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8.7 导演: 编剧:唐福睿 主演:李铭顺 / 范逸臣 / 潘仪君 / 初孟轩 / 雷嘉汭 / 陆夏 / 洪毓璟 / 马国贤 / 苏达 / 黄健玮 / 杨烈 / 吴翰林 类型:剧情 / 悬疑 片长:60分钟地区: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Port of lies 上映:2023-07-02(中国台湾) IMDb:tt26690684
1、“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被)同化”。“法律本来就是权衡和妥协的产物”实话实说,以台湾孤悬海外一隅之地,不是很适合承载这一类涉及死刑废立、外籍劳工待遇、政商勾结等过于宏大的主题,而更适合拍摄反映普通人平凡事的生活剧,毕竟,平台很低、舞台很小,演绎地很费劲。法务部长与执政党党鞭勾肩搭背,却努力想塑造司法公正的形象,几个师出同门的法官在家打几圈麻将,就可以一言而决法庭的组成甚至嫌犯的生死,强行打造佟宝驹这么个出生原住民的角色锲而不舍探寻真相,都给人一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感觉。ps:本人是赞成死刑但是主张慎用的。就本剧而言,阿卜杜尔固然也曾经是受害者,却无论如何不应该用暴力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来逃回公道……否则,公法难存,公义又何在?难道重回以暴制暴、以血还血的丛林时代?
湾湾省的剧有够敢讲,到底有多少人能明白,司法本来就应该高于民意和政治。愚昧的人们都应该看看真正的法律,敲一敲脑子里腐朽的石头。最后阿布的死是很真实的,现实就是如此,甚至比这还要黑暗。陈令秋你是真的狠,杀身成仁吗,杀别人的身,用死刑废除死刑,可笑至极。所有的杀戮都一样。高光时刻是宝驹在法庭上主张重新精神鉴定并看向莲雾的那一刻,用实际行动告诉年轻的人们,这世界上的光还未曾熄灭,这很重要。这世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以丢掉的。剧情的话,中后段有点没意思,看不下去,讲的很乱,很简单的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知所云。立意可以,故事本身可以,只是讲故事的人不行,要不是只有八集我可能根本看不下去。好在不是所有的主角都看流量,咖位,要的是多样化,是百花齐放,老戏骨们不应该只做配角。如果有下半部的话希望能精彩一点。
在短短八集篇幅里覆盖原住民、外籍劳工刑事案件、政商勾结、废死、民意与人权冲突等多重议题,每一点都能打到实处引人深思——要挑瑕疵当然可以挑出不少但还是希望这部剧在什么颁奖礼大杀四方然后出第二季!!!韩国有秘密森林台湾有八尺门,都是通篇灰暗色调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里选择抽丝剥茧直面一切而不是背过身去、讲良心和信念生生不息的好作品。明明故事展开模式和主角性格组队过程都很套路但在此之上有演员的精心演绎和细节的耐心刻画,宝哥不必说,Leena这个角色也太棒了:是开局惨惨的小白花,是被利用的棋子,没有人在乎她的心理健康——但Leena也是给点阳光就能茁壮成长,勇敢出击掌握主动权的,坚毅有同理心的人。最后宝哥和Leena在车站交换各自母语道别一幕令人泪目。说一千道一万敲碗等第二季!!!
用三天看完了,但是剧情很密集,还没完全消化,二刷后再重写剧评。先浅浅repo一下:“外劳”/“移工”称谓那一段,和男主大学时与陈令秋争论原住民议题那一段很巧妙地呼应了。,虽然只有几分钟,陈令秋作为左派同时又作为既得利益者,质问男主“为什么你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很幸运?这在我看来很自私”真的很典,编剧很会抓这种左派知识分子的画像,男主的回应很好骂“我是幸运的话那你是什么?中爱国奖券?”;而且这一段加上陈令秋谈佛教信仰那一段,完全把陈令秋这个人物的底色写活了。(超级喜欢陈令秋的演员!台词很厉害,尤其是咬字有一种很独特的感觉,搜了一下原来是歌手,好像歌手演戏的话台词一般都是长项。)(他名字听起来好出戏哈哈),但是演员好帅!
