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内战(2024)
Civil WarUP:2024-12-28
美国内战简介
亚历克斯·加兰([机械姬])将自编自导一部A24新片,片名定为[内战](Civil War,暂译),卡司包括克斯汀·邓斯特、瓦格纳·马拉、斯蒂芬·亨德森、卡莉·史派妮等。本片的详细情节暂未得知,将设定在未来的美国,是一部动作史诗电影。
- 亚历克斯·加兰 Alex Garland导演
- 克尔斯滕·邓斯特 Kirsten Dunst饰 Lee
- 瓦格纳·马拉 Wagner Moura饰 Joel
- 斯蒂芬·亨德森 Stephen Henderson饰 Sammy
- 卡莉·史派妮 Cailee Spaeny饰 Jessie
- 水野索诺娅 Sonoya Mizuno饰 Anya
简评
它更像是一部讽刺的寓言诗,用未来的想象警示现在的人。虽然电影的名字很直白,但是内容却回避了大规模的战争画面,甚至对于战争的来龙去脉都懒得描写。用每一场战争的“旁观者”——战地记者的视角来讲述这场战争的故事。在战争中,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即便是受《日内瓦公约》的战地记者也不能。明线是奔赴华盛顿采访总统路程,暗线却是中立者和人性的博弈,亦是中立的崩塌。面对战争,没有一个带有国籍属性的人类能保证完全的中立;面对无差别的死亡,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完全理智和不动容。Lee对Sammy死亡的冷漠是一种惩罚,这种惩罚在Lee保护Jessie死亡的时候完成了接力。Lee定格了赤裸裸的战争的血腥,Jessie却用黑白的视角表达了战争不可避免的无力感。结尾WF组织围着总统尸体,炫耀战利品的合影让讽刺到达了极致。这场战争的起点,似乎没那么重要。
下午moma包场。很久不看美国最新影视,可能因为潜意识里越来越烦这个国家和里面许多人的傻缺。看这部电影拉回一些对普通美国人的“大家同住地球村”的同情。(以下含剧透)其实这部电影到底有没有想以记者的眼为角度来讲国家分裂之类更多事我不确定(因为我觉得ta没有讲多少),在我看来这就是个战地记者带徒弟的故事。那个华人自报家门后马上被回了一句china?然后就被突突了。那一幕其实非常real。看片子的时候我还想到了我居住在美国的那些同学朋友们,想象了天朝发生内战的可能性,别说少数民族了,南北汉族差别都挺大,可是大家都很服从中央统一管理、调配资源,中美实在是文化、政治、社会生态太不同了。突然想到,如果突突那一幕有个native黑人记者,估计不会被突。所以到底如何界定谁tm是美国人。dunst依旧好。
虽然小但选取角度都比较有的放矢。观众与记者小队的视角基本等同,在有一个大概背景了解后就被启程了,陷入之后的一路颠簸之中。反抗的两方各择了一个角度,有置身事外的,也有一头热血的,有目标明确的,也有为我自尊的。一路上一直在发现并确认的是立场之争,并在这之中被反复质问。而记者与观众都站在第三方旁观这一切,面临的同样是两难抉择。选择完全的旁观需要丢失掉人性中的一些不理智,但丢掉的同样是感情本身及道德映射。选择被所观察的事物影响,让位于肾上腺素的飙升或主观情感的偏颇,则让存在本身在一个只有立足点的语境里失去意义。导演尽量从镜头语言,演员也尽量从给出的反应来让这一切都显得魔幻的不真实又从某种极端程度来说很真实。但其中粗疏与细密处无一例外都很直给,很粗暴,很马戏团,诚然或许表达的就是一种显性的胜利吧。
