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6.6 导演:曾庆宏 编剧:杨两全 / 吕筱华 / 曾庆宏 主演:谢君豪 / 毛舜筠 / 吕爵安 / 谈善言 / 袁澧林 / 梁祖尧 / 冯素波 / 黄梓乐 / 黄宝漳 / 张达伦 / 陆诗韵 / 卢瀚霆 / 周志辉 / 梁健平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13分钟地区:中国香港 语言:粤语 影片别名:阳 / Hong Kong Family 上映:2022-11-24(中国香港) IMDb:tt22398080
一個客家圍村家庭的三代人如何面對種種生活困局。
还是挺好看的,因为太写实了,看到毛哭我也会哭,画面和细节镜头很优秀。一个不爱表达的丈夫一个太烦的很依靠家人的妻子,太典了。joy一如既往的好看,琪的现状很像我,很渴望很羡慕别人的自由但是还是跟家人一起,帮家人干家务活,琪长得也好美。她的马来西亚伙伴我也羡慕他的状态,自私,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对自己是好的,虽然对别人不太负责。阳这种人满大街都是,聪明冲动自我为中心,太典型了,演员的大嘴猴真难看啊。
依旧是近年来香港电影孜孜不倦的「家国同构」叙事。人物和剧情设置,与《人间小团圆》《黄金花》异曲同工。爹是什么时候发疯的?有幸站在2022年的人不难发现:远早于3年前,8年前的爹就疯了啊!除却「家国同构」,一家人各怀心事、难以介怀,慢慢积蓄成压抑有毒又难以拨动的氛围,又何尝不是这些年香港家庭乃至各地家庭的写照?可惜全员overacting到好似在看香港话剧团,大大削弱了现实感。没有相似经历的幸福人类应该较难进入。个人素来不喜温暖、自洽到不可信的家庭剧,反倒对撕裂的、暗流涌动者情有独钟,譬如《八月:奥色治郡》。本片适宜人群:喜欢了解hk,钟意相爱相杀的家庭剧,最重要的是——有过伴爹如伴虎的经历。映后主创观众交流全程粤语无卡顿,香港人看了直呼羡慕。#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开幕@.29广州
演员表现中规中矩(当然某两位青年男演员相对而言更有提升空间),但主角核心家庭的种种特征确实如其它短评所说过于模式化,因此仅就个人而言我反而更为奶奶、阿明和阿悦的适当留白的情感线触动流泪。全片剧情有一些bug,比较公式,叙事清楚,但又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放到更大的层面来说,作为一部主打节庆的港产片,它甚至没有年味、不够香港;作为一部剧情片,它对家庭关系的处理可能还不如喜剧片《饭戏攻心》。不过我不觉得爸爸妈妈两位演员有overacting,毕竟角色设定似乎就是这样。
除了开头那场冲突略夸张感觉更适合去演话剧,其他的感情都挺到位挺好的。很理解阿阳这种倔强性格导致的八年不回家就是为了一句“对不起”,不能妥协。但其实不光阿阳自己痛苦,连带关心他的人都是,有点治愈我了,我选择放开(或傲气一点说是原谅)并不代表我是妥协,是我珍惜大家选择了继续一起往前走。中国家庭的羞于表达、不理解不沟通、刀子嘴豆腐心,电影里都表达到了,要说我不喜欢的还是某些台词镜头太刻意太表面了,太急,所以讲不好
@屯门新都商场英皇戏院【3/10】“一家人最重要齐齐整整”的主题虽说老土俗气,但也确实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只是此作并没有把家庭与家人的重要性与意义体现出来。而且影片以冬至饭贯穿前后剧情,也没有说明为何冬至饭对每一个家庭那么重要,更遑论为何是冬至饭而非团年饭、中秋饭。导演对于剧情推进与处理冲突场面的手法也显得相当稚嫩,工具人的角色实在太多,以至于Joy与雀仔这两个角色显得可有可无,甚至是琪这个家庭成员之一。总而言之,观影体验全程在如坐针毡、摇头叹气与努力憋笑之间切换,也就结局没有强行大团圆与最后一个镜头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父母那次冲突和儿子有什么关系,不是儿子及时赶回来后果有可能更严重,那么在乎家庭和妈妈不是更应该多点回家看着这个家吗?冲突发生时懦弱的女儿躲在一旁可以理解,强势的奶奶不就在楼上吗,这么大动静都不出来维持下局面?除此之外几条故事线设计的痕迹都太重,拍得也很寡淡。电影为数不多让人动容是mo姐雇主家的那几场戏,和Jayden仔的互动,在那里得到的关心和温暖,以及得知雇主要移民时的突然失控。除此之外结尾也收得很好,剧情上反高潮的设计,画面里一幢房子几扇窗户把一家人切割成几个画面,对于这家人来说,分开比凑合更加好。
