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大师(1988)
Le petit amourUP:2024-07-16
功夫大师简介
一个将近40岁的女人杰妮爱上一个约15岁的男孩,他是她女儿的同班同学。他尝试与她分享自己对电子游戏的狂热,尤其是“功夫大师”。在这个游戏里,一位蹦蹦跳跳的拳师必需解救一位被捆绑的年轻少女。这是一部“家庭影片”,片中所有的亲属、包括同学关系和住宅都是真的。法国观众也许更容易体会到这部影片游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趣味。就像电子游戏一样,本片的拍摄也是一个“游戏”。最后,男孩救出了被绑架的少女,瓦尔达也凭借她在真实与游戏之间周旋的能力,也将本片从庸俗与禁忌中拯救出来。
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最佳影片(提名)阿涅斯·瓦尔达
获得奖项
- 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
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 阿涅斯·瓦尔达 Agnès Varda导演
- 简·伯金 Jane Birkin演员
- 夏洛特·甘斯布 Charlotte Gainsbourg演员
- 马修·德米 Mathieu Demy演员
- 露·杜瓦隆 Lou Doillon演员
- 朱迪·坎贝尔 Judy Campbell演员
简评
Varda Retrospective# 笑死我了,一开始以为看的是欧容,但本片核心视角的位置作用显然与之相异(撞车等几处是主观镜头,其余基本是女主独白视角以及两人都出镜的第三视角,除了最后…),电玩的嵌入不禁让人想起阿丽塔,两对母子(女)的配合还蛮来电的
瓦尔达居然致敬了一次洪金宝!片名《功夫大师》来源于一款1984年的街机游戏,游戏创意来自于洪金宝导演的电影《快餐车》,由成龙扮演的青年托马斯一路过关斩将,最后救出女友西尔维娅。当年这游戏在中国被翻译成《成龙踢馆》,街机和FC都有移植,其中FC我通关了,街机玩过几次都在第二关挂了。影片中的15岁小男孩,痴迷这款游戏。而当时也正值街机的黄金年代,连巴黎街头的咖啡馆里也都会摆上几台,就像今天中国的咖啡馆里摆着租充电宝的机器那般。本片另一个看点是女主Jane Birkin和她女儿Charlotte Gainsbourg真实扮演了一对母女。40岁的大姐和15岁的小正太,在电影里不算啥新鲜事了。结尾很有意思,女人的放不下和男孩假装的放不下,都耐人寻味。
简铂金真的太可爱了,轻柔的声音和举手投足间不经意的吸引力,也言传身教给了夏洛特。在过程中女主角对于男孩的爱以及对于女儿的误解让我一度有点隐隐的忧虑,但是结局再次印证了,女性之间是可以达成和解的,而男性在有毒男子气概中成长不过15岁就会变得一点也不可爱。女性因欣赏男性投入游戏的专注与生机而生爱,而爱对于男性来说却只是另一个通关游戏。
一个将近40岁的女人杰妮爱上一个约15岁的男孩,他是她女儿的同班同学。他尝试与她分享自己对电子游戏的狂热,尤其是“功夫大师”。在这个游戏里,一位蹦蹦跳跳的拳师必需解救一位被捆绑的年轻少女。这是一部“家庭影片”,片中所有的亲属、包括同学关系和住宅都是真的。法国观众也许更容易体会到这部影片游走在现实与虚构之间的趣味。就像电子游戏一样,本片的拍摄也是一个“游戏”。最后,男孩救出了被绑架的少女,瓦尔达也凭借她在真实与游戏之间周旋的能力,也将本片从庸俗与禁忌中拯救出来。
