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湖会议(2022)

Die WannseekonferenzUP:2024-12-23

演员表影评剧照
万湖会议

评分:8.1 导演:Matti Geschonneck 编剧:马格努斯·瓦特罗特 / 保罗·莫默兹
主演:菲利普·霍奇迈尔 / 约翰尼斯·艾麦亚 / 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 / 马提亚斯‧邦德舒 / 法比安·布施 / 雅各布·迪尔 / 莉莉·菲希特纳 / 戈德哈尔德·吉瑟 / 彼得·乔丹 / 阿诺德·克拉威特 / 弗莱德雷克·林克曼 / 托马斯·洛伊布尔 / 萨沙·纳丹 / 马库斯·施莱泽 / 弗雷德里克·施密德 / 西蒙·舒瓦茨 / 拉斐尔·斯塔霍维亚克 / 马蒂亚斯·勃兰特
类型:剧情 / 历史 / 战争
片长:108分钟地区:德国
语言:德语
影片别名:净化论(台) / The Conference
上映:2023-06-09(中国大陆)
IMDb:tt14321668

万湖会议简介

At the Wannsee Conference on 20 January, 1942, senior Nazi officials meet to determine the manner in which the genocide of the European Jews can be best implemented.

简评

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1942年1月20日的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是当时德国纳粹密谋屠杀数百上千万犹太人的秘密策划会议。据说当时所有参会信息记录都要被通通销毁,以确保除了与会者之外,没有人知道曾有过这场会议。如果不是二战后期盟军在一堆机密情报中发现了一份记录万湖会议的文件,世人根本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场丧心病狂的会议。本片应该就是根据记录如实地拍摄。在近一个半小时中,就是会场、发言、茶歇、记录等开会的全过程,纪实、冷峻,没有音乐,没有特殊的处理和调度,却让你看得毛骨悚然,思绪万千!在当今世界仍旧动荡、巨变的时刻,看看这个历史电影,很值得。

电影用冷静克制的镜头刻画了罪恶的群像,会议的前三分之二还只是在各部门勾心斗角、虚与委蛇的官场现形记中隐晦提及对犹太人的“特殊处理”,零星听到“隔离区”“奥斯维辛”“安乐死计划”等词语,但从提出枪杀犹太人会对德国士兵造成精神伤害时,屠杀的方式、人数、时间,甚至建立毒气室、焚尸炉的计划开始血淋淋地展现出来,而众人以近乎谈笑的语气讨论灭绝1000多万人的计划,这样的反差,更是令人毛骨悚然。而电影的全篇,这些纳粹高官,始终以礼貌克制的态度讨论问题、化解矛盾,他们的表现就像是一群有原则有教养的官僚,但实际干的却是灭绝人性的勾当,正是这些道貌岸然的官员,炮制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平庸之恶”。

不见血腥的画面,但能感受到手段的残暴,听不到犹太人的喊叫,却能感知到犹太人的无助。海德里希召集十几位党政军高官参与万湖会议,其目的就是讨论解决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也就是如何快速有效的杀戮犹太人。与会各方虽然有部分争议,但那只是因为出于各自职权范围和行动效率而进行的有限讨论,对于屠杀犹太人这件事是高度一致的,只是解决的时间、地点、方式、效率、人数等有不同意见,但最终达成了一致。特别一个细节,考虑到德军战士枪杀犹太人会有心理问题,因而提出用毒气是最好的,最有效率的。于是不到一天的会议里,最终决定了欧洲一千一百万犹太人的问题,而毒气杀人示范地就是奥斯维辛。铭记历史、警钟长鸣!