依旧是近年来香港电影孜孜不倦的「家国同构」叙事。人物和剧情设置,想到《人间小团圆》《黄金花》。爹是什么时候发疯的?有幸站在2022年的人不难发现:其实远早于3年前,8年前爹就疯了啊。除却「家国同构」,一家人各怀心事、难以介怀,慢慢积蓄成压抑有毒又难以拨动的氛围,又何尝不是这些年香港家庭乃至中国家庭的写照?可惜全员overacting到好似在看香港话剧团,大大削弱了现实感。没有相似经历的幸福人类应该较难进入。个人恰恰不喜欢温暖、自洽到不可信的家庭剧,反倒对撕裂的、暗流涌动的情有独钟,譬如《八月:奥色治郡》。本片适宜人群:喜欢并了解hk,钟意相爱相杀的家庭剧,最重要的是——有过伴爹如伴虎的经历。映后主创观众交流全程粤语无卡顿,香港人看了直呼羡慕。#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开幕@.29广州
#2023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开幕式暨导演映后交流场# 香港新人导演的作品,围绕一家人的生活细节展开,将记录不同家庭成员的经历作为故事主线,其间又不自觉得在向吃饭这个话题靠拢,新人导演对电影整体节奏的把控有待提高。故事太平淡太杂,一家不同成员的经历像大杂烩般一窝端,倒显得影片更像是没有主题的口水戏。过多的转场也导致情感无法有效传递,演员们戏剧化的表演风格更是拉远了影片与观众间的距离,遇到大事时只知道用一味的哭和眼泪来博得观众共情
【平遥电影展展映】关于一家人各自解开心结的故事。由难以启齿的话和沟通的误会造成长达数年的隔阂,借由吃冬至团圆饭的契机来努力磨平心灵的伤痕。每个演员的表演都有话剧般用力过猛的那种表演腔,造成观影的隔离带,很难入戏。尤其是演儿子的演员最为做作。而一个人开发出一套带有合成语音+人工智能的AR游戏也显得过于科幻而不现实。尝试将部分关键剧情留白让角色说出口,但并不能把控好节奏。老套而想当然。
导演的创作风格非常明显,镜头语言的运用十分灵活。比如莫名的推镜头、手持摄影、光影流动、镜子的使用、透过窗户的拍摄、用前置物将人物框死营造逼仄感……开头十分钟绝对是满分戏,黑口黑面的阿玲先给整车人散播焦虑,与阿真的木讷形成鲜明对比。用一段下楼梯来暗示整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先兆。此处是全家人最整齐的时刻,同时也是最混乱的时刻。各种琐碎的台词直接往观众轰炸,女人都在做菜干活,男人却在打游戏玩蚂蚁,在内里表达出维系家庭纽带的畸形。舅舅找止血贴却反而被妈妈怀疑偷钱时,使用手持摄影,并且用抖动的帘和密麻的蚁来造成压抑与焦虑。可惜后面剧情冗长是一方面,并且多次运用正反打也让某些段落像电视剧,与整部片子的基调不太相称。城市化的发展浪潮正在推向原住民的村庄,大家变小家,过去再也回不去,有多少人来就吃多少人的饭吧。
#CUHK 整体节奏把控的很好。聚焦在“家”这个主题,把家人之间复杂的感情和关系展现的比较出色。叔伯和奶奶之间的感情和隔阂;母亲和儿子、父亲、女儿的相互忍让和爆发让家不再是被神化的避风港,而是一个内部矛盾不断的集合体。摄影很喜欢找角度,照镜子;剧本有点刻意贴合现在较火的topic;Mirror 基友的演技有点出戏。有时候其实简单点会更好。
尽管剧本的确有些说不过去的地方,但单是看毛舜筠谢君豪两个老戏骨飙戏已经足够,毛舜筠版母亲的确过于强势,导致情节有些牵强,整体过于细碎,几个儿女的支线内容分散了主线,多少有些冗闷,吕爵安和谢君豪对戏之时明显接不住,不过结尾是亮点,没有强行团圆饭处理的不错,也算是去年不错的本港小成本电影吧?
