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毛皇帝(2018)

UP:2024-08-12

红毛皇帝

评分:7.3 导演:岳廷 编剧:
主演:顾东林
类型:纪录片 / 歌舞
片长:89分钟 / 93分钟(重剪版) / 98分钟(2021纪念版)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 河南话
影片别名:Dancing in the Wind
上映:2018-07-22(FIRST青年影展)
IMDb:

红毛皇帝简介

“红毛皇帝”顾东林离过两次婚,独自拉扯着上初中的女儿婷婷。年轻时爱蹦迪的他,如今无聊了只能去公园里蹭别人的音响跳舞。2017年的直播浪潮,将他和舞伴们群魔乱舞的形象推到了公众面前。从此,“尬舞”彻底改变了他的家庭、爱情和生活。

简评

片子刚一开始,我看着那些自由的尬舞,心想,这才是纪录片该有的样子。实话说,打动到了我。有个细节令我对红毛皇帝有了新的认知。在跳完舞后,广场上留下垃圾。清洁工过来打扫,可红毛皇帝心里有些过意不去,想抢过来扫把。这种细节是很生活化的,一下子就让我有些触动。唯一有点让我不舒服的,是最后剪辑进去的红毛皇帝临终在床上的状态,我不知道播的那首歌是不是早已准备好,还是说,就是如此。但我始终感觉有点不舒服,有些不尊重了。

“后独立电影”时代里的独立气质的纪录片作品。既站在第三方立场客观观察、同时注重不触碰当事人的隐私,又立足问题意识、将当事人直播生活背后的家庭、人生与社会关系脉络梳理得清清楚楚,虽点到为止但逻辑井然。其章节设计、影像语言和剪辑手法,也体现出超越学生身份的成熟,让人生敬。个人视域中的瑕疵,是空镜头处理不够自然,而拍摄视角相对单一。将影像作为客体的话,可以评四星;而之所以五星,是在于它以个体在时代洪流面前的执拗生活、顽强挣扎与最终凋谢,足以引发超越身份、阶层与文化背景的受众的深深共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本片不只是写“红毛皇帝”,也是在写我们每一个身处当代的生命个体自己。

相比于实体空间,互联网可以是最公共的也可以是最私人的,我们基本上就是在同一个空间里各说各话却相互被冒犯到。片子里不管是直播的人、看直播的人、拍摄的人还是被拍摄的人,所有人都要被媒介平台所榨干似的。前半段红毛被公序良俗所驱逐的过程拍砸了,后半段家庭关系的介入才让人物鲜活起来。最后,在拒绝污名化的同时也应该拒绝上价值,纪录者要警惕自己的一切主观立场,因为本质上主流与非主流中间只有泾渭之分并没有清浊的差别。(机缘巧合之下在今天放映、观看了这部纪录片,祝愿婷婷明日高考顺利!)

有一群人我们可能从未了解,但我们需要了解,这才是社会。可能是受制于拍摄场地或人物活动,节奏我不太喜欢,但内容还挺好玩的。纪录片的有趣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拍摄人物的个性和制作者的敏感度,这一点这部片子都有了,制作时间很长,过程很完整。映前从李子为女士开场导语中得知红毛皇帝已经去世,再看影片,见识了他的一段人生,倒是感悟了很多。红毛是个好人,希望他可以在天堂尽情舞蹈,.P。—— 北京

整体下来还是比较有灵性的,还算不错,但主要也是胜在取材。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Pink Floyd的[Wish You Were Here]历经了两个空间,一是对顾东林这位“红毛皇帝”的收尾进行曲,二是结尾的时候放出了一个为电影打赏的二维码,这个时候一下子从影像拉回现实甚至不需要做任何技法,感觉这样做也并非不妥,只是看着二维码听着“不合时宜”的配乐又显得本片像是给导演本人的赞曲一样。

