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1991)

UP:2024-08-09

演员表剧照影评播出时间结局 主题曲
孔子

评分:9.3 导演:张新建 / 刘子云 编剧:张辉力 / 方肇瑞 / 张营 / 陈子钊
主演:王绘春 / 韩福利 / 焦体怡 / 宋文青 / 孙小惠
类型:剧情 / 传记 / 历史 / 古装
片长:5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1991
IMDb:

孔子简介

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生活在二千四百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靠自己的勤奋,精通了“六艺”,博览了天下的典籍,以学识闻名于天下。他兴办私学,培养了一大批治国平天下的人才;他主张“恢复周礼”,倡导“仁者爱人”和“中庸之道”,以图安定动乱的天下。五十一岁,他虽然出仁大司冠高位,却仍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只好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寻找贤明的国君……。然而,颠沛流离十四年,最终仍是一无所获,只好又回到了故国。年近古稀的孔子,并未被命运所屈服,他一边教弟子,一边修纂《春秋》,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政治主张,融进了《春秋》的字里行间……
  该剧艺术地表现了孔子坎坷的一生和博大的思想。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堪称一部历史文化巨片。

简评

孔子,他哪怕是对于时代或者君主有一丝一毫的妥协,那他的结局绝不是如此,但这正是读书人的骨气,非我理想,绝不苟同。从客观角度分析,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极致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在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注定不能实现,这也注定了他最后的理想破灭。但正是孔子的理想,照亮了华夏天空关于忠孝的礼仪规范,我们不需评价它的是非对错,因为在是非对错里我们俨然是一名华夏子孙。而后人政治家利用的孔子都是人造的孔子,并非是真的孔子。

看过之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好剧,古朴真实又考究。老作品是真的在创作艺术。作品很好地展现了孔夫子波澜壮阔又曲折坎坷的一生,他的刻苦学习和智慧所达,为求理想九死而尤不悔的执着,他的成长、转变和坚毅刚强,他对学生的真情厚谊,他伟大的人格感召等真令人向往。作品返璞归真,人物演绎得都很鲜活,孔夫子的英武与失意,子路小可爱的叛逆与忠诚,孔子母亲的伟大,甚而连昏庸的卫灵公简单的几个镜头都立体真实。确实是“天不生仲尼,而万古如长夜”。没看前些许担心,但第一集就开始流泪,最后几集更是流泪不止。只有孔子那样伟大的精神人格,才会感召那么多才华横溢的弟子跟随传承,也只有那么了不起的智慧才能塑造中华文明,这使人成为人的学问,真是人类思想的瑰宝。王绘春还原得简直是孔子本人,每次看牙齿都想笑,这是我跟孔子唯一相似处了~

非常尊重历史,基本是按照《史记·孔子世家》拍的,略去了其中一些诸侯卒以及几个典故等与孔子实现理想无关的细节,少部分史记文学色彩过强的地方又参考了《孔子家语》。如果是对着史记来看这部剧,史记基本上就是剧本,人物对话台词都原封不动搬过来了,基本没有戏剧化的改编。此剧服化道和场景很考究,农民破旧的粗布衣,村里夯土加木结构的房子,只有简单的织布机和坐着的草席,同时用了大量镜头详细还原乐春秋时代吃饭、议事、加冠、行礼乐等流程,俨然一本《春秋生活指南》。人物也演活了,老年孔子的眼神和牙齿,和孔子像太像了,几个镜头,就把子路、子贡、颜回各自的性格特点演明白了。孔子一生坚持了他以礼行事的原则,放弃了很多出仕机会。尤其是南子举荐他的时候,想起了他那句“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对历史不可不谓之还原,但就现代的影视来说,这样的画面是可以说简陋了。没有精致的妆容、配乐、布景,却感觉到满满的高级感。意境苍凉无力,这是现在绝大多数影视都不曾出现的。以前看的片子中也有三国演义能具有,开头片尾曲给人以思考,而剧中前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期是怀有雄心壮志的大度,出谋划策时的意气风发。以后看电视剧注重看看,虽有现代技术,但在表达上反而是在开倒车呢?

