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时机已到(2021)

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UP:2024-09-12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

评分:6.5 导演:Matt D'Avella 编剧:
主演:Joshua Fields Millburn / Ryan Nicodemus / Dave Ramsey / Denaye Barahona / T.K. Coleman / 安妮·伦纳德 / Erwin Raphael McManus / Robbie Jean Arbott / Tammy Bantan / Ashley Boddorf / Annie Chen / Mariah Coombs-Schneeberger / Ella / Vanessa Gaytan / Shawn Harding
类型:纪录片
片长:53分钟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影片别名:
上映:2021-01-01(美国)
IMDb:tt13583144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简介

约书亚·菲尔茨·米尔本和瑞安·尼科迪默斯这对老友创立了一项极简主义运动,讲述一切从简如何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

简评

一边告诫观众不要把物品放上祭坛,一边在快剪里让一群极简主义者渲染极简后,”我获得了自由。”这是很矛盾的。这个纪录片里把极简主义供上神坛,劝告人们丢(捐)东西。我认同一些理念,但是我讨厌这里面与消费主义异曲同工的说教。就像人不会因为拥有一件东西而改变人生,极简的行为也并不具有那么大的力量。

比起刚看过的书,影片太过片面,只讲了要丢弃生活中的物品。但因为前阵子刚刚搬家,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处理好各种杂物。你就知道为什么我住了那么久都不肯搬家了,心理负担有多重。当我把大部分的东西都处理掉的时候,不禁松了一口气,心里轻松了很多。如果不是迫不得已,不知道我还要继续扛着这个负担到何时。所以,我对片子后半段的故事很有感触。尤其当他被通知裁员的时候,他感觉解放了。 我也是,早就不想干了,只是迷恋这份稳定的“高”收入而已。现在好了,解脱了。当一切重新展开之后,发现真正需要的东西其实很少,那些曾经背在身上的枷锁和标签,都是莫须有给自己加的。我不追求极简,只要断舍离。

没点开以前我以为是讲室内装修的。点开之后原来是讲生活里的极简主义的。这个concept不算新,但我也是最近才体会到了这个概念的真正意义和对我生活的影响。所以对这部片子还是蛮有共鸣的。可惜的是看完我会有一种忘记它的整个讲述的脉络是怎样的。这样的一个concept在纪录片里怎么去说服人的,两个创始人自己的成长经历?花销背后的原因,自身,社会的因素?多给的一星给这个concept,真的让我在思考,什么对我是重要的东西。

视角和方法很局限:两个主角都是曾经的美国梦实现者,两个富人,让他们随便丢自己的东西、实现极简主义,当然比让穷人丢要简单得多;不应鼓吹一种价值观而否认别种价值观,比如否认自己的妈妈收藏自己儿时的纪念品、否认收藏的价值——这点应该不仅让很多观众无法共鸣,甚至可能起相反的效果,让人感到这种极简主义仿佛就是更少共情,引起反感;促销广告式的推销方式很不讨喜。但有一点很有意思:把家里的所有物品打包进分类好的箱子,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最后发现80%都是日常用不到的。最近我个人也有点排斥设计中的极简风格,比如MUJI和优衣库,觉得有点无聊和太形式主义(我极简主义!我的设计就散发出让人崇拜的气质!),以及有时甚至打着极简的名号过度设计(比如MUJI某些看似考虑细致周到其实本身并不需要的产品)注意力极简就好

电影介绍了一下极简主义的概念,并且采访了几个践行极简主义的人他们之所以践行极简主义的原因以及实施了极简主义生活方式之后的变化。嘛,极简是很好,但是这种好不是别人短短几句话就能传达出来的,会践行极简主义理念的人本来就是心底里认同极简主义才会走上这条道路的人,只是缺乏一个契机,一个推动力而已。总的来说,感觉电影没有传达出极简主义的美妙之处,不过我又认为极简的美妙只会被本来认同它的人get到,而不是一部电影或者几段采访所能传达的,不能对电影太过苛求

极简的目的不是要求自己只能拥有具体数量的物品,而是做到物尽其用,每一件物品都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发光发热。这个主旨表达得挺到位的,居然还有人看完说这部片子把极简作为了目的,突然感觉到人们接收到的信息竟会如此不同。每次看极简相关的视频,都会很有动力去审视自己的物品,这股子冲劲我还蛮享受的~

本以为距上一部过去六年了,二位的陈词滥调能有一个更新,然而还是没能有啥深度收获。把很多概念混在一起大乱炖,让主题变得不确切。本片完全没有搞明白消费和极简并非完全对立这么简单。这个议题下作为白人中高产从自身出发怎么说都是那一套自我陶醉了,加入其他社会群体视角真的会让本片更值得一看。毕竟正如你们宣称的那样,这只是一种可供任何人选择的生活方式啊。

确实想要学习极简主义的生活方式,但是片子里大家的口吻未免太像宗教了——噢,我习得了极简主义之后我的生活很快好了起来,我的头脑,我的情绪,我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很顺利。第一次体会到原来任何东西极端化都会成为宗教。确实是想以天为单位去丢掉一些东西,但这次回国又情不自禁地下了好多单……

这部纪录片为了宣传极简主义而选择妖言惑众,这可有点不讲武德。为什么要需要践行极简主义?人性中欲望的本质是倾向于有还是无?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困境里?这种困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还是人类命运的桎梏?我现在随便想想就能对极简主义提出这些问题,而本片的主导人显然是个典型的美国投机者,他们根本无心考虑这些问题。他们表面上在做极度缺乏数据支持的观点输出,实则是在兜售另一种风格的美国梦。简而言之,这部纪录片恰似是一碗味道极其糟糕的鸡汤。

有点失望,基本是第一部的重复,完全没有突出新意,说的都是我已经知道的,比如纪录片大笔墨描写的Joshua和Ryan如何走上极简的心路历程都在第一部里说过了,这部又贼假的重拍了一遍。虽然试图创新加入一些受他们影响开始极简的人的采访,可是还是太浅了,每个人的出镜时间都好短,不如减少人数,深入挖掘几个人背后的故事,说明他们为什么极简更能触动人心。

也不是不能看,不过这也叫纪录片?看完全片除了那个打包派对和搬家的启发之外没什么特别的,先把东西全包起来再把要用的拿出来,看到最后发现是这两个演讲家的广告。可惜这种所谓的极简主义只是一种生活态度而已,也只是针对拥有太多物件感觉无从下手的人,事实上几乎所有人都能在整理中重新思考吧?

遇到两种负面的观点,第一种,不就是扔东西么,那还叫人过的日子么啥都不要不食人间烟火(不求甚解,乱下定义)。第二种,脱裤子放P,也不怪这样的人出现,最后这个游戏真的挺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进入这种简约生活的状态,但也因人而异好吧,需要思考的,不是什么都要扔的,连个限制条件都没有,这点和那些畅销书的夸大有啥区别。

  • 马特.达维拉 Matt D'Avella导演
  • Dave Ramsey Dave Ramsey Dave Ramsey Dave Ramsey演员
  • 安妮·伦纳德 Annie Leonard演员
  • Ryan Nicodemus Ryan Nicodemus饰 self
  • Nashua Fields Millburn Nashua Fields Millburn饰 Self
极简主义:时机已到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