋。这也呼应了成双成对的角色设定,阴阳相生,须弥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