简评
还是挺好看的,因为太写实了,看到毛哭我也会哭,画面和细节镜头很优秀。一个不爱表达的丈夫一个太烦的很依靠家人的妻子,太典了。joy一如既往的好看,琪的现状很像我,很渴望很羡慕别人的自由但是还是跟家人一起,帮家人干家务活,琪长得也好美。她的马来西亚伙伴我也羡慕他的状态,自私,想到什么就做什么,对自己是好的,虽然对别人不太负责。阳这种人满大街都是,聪明冲动自我为中心,太典型了,演员的大嘴猴真难看啊。
依旧是近年来香港电影孜孜不倦的「家国同构」叙事。人物和剧情设置,与《人间小团圆》《黄金花》异曲同工。爹是什么时候发疯的?有幸站在2022年的人不难发现:远早于3年前,8年前的爹就疯了啊!除却「家国同构」,一家人各怀心事、难以介怀,慢慢积蓄成压抑有毒又难以拨动的氛围,又何尝不是这些年香港家庭乃至各地家庭的写照?可惜全员overacting到好似在看香港话剧团,大大削弱了现实感。没有相似经历的幸福人类应该较难进入。个人素来不喜温暖、自洽到不可信的家庭剧,反倒对撕裂的、暗流涌动者情有独钟,譬如《八月:奥色治郡》。本片适宜人群:喜欢了解hk,钟意相爱相杀的家庭剧,最重要的是——有过伴爹如伴虎的经历。映后主创观众交流全程粤语无卡顿,香港人看了直呼羡慕。#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开幕@.29广州
演员表现中规中矩(当然某两位青年男演员相对而言更有提升空间),但主角核心家庭的种种特征确实如其它短评所说过于模式化,因此仅就个人而言我反而更为奶奶、阿明和阿悦的适当留白的情感线触动流泪。全片剧情有一些bug,比较公式,叙事清楚,但又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放到更大的层面来说,作为一部主打节庆的港产片,它甚至没有年味、不够香港;作为一部剧情片,它对家庭关系的处理可能还不如喜剧片《饭戏攻心》。不过我不觉得爸爸妈妈两位演员有overacting,毕竟角色设定似乎就是这样。
除了开头那场冲突略夸张感觉更适合去演话剧,其他的感情都挺到位挺好的。很理解阿阳这种倔强性格导致的八年不回家就是为了一句“对不起”,不能妥协。但其实不光阿阳自己痛苦,连带关心他的人都是,有点治愈我了,我选择放开(或傲气一点说是原谅)并不代表我是妥协,是我珍惜大家选择了继续一起往前走。中国家庭的羞于表达、不理解不沟通、刀子嘴豆腐心,电影里都表达到了,要说我不喜欢的还是某些台词镜头太刻意太表面了,太急,所以讲不好
@屯门新都商场英皇戏院【3/10】“一家人最重要齐齐整整”的主题虽说老土俗气,但也确实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只是此作并没有把家庭与家人的重要性与意义体现出来。而且影片以冬至饭贯穿前后剧情,也没有说明为何冬至饭对每一个家庭那么重要,更遑论为何是冬至饭而非团年饭、中秋饭。导演对于剧情推进与处理冲突场面的手法也显得相当稚嫩,工具人的角色实在太多,以至于Joy与雀仔这两个角色显得可有可无,甚至是琪这个家庭成员之一。总而言之,观影体验全程在如坐针毡、摇头叹气与努力憋笑之间切换,也就结局没有强行大团圆与最后一个镜头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父母那次冲突和儿子有什么关系,不是儿子及时赶回来后果有可能更严重,那么在乎家庭和妈妈不是更应该多点回家看着这个家吗?冲突发生时懦弱的女儿躲在一旁可以理解,强势的奶奶不就在楼上吗,这么大动静都不出来维持下局面?除此之外几条故事线设计的痕迹都太重,拍得也很寡淡。电影为数不多让人动容是mo姐雇主家的那几场戏,和Jayden仔的互动,在那里得到的关心和温暖,以及得知雇主要移民时的突然失控。除此之外结尾也收得很好,剧情上反高潮的设计,画面里一幢房子几扇窗户把一家人切割成几个画面,对于这家人来说,分开比凑合更加好。