说实话,一开始的观感真的很像某一部电视剧的第二集。又很像植物用多了的乱剪辑。就在我要失去耐心的时候,它给了一声锣。联想到《枯草》那导演的访问,我觉得前面的节奏和段落的生硬掐断可能是故意的。因为很明显,从红片眼镜杀人狂那里,就异常流畅了/Garland的美术、节奏一如既往地能力不足。但他可能是目前导演里跟我哲学理念最相近的一个?有种悲伤真的是从内到内的。就是那么荒谬,但你还是不愿意待在自欺欺人的twilight zone,只想投入这洪流,用自己参与这一切./A24 国内院线首部纪念。反好莱坞。反类型。宣传错位。让所有期待战争大片买爆米花的人都僵住。我感觉Garland在用电影的形式加强内容的荒谬。彻头彻尾的存在主义。当然可能还有人能看到《金刚经》./电影的原声,让我怀疑是Garland的编剧歌
人物苍白剧情庸俗甚至对现代战争的人性和博弈也是最简单级别的想象…但这次这么做是对的,最好的战争片早在《光荣之路》便可见端倪-企图说什么却没说出来。电影开始我担心导演给我上新闻工作者的精神价值,电影中间我担心复刻《全金属外壳》里的人之毁灭,电影的最后我担心教我反战,万幸这些全没有,在这片无根无垠的土壤上生长出的是马格南摄影社的复古审美和好莱坞奇观得到最大抑制后对宏大情感和“在场性”的追求之崩坏,因而片中女孩看到女记者为她挡下子弹后第一时间做的居然是用摄影机记录下来,所有情节(从政治走向虐杀),人物(从理性走向机械性的各居其位),意义(从新闻精神走向“无目的的手段”),在最后这幕完成表达收束:高速运转的战争进入美国,所有人都将快速成为人之暴政下的物,并忍耐着马孔多的飓风进入下一场内战的百年轮回。
继续论A24量产“独立艺术”电影制作流程:够吸引眼球的议题(却经常因为水平和胆小而啥也谈不出来),高饱和或高对比色彩,不错的景别设置,在所有通俗剧情推进部分和背景设置都用最菜的手法或干脆语焉不详带过但又因为“独立艺术”反而受人好评……如此明摆着想拍又毫无胆量想要游离在安全地带的语焉不详的背景设定(就这却要被人捧成“暗示战争的荒谬性”,优秀战争片拍战争荒谬性的手法多了去了,没有一个交代不清楚基本关系的),一眼美帝人民没吃过苦的战争拍法(对内战的最残酷想象居然看起来像过家家),导致本片所有可能有趣的地方都显得是那么乏善可陈(我们中西部地区的Maoist新人民军和佛罗里达那帮菜逼怎么就给跳过了),与其说是电影好不如说是A24的营销节点和项目判断真的好……加兰说接下来准备不导电影了,真是谢天谢地。
羡慕美国电影百无禁忌,当然这个题材在美国也不敏感;羡慕美国记者的采访自由,当然现实中也没有那么夸张;战地记者确实不容易;记者的伦理问题,老记者代表的是专业,新记者代表的人性,最后老记者有了人性,新记者有了专业,专业和人性的权衡太难把握,也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女主以前是老蜘蛛侠女友,差点没认出来,这次塑造的老记者,形神兼备,一出场就令人信服;美国内战的面面观,尤其是士兵射杀记者那个场面,标识我们熟悉的文明秩序在战争中被完全摧毁,战争就是这么残酷,不要天真;网上热传的名场面,看后有点悲哀,我们似乎仇恨叛徒甚于敌人,我们似乎总是以得到列强得承认为荣,但在列强面前我们什么都不是,在他们眼中只有自己人和别人;作为一部电影,确实很一般,尤其是结合战争和公路片两大类型,竟然拍的如此无聊,只能说可能是文艺片
。儿子嚷了两个月要看的大片,我在买票前一晚还以为是部历史剧,发现错了又脑补是个科幻片。坐在电影院里我期待着外星人何时出现,他八成被活色生香的杀人场景吓呆,碟中谍之类看多了还觉得自由持枪特别美好,挺好,对年轻一代恰到好处的爱国主义教育。剧情就是嘲讽二字,导演嘲讽一切以及一切的对立面,大概得排除掉影片所描绘的方方面面能在犄角旮旯里找到他推崇讴歌的?但他摧枯拉朽的气势使我不能确定那部分是他不慎漏掉的还是的确想赞美。观影时大脑的工作量不大,也没交代背景,不知道为什么总统会解散FBI加州和德州又为何能结盟,WF的武装装备来源哪里以及导演到底是更赞同中央集权抑或州权力扩张?“HK?China!”的剧情没冒犯到我,毕竟他背后的坑里躺的可是全镇的美国人,但神神叨叨的演技真得有点瘆人。
