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十一郎(1978)
蕭十一郎UP:2024-05-13
萧十一郎简介
萧十一郎(狄龙 饰)是名震江湖的大盗,和搭档风四娘(李丽丽 饰)里应外合,两人联手配合的天衣无缝。一次偶然中,萧十一郎邂逅了拥有江湖第一美人名号的沈璧君(井莉 饰),两人一见钟情坠入情网,然而,沈璧君早已经被许配给了连家堡的连城璧(刘永 饰),而萧十一郎一直想要得到的割鹿刀正是沈璧君的嫁妆。
江湖上出现了以逍遥侯(唐菁 饰)为首的黑恶势力,他们为了得到割鹿刀将沈璧君绑架,所幸得到了萧十一郎的出手相救后者才能够幸免于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萧十一郎和沈璧君之间的情谊引起了连城璧的怀疑,一时之间萧十一郎腹背受敌,十分狼狈。
- 楚原 Yuen Chor导演
- 狄龙 Lung Ti演员
- 井莉 Li Ching演员
- 刘永 Anthony Liu演员
- 徐少强 Norman Chu演员
- 卢慧 Lo Wai演员
简评
狄龙这个粗犷的造型倒是别有一番魅力,文雪儿那时候也是真可爱,带着婴儿肥的脸蛋肉肉的,还发现一只打酱油的元彪,可算有台词了,玩偶山庄蛮有趣的,最后沈璧君的反转真是出乎我预料,萧十一郎不如干脆跟连城璧在一起算了,毕竟沈璧君都在那儿发绿光了。
风景太好看了吧,萧十一郎边扛个缸喝酒边拍大腿唱“暮春三月,羊欢草长,天寒地冻,谁人饲狼。人心怜羊,狼心独怆,天心难测,世情如霜。”真是可可爱爱有个bug,小公子迷晕萧十一郎那次逃走时喊出,萧十一郎,我走了,再见。后面又问,你到底是谁。。。
龙哥粘了大胡子穿着破烂衣我都快看不出来是帅哥龙了。井莉我从来没觉得她是大美女,但龙哥可能真有点喜欢她吧,难得龙井能有那么一点点cp感。刘永总觉得他不是好人有点戾气。相比之下,龙哥哪怕演个男小三都觉得他浩然正气又深情。
本片根據古龍同名小說改編,劇情三分之二依舊是古龍式的懸疑情節,但細節粗製濫造,最後的解謎也已失去了那種暢快淋漓的快感。楚原的處理還算用心(尤其是片中的玩偶山莊中的大筷子和茶杯),但缺乏他以往處理古龍電影的優點,故事結構鬆散乏力,反派逍遙侯的行為亦缺乏說服力(變換身份做壞事)
最爱本片三点:1. 对白。“我们在等三个黑夜,一个别离” “何必多一次相见,多一次离别”“很多,但她都听不到了”2. 孤独山庄,第一次在武侠片里看到如此牛逼的创意,差一点我就信了。人在江湖,生不由己,每个人都是别人的玩偶,楚原能把这样的概念电影化就已经很高超。3. 米雪儿饰演的天公子二女儿,因为她不是邵氏的熟脸,也不是传统的楚原武侠女主角色,所以第一次看到这么有灵气的角色出来,即使她是邪恶的也会觉得很惊喜。
这魔性的剧情啊,不讲人话的台词听多竟然也习惯了。喜欢风四娘和小公子,井莉最后几分钟总算没那么无聊了。竟然出现了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古龙问过金庸没?每次看屈原拍狄龙,都期待看到些不一样的东西,但每次都大同小异:帅,武功高,人好,没了。
牛逼第一次觉得李丽丽好看,狄龙大胡子帅出另一种感觉,比较猎奇的片但逻辑非常好(除了穿越时空的梅超风两不知道什么时候收的和她丈夫外号同名的徒弟之外)同时以一种不太一样的方式倡导女权,总之非常成功。尤其是文雪儿乱抢戏,太厉害了,感觉比独臂刀王里的那个女杀手的演技还厉害。可能改编有点厉害风评不高,但你要知道要看零改编看原著去,来电影凑什么热闹,看书改电影就应该抛开原著。
龙哥粘了大胡子穿着破烂衣我都快看不出来是帅哥龙了。井莉我从来没觉得她是大美女,但龙哥可能真有点喜欢她吧,难得龙井能有一点cp感。刘永也挺帅,很男人的帅,但总觉得他有点戾气。相比之下,龙哥哪怕演个男小三都觉得他浩然正气又深情。三星半
70-80年代的武打电影,典型的剧情,就是各种误会,只有观众知道,唯独剧情中的人不知道,而且两人有了误解,并不听对方的解释,还没到嘴边,就开打所有的剧情和对白,就是为了引出一场武打设计导演万万没想到,几十年后的观众再看这些电影,根本就不爱看这些武打片段,都会快进过去的吗
古龙爱情的台词好棒!狼谷属于萧十一郎和沈璧君的花让人记忆深刻。风四娘和沈璧君都是我喜欢的角色。风四娘可以大胆说出自己是淫妇,不喜欢了就换男人,会质问连城璧如果女人的丈夫找小老婆英雄豪杰会为她出头吗?简直是当代女权先锋。沈璧君爱上萧十一郎,会反驳指责他的丈夫:因为我欠他命而不欠你什么!古龙小说不回避人欲,计谋(虽然我并不喜欢)和反转设置依然精彩。玩偶的设置太棒了,“小作大时大也小,无为有处有还无”很有哲学性,现实与幻境,谁又能说得清呢,人生不过是梦一场。李丽丽太美了,喜欢井莉,狄龙的眼神那么深情,刘永扮演的连城璧在这里面又蠢又弱。邵氏的置景虽然有点假但真心美呀!楚原很喜欢隔景的拍摄手法,营造出意境。当然也有一些bug。
孤独山庄的部分真是有趣,人是人世间的玩偶,先以为是魔法,后知道是哲学。徐鲁子凭一把刀就扰起纷争,再通过谎言愚弄江湖,就像哥谭小丑,仿佛所谓的江湖变成了一个bad joke,但最后这样一个游戏观察者变回参与者,一下气质就散了。江湖也就还是那个江湖。
邵氏片看多了难免会觉得那些山水日月的厂景很假,这部戏同样逃不出这种观感。但是一想到要布置出如此精致的假景,道具师傅必须花费一番功夫,而导演更需要具备适贴的审美,瞬间又觉得不明觉厉。但我很不喜欢戏里打到景上、门上、人物身上的各色彩灯,太俗气。故事既有悬疑又有奇幻的色彩,只是推进情节的过程是靠五分钟一小打、十分钟一大战,管你三七二十一,打完再说,不管楚原对文戏有多雕琢,台词有多文艺——「我们究竟在等什么?我们在等三个夜晚,和一个别离」——武戏才是邵氏明码追求的东西。可能当时的观众就好这口,但是目下看来,更多是没有新意的重复。况且武指唐佳对于武打的设计,戏曲的痕迹太重,缺乏力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