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十三载(2023)
UP:2024-12-01尘封十三载简介
该剧改编自娄霄鹏的小说《黯夜之光》,讲述了十三年前南都市发生了一系列连环杀人案。正处于人生低谷的老刑警卫峥嵘(陈建斌 饰)带领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警官陆行知(陈晓 饰)调查案件真相。经过一次次的走访、排查后,由于当时刑侦技术的局限,最终未能锁定嫌疑犯案子变成了悬案。而十三年后一场凶杀案中的物证检测,使十三年前的连环凶杀案又浮出了水面。当年调查案件的两位刑警,再次联手稽查。经过多位老刑警的辛劳努力,最终找出了真正的凶手并将其捉拿归案,使正义得到了伸张的故事。
- 刘海波 Haibo Liu导演
- 陈建斌 Jianbin Chen饰 卫峥嵘
- 陈晓 Xiao Chen饰 陆行知
- 啜妮 Ni Chuo饰 杨漫
- 刘敏涛 Mintao Liu饰 胡海霞
- 左小青 Xiaoqing Zuo饰 白晓芙
简评
前半程很好看,陈年旧案和现发新案循环上演,节奏紧凑。老卫小陆在十三年前和后不同的状态,两位演员也演得好。来回的叙事风格也行,挺好地连接过去与现在。各色人物登场也挺密,都有点应接不暇的感觉。关于连环杀手、横跨十三载的案件渲染挺好的。中篇后半程坦白说节奏拖了点,有些关键线索来的突然了点。第22集作为引爆旧案的终结,还是挺唏嘘的,在快结尾处点出也挺好地过渡到收官。结尾单从破案缉凶上说也行,尤其是吴嘉这个角色,儿时的聪明乖巧到如今的不寒而栗,也挺感叹一个走错路的好孩子。虽然弹幕早有说法,但真演出来,配上最后和老卫小陆的对峙,还是有点震撼的。遗憾的是作为连环杀手的主题,导演似乎忘了把“连环”给圆上,那么多有特征的被害人怎么被选上的,十三年前后凶手怎么作案的,一概不清,就以真凶落网结束故事,是有瑕疵的。
非常气愤,这样的剧本被人糟蹋了。首先是演技:全剧主角没有一个演技在线的,甚至有人啥也不是,没错,说的就是陈晓,以前倒没特别主要过他,这次才发现,他就是个花瓶,一点演技都看不到,全程一个表情,演什么角色他都演不好,一个表情谁不会演啊。其次是导演,一个悬疑剧硬是拍成了浮夸的剧,不会表达感情就好好拍悬疑拍剧情,不要硬上感情,不仅没法让观众共鸣反而起到反作用,我严重怀疑这部剧是歌颂人民警察的还是诋毁人民警察的高级黑。一个老刑警别人在后背碰他一下就条件反射的擒拿了别人,不尴尬吗,现实中有这样的人吗?描写警察忙,饭从来都吃不完,家永远回不去,有案子忙,他们公安局天天命案吗?整天就一个调调都什么年代了,还在用老掉牙的描写方式,更何况还是这么一帮子没有演技的人来演,尬,全程尬,只要表达感情的地方都尬。
这部电视剧绝了!这是我第一次在百科见到那么多演员名字的电视剧。看的过程中一直在猜导演的年龄,整个电视剧都充满了那种浓浓的人情味儿,这是90后导演拍不出来的,剧中非常多面孔很熟的演员,都是演技很好的演员,几年过去了,国产剧里总算不再只有爱豆了,以前沉寂的演员们渐渐再次出现在观众视线里,他们有阅历,有演技,带给观众的观剧体验非常好!陈建斌老师十三年前和十三年后真的是两个状态!说话的语速、走路速度还有大肚子和塌肩膀也太传神了吧!饰演陆行知爸爸的那个演员还会法语!还是主持人!太神奇了吧!饰演老杜的演员好厉害,会好多乐器啊!讲话也是温温柔柔的,脾气一点也不爆,很有耐心,见到宁宁的时候感觉他对小朋友的喜爱要溢出屏幕了!还看到了好几个参演了《光荣时代》的演员,这部剧的卡司真的非常非常强大!