依然采用了《幸福》的颜色象征手法。两人的白色衣服代表平等关系,女主更多是蓝色代表的自由,小男主则是红色代表的爱。但这些色彩经常被外衣掩盖,暗示着受到了世俗规则的限制。当他们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蓝色的大海象征着绝对的自由,白色的房子暗示着平等的地位。艾滋病是禁忌之恋的象征,红蓝交织的细胞暗示着那是真正的自由与爱,但被世俗恐惧。安全套代表着世俗规则,他为人们设置了各种禁忌。同时它也保护着人们的安全,禁忌也像对撞的蓝色红色彩蛋一样伴随危险。功夫大师代表着女主和小男主的禁忌之恋,通关字幕暗示着即使两个人战胜困难,幸福生活也不会持久。最终小男主通关了游戏,向女主表白,却无法传达。而这份禁忌之爱,也终究只会尘封在他青春的纪念册中,女主也可能只能为爱继续苦苦等待。
小男孩和中年女性间的纯情感好难得,影片从画面到气质都透露出表里如一的干净。通关后的游戏不能将喜悦长久延续,就像功夫大师和被解救女孩的快乐时光'didn't last long'. 14岁的男孩,开始刮胡须抽烟,昨天还能浪漫地让酒保给你打电话,今天就能边抽烟边把你当成谈资。爱是真的,现在的假装轻视是真的,未来有一天肯定会变也是真的,从导演到戏中人都已看透,“等你开始刮胡须,你就会离开我了”原来是这个含义。瓦尔达每部影片里都刻画了极其温暖的女性间的感情,母女、友人、陌生人,结尾女儿带来了花,和解也就成为花园中最亮眼的暖色。
脑补了马克龙和与法语老师布丽吉特的故事,也是一个十五岁,一个四十岁,只是结局不同。抛开世俗道德的偏见,只是纯粹把陷入爱情的感觉温柔细腻地描绘出来,带着浪漫的女性主观视角。好想听电影拍摄背后的故事啊,为啥瓦尔达能让自己青春期的儿子和简铂金拍爱情戏呀,又揉杂了真实的家庭关系,太先锋了。。
珍宝金的美我难以理解,真的是又像40又像15。未经社会规训的小男孩形象指代的是男人们的本性,所谓“内心的小男孩”。我观影过程中大笑不止腿上爆米花里没爆开的粒粒都给我爆开了,原因一是从头到尾这电影就告诉我们所谓爱情就是女人的自作多情,法国老女人精准自嘲,好东西好东西。原因二是我想到我热爱小男孩电影的中年男同室友说不定一边看一边在代入珍宝金,我笑的脱肛
【A+】(居然和《毕业生》有剧情的重叠。。一不小心一天看两部忘年恋)像是失去了锐气的《幸福》,不再有先锋的剪辑、大胆的色彩表意,但却更加舒适随意、与忧伤。同样将道德情感置之不理转而冷眼旁观的隐忍,一部是残酷,一部是凄凉,以游戏媒体介入,最后不过一样是一场游戏一场梦。情感处理的干净利落,瓦尔达的美学系统太舒服了。
不知道是不是只有瓦尔达能拍出这样不加口号、不做修饰的禁忌之恋。AIDS阴云下成长的一代人,面对的是性的恐怖化与爱之去本质化。在这样的关头纯粹地爱上一个人,似乎成了一种追忆。非常喜欢几处阴暗的室内布景,与电子游戏的科技现代感对比强烈,也似乎暗示着两代人对爱情理解的撕裂。此外,即便本片中夹杂了种种政治表达,也没有丰沛自然的情感流淌,相当高明。
即使观影中不断响起道德警报,依然觉得这段「不伦恋」很纯粹美好。瓦尔达在镜头外「操纵」儿子与简伯金的忘年恋,简伯金亲女儿在电影中目击母亲与同学接吻,以及不断穿插的艾滋病(德米此时应该已经患上艾滋),现实的信息介入过多,导致严重的出戏感,却也为故事增添了一份虚幻的实感。
瓦尔达这部跨越了事实虚构边界的「幻想传记片」里包含了《拾穗者》中出现的许多主题:年华衰退意味着什么?我们能够爱谁?电影被准许讲述些什么样的故事?而在处理纪录片与剧情片的关系上 这是一种个人生命的内含成果:她将她自己、她的朋友、她的家人都直接或间接地含括在了自己的作品中 戏内与戏外的人物关系产生互文 这就给影片本身增添了新一层的意味与观赏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