评论说,台剧领先我们太多。我想会不会夸张,毕竟今年我们有漫长的季节,但看完八尺门的辩护人,我觉得大家说的领先不无道理。如果说漫长是不要忘了过去,而八尺就是在探讨未来。八集的剧情非常完整,非常完美地拍出了艺术想表达的黑白之间,里面没有完美的,或者说典型的符号化的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剧里的角色都有我们认为的“好”的或者我们认为的“坏”的一面,我特别喜欢陈令秋这个女性角色,她太有力量了,特别是决定执行死刑时,简直就是先生以身入局,她所说的民众得到的想要的时往往忘了应得的,政治就是妥协等等,简直震耳发睽,一切都是有思考、有谋划的不愧于她法务部部长身份的形象。法律真的神圣,我也想学法律了。
「八尺门,基隆地名,位于正滨渔港和平道间之水道旧称。一九六零年代阿美族人在此聚居,形成违章聚落。一九九零年,政府将之拆迁改建为海滨国宅。阿美族人后称此地为奇浩(Kihaw),意为海湾。」一宗印尼老公少年弑杀阿美族船长的凶案。印尼少年的精神状态、他的杀人动机、他在漫长出海时的被虐遭遇、他犯案时实际没有未成年,这个看似合理的凶杀案背后有各种无法解释的疑点,但是最后他还是成为了死刑立法的牺牲品——只要他死去 就证明死刑会产生不可逆装的案件冤情。我突然想起司法部长办公室的「司法为民」书法题字,像是一个讽刺。现在的台剧律政刑侦越来越像韩剧了,一个案件牵扯出一个庞大的政体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看得我好累。明明可以一部电影讲完的事,却花了八集电视剧来讲。普通话、阿美族语、闽南语、印尼语的各种夹杂,让我更难入戏。
八集体量容纳这么多话题也是牛逼,剧本议题围绕是否废死展开,上至政治博弈,下至外劳歧视,中间穿插民族身份认同,剧情一浪又一浪的推进,直到最接近核心处——死刑,本就是政治问题。最后的死刑结果也就印证了剧开头讲的人权和民主总是冲突的,而利用一次错误的死刑,对支持死刑的一派反将一军,也展现出陈令秋作为政客的老辣。杀人要在最合适的时刻,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本剧最惊艳的一组镜头,还是执行死刑时印尼劳工的颤抖和他行凶时的凶残相互交替,并没有本剧废死的主张弱化凶手行凶行为的残暴,当然故事本身也是要以他之死,展现一个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影响司法,资本家压榨外来劳动力的现实,用以引导男主向司法发出质问,这是正义么?最后他在悲愤中得出结论,杀人岛,所有的杀戮都一样。故事到此,已如枪上膛,刀出鞘。
有悬念钩住也不闷着留了一些喜剧元素点缀,剧情比较线性看起来很流畅,但是前面的插叙有点硬让我得想一下才转过来。故事性很强,电影观感的视觉呈现很成功,沉浸体验悬念然后在人物身上的黑色幽默暂歇继续阅览。看完后觉得要和原著对照一下,因为很多东西剧里只是以点带面透出一角,然后让你回味思考。流程到了中途感觉骤然加快,很多事件匆匆发生,人物成了众生相。当然导演还是花了心思的,演员的爆发力表现,童谣的愤怒,离别的黑白分明,谈笑风生下的暧昧裙带都很有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整个故事有着一种对称,阿美人的劳工杀人到印尼劳工杀人二者结局迥然不同。主角的熟番再到原住民的回归,灯火摇曳的大都市是杀人的岛曲折闭塞的快活街是外族社群避风码头等等。不能不说原著洞察敏锐,选题深入。另外实习生膀大力的牙白巧克力制服短袖都很诱人
此剧非常深刻地诠释了“审判是为被告而存在”的这一理念,极其戏剧性地将司法公正与民意舆论,原生住民与外籍劳工,商业发展与国际监督等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凝聚到一桩杀人案里面。不仅如此,编导还一针见血的指出,沸沸扬扬的“废死”的议题其实与真相无关,甚至与人权无关,而是深深地和政治筹码绑定。尽管剧本在实际司法程序上确有瑕疵:比如公辩人佟宝驹应适用自行回避条款,Leena是否具有通译资格存疑,阿布杜尔的年龄问题理应在每次开庭后第一时间核实,但总体瑕不掩瑜,让观众可以对于宝岛的立法、行政、司法运转现状管中窥豹。佟宝驹和陈令秋无疑是全片最为成功的两个角色,互为表里;Leena、阿民以及众多阿美族、印尼演员的表演也让人动容;反倒是连晋平的表现平平,对于剧情实质推动作用不大不说,他的感情线也有够无厘头。
