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轮盘(1976)

Chinesisches RouletteUP:2024-07-14

中国轮盘

评分:7.9 导演: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编剧: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
主演:安娜·卡里娜 / 玛吉特·卡斯滕森 / 布里吉特·米拉 / 尤利·隆美尔 / 亚历山大·阿勒森 / 福尔克·施彭勒 / 安德里亚·舒伯 / 玛莎·梅赫勒
类型:剧情 / 惊悚
片长:86分钟地区:法国 / 西德
语言:德语
影片别名:中国轮盘赌 / Chinese Roulette
上映:1976-11-16
IMDb:tt0074312

中国轮盘简介

德国慕尼黑,丈夫克里斯特告别了妻子亚丽安娜(Margit Carstensen 饰)与瘸腿女儿安吉拉(Andrea Schober 饰),赴奥斯陆公干,但他在半路中转,约会了情人并将其带到自己的乡间别墅。但他意外发现亚丽安娜与情人——自己的助手早已抵达别墅偷情,四人很快在尴尬的气氛中回过神来,坐到了一张桌子上享用晚餐。负责照料别墅的卡斯特与加百列母子注视着四人,内心各有不同的触动。当天夜里,安吉拉在保姆的陪伴下亦抵达别墅,她的出现让亚丽安娜为其腿疾绷紧的神经再次拉紧,气氛一时僵硬。
  第二天夜里,安吉拉组织别墅里的所有八人进行一场叫做“中国轮盘赌”的问答游戏,分成两组的八人互相提问作答,牵出了各自内心隐藏的秘密。

简评

最喜欢的一部法斯宾德电影,人物聚集在别墅之前的故事都特别吸引人,常出现的推镜头,以及有明显恐怖色彩的服化道,使得一个暗流涌动的情感家庭伦理片带上了极强的悬疑恐怖氛围。人物关系和情感向着猎奇但又比较符合逻辑的方向发展,法斯宾德以非直男视角幻想和讽刺异性恋家庭存在的危机,结尾在一声枪响后附上结婚誓词,完美收尾,不过后半段的节奏实在让我不自在

8个人,严格来说有28对关系。夫妻,情人,亲子,主仆,情人与情人,仆人与仆人,……错综复杂的关系组成一个小社会,又通过一个中国轮盘游戏,被拆解成了独立关系,所有关系脱离了关系网成为诡异的表达,与非正常的人物属性对撞,显得太可怕了,总觉得法斯宾德对世界和社会充满恶意。

目前看的第二部法斯宾德。坦白讲他这种过于锋利又略怪诞的风格不大是我的茶,尽管用得好的时候能让观众为他对一些微妙心态的洞察力惊叹,但像本片这样的主题这么搞就让人觉得有点overdo it,也不让人觉得他对中产家庭在各种潜藏暗涌撕裂下分崩离析的描写有多么深刻。本片场景里的调度还是非常出色的,但像舞台剧一样的简化表达用来讲这个主题就噱头大于说服。德国新电影三杰里法斯宾德是唯一一个让我看得起鸡皮疙瘩的,就他作品里那些突出变态小心机的细节倒让人觉得纳粹德国这种事就会在这群人里头发生

这是法斯宾得格调最另类的一部片片了,虽然还残存着撒旦的余韵,但是却是极其有耐心的片片。人物的表演也极其克制,一旦克制,却呈现出了一种跟他原本的风格大相径庭的调调。在现场调度中,这片片尤其显得游刃有余;关于室内镜头的运用,也很有特色。婚外情,以及婚外情引起的怨恨、情杀的片子太多了,如此处理的情节、情绪的电影,恐怕法斯宾得还是第一人。

演员频繁的走位、摄影机频繁的运动、突然的脸部特写、玻璃和镜子的运用、矛盾诡异的配乐……这些元素的作用下,拍的确实有特点,但在整体上似乎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统一的影像风格,反而显得怪异、杂乱。主题上就是对(中产)婚姻生活的揭示和鞭挞,然而婚姻题材里拍的比这部好的片子太多了。观感一般。

