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普利(2024)
评分:8.7
导演:斯蒂文·泽里安
编剧:斯蒂文·泽里安
主演:安德鲁·斯科特 / 达科塔·范宁 / 强尼·弗林 / 毛里齐奥·隆巴迪 / 玛格丽塔·布伊 / 维托里奥·维维亚尼 / 弗朗西丝卡·罗马娜·贝加莫 / 艾略特·萨姆纳 / 肯尼思·洛纳根 / Gennaro Arena / Laurence Mazzoni / 博基姆·伍德拜因 / Renato Solpietro / Leonardo Sbragia / Mauro Marino / 马西莫·德·洛伦佐 / Daniele Amendola / Enrico Roccaforte / Giacomo Colavito / Francesco Biscione
类型:剧情 / 惊悚 / 犯罪
片长:50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汤姆·雷普利 / 瑞普利 / The Talented Mr. Ripley
上映:2024-04-04(美国)
IMDb:tt11016042
雷普利简介
安德鲁·斯科特将主演金牌编剧斯蒂文·泽里安自编自导的新剧《雷普利》(Ripley,暂译),化身天才雷普利!Showtime已正式预定首季8集,泽里安将同时肩负第一季整季的编剧和导演工作。本剧将根据派翠西亚·海史密斯的《天才雷普利夫人》、《雷普利在地下》、《雷普利的游戏》、《跟随雷普利》和《雷普利在水下的男孩》等五部小说改编。剧集中,汤姆·雷普利(斯科特饰)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一个混迹在纽约小偷,他被一个有钱人雇佣前往意大利,试图说服有钱人的流浪儿子回家。汤姆接受的这份工作,也成为他充斥着谎言、欺诈、谋杀的复杂生活的开端。
- 斯蒂文·泽里安 Steven Zaillian导演
- 安德鲁·斯科特 Andrew Scott饰 Tom Ripley
- 达科塔·范宁 Dakota Fanning饰 Marge Sherwood
- 强尼·弗林 Johnny Flynn饰 Dickie Greenleaf
- 毛里齐奥·隆巴迪 Maurizio Lombardi饰 Inspector Pietro Ravini
- 玛格丽塔·布伊 Margherita Buy饰 Signora Busi
简评
传统表演里会评价说是“人保戏”还是“戏保人”,这部剧可以说是互相成就。环环相扣、稳步递进又高潮迭起的剧情,质感高级、细节严谨的镜头设计,跟演员们的表演达到了高度匹配。尤其是主角一个人就完成了差不多八成的戏份,大段大段细致又清晰的独角戏竟然在无声又扎实地推动情节发展!长时间近距离的观察好似拉近了观众于汤姆雷普利的距离,开始理解他的想法,为他的罪行找理由,并默默希望他不要被抓到……好演员,好故事!
