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少年(2018)
UP:2024-08-07延边少年简介
入围戛纳短片单元的《延边少年》,故事围绕着“少年的烦恼是什么”展开,主要讲述朝鲜族少年花东星离开村庄去城市寻找父亲索要旅费的故事。该片在湖北宜昌和吉林延边两市进行拍摄制作,选角近万名。
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短片特别荣誉奖魏书钧
获得奖项
- 第71届戛纳电影节
获奖:短片评审团特别奖
- 魏书钧 Shujun Wei导演
- 魏书钧 Shujun Wei饰 修理工
- 李少华 Shaohua Lee编剧
- 高临阳 Linyang Gao编剧
- 王階宏 Jiehong Wang摄影指导
- 谢加其 Jiaqi Xie选角
简评
延边少年,边境小城迷茫少年。真无聊,空有摄影和音乐,空有东北地域的意境和老成少年的不俗表演,这拍的都是什么啊?这故事就应该从后面问“朝鲜是否又核试验不让过去”那里开始,然后故事加以丰满,结局改成少年前往朝鲜终于畅通无阻,但他选择沿路返回……我想玩那个F1实感赛车!!原以为俄罗斯有《捕鲸男孩》,中国有《延边少年》,结果……如果延伸成长片,恐怕充满灾难性。
一些没有缘由的戏,其实并没有什么内容,人物的行动很散,很不实在。能看到很多符号,很多元素,很当下的捕捉,这些设计和选取都很聪明,可惜没把聪明劲放在创新和呈现上。地域困境,人物困境,几乎只通过台词表现出来,在镜头里你看不到犹豫和选择,追求和舍弃。开场不久的一个少年骑摩托的镜头,道路两旁分别是中文和韩文,这个镜头力量足够大,别的就没有了。
短小精悍又有导演的桥西区说的是母爱的缺失和看不见的父爱的镜头,让这部片子更加的取消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别是延边这一个被遗忘和抛弃的地方做主题的时候,内容不言而喻,但没看懂的事父亲的爱和青年的他想要闯天下之间的关系,收尾的那一刻用的挺巧,不知道与开头打牌的对话是否有隐形关联。
看完导演的长篇作品后来看的这部小短片。感受到了导演很想通过一系列符号式隐喻来表达,很明显他也做到了,他将整个故事都置于他的符号体系里,所以剧情被理所当然的当成思想的载体而忽视了一系列逻辑与合理性,不太喜欢散乱且奇怪的剧情走向还有奇奇怪怪的台词;导演的长镜头功底与精密的调度功底在本片就初现端倪,喜欢海盗船上摇来摇去那段,好美妙,不过还是被刻意且无聊的台词打断了;空间的构建是本片最美妙的部分,室内室外形成的景深美感以及与导演所表达的东西形成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太令人舒服了!看了魏导俩作品,感觉结尾一直都是问题,又不干脆利落又不拖拖踏踏,总之是那种“就这样就完了?那还不如早点完呢!”的感觉。
作为延边本地人,忍不住了,太难看了。能记住这片名是因为当年还听人捧过。真的吗,大众对延边的认识就是这样的?看了一下,18年的?08年延吉看着也没这样,净找那土破的地方拍,学啥乡村贾樟柯。也就河坝那海盗船让我认出来这是我家,结果还在那聊去韩国打工还是整容,姐姐还是女团,净整这表面功夫。15分钟啥也没讲,一溜号都过去了。再一查导演,北京出生,懂了。其实那个乡愁一类哈,赴韩这事儿真没那么大,天天都有去韩国的飞机,家家有人去韩国,你一个延边少年跟我说不知道去韩国咋回事?我个不会朝语的都知道。干嘛拿我们边陲小城做文章啊,那文化不就是个背景吗,延吉有延吉故事啊,延边人脱离城市社会了还是咋的?头疼,真的头疼。