。看的是2021纪念版。导演的社会意识不错,选取的人物和角度很有意思,和拍摄对象的关系也处理得很好,从而能顺利地无缝介入到对方的生活中去。但叙事比较平实,好像过于中规中矩,对人物的性格、内心和处境开掘不够。纪念版的片尾,导演回顾了主人公去世时和去世后的一些情况,表露了自己的感情,以及片子上映后对主人公(及其女儿)产生的影响(最后捐出放映收入给主人公女儿),这点挺让人感动的。也体现了纪录片在记录时代面貌之外的价值:关爱他人,介入现实。。

影片题材本身属于社会学范畴,但仅仅被拍成了普通的人物专题片。红毛皇帝从引领郑州尬舞文化到被官方驱逐踢出公共场域乃至于最终罹患绝症而亡,其命运的转变实则是和体制遗毒(红毛是一名退伍军人)、大众审美的粗暴标签化、公共领地(从公园到互联网)的争夺与占领有着密切关系的,然而导演只是浮光掠影地提及了一下这些内容,并没有进行深度挖掘。而且当导演在影片中定义某些媒体对待新闻人物的功利性态度时,却忘记了自己其实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至少显示不出彼此的区别),这种天然地将自己排除在外的批判性也显得很浅薄。好在最后新增加的五分钟内容记录到了红毛在弥留之际的生命状态,而且展现形式是以手机竖版构图进行的,这种拍法倒是定义了红毛被网络直播所框定的人生——尬舞与图像终于联结在了一起。

将一个已经被新闻媒体报道很多的人物做成纪录片,确实需要长时间的跟踪记录,找到当事人自己的内心矛盾,与社会的矛盾,与家庭的矛盾,将多重矛盾钩织在一起才是最全面的活生生的人。这个人物天然的草根特色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但是同时也建议在后期处理影像素材的同时避免碎片化,无关镜头画面大胆取舍。这是巨变之下中国社会的草根小人物的故事!

算是直接电影吧,摄影机只记录,作者与事件保持距离,分段的事件叙述也更贴合对个人传奇的书写。对尬舞现象剖析是浅尝辄止的,好在对象是鲜活的,偶发的事件竟赋予了情节剧式的连贯观感。多重媒介的介入、红毛对媒介的态度是个看点。结尾红毛奄奄一息的影像配合Wish You Were Here泪崩,皇帝与尬舞之国的终了。

只说说看的时候的感受,看的时候灵感不断,希望有一天有人拍一部关于广州炒螺明。红毛皇帝比很多所谓的“人”性格好,敢怒敢言,努力活着,他的女儿在这个环境中已经长成了小大人。还有比较印象深刻的是“某校新闻专业”同学的采访,这些同学大概都毕业了吧,不知道他们回看会不会觉得自己的拙劣离地,以观看弱势者的态度采访不知道能得到些什么。如果正如原片嘎然而止,远没有今天看的震撼,讲述他生命中最后一段时间的新剪辑片段,我不敢看宁愿刷起了手机,从尬舞火起来到因为尬舞被打压到纪录片发行而获得人生中短暂的辉煌时光,到最后患病逝世,甚至病重的那段日子还在“被”哗众取宠,太残酷太狠毒了人类

还是很喜欢的,乡音无改,魔幻依旧,这是我的故乡,是我不愿回去的地方,但那里生活的人与我有关。“反体制”的表达恰恰是因为不在权力秩序内,婷婷跟我很像,我父母是自由职业者,他们游离于灰色地带,于是我们的“反叛”就是拥抱了权力秩序,并自觉维护这种秩序,顾东林反复试图以“我祖上也曾阔过的”与秩序叫板,都是在顺从权力秩序来反抗权力规训,那一句“快手不倒,陪你到老”,尤其让人悲哀。小到一个家庭,大到整个国家,都是如此。

想看这部纪录片已经很久了,终于因为特殊的原因被导演传到了B站。其实前半部分(大概前百分之60)可以看出题材是好的,但是导演的叙事技巧、剪辑和人物关系处理存在问题,使得极具戏剧化的人物和故事在观感上并不突出。从正片来看,片子最大的意义在于展现特殊个体的生存状况,而新剪辑之后的结尾部分则是我最喜欢,纪录片的意义大概就在于此吧,能够让观众为之共情,并进一步对角色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