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之夜(1953)

Gycklarnas aftonUP:2024-06-07

演员表影评剧照
小丑之夜

评分:7.9 导演:英格玛·伯格曼 编剧:英格玛·伯格曼
主演:奥克·格伦贝里 / 哈里特·安德森 / 哈塞·埃克曼 / 安德斯·埃克 / 古德龙·布罗斯特 / 安尼卡·特雷托 / 埃里克·斯特兰德马克 / 古纳尔·布约恩施特兰德 / 库尔特·勒夫格伦 / 基基 / 内米·布里泽 / 奥克·弗里德尔 / 阿格达·海林 / 耶兰·隆德奎斯特 / Lissi Alandh / Julie Bernby / John W. Björling / Karl-Axel Forssberg / Erna Groth / Eric Gustafson / Conrad Gyllenhammar / Vanje Hedberg / Mats Hådell / Gunbor
类型:剧情
片长:93 分钟地区:瑞典
语言:瑞典语
影片别名:小丑的夜晚 / 小丑时刻 / 裸夜 / The Naked Night / Sunset of a Clown / Sawdust and Tinsel
上映:1953-09-14
IMDb:tt0045848

小丑之夜简介

艾伯特(Åke Grönberg 饰)的全部身家性命都赌在了自己苦心经营的马戏团上面了,尽管生意日益惨淡,但他并没有产生放弃的念头,他决定用一场盛大的演出来振奋团里的士气。带着自己的情人安妮(哈里特·安德森 Harriet Andersson 饰),艾伯特来到了一个名叫舒伯格(甘纳尔·布耶恩施特兰德 Gunnar Björnstrand 饰)的男人处,希望能够向他借一些演出用的服装。
  艾伯特去看望分别已久的妻子阿格达(Annika Tretow 饰)和孩子们,并表示了想要留在家中安度晚年的愿望,没想到遭到了拒绝,不久之后,艾伯特又发现安妮和同事弗朗斯(哈塞·埃克曼 Hasse Ekman 饰)之间的私情。好在马戏团的演出获得了成功,生活即便残酷,但日子还是一天天的慢慢流走了。

简评

团长听着演员们的抱怨,看着要濒临解散的马戏团,还是决定救一下。从借衣服-警察阻拦-找前妻复合过安定生活被拒-现女友被迫出轨-想自杀-振作士气继续演出-被揍-演出成功,又想自杀-想通了带着马戏团继续向前…这一路太多的心酸和艰难。没看懂的点是团长被揍那块,印象最深的是小丑妻子与军官和士兵在海里洗澡,小丑跑去后抱着妻子回马戏团,那一路真是充满了讽刺,他们的痛苦却是他人的笑柄。

人物都好生动啊,尾段的马戏团表演精彩极了。伯格曼一方面用较“吵闹”的风格使电影更喜剧化;另一方面则用克制的手法讲诉严肃命题(比如人生的痛苦,爱情的无奈)。生活总还得继续,小丑福斯特还是和他妻子在一起,至于他们是否还那么相爱,已不那么重要,男主人公艾伯特与情人安妮亦是如此。从《危机》一路看下来,伯格曼真的是越拍越深刻了呢。

尽管镜头和音乐都有些陈旧,但并不妨碍其对主题的表现。一个备受折磨的人用暴力释放了一头痛苦的兽,不向自己抠动扳机,或许正是他与命运的最后搏斗。失意的人终于褪尽浮华与艳俗,回归质朴,生活的真意藏在短暂的宁静之中。

伯格曼从小的梦想:跟着马戏团云游四方,终于在他的电影中得以实现,马戏团、剧场…存留人类梦想的场地又是被现实大锤打得七零八落的人生,反射在化妆室的水晶灯和镜子上,Harriet Andersson美轮美奂的脸、胸、腰上,哪个男人不为动情啊?!50年代早期,伯格曼深受法国导演Marcel Carné的影响,舞台人生、哑剧表演错乱缤纷。舞台是伯格曼一生大爱,马戏团张扬了这爱的自由。伯格曼最喜欢的自己的作品,虽然当时票房一塌糊涂……