酣畅淋漓,惊喜不断。这是我的上半年最佳神剧,摄影美术和表演故事皆为佳品,内外兼修。最有趣的是雷普利的犯罪过程,充满粗粝和意外,甚至有些滑稽,尤其是危机和马脚即将来临的紧迫感,让人类的善恶为彼此捏把汗,足以彰显演的非凡的功力和视角的刁钻,这是很多犯罪题材无法达到的高度。艺术概念和犯罪心理的结合成为本片的一记重拳,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乖张有力,尤其是光影塑造的艺术理念中凸显了黑暗中不可见的部分,宛若人性中最不可捉摸的地带,而卡拉瓦乔本就是巴洛克艺术的巅峰代表,有着杀人流亡的经历,但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雷普利却免于罪责侥幸逃脱,谎言和行凶在古老的雕塑和绘画以及众目睽睽之下发生,这成功的背后显露着太多人性的弱点和机缘的巧合,但人性的弱点更彰显了故事本质。当然事件发生在当今科技时代的绝无可能。
酣畅淋漓,惊喜不断。这是我的上半年最佳神剧,摄影、美术和表演、故事皆为佳品,内外兼修。最有趣的是雷普利的犯罪过程,计划之中充满粗粝和意外,甚至有些滑稽,尤其是危机和马脚即将来临时的紧迫感,让善与恶为彼此捏把汗,足以彰显演的非凡的功力和视角的刁钻,这是很多犯罪题材无法达到的高度。艺术概念和犯罪心理的结合成为本片的一记重拳,巴洛克时期的艺术风格乖张有力,尤其是光影塑造的艺术理念中凸显了黑暗中不可见的部分,宛若人性中最不可捉摸的地带,而卡拉瓦乔本就是巴洛克艺术的巅峰代表,有着杀人流亡的经历,但二者不同的地方在于雷普利却免于罪责侥幸逃脱,谎言和行凶在古老的雕塑和绘画以及众目睽睽之下发生,这成功的背后显露着太多人性的弱点和机缘的巧合,但人性的弱点更彰显了故事本质。当然事件发生在当今科技时代的绝无可能。
黑白色调和雷普利很配,因为他也是没有色彩的一个,和电影版相比,剧版的调子更阴沉,全程细节冗长,却不觉得烦闷,观众看着雷普利做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只觉得,何必费这个事呢,不值得,这个角度实在是很独特,有一种难以言明的玩味,非褒非贬。和电影版不同的一点在于,也许INFP观众太过自恋,从来不想成为别人,所以观剧时代入感不是很强,有些细节很有意思,比如卡拉瓦乔,以及同一张脸杀人者对被杀者的同情。意大利的风景真美呀,黑白也如此精致,突尼斯的水,画面与 音乐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卡拉瓦乔是雷普利的隐喻,很棒。
随着剧情的推进,可以确认十多年前看的电影版的情节基本都忘了。差不多记得在电影版里发生的事情,在剧版里没有出现。在没有互联网和摄像头的时代,可以勉强说没有bug——哪有警察不带着照片找人的?而最大的可以确认的bug是,老炮经常,在面对不是特别高明的化妆术的时候,怎么可能被欺骗,尽管用卡拉瓦乔做了这么多的铺垫。意外的惊喜在于,老年版的雷普利扮演者出来客串,而青年版的雷普利也能来的话,那就太完美了。可能是影史上难得的,对一个快准狠地虐杀讨喜的配角的反派主角会如此合理的喜欢的影视作品。PS,摄影真是极品了。
最后一集有些失望,我不想看范宁的脸,也不想看范宁的脚,她在最后一集里的很多镜头毫无意义,她给导演塞了钱了吗。悬疑性不如电影版,警察愚蠢到让人翻白眼的程度,这反而不让人觉得男主角有多聪明了。只有男主是有头脑的,但他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这是看到结尾让人不觉得唏嘘只觉得空虚的原因。剧集里演员们的演绎都挺好,包括弗雷迪的演员,看得出来他们有很多表演上的设计。除了范宁和迪克角色的演员。看到前三集的时候我曾说剧集里对人物的塑造更深更细,但看完最后一集我改了看法。故事也同样塑造人物。如果马特达蒙的汤姆和莫娘的汤姆同时都存在的话,我希望马特达蒙的汤姆能走得更远,因为他虽然大获全胜,但失去了珍贵的东西,这让这个人物更有厚度了。剧集汤姆就像中彩票一样大获全胜,它就是一个漂亮的中彩票的故事。
网飞竟然有制作这么精良,摄影和演员都这么考究的好剧,震惊。构图和黑白的色调都让眼睛极度舒适。剧作的节奏偏慢,有几处剪辑会突然hit到观众,每次老狐狸Ripley在撒谎的时候都让人替他捏把汗,这一点导演拿捏得非常好。Ripley在大局观上严丝合缝,但在小细节上会出现很大的漏洞,这对这样一个社会经历丰富的老骗子来说有点牵强;还有一点就是几个主要人物的构建都有点太蠢了,除了Marge,后几集的转变写得非常出色,她和Ripley一样,也是完美的利己主义者。
也许会有人和雷普利共情,看到他逃脱会有一种如释负重的感觉,但我的感觉是无时无刻想要到雷普利被抓住,因为看到他谎话连篇就像看到了自己谎话连篇,看到他嫉妒愤恨就像看到自己嫉妒愤恨,大可以说这些都是因为出生于底层曾经被虐待,但不是,不是这样,这些只是因为贪婪和软弱,贫穷和被虐待并不必然产生犯罪,也有可能让人更加珍视被善良的对待的瞬间而更加珍视自己的良心和同情心,只能说,贫穷和被虐待会受到更多欲望的诱惑,但选择权永远都在人手中。试问,如果每个人都是雷普利,那么杀人与掠夺岂不是真理了?