值得一看。电影错在让人误以为会是一个很玩闹心态的视觉体验片儿,但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文戏更多的片子,像tlof一样以公路片的模式以一个小窗口微观看大变化,不过确实有这样的背景也很难想更好的题材。与其说是关于政治的电影,其实是关于战地记者的,甚至能让人产生我也想去尝试的憧憬,借由个人的视角电影似乎刻意混淆了宏大的战局,主角们或是自己都不知道面对的士兵来自什么阵营,或是不向观众透露,确实很好地营造了现代政治斗争中迷雾重重的混乱质感。电影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缺点就是结局,影片的意图很明显,无非就是当战地记者get soft的时候她的生涯就结束了,但这个一人退一人进表现得即刻意又模糊,可能需要更长线地酝酿而不只是伏笔才能展现好。(Tod真是变成红脖专业户了啊)
作为战争片却基本没有大的战争场面,除了攻占DC其他时间都看不到重武器,这不像是内战,更多是武斗(枪支泛滥和私刑滥用)。起了这么大的名字不仅连政治极化都没多着墨,甚至战争起源和过程都在只言片语里若隐若现。内战只是一种背景和预设,电影的主角是新闻伦理实验,加兰真用记者当载体捕捉乱世之下的焦虑,并精准对准了熟悉美国政坛,常年浸润在大选舆论环境和纽约客、外交事务等杂志的用户画像,虽然模糊了立场,但是这依然是一种自由派驴党人的焦虑。记者肩负崇高的独立性原则,还可以做到新闻伦理的自反思考,李的反高潮之死更像是新闻记者伦理的一种解构与批判。而跳出美国的政治语境,当下加沙死亡的数十名记者里,焦虑与道德相对主义的困扰反而是微不足道的,因为正义邪恶的分界线明显。加兰代表的焦虑无非是美国人对道德领先的焦虑。
加兰不愧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不拍软科幻了依然能做到这么好。如果抱着战争爽片来看的可能要失望了,这部完全不是。与其说是战争片,不如说是公路片+文艺片+政治片。有些人说为什么开打都没讲,没头没尾。实际上,美国内战只是一个大背景设定,重点其实是对战地记者这个群体的刻画(我感觉也顺便讽刺了一下红脖子川粉,主角团明星是站在西部联军那边的,意思是要是川普二进宫美国就是片子里这样)顺便感慨一句:加兰对这几个演员是真爱啊,尤其是水野诺雅,从机械姬到湮灭到开发者再到美国内战,每一部都有她的身影。本片几乎和加兰导演的电视剧《开发者》阵容完全一样,我看到那个小记者Jessie很眼熟,查了一下才发现居然是《开发者》里那个中性化打扮的小神童Lyndon,演总统的是《开发者》里的Forest,水野诺雅演的打酱油的Anya
有一种带着抖音深入战场的感觉,尤其是在配乐和某些镜头的色偏移滤镜上,很明显在加入这种视角。考虑到女二是一个新手记者的视角,这种滤镜加的没有问题。我本以为随着主角们逐渐靠近华盛顿,这种滤镜和音乐上的浪漫化会逐渐被剥离,但实际上除了最后攻入白宫这一段,这种浪漫化的滤镜反而是越用越起劲。最后不得不承认我们其实跟女二这个新手记者一样,也是带着滤镜在深入剧情。战场的部分表现足够精彩,甚至有了一点《黑鹰坠落》的味道。男主这个演过《毒枭》里埃斯科巴的演员现在这么瘦,我是没想到的。另外,虽然这种“抖音”滤镜感的叙事有点扯,但片子一开始就说德州和加州组成的西部军……我就不意外了,等于一开始就告诉你——深红和深蓝联手了——我要开始胡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