德语、德国人有点像的名字、有点类似的长相、对那段历史的无知,都让我在理解剧情方面出现些许困难,但并不妨碍这部片子的成功以及它给人带来的震撼。特别的点在于没有使用任何常用的描述战争的角度,而是基本按照真是时长还原了那场改变人类历史的会议。纯纳粹视角,没有煽情,几乎也没什么配乐和镜头的切换,不去在乎内容的话你甚至可以认定它就是个普通官僚组织跨部门战略会议:其中出现了常见的领地意识、明争暗斗、拉帮结派,会议中有人有一定反对意见,但并非站在决议本身是否正义的角度,更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或者政治斗争的目的。所以平庸之恶本身,并不是给谁开拓,而是需要避免如此系统性的问题,因为一旦机器转起来,没有刹车可以主动使其停止

可以说是现代性与大屠杀书里的一场可视化,场景化的片段。一些情节,比如Endlösung前期押送犹太人,不情愿上下车产生短暂骚乱,如何避免,比如关于毒气的优化,如何减少最终产生的有害气体,比如参加了一战的德国犹太人,这个特殊群体怎么处理,怎么安抚家属,1/2犹太人怎么办,1/4犹太人怎么办,怎么在不制造大众恐慌的条件下(额外阻力)合理合法合规地处置不同的犹太人等等,几句带过的传达却有惊人的力度,片子里是骇人的力度,我的日常里,换个场景,这就是朋友同事身上优秀品质的其中一面,作为发起者,组织者,对活动有条不紊顺利高效进行的执着(对于他们是自然而然)还有对于参与者感受的重视(这都甚至有点僵化,感受的反馈停在了流程的一环)其实全片展示了很多他们现在依然引以为傲的传统美德,但是换了个目标一切都变味了。

德国人的精神在杀人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比起日本的拿刀砍,德国人真正做到了杀人工业化:高技术,高效率,远程操控,流水线作业。片中没有任何打斗流血战争画面,甚至气愤愉悦,却能令观者毛骨悚然。本片中刻画的十几个参会者,表面上彬彬有礼,神态平静,言语随和,实际上他们已全部陷入癫狂状态:他们要杀光1100万犹太人,却没有一个人认为自己在作恶。他们全认为自己在执行命令、保卫德国、净化种族、助力未来。他们讨论了人际关系、公交运力、财政情况、民众情绪、空气污染、资源循环、士兵心理等所有问题,但是他们就是没有讨论一个问题——生命。片尾,他们为自己的癫狂爱国而骄傲,“没有一个医生愿意给病人截肢,但是他必须做”。什么样的思想和主义,让人自认为正确地作恶到底?我想这就本片所要表达的主题蕴意。

谁能想到,在环境优美的别墅,即使把女书记员算上,参会的总共也就16个人,谈笑之间,就轻飘飘的决定了1100万犹太人的生死,最终导致了600万犹太人死亡,仿佛这不是一群人,而是一群蚂蚁一样,德国人在认错方面确实是没的说,就从人家对待二战的态度来看,日耳曼人也确实担得起敢作敢当这个词,这种电影也是真不好拍,就围绕一场会议,而且还是震惊世界的会议,会议结果大家也都知道,所以发挥空间很小,但还是拍出了那种不寒而栗的感觉,电影尽可能以一种极其平静的方式真实的还原这场会议,以产生巨大的反差感,剧本来源应该就是电影中反复提及的会议纪要,能扩展成一部电影,编剧水平还是可以的,人物塑造和演员演技也都不错,如果这些德国军官能在会议中看到当下犹太人在巴勒斯坦的暴行,会是什么反应,这就是历史的局限性,也是电影的魅力

跟室友相约看电影,他在《蜘蛛侠》、《闪电侠》和《万湖会议》之中选了这部,说难得去一次电影院(今年第一次),还是选个严肃历史题材看看吧。本来看评论以为偏纪实会比较沉闷,但戏剧张力出乎意料还挺强,室友跟他老婆全程目不转睛看完了,室友老婆还因此对这段历史产生了兴趣,问了很多问题。我个人觉得本片作为室内戏而言,通过镜头调度和台词对话营造戏剧冲突而言肯定比不上《十二怒汉》、《灵欲春宵》这些经典,但还是高于近几年类似《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这些片子。人物塑造上用简略但突出的方法展示了每个人物的鲜明个性、矛盾关系和各自诉求,编剧笔法凝练和厚重。通过会议休息,将故事节奏清晰得分隔成了三幕,情绪不断推进,到最后一幕毒气室的高潮,用特写镜头去审视每一个与会者,在纪录片式的客观下饱含了炙热的个人感情。