犯罪视角没好好讲不够细腻,而且这剧总会让我走神,剧情有点拖沓,如果节奏没问题那就是我的问题吧。剧里调查方向都没对过也是真绝了,每个受害人现场都有铅笔,书法美术相关,受害人摆成的姿势扭曲、抽象,具有艺术美学,说明杀手是具有艺术审美的,至少对艺术画画还有一定了解的,咋就没想过杀人手法灵感会不会是借鉴某种东西的呢。13年前想不到,完了过了13年再发案子技术先进知识提高了,还是想不到,调查方向一直错,一个连环案从第一集查到最后一集,看得我都累。发现与油画相关也是误打误撞,如果吴嘉没失误留了DNA,案子是一直破不了了是吧。“基因装上子弹,性格瞄准目标,环境扣动扳机。”让我想到了一部神剧窥探。导演的镜头语言拍的很好,结尾13年城市变化转场,不得不说导演很会拍。
看完了,如果拍成亲情剧肯定比悬疑剧好看,扫黑剧也行,不管是妻子丈夫爷爷奶奶孩子还是情敌黑老大竞争对手大老板都塑造的比警察罪犯好得多。警察太降智,主打的就是冲动,冲动和想当然害死了不少人,而剧情推动全靠凶手和技术,属于警察自己的似乎也就靠直觉了?罪犯太牵强,戏份太少,线索也太少,暗示可以说完全没有,反而是为了误导观众放出来的烟雾弹杨哲戏份太多而且暗示的环环相扣,结果直接排除全是巧合,如果一个悬疑剧全是巧合的话可以确定的是作者逻辑能力和把握整体的能力是匮乏的。回到罪犯本身,这个罪犯不像是一直在警察身边,而像是机械降神一般为了来个结尾,虽然说动机什么的全圆回来了,但是如果同样的人设替换到杨哲身上是不是也能讲的通呢?以及,凶手依据的是我最喜欢的画博斯的《人间乐园》我是没想到的。
我愿称之为截至目前2023最佳!!首先,剧情主线清晰,破案情节剪辑的非常连贯,没有垃圾降智的谈恋爱和支离破碎的支线情节。其次,特殊案件中杀人手法尸体摆放的美感,带来的不再是血腥命案现场的难以直视,更多的是想多看一眼的艺术震撼。然后是画面质感高级,90年代的布景真实代入感强。最后是大胖橘和陈晓的演技,是有血有肉真实的人,既展现了警察的专业执着,又用对人性的无奈和生活的妥协体现了脆弱的一面。最最后是每一个优秀的配角演员,各司其职,每个人又都有亮点,生动形象,跃然于屏幕之上,不再是某个戏霸的独角戏,而且情意深重的群像戏!真的太棒了!当然也有缺点,每一集时长太短了,如果两集合并为1集,统共12集,应该能更爆!我之所以这么激动,大概是狂飙和他是谁烂尾带来了国产侦探悬疑剧PTSD了,国产剧加油!
双线并行,转场绝佳!因为看剧前已经被剧透了凶手,所以看剧的时候没太能感受到悬疑性。导演的拍摄手法和演员的声台形表没得挑,尤其佩服几位扮演被害人的小姐姐!剧情方面因为是双线可能造成些许混乱,但因为我是短期内看完所以对我影响不大。总结一句话就是一场因为不幸婚姻而引发的传代血案。整部剧下来我最惋惜的是瓜皮,为了成为与白晓芙的死成为压垮卫峥嵘的两座大山,瓜皮这一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无疑成为了推动情节的npc。他善良但被人欺压,最终卫峥嵘办案的鲁莽成为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开始我在想瓜皮的死真的有必要吗,为什么要这么对瓜皮,可是后来我意识到这个世界它不是尽善尽美的,也许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真实存在过这样一个小人物无声的反抗。此外对细虫的抓捕略显匆忙,有一种没交代完戛然而止的感觉。总之我觉得可以更好。