依旧是近年来香港电影孜孜不倦的「家国同构」叙事。人物和剧情设置,想到《人间小团圆》《黄金花》。爹是什么时候发疯的?有幸站在2022年的人不难发现:其实远早于3年前,8年前爹就疯了啊。除却「家国同构」,一家人各怀心事、难以介怀,慢慢积蓄成压抑有毒又难以拨动的氛围,又何尝不是这些年香港家庭乃至中国家庭的写照?可惜全员overacting到好似在看香港话剧团,大大削弱了现实感。没有相似经历的幸福人类应该较难进入。个人恰恰不喜欢温暖、自洽到不可信的家庭剧,反倒对撕裂的、暗流涌动的情有独钟,譬如《八月:奥色治郡》。本片适宜人群:喜欢并了解hk,钟意相爱相杀的家庭剧,最重要的是——有过伴爹如伴虎的经历。映后主创观众交流全程粤语无卡顿,香港人看了直呼羡慕。#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开幕@.29广州
#2023香港电影广东展映周开幕式暨导演映后交流场# 香港新人导演的作品,围绕一家人的生活细节展开,将记录不同家庭成员的经历作为故事主线,其间又不自觉得在向吃饭这个话题靠拢,新人导演对电影整体节奏的把控有待提高。故事太平淡太杂,一家不同成员的经历像大杂烩般一窝端,倒显得影片更像是没有主题的口水戏。过多的转场也导致情感无法有效传递,演员们戏剧化的表演风格更是拉远了影片与观众间的距离,遇到大事时只知道用一味的哭和眼泪来博得观众共情
【平遥电影展展映】关于一家人各自解开心结的故事。由难以启齿的话和沟通的误会造成长达数年的隔阂,借由吃冬至团圆饭的契机来努力磨平心灵的伤痕。每个演员的表演都有话剧般用力过猛的那种表演腔,造成观影的隔离带,很难入戏。尤其是演儿子的演员最为做作。而一个人开发出一套带有合成语音+人工智能的AR游戏也显得过于科幻而不现实。尝试将部分关键剧情留白让角色说出口,但并不能把控好节奏。老套而想当然。
导演的创作风格非常明显,镜头语言的运用十分灵活。比如莫名的推镜头、手持摄影、光影流动、镜子的使用、透过窗户的拍摄、用前置物将人物框死营造逼仄感……开头十分钟绝对是满分戏,黑口黑面的阿玲先给整车人散播焦虑,与阿真的木讷形成鲜明对比。用一段下楼梯来暗示整个家庭分崩离析的先兆。此处是全家人最整齐的时刻,同时也是最混乱的时刻。各种琐碎的台词直接往观众轰炸,女人都在做菜干活,男人却在打游戏玩蚂蚁,在内里表达出维系家庭纽带的畸形。舅舅找止血贴却反而被妈妈怀疑偷钱时,使用手持摄影,并且用抖动的帘和密麻的蚁来造成压抑与焦虑。可惜后面剧情冗长是一方面,并且多次运用正反打也让某些段落像电视剧,与整部片子的基调不太相称。城市化的发展浪潮正在推向原住民的村庄,大家变小家,过去再也回不去,有多少人来就吃多少人的饭吧。
#CUHK 整体节奏把控的很好。聚焦在“家”这个主题,把家人之间复杂的感情和关系展现的比较出色。叔伯和奶奶之间的感情和隔阂;母亲和儿子、父亲、女儿的相互忍让和爆发让家不再是被神化的避风港,而是一个内部矛盾不断的集合体。摄影很喜欢找角度,照镜子;剧本有点刻意贴合现在较火的topic;Mirror 基友的演技有点出戏。有时候其实简单点会更好。
尽管剧本的确有些说不过去的地方,但单是看毛舜筠谢君豪两个老戏骨飙戏已经足够,毛舜筠版母亲的确过于强势,导致情节有些牵强,整体过于细碎,几个儿女的支线内容分散了主线,多少有些冗闷,吕爵安和谢君豪对戏之时明显接不住,不过结尾是亮点,没有强行团圆饭处理的不错,也算是去年不错的本港小成本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