超级无敌爆赞的良心剧啊,值得反复观看。论语里一句话就是一个故事。之前脑补的孔子的形象、祭祀礼仪、子路丰富饱满的性格、孔子见老子的场景、夹谷会盟、与南子相见、困于陈蔡,真的像穿越时代亲临那段历史一般,自带记忆点。孔子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推行仁德礼制。尽管在礼乐崩坏的时代始终未得志,但不可为而为之的恒心和毅力却激励了世世代代。万世师表永远敬仰。

从孔子少年求学到去世的一生。整部剧的服化道穷但极为讲究,一些礼仪规范、动作道具比大多数纪录片还要考究,或者将这部剧作为纪录片看也不为过,里面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对白使整部剧生动了不少。前几集孔子求学与成长的过程节奏较慢,之后渐入佳境,尤其是最后几集,孔子周游列国胸怀大志却又惶惶如丧家之犬,妻子儿子与心爱的弟子接连去世,不过即使经历了这么多坎坷最后仍留下大道之行的理想希望。最让人惊讶的是主演王绘春时值仅而立之年,演技就已经如此让人叹为观止。唯一不足之处在于太过于照顾观众,所以里面所吟诵的诗经的诗句全是白话文而非原文,导致例如八佾舞或是祭祀等场景,演员穿着合适的服装做着合适的动作却说出让人出戏的白话,不过在整部剧占比不多,瑕不掩瑜。

真的太赞了,看得津津有味,无论从场面道路,人物演技,都很有历史感。孔子的形象栩栩如生,似乎让我回到远古的春秋时代,见到了这样一个智慧又有趣、一生坚持自己的治国之道而最终未得以实现抱负的圣人。孔子的妈妈的坚持,孔子与弟子的感情,孔子的眼泪,好多地方都是本片的亮点,感人至深。

没有任何商业或娱乐色彩,完全怀着对先贤的“温情的敬意”拍出来的电视剧。从道具、音乐到置景,都充满了先民的古朴浑厚之风。对孔子形象的塑造,以及对经典话语的阐释,都在不失人情之余又能显出崇高的风格。从“子见南子”这一情节的重塑上(以音乐作为二者的媒介),可以见出彼时创作者的功力与胸怀。饰演孔子的王绘春彼时不到三十,演绎晚年的孔子却惟妙惟肖,实在令人叹服。

孔子,他哪怕是对于时代或者君主有一丝一毫的妥协,那他的结局绝不是如此,但这正是读书人的骨气,非我理想,绝不苟同。从客观角度分析,孔子是中国古代社会一个努力的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在那个君主昏庸的年代注定不能实现,这也注定了他最后的理想破灭。但正是孔子的理想,照亮了华夏天空关于忠孝的礼仪规范,我们不需评价它的是非对错,因为在是非对错里我们俨然是一名华夏子孙。而后人政治家利用的孔子都是人造的孔子,并非真是孔子的初心。

强烈推荐,非常值得反复刷的一部好片子,把孔子的生平介绍得很透彻。本片情节之合理,服化道之考究,怎么夸都不为过。举个例子,第一集有一场戏是鲁昭公召集国人宣布废除中军,鲁昭公带着九旒冕,把控鲁国军政大权的三桓也带着相应的五旒冕和三旒冕。而这样的细节在片中比比皆是,做到这种程度必须给10分

非常优秀的作品,剧内它很注重每个年龄段的孔子,也还原了人处于时代的极大无奈与纠葛,左右环境的总是那些扶不起的墙的虫豸与狗屎。剧外是编剧,更考验编剧背后的人,它是一部统战作品,为了修补(利用)儒生们的关系,但编剧并没有陷入谄媚:剧中孔子开启平民教育,却“但是女人不行”。这部剧堪称时代见证,百年后,它会在历史课本标明一个极其痛苦不堪回忆的时代结束了。

很好的一部作品,尤其有帮助的一点是把论语里的一个个孤立的片段全部串连在了一起(放在了具体的历史情景下),也使人对于春秋时代的文物风俗(据说本剧考证颇为严谨)以及诸弟子的人物形象也有了较为直观的认知。演员的形象与演技也十分还原。唯一能想到的缺点是有些台词(包括歌词)选用了白话译文,念出来显得格格不入。此外对于孔子形象的塑造问题可能有些争议(如对“礼”的态度),但此争议由来已久,电视剧也只可能选取某一种阐释,所以也无伤大雅。

孔子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