伯格曼早期的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更偏向于戏剧,而不是此后对人心理与精神世界的挖掘和哲理式的电影构思;伯格曼将毕生最爱的两项事业——电影和戏剧在本片中达成一致,马戏团与剧院,两个伪装自我构造虚幻的空间里,是伯格曼一以贯之的对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关注,孤独、脆弱、不堪一击的马戏团老板在妻子和情人的漩涡中挣扎,又在决斗中失去尊严,将完美的表演之夜变成屈辱哀伤的小丑之夜,伯格曼多次以镜头运动来捕捉人内心真实的情感流露,以此造成情感上的强烈冲击,马车来来去去是故事的开始结束,呼应的结尾完成了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时空内情感的探索,留下一个怀有希望的结局让人回味。

,渐渐喜欢上伯格曼用这么美丽动人的黑白影像挖掘生命的苦涩与悲伤。冷峻悲凉中有一种质朴真实的纯粹;马戏团中的沉痛人生,关于曾经的遗憾、关于失落的尊严、关于试图扭转命运的自我救赎。阴冷的落魄绝望黑压压地降临,小人物在挣扎在反抗,到最后也只是收拾心情与颓败的生活,继续前行。那一段决斗前的切换视角非常出彩;Harriet Andersson贡献了比《不良少女莫妮卡》更棒的表演,最后眼神里的狡黠和坚毅,余味悠长

6月3日看过。开头那20分钟不明白导演要拍什么,然而之后的电影突然就绽放如花,镜头与情节妙不可言。这才是伯格曼啊!一个男人浪荡半生想回头却没有回头路;他的小情妇也想回头依旧没有回头路。除了费里尼,伯格曼也能拍出伟大的马戏团。

伯格曼以本片完成了其创作阶段由青涩到成熟的跃升:一方面他的电影风格形成,镜头布置及构图特色得以确立;另一方面其剧作达到此前未有的轻盈、睿智和奏效。与卓别林、小津、费里尼充满人文关怀的流浪艺人题材有所偏离,《小丑之夜》更多是在探讨男性的困局,不论伯格曼真实生活如何,他在电影中对待男性(自我)的态度始终是坦诚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是他的告解室。★★★★

无能的Albert被现实阉割。前妻貌美端庄,生活有条有理收入可观,愿意为Albert补破衫,但已无法再接纳Albert,孩子们也对Albert十分梳理。反观情人安妮就是个招风雨的祸害,除了秀色可餐外,无法照料好男人的起居,贪财不忠,成为Albert破防的最重要一环。小丑Frost跟Albert好一对天涯沦落人,杀掉了小熊多乐茜的马戏团已经失去了灵魂,无以为继,最后的小猫咪格外抢镜,今夜马戏团的小丑格外小丑

别贪心,把子弹留给更需要死亡的谁:爱这讨厌的生活,可怜之人都是被看尽热闹的小丑,务必带着被羞辱的默契一同活下去。特写直达内心,超远包罗天地,情节上与莫妮卡某段类似,先有别人吐槽的出轨故事,后有自家后院着火,一个逃回母体的心愿在这永远奔波劳累的路途只能说说…第一部大爱的伯格曼,喜欢的题材,马戏团总能出彩,再华丽的扮相也盖不过生活的滑稽困苦。

没有想象中好但也不错。整部都特别默片,对声音的运用非常出彩包括艾伯特发现安妮出轨时声轨叠了两重:暗示心理状态急促的音乐与远处传来悠扬的乐曲以乐衬悲(这就很费里尼)后者渐隐。以及马戏团表演和“决斗”时的击打音效,增添滑稽效果。对蒙太奇的使用也特默片,包括讲述小丑故事时对战舰波将金号的戏仿,发现安妮出轨时艾伯特流汗的脸特写/安妮慌张的身影镜头组接,等。思考:是否为了在形式上与马戏团的浮夸式演技和浓妆统一。早期伯格曼写的剧情真是垮得可以,架子上是散的,与十年后冬日之光对比着看区别太大。。

有看《大路》,《浮草》那味;不同的是,《小丑之夜》着重把人变成小丑,人的尊严并不可贵,世界是支配者与被支配者的游戏。小丑这个形象,让我想起‘白痴’的意象,不同的是,这里小丑之与白痴,前者总是会自作聪明。开篇高小丑扭曲的插曲,让人印象深刻,有种歌剧的味道;这是一部受挫的电影,但凄惨背后,又是生活妥协的答案。

小丑之夜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