整部剧搞的咋咋呼呼的,新旧场景穿插一开始看很有意思,但一直运用到22集才把穿插在新剧情里的旧线讲全,给人看的很视觉疲劳。旧线里查案的思路很笨拙像被降智了一样,明明从第一个案件起凶手以非常震撼的手法把尸体摆弄成西方艺术形式,但就非要往那些没什么文化的流氓地痞身上查。最值得吐槽警察性格为什么这么刻板印象啊,不管在新旧剧情里总要有个脾气暴躁做事不择手段的,为此编剧甚至让两个人性格互换来满足他这特殊癖好。剧中女性性格也非常扁平,仿佛在编剧眼里女人不管有多优秀都要依附于男人,以他想法为第一要紧事。就算是不优秀的也必须是隐忍的,默默付出的,毫无怨言的。最后查到杀人凶手的时候也仅仅只是因为他是个变态一句话带过,甚至为了不交代凶手背景而说他早早生病死,前面埋那么多伏笔对上这个结局简直就是虎头蛇尾。
看完了,越看越气,感觉被诈骗,评分这么高全靠同期他是谁烂尾衬托的吧!不是不烂尾就是好剧了,这剧两个主要人物性格都有问题,97年卫峥嵘天天走错路,10线陆行知天天走错路,还有陆10线不知道为什么可以这么拽,在上司办公室里直接翘着个二郎腿,天天吼上司,像感染了97他师傅的狂躁症一样,不知道的以为他是警局老大,卫也是97线天天狂躁,一把年纪了孩子都有了还整个三角恋,看他10年线和前妻一起,结果镜头一转又去旧情人坟前怀念了。24集一个案件,也没什么意思,属于看一半就能猜到凶手的,猜到了尘封13年可能会出现子承父业,那个吴嘉按照套路天天在女主面前转就觉得不太对劲,不过确实没猜到他爸是谁。全剧泪点只有最后民众向警察鞠躬表谢意那里,但这段属于无论出现在哪本剧里我都会感动的那种,属于我对现实刑警的感激了。
没想到最近追的几部犯罪&探案片里最好看的是这一部。从剧情上说,一个案件连着一个,排查一个个嫌疑人,陆行知从刑警菜鸟变成了资深队长,而卫峥嵘从资深刑警却变成了派出所图书管理员,师徒俩从位置的对调,到探案时状态对调。从叙事手法上,不断正叙、倒叙、插叙的轮番使用,非常顺畅,剪辑师功不可没,上次看得这么顺畅的还是《穿越火线》 。从画面上,1997年冬春之际偏黄色调的做旧处理,和2010年夏秋的正常色调交织,观众很容易分辨故事线索,加上服化道尤其人物造型紧贴时代,除了开始陆行知做饭用的平底锅1997年肯定没有,后续没什么bug。最后一集前十分钟交代了前23集需要的答案,原本我以为后面是多余出来的故事,结果居然拔高了主旨,那些曾经的嫌疑人和受害者家属的鞠躬,对于受害者or受害者家属来说,正义永远不会嫌晚
好看的剧,只是缺点导致的扣分无法被优点相抵。优点包括:悬疑线讲得很好,悬念虽有伏笔但依然保留到了最后,至少骗过了我;交叉叙事衔接丝滑,每次时间线切换的时点与镜头语言都很精致;此外,师徒警察办案风格的反差与互文使“探案”这个千篇一律的主题有了更丰富的肌理。但缺点我个人有点接受无能:一是陈晓“偶像以上、演员以下”的演技和台词,如果说《梦华录》里我能因为磕cp而忽略,但这部情感更丰富且老戏骨众多的作品里面,他的表现实在差劲;二是支线单薄,姚乐、刀哥、武小文等的人物形象与心理动线都很飘忽,作品的群像塑造和《漫长的季节》差了几个段位;三是最后一集的高密度尴尬情节,真凶“诗朗诵”、群众集体鞠躬、还有那半掩的环保主题都让我脚趾抠地。整体上,仍未走出国剧通病:想讲的东西太多但功力不够,并非每个导演都是辛爽。
《尘封十三载》在“迷雾剧场”的系列剧中,应该算是中上乘之作了。其整体观感当然比不得封神之作《隐秘的角落》和《沉默的真相》,但在悬念设置、人物塑造、叙事、节奏方面,却都很稳,也有一些令人惊喜的巧思。它在近年播出的国产悬疑剧中,是有独特性的,它做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儿,那就是打破了近些年警察的脸谱化的塑造,把警察拍“活”了。剧集采取的是1997年和2010年双时空交叉叙事的方式。1997年未能侦破的特殊杀人案件在13年后重现,当年一直没有追查到真凶的刑警卫峥嵘备受打击离开一线,而初出茅庐的新警陆行知褪去稚嫩青涩,已成为缜密细致的刑侦能手。案件的重重巧合让师徒二人再次走到了一起,合力追缉真凶。连环凶案、旧案新破、师徒查案……这已成为刑侦剧的常见构造。《尘封十三载》则尽量在一些细节上制造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