本年度观影最佳电视剧,细腻、厚实、沉重,犹如凝成实质的黑暗现实几乎让人窒息,主角们微弱的人性之光也钻不开天窗。原住民渔民困境、父子认同、外劳议题、非法捕捞与废死议题、财团一手遮天、政治博弈、立法司法内部矛盾等等交织的如此细密,如此浑然一体地展示这一片浓重黑暗。衣冠楚楚的上位者心如蛇蝎,底层被逼互害,做伥鬼也不得活。真台湾割裂浮世绘,就社情剧而言甚至可能是史上最佳。佟关于“幸运与不幸”的法庭结辩几乎动摇我这个坚定拥死派。除了小男生和女友外的所有人都演技爆棚。特别意外的惊喜是,李铭顺大帅哥是何时进化成这等演技派的?一举一动,每句台词,每条皱纹都是戏精,把这个伪中年油腻男演的出神入化,让我看的目不转睛,比吴慷仁强百倍。
看过原著后,李铭顺的表演对我来说太板正,缺乏魅力,另外影响上会加重女性角色身上的“性”的意义,陈令秋原本可以基于文本做得更加精彩,如今反而有点弱化了她的才能方面,琳娜的一条辅线被删去,那是她自我思索和觉醒的一个辅助,因为不是主角位,于影像叙事里这条线较难自然表现,但她和连晋平的关系就让我感觉变成了一种性缘关系,这应该不是故意的,只是视觉在此类“靠近”的度上确实较难,文字可以大方的写心理活动,但那仍然是心理活动,影像中就要用身体语言去表达,一位男性“靠近”一位女性,对演员来说,很难表现其究竟是为什么。书上有好几处我判断的名场面,比如到受害者家里拨打电话一幕,我觉得都没有拍出较好的戏剧张力。
宝岛暗黑深度版“狂飙”,大型废死宣传片,废死无疑是对传统“血债血偿”这一善恶观的巨大冲击。最喜欢的处理:嫌疑人不是真无罪,被害人也不是真该死,这样的人性复杂程度才会让司法判决有可探讨的余地,让所有观众有可以思考的空间。《八尺门》的处理显然是高于一般只是弱化凶手的罪恶,提升观众同情和理解程度的方式,也涉及了基于资本主义制度特殊的土壤带来的政治与司法间的利益勾连与冲突。现在的结局并不是完美的,但我觉得一定是最合适的,已经有太多剧告诉我们正义理应被正义伸张,只有极少数告诉我们正义也有它的局限,它的光辉并不能照耀每一处黑暗,很无奈这就是现实,所以主人公才会说最好的反抗是不被同化。短短8集,关于腐败、司法、公正、善恶、权益、利益、文化、认同、集体、信仰、归属…衷心希望大陆这边也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
简评
1、“反抗,不是拒绝合作,而是拒绝(被)同化”。“法律本来就是权衡和妥协的产物”实话实说,以台湾孤悬海外一隅之地,不是很适合承载这一类涉及死刑废立、外籍劳工待遇、政商勾结等过于宏大的主题,而更适合拍摄反映普通人平凡事的生活剧,毕竟,平台很低、舞台很小,演绎地很费劲。法务部长与执政党党鞭勾肩搭背,却努力想塑造司法公正的形象,几个师出同门的法官在家打几圈麻将,就可以一言而决法庭的组成甚至嫌犯的生死,强行打造佟宝驹这么个出生原住民的角色锲而不舍探寻真相,都给人一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感觉。ps:本人是赞成死刑但是主张慎用的。就本剧而言,阿卜杜尔固然也曾经是受害者,却无论如何不应该用暴力剥夺他人生命的方式来逃回公道……否则,公法难存,公义又何在?难道重回以暴制暴、以血还血的丛林时代?
湾湾省的剧有够敢讲,到底有多少人能明白,司法本来就应该高于民意和政治。愚昧的人们都应该看看真正的法律,敲一敲脑子里腐朽的石头。最后阿布的死是很真实的,现实就是如此,甚至比这还要黑暗。陈令秋你是真的狠,杀身成仁吗,杀别人的身,用死刑废除死刑,可笑至极。所有的杀戮都一样。高光时刻是宝驹在法庭上主张重新精神鉴定并看向莲雾的那一刻,用实际行动告诉年轻的人们,这世界上的光还未曾熄灭,这很重要。这世上有很多东西是不可以丢掉的。剧情的话,中后段有点没意思,看不下去,讲的很乱,很简单的事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知所云。立意可以,故事本身可以,只是讲故事的人不行,要不是只有八集我可能根本看不下去。好在不是所有的主角都看流量,咖位,要的是多样化,是百花齐放,老戏骨们不应该只做配角。如果有下半部的话希望能精彩一点。
在短短八集篇幅里覆盖原住民、外籍劳工刑事案件、政商勾结、废死、民意与人权冲突等多重议题,每一点都能打到实处引人深思——要挑瑕疵当然可以挑出不少但还是希望这部剧在什么颁奖礼大杀四方然后出第二季!!!韩国有秘密森林台湾有八尺门,都是通篇灰暗色调在错综复杂的现实里选择抽丝剥茧直面一切而不是背过身去、讲良心和信念生生不息的好作品。明明故事展开模式和主角性格组队过程都很套路但在此之上有演员的精心演绎和细节的耐心刻画,宝哥不必说,Leena这个角色也太棒了:是开局惨惨的小白花,是被利用的棋子,没有人在乎她的心理健康——但Leena也是给点阳光就能茁壮成长,勇敢出击掌握主动权的,坚毅有同理心的人。最后宝哥和Leena在车站交换各自母语道别一幕令人泪目。说一千道一万敲碗等第二季!!!
