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壮壮:我和电影的关系(2022)

UP:2024-12-31

演员表影评剧照
田壮壮:我和电影的关系

评分:8.8 导演:梁凯 编剧:
主演:田壮壮
类型:纪录片
片长:80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
上映:2022-08-10(中国大陆网络)
IMDb:

田壮壮:我和电影的关系简介

今年卓别林亚洲电影人士艺术成就大奖的获得者是田壮壮导演,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跟其他的大导演相比,壮壮导演身上总是蒙有一层神秘的滤镜,或许是因为他的作品,或许是因为他的经历。
  今天,我们请他亲自来讲述,他和电影的故事。(@TATLER尚流)

简评

前后断断续续看了很久,看完了真的很感动,田壮壮导演说过去观众看电影那种崇敬,敬仰,我感觉很能体会,以前看那些影视作品体验的真的很特别,有的感觉至今都记得,经常在看完了以后才恍然从里面的世界走出来,会回味很久,其实不管是拍电影和看电影的人那种心态都自然发生了变化,我想很多时候确实都少了对于电影的那份崇敬真诚,也有很多电影不单是呈现去表达一段经历面貌,更多的心思花在了其他地方,也会觉得单单走马观花般是看了一遍别人的作品是没有资格去赋予各种价值的评判

稍微看过关于他的书或者采访都能知道这个纪录片的内容吧,内容上没什么太新奇的,让他亲自捋自己的作品并且拍成一个纪录片这种记录的意义更大一些。把几部电影的拍摄过程、幕后故事都稍微讲了讲。环境比较好,人也谦虚努力。拍电影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电影局到底是怎么刁难人的、中国电影为什么越来越药丸说得清楚了,值得1星。

什么时候大家(包括观众、创作者、所有相关)“讨厌”电影了,是什么时候中国电影才有救,虽然我这样说很激进,但在这种环境下,我觉得这是一条路子,这个“讨厌”是一种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深思自省的“讨厌”。 @2022-09-11 20:59:30

这个片子就能看出张艺谋陈凯歌和田壮壮的区别,张艺谋和陈凯歌是属于那种真正爱电影的人,所以他们能为了第一部电影赌上自己的生涯,他们也能在电影产业最危急的时候转拍商业电影来促进票房。而田壮壮不同,他当然也爱电影,但他可能更爱的是电影背后某种真实的情感和刹那的顿悟,再加上性格比较执拗,所以同是第五代,如今的境遇却是大不相同。但是,中国电影的里子需要田壮壮这样执着于自我表达的作者。

好像还没看过壮壮导演的片子,但喜欢他的表演和气质,这种讲述也挺“听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盗马贼》的那场雪也太神性了,里面好几部片子都想看看。开头说到拍北影新生照那天的记忆,在想北影咋不搞个校史+专业方面的剧情片or纪录片呢,还挺想看。所以鸟鸣嘤嘤还能上吗

导演表达之丰富和精准,超乎我的想象。以盗马贼为分界点,导演的讲述明显地分成了两个部分。盗马贼时,仿佛导演的梦想达到了最高光的时刻,他记忆里的那场雪,下了十天,仿佛为他一人而下。盗马贼之后,可以看出导演在技艺层面仍然是完美的,他可以准确地描述一部电影的来龙去脉,怎么拍,如何改,他也仍然有热情,对这个行业也至深的爱。但总感觉他内心的一块,已经在天葬台上被肢解了。

通过一个演员才知道了田壮壮导演,进而看了《蓝风筝》。感受颇深也很复杂,看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无奈与悲伤…喜欢这个形式,非常真诚地讲述着自己与电影的故事,因此感到无奈难过但依旧感谢电影,无法改变命运却依旧坚定。因为非常期待着《鸟鸣嘤嘤》而看了原著《树王》,更加喜欢和期待了,是不是只要活得够久就能等到可以上映的那天…

“其实这个剧本出来得很艰难很艰难,拍摄也很艰难,但是我一直坚信,有一条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反对这个国家意识的,不是一个和我党有敌对态度的,我热爱这个国家,我热爱这个民族,我甚至可以说我热爱这个政党,因为我父母都是共产党员”

“我不知道我不做电影还能干什么,我非常感谢电影,至少它让我没有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害的人,甚至为社会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价值”给了满分不是因为这纪录片拍的有多好,而是对电影审查舆论环境感到悲哀,审查机制就像是火葬场,埋葬了多少文化与历史,姜文贾樟柯田壮壮娄烨d,中国960万平方千米上有多少可以写进历史的故事,我们好像不缺好电影,《蓝风筝》真的比《活着》差吗?只是我不这么认为

“其实这个剧本出来得很艰难很艰难,拍摄也很艰难。但是我一直坚信,有一条我认为我不是一个反对这个国家意识的,不是一个和我党有敌对态度的,我热爱这个国家,我热爱这个民族,我甚至说我热爱这个政党,因为我父母都是共产党员。所以我就觉得,我必须得用自己的良心拍这部电影,不管怎么样,今后不再拍电影了,我也一定要把这部电影做完。”

不做电影,他也不知会是怎样的一生,倾注生命完成的作品,被三言两语剪的七零八碎,还能剩下什么?人还是不应该随便放弃自己的态度,片场上同演员的每一次交流,对剧本的反思修改,点滴尝试构建出他对电影的神往。望着科尔沁草原上的天空,他已然在内心确立了一生的寄予,死神的模样,是一片壮阔的云海,躺在天边极境之处,生命何需再忌惮什么。当水被赋予超越的力量,人类无论如何也无法抵抗,当他把镜头对准社会真实的纹理,冷峻的风刃会刺破血肉,不回避,这是电影人的良心。尽管总是遭受打压,但他们不会放弃,抓住每一次表达的机会,为沉默发声。他会失望,大众的焦点被资本的力量蒙蔽,他会失望,打击总是来自自己选择真诚面对的对象。可是当我看见窗口挂着的蓝风筝,忽然发觉,眼前的他,内心是多么清澈,褶皱的皮囊下,是多么年轻的灵魂。

出于对田壮壮导演的喜爱和尊敬,我不会给这段回忆和自述打分,于我而言这80分钟非常的私密,于七十岁古稀之年的田导而言已然可以坦然地和社会、媒体、喜欢他的人分享这些感悟。仿佛一位认识许久的老先生娓娓道来他的人生经历和体悟,我看到了一位真正热爱电影的电影人,对电影事业和行业的追求(乃至执念),到历经风雨后的自洽(纵然不甘不解),曾经的清高,现在的谦逊,但骨子里他还是田壮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