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分:9.1 导演:干超 编剧:周繁文 / 李新伟 / 孙波 / 王宁远 / 郭伟民 / 王芬 / 张吉 主演:胡歌 / 曹磊 / 黄尧 / 吴倩 / 贺刚 类型:纪录片 片长:52分钟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影片别名:China Before China 上映:2023-12-09(中国大陆) IMDb:
纪录六年级女儿影评:何以中国:影评:8分 我想:千年之前,在亚洲的东部也有着这么一群人,也曾和我们一样望着天,回首着过去,展望着未来,在时光的飞逝中,他们组成了家庭和社会,建立了信仰,开始了交流,形成了古国文明,开启了夏商周新时代,而秦汉的出现正式总结了“何以中国”,这个时候,“中国”已根深蒂固的刻进每个华夏子孙的血脉里了……
考古史料+编故事的方式,展现了除了帝王以外更加丰富的视角,是这个片子特别有意思,也特别吸引人的点。只是里面编的故事,是依据什么?哪些是史料或者考古证据可循的故事?标注的不是十分清晰。史料、考古证据和编造的部分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里面,很容易混淆视听,标注还是不够醒目,给小孩子看,就需要大人细心的分辨讲解。希望出续集的时候,讲完故事说明一下,哪些部分是根据考古内容纯粹想象,哪些是有考古证据可以支持的。
这部片子呈现研究深入、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让我最喜出望外的是,它呈现方式独特,因为它里面出现的考古学家并不多,拍摄考古现场发掘也很少,但是整个讲述方式、视角都是从考古人的视角出发的。这是有别于历史或者文学的一种视角,通过文物、遗址这些考古实证把古今链接。
最近在看《何以中国》,这真是一部被我低估了的纪录片。有了电视之后,愣是调台略过了好多次。前几天打开,差点扇自己两巴掌,相见恨晚啊。关于上古我们知道的太少了,虽然看过几部纪录片关于黄帝那个时期,但都是在印象里。还有看过易中天讲上古的几本书,但那都是纸上得来的。去年去了河南博物院,加上这次看何以中国,我真心觉得该向古人道个歉,各种精美的大型青铜器令我瞠目结舌,生活理念甚至下水道等,至少五千年前就有了。我的印象里三皇五帝之前的人类好像就是茹毛饮血的一群野人,但是真实情况是那时候的人的社会意识形态,跟现在人其实没有本质不同,只不过是受制于生产力水平而已。
也太好看了,故事结构很好,文案很好,构图画面很好,甚至演员在片段的演绎里也很好,真是一部好的作品,期待再拍新作! 以前很不喜欢先秦的文化,现在在越来越多的了解了夏商周甚至更早之前的文明之后,让人越来越上瘾,这万古江河的魅力和时代文明的更替,是中国何以中国的基石,与其说过往的历史是那些浓墨重彩的战争,更不如说我们看见的所有遗址和文物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真的弥足珍贵,就是这些日常抵挡了时代的浩瀚和虚无,致敬所有考古工作者!
感谢这个片子,明白了华夏的“华”的来源。那一瞬间,可谓见微知著,明白了考古学的伟大,如同破案般抽丝剥茧,基于考古证据,寻找彼此的空间时间的关联,如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湖海般一点点复原这个国家从何而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何而来,我们的家国情怀渊源何在。
我本来是冲着老胡来看的这部纪录片,但是看了之后不得不说,片子里用的演员不管名气大还是名气小,真的都是有演技的,里面干货很密集,说实话哪个演员要加戏也没有空间。所以都是几个动作眼神像诉说这个人物的一生了,非常精准。没演技真的撑不住。另外看到做彩陶的少女,原来是艾米演的,真的也太惊喜了!!!一开始都没有发现哇。
一开始是被胡歌饰演的小红帽惊喜,越到后面就越被纪录片的内容所吸引。才知道在历史课本之外,原来还有这样的上古文明、失落国度,最最吸引我的是那璀璨的青铜文明,殷商的甲骨文、周的仁礼,春秋战国的多彩,惊叹那大气而精美的青铜重器。文案也是一大亮点,大量的四字词,升华主题,引人思考(瞬间没看懂,反应不过来)。
一种蛮新的纪录片方式,从故事入手,故事又是根据文物而来,并且是有普通人参与的历史,比如胡歌演的悬泉置小吏。倒叙也新颖。观看门槛有点高,我妈一直在向我提问。格调是高的,也没有每一句都我是*我牛逼的那种感觉,是朴实的。由庙底沟掀起的彩陶艺术浪潮,代表了远距离交流的存在(红山、大汶口等文化)。二里头文化(夏)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变,多元化的古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从秦汉说起,最后一集讲春秋战国纷争到最后秦统一中国(秦一开始东边中原各国打不过,向西拓,蓄力之后向西南北三个方向打,最后攻东方)。还是那句话,高级但观看门槛高。作为背景的历史演绎,演技竟然比古装剧好。
一部中国考古的散文诗,恢宏阔达又不失精微细推,很难得的是在“何以中国”的大命题下,能从日常生活,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历史演进,更难能可贵地是在滚滚历史浪潮中从不忽视女性力量的叙述。文案和画面美得令人忍不住反复跟读和欣赏,不管是知名演员还是无名演员的演绎都是精准传神的。真的爱了!最近对考古和史前史感兴趣,各种纪录片和书籍看得,梦里都是墓葬和骷髅?