用三天看完了,但是剧情很密集,还没完全消化,二刷后再重写剧评。先浅浅repo一下:“外劳”/“移工”称谓那一段,和男主大学时与陈令秋争论原住民议题那一段很巧妙地呼应了。,虽然只有几分钟,陈令秋作为左派同时又作为既得利益者,质问男主“为什么你就是不愿意承认自己很幸运?这在我看来很自私”真的很典,编剧很会抓这种左派知识分子的画像,男主的回应很好骂“我是幸运的话那你是什么?中爱国奖券?”;而且这一段加上陈令秋谈佛教信仰那一段,完全把陈令秋这个人物的底色写活了。(超级喜欢陈令秋的演员!台词很厉害,尤其是咬字有一种很独特的感觉,搜了一下原来是歌手,好像歌手演戏的话台词一般都是长项。)(他名字听起来好出戏哈哈),但是演员好帅!
评论说,台剧领先我们太多。我想会不会夸张,毕竟今年我们有漫长的季节,但看完八尺门的辩护人,我觉得大家说的领先不无道理。如果说漫长是不要忘了过去,而八尺就是在探讨未来。八集的剧情非常完整,非常完美地拍出了艺术想表达的黑白之间,里面没有完美的,或者说典型的符号化的正面角色和反面角色,剧里的角色都有我们认为的“好”的或者我们认为的“坏”的一面,我特别喜欢陈令秋这个女性角色,她太有力量了,特别是决定执行死刑时,简直就是先生以身入局,她所说的民众得到的想要的时往往忘了应得的,政治就是妥协等等,简直震耳发睽,一切都是有思考、有谋划的不愧于她法务部部长身份的形象。法律真的神圣,我也想学法律了。
「八尺门,基隆地名,位于正滨渔港和平道间之水道旧称。一九六零年代阿美族人在此聚居,形成违章聚落。一九九零年,政府将之拆迁改建为海滨国宅。阿美族人后称此地为奇浩(Kihaw),意为海湾。」一宗印尼老公少年弑杀阿美族船长的凶案。印尼少年的精神状态、他的杀人动机、他在漫长出海时的被虐遭遇、他犯案时实际没有未成年,这个看似合理的凶杀案背后有各种无法解释的疑点,但是最后他还是成为了死刑立法的牺牲品——只要他死去 就证明死刑会产生不可逆装的案件冤情。我突然想起司法部长办公室的「司法为民」书法题字,像是一个讽刺。现在的台剧律政刑侦越来越像韩剧了,一个案件牵扯出一个庞大的政体和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看得我好累。明明可以一部电影讲完的事,却花了八集电视剧来讲。普通话、阿美族语、闽南语、印尼语的各种夹杂,让我更难入戏。
八集体量容纳这么多话题也是牛逼,剧本议题围绕是否废死展开,上至政治博弈,下至外劳歧视,中间穿插民族身份认同,剧情一浪又一浪的推进,直到最接近核心处——死刑,本就是政治问题。最后的死刑结果也就印证了剧开头讲的人权和民主总是冲突的,而利用一次错误的死刑,对支持死刑的一派反将一军,也展现出陈令秋作为政客的老辣。杀人要在最合适的时刻,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本剧最惊艳的一组镜头,还是执行死刑时印尼劳工的颤抖和他行凶时的凶残相互交替,并没有本剧废死的主张弱化凶手行凶行为的残暴,当然故事本身也是要以他之死,展现一个社会矛盾重重,政治影响司法,资本家压榨外来劳动力的现实,用以引导男主向司法发出质问,这是正义么?最后他在悲愤中得出结论,杀人岛,所有的杀戮都一样。故事到此,已如枪上膛,刀出鞘。