成本真的很小,大家主要在屋子里开会,全片都靠表演与台词推进,没啥大戏剧性(正确的,故意做戏剧性会破坏主题表达),有点枯燥,我中间因为太累昏睡了五分钟……演员基本是秃顶或不秃顶的德国爷叔,如果没有相关历史背景的话,可以靠会议开始前他们的对话与会议中他们坚持的部门立场来区分他们。如果观众已经参加工作,开过会,分过锅,为部门任务争取过资源,那就更有代入感了。我是一边看一边觉得大家确实都是人确实都在正常上班一边为他们对自己讨论的“工作”是否道德渐渐麻木而充满愤慨。主持会议的领导很有魅力、也很有能力,70分钟就开完一个涉及这么多内容的会议,但平庸之恶依然是恶,理解它们之后,就更需要警惕了。

结合当下的巴以冲突热点会更容易看得下去。影片里的万湖会议是德国各高层开会讨论“犹太人最终处理方案”的,各种冲突包括各种KPI划分、各部门的权利义务问题、欧洲各傀儡国对此事的看法和经验分享、二代犹太人问题、处理速度以及如何避免己方士兵精神遭到打击等。整个会议,无论是讨论还是休息用餐,都充满了理性和秩序感,就像一个公司的高管在严肃讨论明年营收问题一样,尽管他们讨论的是无比反人类的话题和决定。时至今日,由于以色列犹太人的残暴行动,让人多少会有些怀疑当年的德国做出这样的行为,是不是也有自己合理的原因。当然相比于德三,今天的巴以还是小巫见大巫,虽行为过激但仍有和平相处的可能。希望未来能在老中的斡旋下带来两国方案的和平或其他不一样的最终处理方案……

完美展现了什么叫平庸之恶。这是一部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1942年1月20日的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是当时德国纳粹密谋屠杀数百上千万犹太人的秘密策划会议。据说当时所有参会信息记录都要被通通销毁,以确保除了与会者之外,没有人知道曾有过这场会议。如果不是二战后期盟军在一堆机密情报中发现了一份记录万湖会议的文件,世人根本不知道曾经有过这样一场丧心病狂的会议。本片应该就是根据记录如实地拍摄。在近一个半小时中,就是会场、发言、茶歇、记录等开会的全过程,纪实、冷峻,没有音乐,没有特殊的处理和调度,却让你看得毛骨悚然,思绪万千!在当今世界仍旧动荡、巨变的时刻,看看这个历史电影,很值得。

信息量极大。断断续续看也不影响每一次顺利接上剧情。几点感想:1、演员们的台词背的太6了,副总指挥和施图卡特博士的私密对话有点不理解,怎么瞬间和好了?达成了怎样的利益共识?2、历史上的万湖会议实际情况是否如同电影呈现?因为最后会议记录还是要给副总指挥看过才分发,所以有所怀疑;3、洗脑就是这样的,所有人都觉得稀松平常,用“清洗”来做一个民族的动词形容本身就超出了所有人类的想象,足见人类之恶,不过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土壤;4、到底是什么让日耳曼人如此痛恨犹太人?足足600w犹太人被清除,这真的是人类历史上最恐怖的一个屠杀事件:5、克罗地亚完全同意德国纳粹处理国家犹太人公民,回过头去搜索克罗地亚历史,才发现这国家历史错综复杂,简直是大型的欧洲政治发展史;6、结合《奥斯维辛:一部历史》来观看,效果奇佳。

万湖会议演员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