窗外的风景代表着美好,而玻璃又将人物困在巨大的人造空间中求而不得。为了逃脱致命的孤独,他们选择放纵欲望,婚姻沦为了虚有其表的仪式。为了维持虚假的道德,他们用谎言掩饰自己的罪行。对对方的行径心知肚明,却用一种成年人的默契绝口不提。就像十字架下代表恶魔的腐烂的羊头。受伤最深的自然是女儿安吉拉,残疾正是她在集中营一样的家庭中失去自由的具象,正如她从不离身的娃娃。家教成了她事实上的母亲,她口不能言,因此从不撒谎,可以教授安吉拉戳破谎言的方法。于是一个向自己父母复仇的中国轮盘逐渐形成。而影片中的轮盘一共有两种,一种是安吉拉用来审判父母罪行的游戏,另一种是导演不断旋转的镜头。在两种轮盘下,所有的谎言不攻自破,所有的虚伪土崩瓦解。那些冷眼旁观的远景也再让我们反思,是否也因为心中的欲望,出卖了自己的灵魂。

一个空间,八个人,无数种缠绕的关系:夫妻、上下级、情人、母女仇恨、恋母、师生。古典戏剧的基底。场面调度堪称一绝了,这一部法斯宾德几乎全都是运动镜头。花式炫技却又很合理。借助了很多有趣的设定来完成空间感的延伸。八个人的内心戏调度才是最绝的。通过一个中国轮盘的游戏来撕扯每个人欲望、仇恨下的内心。极度分裂,甚至有些变态。瘸子、哑巴、瞎子、疯子等意向信号都汇集在一起,似乎在说着一切不正常又狂乱的东西。

和同年的《撒旦一击》《我只希望你们爱我》一样要素凑齐:剽窃他人的作家、母子(女)关系的映射。法斯宾德的电影里人物时常显现在玻璃之中,玻璃透彻而天然地将人物装置为本身的角色。同时镜头又持续不断地运动。在这种镜头运动与怪异的人物显现方式中,一副虚伪忸怩的作态诞生了。显然,玻璃足以成为极权与谎言的双重讽刺,问题是,不管法斯宾德还是谁,难道有人不迷恋它吗?

本片是法斯賓德向影響他甚深的戈達爾致敬之作,並重拾了他前衛劇場的創作風格。此片描繪一對夫妻欺瞞對方出差各自幽會情人之時,卻鬼使神差遇到一起,一場中國輪盤的猜謎遊戲,用近乎完美的攝影角度將幾個角色猶如棋子一般置於鏡頭下反復審視,各自內心的秘密在彼此之間的猜疑中展露無遺。結局跛腳女兒的驚世質問,卻是對德國戰後最痛苦的一次自詰

「シナのルーレット」还是那样,故事耐看性很低,调度依旧惊艳绝伦。可以说,这种室内戏,人物介乎于舞台剧和电影间的走位和动作,非常具有先锋性。法斯宾得本人估计也没想着说明白故事和人物,他似乎在探讨摄影机作为其中一个重要演员,去直接参与到整部戏的演出中。第一次看到如此拥有自我意识的摄影机,颇有意思,值得研究。

法斯宾德说过:死亡,意味着在星期天上午,不能听Kraftwerk的唱片了。死亡,也意味着周末的夜晚,不能看法斯宾德的电影。而法斯宾德的电影,也是一种死亡。法斯宾德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导演。这个被德国哲学规定和毁灭的、被德国音乐超越和束缚的、被德国电影同情和折磨的、冷漠与炙热同行、渐行渐远又是无比怀念的时代。

好伯格曼又不伯格曼!好喜欢!再次感到法斯宾德电影预设的对话对象是我们大众,一想到这点就很开心。表演方式介于室内剧和写实之间,布景也既美得一如既往又克制了戏剧性。我一直非常喜欢法国新浪潮里很常见的那种搭配一个游戏或者一顿饭的玄机四伏文戏,本片里玩中国轮盘那段也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