有悬念钩住也不闷着留了一些喜剧元素点缀,剧情比较线性看起来很流畅,但是前面的插叙有点硬让我得想一下才转过来。故事性很强,电影观感的视觉呈现很成功,沉浸体验悬念然后在人物身上的黑色幽默暂歇继续阅览。看完后觉得要和原著对照一下,因为很多东西剧里只是以点带面透出一角,然后让你回味思考。流程到了中途感觉骤然加快,很多事件匆匆发生,人物成了众生相。当然导演还是花了心思的,演员的爆发力表现,童谣的愤怒,离别的黑白分明,谈笑风生下的暧昧裙带都很有表现力让人印象深刻。而且整个故事有着一种对称,阿美人的劳工杀人到印尼劳工杀人二者结局迥然不同。主角的熟番再到原住民的回归,灯火摇曳的大都市是杀人的岛曲折闭塞的快活街是外族社群避风码头等等。不能不说原著洞察敏锐,选题深入。另外实习生膀大力的牙白巧克力制服短袖都很诱人
此剧非常深刻地诠释了“审判是为被告而存在”的这一理念,极其戏剧性地将司法公正与民意舆论,原生住民与外籍劳工,商业发展与国际监督等一系列激烈的矛盾冲突凝聚到一桩杀人案里面。不仅如此,编导还一针见血的指出,沸沸扬扬的“废死”的议题其实与真相无关,甚至与人权无关,而是深深地和政治筹码绑定。尽管剧本在实际司法程序上确有瑕疵:比如公辩人佟宝驹应适用自行回避条款,Leena是否具有通译资格存疑,阿布杜尔的年龄问题理应在每次开庭后第一时间核实,但总体瑕不掩瑜,让观众可以对于宝岛的立法、行政、司法运转现状管中窥豹。佟宝驹和陈令秋无疑是全片最为成功的两个角色,互为表里;Leena、阿民以及众多阿美族、印尼演员的表演也让人动容;反倒是连晋平的表现平平,对于剧情实质推动作用不大不说,他的感情线也有够无厘头。
本年度观影最佳电视剧,细腻、厚实、沉重,犹如凝成实质的黑暗现实几乎让人窒息,主角们微弱的人性之光也钻不开天窗。原住民渔民困境、父子认同、外劳议题、非法捕捞与废死议题、财团一手遮天、政治博弈、立法司法内部矛盾等等交织的如此细密,如此浑然一体地展示这一片浓重黑暗。衣冠楚楚的上位者心如蛇蝎,底层被逼互害,做伥鬼也不得活。真台湾割裂浮世绘,就社情剧而言甚至可能是史上最佳。佟关于“幸运与不幸”的法庭结辩几乎动摇我这个坚定拥死派。除了小男生和女友外的所有人都演技爆棚。特别意外的惊喜是,李铭顺大帅哥是何时进化成这等演技派的?一举一动,每句台词,每条皱纹都是戏精,把这个伪中年油腻男演的出神入化,让我看的目不转睛,比吴慷仁强百倍。
看过原著后,李铭顺的表演对我来说太板正,缺乏魅力,另外影响上会加重女性角色身上的“性”的意义,陈令秋原本可以基于文本做得更加精彩,如今反而有点弱化了她的才能方面,琳娜的一条辅线被删去,那是她自我思索和觉醒的一个辅助,因为不是主角位,于影像叙事里这条线较难自然表现,但她和连晋平的关系就让我感觉变成了一种性缘关系,这应该不是故意的,只是视觉在此类“靠近”的度上确实较难,文字可以大方的写心理活动,但那仍然是心理活动,影像中就要用身体语言去表达,一位男性“靠近”一位女性,对演员来说,很难表现其究竟是为什么。书上有好几处我判断的名场面,比如到受害者家里拨打电话一幕,我觉得都没有拍出较好的戏剧张力。
宝岛暗黑深度版“狂飙”,大型废死宣传片,废死无疑是对传统“血债血偿”这一善恶观的巨大冲击。最喜欢的处理:嫌疑人不是真无罪,被害人也不是真该死,这样的人性复杂程度才会让司法判决有可探讨的余地,让所有观众有可以思考的空间。《八尺门》的处理显然是高于一般只是弱化凶手的罪恶,提升观众同情和理解程度的方式,也涉及了基于资本主义制度特殊的土壤带来的政治与司法间的利益勾连与冲突。现在的结局并不是完美的,但我觉得一定是最合适的,已经有太多剧告诉我们正义理应被正义伸张,只有极少数告诉我们正义也有它的局限,它的光辉并不能照耀每一处黑暗,很无奈这就是现实,所以主人公才会说最好的反抗是不被同化。短短8集,关于腐败、司法、公正、善恶、权益、利益、文化、认同、集体、信仰、归属…衷心希望大陆这边也能有更多这样的作品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