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三城记(2013)
Byzantium: A Tale of Three CitiesUP:2024-08-21
评分:8.7
导演:Anna Cox
编剧:David Moore / Mike Smith
主演:Simon Sebag Montefiore
类型:纪录片
片长:60分钟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Bysans: Tre städers historia
上映:2013-12-05
IMDb:tt3573194
拜占庭:三城记简介
Simon Sebag Montefiore charts the rise of Istanbul from pagan trading post to capital of three empires and two religions, becoming not only holy but the most coveted city in the world.
相关影片推荐
- 西蒙·塞巴格·蒙蒂菲奥里 Simon Sebag Montefiore自己
简评
运动时看的,一边学英语一边学土耳其知识。拜占庭(希腊),君士坦丁堡(传统东正教,在面对突厥威胁时求助西部基督教,没想到迎来了十字军东征,君士坦丁堡被掠夺,最后因基督教内部的斗争而灭亡),奥斯曼帝国,穆罕默德二世登基后采取开放政策,使得伊斯坦布尔重获繁荣。//奥斯曼帝国的崩塌,大部分源于统治者之间的内斗,为了继位可以手足相残,这个法例也是很有问题。奥斯曼在19世纪末,为了应对英国和俄国的侵略意图,选择跟德国联手,最后介入一战并最终战败。英法进驻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在凯尔末的带领下发动独立战争,最终赶走侵略者并建立土耳其,迁都安卡拉,并废除哈里发制度,他认为真正现代的国家不应受教派影响。索菲亚大教堂在建国后的80多年不属于任何教派,只是一个博物馆,直到最近埃尔多安又走回原路,想把它改回清真寺。
土耳其旅行回来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对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感兴趣,找来这部纪录片看。挺好的,简明扼要又带有情节,不枯燥的讲述了三城的演变,宗教的变革。都是人类,逃不过野心战争情欲权利享乐这些关键词,任何一个帝国都活出了同样的兴衰荣辱生命曲线。
原本对土耳其兴趣寥寥,《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掠影和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让我对这个多元素交织,盛极一时而如今衰败的城市有了好奇。三个名字,一个城市的故事在这个纪录片有非常出色的展现。圣索菲亚大教堂真的美的让人神醉。
茨威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为君士坦丁堡写过《攻占拜占庭》,那无坚不摧,千年不倒的城墙上莫名打开的城门让这座城市瞬间倾颓。对于这座城市,又何止这场史诗之战,从罗马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决裂,拉丁蛮族和希腊君子的敌视,十字军的践踏,伊斯兰的侵占,再到沙俄与英法的觊觎,以及那些骇人听闻的宫廷故事。拜占庭,最不缺的就是史诗啊!
看到结尾才知道,闹半天圣索菲亚要从博物馆改回清真寺,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有争论。拜占庭·三城记,2013年播放。那说明早于7年前,这个问题在土耳其便是朝野上下热议之话题。纪录片信息量太大,门槛太高~都快看傻了。仅第一集,我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因为全是陌生知识点,每次都看睡过去~还前后接不上,怎么就从这儿跳到那儿了?中间到底隔了多少年?于是不停翻看,理时间线。主持人就不能多强调一下时间吗?或者用图示示意一下该城历史发展轨迹?毕竟是面向大众的普及纪录片,不是每个人对拜占庭都跟历史学家那么懂。
最近一次旅行在两年前,最近一次旅行是拜占庭。这样的纪录片天然吸引半个精罗人,BBC没有叙述景点,而是围绕这座千年之城的历史用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和伊斯坦布尔分叙三集,从曾是基督世界的中心到因为嫉妒阴谋和野心而倒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的铁蹄下,又在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中再成为中心。这座千年之城起起伏伏,见证着人类的恶与善。最后祈愿世界和平,疫情退散,能在护照过期前去罗马和耶路撒冷。
因為喜歡這座城市,於2017年至2018年間去了三次,它的歷史和血淚,它交錯的文明和奢華,它的地理險要、自然景觀和文化,讓人著迷。一直認為伊斯坦布爾、威尼斯、布拉格,都是極其美輪美奐的城市,而沒有哪座城市如伊斯坦布爾這般混合了如此的不同文明、宗教的洗禮與交融,這使得它更神秘。喜歡聽宣禮塔傳出的聲音,雖然並不知曉內容,但因它,內心的寧靜和祥和感會突然而至。
纪录片始于并终于Hagia Sophia, 前900年多是教堂,后500年是清真寺,贯穿讲述1500年间这个帝国之都,宗教与王权更替的历史,从希腊殖民的拜占庭东正教,罗马基督教统治时期的君士坦丁堡到后来土耳其人进来后的伊斯兰教的伊斯坦布尔。浮光掠影却又娓娓道来展开历史长卷,讲诉三城的前世今生。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这座有着三个名字的神圣又伟大的城市1500年的历史变迁,真是太迷人了,这座拜占庭艺术最高代表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和每次扫到的城市俯瞰图都让我美到过呼吸,太美了看得我心驰神往刚接触查士丁尼时代时和东京电视台略微聊了点她突然感叹“有时候了解一点之后发现绿教也有作为开化的一方时候,不过现在又重新封闭起来了,变回清真寺还是今年的事情呢,真是奇妙啊”,我讲时常有这种感觉历史在倒车,姐姐反讽着说“螺旋上升螺旋上升,比三叠纪那段时间上升了不少呢”,900年里它是教堂,接下来的500年里它是清真寺,然后一段时间是不带宗教色彩的世俗化博物馆,现在又再次成为清真寺……好勒,即将要开始更详细的奥斯曼帝国历史补课之旅,真有意思。
拍摄与剪辑的风格不是最喜欢的那种,包括讲解者啦,明显不够自然。但是通过有限的时间,罗列出了伊斯坦布尔的前世今生,个人以为,再增加一集,把一战后至当下的伊斯坦布尔展开好好讲讲就更好了——也许因为它不再神奇了吧,既失去了权力中心的宝座,也从宗教的顶端走了下来。希望土耳其坚持住它的世俗化,不要走向宗教国,中东已经很废了,需要一个璀璨的带路人!
在小红书上看到这个纪录片主持人是耶路撒冷三千年作者 知名历史学家和旅行家。三集记录片,确实很扫盲,知道了冲突所在,基督教内拉丁语系的罗马天主教和希腊语系东正教,圣彼得教堂和圣索菲亚教堂,君权神授,从君士坦丁堡到拜占庭再到伊斯坦布尔,造就了这个历史色彩浓重的城市。看纪录片的时候觉得城市怎么那么熟悉原来是《但丁密码》取景地。
这是一座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大城,坐在家里光看着就很吸引人,所以伟大的文化于物质精神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尤其是城内圣索菲娅大教堂,一千多年历史积淀,三大宗教留有痕迹,天主教风格的主体再结合穆斯林的小塔等外观,庄严与绮丽同在。进入教堂内,皆是金碧辉煌的欧洲古典风格装饰与壁画,最喜欢的就是教堂穹顶上的那一副圣母怀抱圣子壁画,据说当时最杰出的绘画大师需要几年的创作时间才能够完成,仅靠绘画就能够表现出圣母的庄严与慈爱,让人心生向往并产生圣洁之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