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里斯本的夜车(2013)
Night Train to LisbonUP:2024-07-10
去里斯本的夜车简介
心灵封闭已久的中年教师戈列格里斯,无意间在书店发现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 随笔《文字炼金师》,被书中充满哲思的文字吸引,毅然抛下井然有序的生活,展开探索心灵、寻找生命终极答案的旅程……在里斯本,戈列格里斯探访普拉多的生平,一步步重建这位非凡医生、天才作家的影像,揭开葡萄牙独裁政权时期的一段隐秘的黑暗。在一步步走近了解普拉多的同时,格列格里斯也检视自己,重新找回生活的节奏和意义。
简评
从一个试图跳桥的红衣女孩衣兜里的一本《文字炼金师》开始,拉开了探索葡萄牙独裁之下青年运动的一帧故事,没有预期的振臂和热血,血腥或残暴,只是平平淡淡的一段人生篇章。故事探索者(教书先生)从中的“蜕变”(接纳新生活)也显得有些突如其来。所有的情感都显得隐晦,也许,心动真的是秩序外的一瞬间。
镜头很美,但是把故事打得太碎,人物冲突就呈现得很一般。况且比起片里宣扬的所谓“哲思”,表现得更耐人寻味的似乎是Jorge和Amadeu之间的关系:“如果当时有枪,我会杀了Estafânia”“(不关灯)是为了让我不要忘记他。”……明眼人都知道这个三角该怎么画。不过还是有被安利到原著,等会儿找来看一下:)
非常打动人心的故事,不仅在反省葡萄牙那段黑暗的历史,剧中的每个人也在不断追问在这动荡岁月中的青春、冲突和选择。这部电影没有回避自己国家曾经的黑暗和残忍,自由也是那些无数的普通人争取得来的。电影的摄影非常精美,很多片段都如同风景画或者摄影的决定性瞬间,并且有很多哲理性的语句在剧中中年教师诵读普拉多的自传而一一展现当事人的人生观。
即使没看过原著,也能明显感受到导演功力的浅薄,好几段叙事让我结构我都有自信做的更好。但还是要感谢这部电影,给我预设的第七部小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框架。如果哪天觉得自己的阅历和知识足够提笔了,这将会是真正意义上属于我的第一本小说。 @2018-09-16 23:13:00
电影三星,多一颗星是纪念自己(和男朋友)在里斯本度过的日子和留在里斯本的a part of ourselves。quote的书中台词很moving,但是对于萨拉查,对于resistance的描写很浅,可能还是局限于电影篇幅吧。我自己看得还挺开心。以及英文真的蛮出戏,以为能听到熟悉的葡语…还有就是中文翻译很烂…
不太好看,爱欲与革命中的压抑和释放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爱情和革命都没讲好。如果没有铁叔绝对是百分之一百看不下去的电影。他说他自己boring的情节我梦到过不止一次,总有人会为此离开他,但不论你是不是如自己所言的那样无趣,我都有信心永远爱你,那实际的草原一定与想象中的一样丰盈,坐上了去里斯本的夜车怎么还能返回阴雨连绵的伯尔尼。
文学性十足,或许和原著的对人生和宿命的哲学思索不同,电影只能更着墨于人物命运,历史脉络以及爱情纠葛,把一个神秘且动人的里斯本历史革命大背景下的爱恨情仇与当今中年教师的逃离生活正轨的故事用一辆夜车和一本书连接,在里斯本的明媚风光中颇有韵味。铁叔在四月二十五日大桥背景前看书让我又仿佛重回里斯本,赶紧下单了原著准备好好一读。
这是一个探索他人生活轨迹后,重建自我的略带文艺的爱情故事,仿佛跟着主角走了一遍诗意人生。为了爱情而开始的追寻,因小说而开始的旅程,注定不会是一个高潮迭起的故事片,但却在结尾突然升华了,男主是否回归真实还是留在了里斯本,只能自己构建了。影片云集了好多大牌的演员,也是很养眼了~
柏格森说时间是绵延连续的,是没有断裂和停顿的。艾略特在《小吉丁》里写我们一切探索的终点将是到达我们出发的地方。去里斯本的夜车就是一个抵达记忆,于过去回忆中发现现实存在的意向吧。那些革命年代的动荡残酷和爱恨情仇倒没那么重要了。嗯里斯本应该把影片作为城市的宣传片,Alfama老城实在太美啦。
非常非常喜欢故事的设定和故事内容:从捡到陌生人的书开始的窥秘般的探索,专制、压迫与革命中的真实个人,自我怀疑、否定、寻找的探索历程。我觉得这个故事好就好在简单。如果只看维基百科,康乃馨革命似乎是一件轻轻松松的和平演变,但这样的演变背后是积攒已久对暴政的反抗。找不到带中文字幕的,于是看了全英版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anyway, 里斯本,我来了。
这部影片有一表一里两个主题,其内核是关于对萨拉查统治的一种批判,因此最好事先对萨拉查时代的葡萄牙有一个基本了解,那样就会更加清晰和有趣。我推荐把这部电影和维姆文德斯的《里斯本的故事》一起看,这两部电影怪有趣: 一部深陷于里斯本的政治和历史,一部完全聚焦于人类的感官;一部拍摄出里斯本的街道,深沉与多雨,另一部拍摄出里斯本的海街,明媚与阳光。多元的城市映像,极有魅力。
偶然是否应该为生命的欠然负责,是不是对未知生活的想象造就了这种欠然,其实是回到《机遇之歌》的命题,时代与政治所造成的人封闭的生存空间被某种形如“去往里斯本夜车”般的意象所打破,宿命仍然是一种偶在,如同在无穷尽的时间坐标上选取节点,即便让我们重新站在命运的河口,面临的仍然是无穷无尽的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