这小伙表情贼好。尤其电玩城那两分钟。你觉得恨却离不开。电视都没信号。摩托都打不着。电玩还坏了。海盗船也没得电。姐姐补了会儿妆,姐姐还唱了歌,姐姐上班还得做早操。热水浇着了摩托车,爸爸被锁在了维修店,朝鲜还在核试验,韩国还是没得去。没台词的时候镜头语言挺好。剧情留得也挺有遐想空间。
有关《野马分鬃》的关键词都能在《延边少年》中提炼出来,车(自由)、远方和少年的忧愁。两部影片气质全然不同,《野马分鬃》里透着一股王朔的野,但透露着魏书钧自己的气质,一种顽主式的幽默,而《延边少年》则更像是对大师模仿的习作,人物本身缺乏承载哀伤忧愁基调的设定,设置在延边又没有凸显因文化认同所导致的疏离和伤感。我以为寻父像是《雾中风景》中一样的引子。人物在发展过程中不承担戏剧推进的作用而被着重展现其状态,但这种情绪又缺乏必要的铺垫和由来变成为了无病呻吟。作为短片而言制作很精良,但不明重点。
20210703skp rendvous书店讲座,与导演魏书均和奇爱博士一起看的!可能是因为大家一起看的原因?特别有氛围,出乎意料的好!东北小城的萧索,青春的悸动,比逍遥骑士还孤独的摩托车少年,可能无法成行的southKorea之旅!尤其是晚上,男主人公与女孩在摩天轮还是海盗船那段的光影,好温馨好浪漫,还恰到好处!小男主人公演得真好,比现在那帮小鲜肉更有质感更有演技,不知道他未来还会演戏吗?
影片出片名前的几个镜头就已经把故事讲完了,少年憧憬着能够早点去韩国,青年已经坐上了去韩国的车,老年人从韩国挣钱回来落下一身病。用三个年龄段的人已经暗示了延边少年的一生了。把少年去找父亲借钱这条线作为叙事主线来写,辅线是少年寻找自由,少年踢足球镜头是在一个门框内拍摄的,象征束缚。少年遇到美甲店服务员后,一起玩游戏机接着游戏机故障,早晨少年在封闭的亭子内醒来,象征束缚。少年跟父亲第一次对手戏,父亲是被关在修理店,父亲也是被束缚的。少年骑着摩托,遇到前方交警禁止通行后,也调转车头往回开,象征束缚。也就是说现阶段的少年完全生活在一个困境之中,在其成人后无外乎两个选择,要么像美甲店女服务员和他爸一样留在延边当地做着日复一日的工作,好么就像影片开头的人一养去韩国挣钱,然后老了回来,而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魏书钧的成长是显而易见的,这才不到五年的时间,他就已经成为华语电影创作者之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从这个短片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的是,魏对于表演状态以及视听节奏的娴熟把握,戛纳的判断是足够有远见的,这种对“技艺”的纯熟把握可以抵消情节的羸弱,因为前者是通用性的。只要能克服这一点,加之足够实在的观察与创作力,其创作潜力便是极其广阔的。我相信魏书钧的上限仍不会止步于今年上映的这两部作品。华语电影缺少的并不是像毕赣这种ego充沛但创作意识松散的人,缺的是像魏书钧这样技艺扎实、关照细微并勤勉努力的人。
青年导演魏书钧18年的习作,也以此作一举夺得73届戛纳主竞赛单元短片特别荣誉奖。真·年轻有为。寥寥15分钟,人物环境光影调度都塑造得可圈可点,游艺厅与海盗船两段情节的镜头设计饶有趣味。透过男孩摩托车的视角,整个边境小镇的苍茫感呼之欲出。唯独情节上人物行为动机的自洽性比较干涩,或许也是受制于表达篇幅的缘故。继续期待着导演的《野马分鬃》能够早日定档…
补一下最近声音很大的导演魏书钧,宇宙级免责条款:评论纯属主观,但尽量不吹不黑。关于这部:总体上无功无过很平庸,算是学生作品里有模有样的一档,具备日后成才的基础。虽然应该打三分,但鉴于我最近摆脱了打二分很难为情的心理状态,以及我真的很讨厌命题浮漂还堆砌一大堆符号的片子,你的符号藏不住就会显得整体很单薄,因此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