后四集就是瞎扯淡。对于这个故事而言迪奇同样重要,他是棱镜,即是欲望色相又是生命的某种超越性,即是观看自己的镜子又是凡夫无法直视的亮点。可以说雷普利对生命的欲望、不满、嫉妒、不配感、杀意和爱情都来源于迪奇。电影版的裘德洛非常完美,剧版则削弱了迪奇,反而赋予了雷普利以“棱镜”的魅力,他更像是魔鬼的降临,被卡拉瓦乔的艺术生命加持了神性。到最后故事成了一种嘲弄,彻底与雷普利无关。
剧情有bug,但是古典、好看。杀人、伪造身份等大情节来临之前,导演用大量构图考究的无对话固定镜头空镜,追索着人物,展示事无巨细的细节。特别是第五集结尾,雷普利杀掉第二个人,努力做好一切善后措施,却忽略了一直盯着它的猫,它的爪子上不小心沾上了血迹,最后楼梯上的血脚印为全剧最佳镜头。还有第八集中,接着卡拉瓦乔的画作,提炼出“光影的重要性”,借助化妆与台灯的距离,警探愣是没发现坐在对面的人昨天还属于另一个身份。选角不同于电影版马特达蒙的青春洋溢,这一版的雷普利中年颓丧,阴沉狠辣,机关算尽,人设与慢节奏和黑白阴翳的镜头相得益彰。
“经常杀人的朋友都知道,杀人容易抛尸难。”Ripley听到这句话频频点头(bushi),第三次看同一个故事,是三次翻拍里最有韵味的一个,黑白画面真的和犯罪氛围真的很搭,Andrew Scott演得太好导致一直到第五集我都还在替他提心吊胆,等到最后一集已经觉得全世界都是蠢蛋了,话说Dickie的尸体蛮难泡发嗷,这么久了还没漂上来。画面和音乐都超有质感,引入卡拉瓦乔是真的没想到也是真的很妙,怀疑意大利文旅局出资了,看完被意大利风景迷得神魂颠倒。
精致、极致、堪称艺术品。看完这部剧的感受,很像从一个美术展或艺术摄影展里走出来,光线为之一变,提醒你已经重新回到现实世界。将卡拉瓦乔其人其事其作,嵌套进环境、剧情和人物,让一个普通的凶杀故事变成了心理悬疑剧,也让人物因为被观看被凝视被放大,仿佛具有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的经典反派人物的性格张力。故事其实很简单:一个穷困潦倒靠坑蒙拐骗为生的江湖骗子,谋杀了自己的富二代朋友,将他的一切:身份、姓名、穿戴首饰、银行帐户、毕加索的藏画,甚至签名,甚至说话的语气方式,统统据为己有,并成功洗白脱罪。若作为悬疑剧看待,情节上的Bug确实不少,但这个故事所隐喻的东西,比谋杀更细思极恐:一个赝品画家(迪奇),一个赝品作家(玛琪),和一个看清这一切试图取而代之的恶棍——一个赝品的人。一切都是赝品,只有欲望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