纪录片《何以中国》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依托中国百年考古的丰硕成果,以纵向时间为线索,追溯中华文明的根基、发源。《何以中国》最可贵的就是对历史人物的情感描绘,使得那个遥远的历史时期变得更加鲜活、感性和立体。解说词写得好,历史片段选得也很好,详略得当,既囊括了从经典到最新的考古发现,也试图复原史书面貌。故事编得很用心、地图做得很生动、学术顾问众多、旁白文字优美、实地拍摄大遗址、真人模拟复原场景、镜头调色也很美丽,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更好的理解了。
属于很良心的纪录片,不是考古现场纪实,不是文物专家访谈,也不是《中国》那种只玄谈无实务的情调片,而是依托有依据的史实把历史讲活、把文物融入当时的生活情境来演示的沉浸式影片,尤其人物的运用比较得当,比如通过胡歌饰演的啬夫弘视角讲述解忧公主回国一事,真切感就加强了。服化道都不错……有些细节待议,但毕竟不是学术报告,所以可以容忍。
简评
纪录六年级女儿影评:何以中国:影评:8分 我想:千年之前,在亚洲的东部也有着这么一群人,也曾和我们一样望着天,回首着过去,展望着未来,在时光的飞逝中,他们组成了家庭和社会,建立了信仰,开始了交流,形成了古国文明,开启了夏商周新时代,而秦汉的出现正式总结了“何以中国”,这个时候,“中国”已根深蒂固的刻进每个华夏子孙的血脉里了……
考古史料+编故事的方式,展现了除了帝王以外更加丰富的视角,是这个片子特别有意思,也特别吸引人的点。只是里面编的故事,是依据什么?哪些是史料或者考古证据可循的故事?标注的不是十分清晰。史料、考古证据和编造的部分同时出现在一个故事里面,很容易混淆视听,标注还是不够醒目,给小孩子看,就需要大人细心的分辨讲解。希望出续集的时候,讲完故事说明一下,哪些部分是根据考古内容纯粹想象,哪些是有考古证据可以支持的。
这部片子呈现研究深入、制作精良、内容丰富,让我最喜出望外的是,它呈现方式独特,因为它里面出现的考古学家并不多,拍摄考古现场发掘也很少,但是整个讲述方式、视角都是从考古人的视角出发的。这是有别于历史或者文学的一种视角,通过文物、遗址这些考古实证把古今链接。
最近在看《何以中国》,这真是一部被我低估了的纪录片。有了电视之后,愣是调台略过了好多次。前几天打开,差点扇自己两巴掌,相见恨晚啊。关于上古我们知道的太少了,虽然看过几部纪录片关于黄帝那个时期,但都是在印象里。还有看过易中天讲上古的几本书,但那都是纸上得来的。去年去了河南博物院,加上这次看何以中国,我真心觉得该向古人道个歉,各种精美的大型青铜器令我瞠目结舌,生活理念甚至下水道等,至少五千年前就有了。我的印象里三皇五帝之前的人类好像就是茹毛饮血的一群野人,但是真实情况是那时候的人的社会意识形态,跟现在人其实没有本质不同,只不过是受制于生产力水平而已。
也太好看了,故事结构很好,文案很好,构图画面很好,甚至演员在片段的演绎里也很好,真是一部好的作品,期待再拍新作! 以前很不喜欢先秦的文化,现在在越来越多的了解了夏商周甚至更早之前的文明之后,让人越来越上瘾,这万古江河的魅力和时代文明的更替,是中国何以中国的基石,与其说过往的历史是那些浓墨重彩的战争,更不如说我们看见的所有遗址和文物都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真的弥足珍贵,就是这些日常抵挡了时代的浩瀚和虚无,致敬所有考古工作者!
感谢这个片子,明白了华夏的“华”的来源。那一瞬间,可谓见微知著,明白了考古学的伟大,如同破案般抽丝剥茧,基于考古证据,寻找彼此的空间时间的关联,如涓涓细流汇集成江河湖海般一点点复原这个国家从何而来,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何而来,我们的家国情怀渊源何在。
我本来是冲着老胡来看的这部纪录片,但是看了之后不得不说,片子里用的演员不管名气大还是名气小,真的都是有演技的,里面干货很密集,说实话哪个演员要加戏也没有空间。所以都是几个动作眼神像诉说这个人物的一生了,非常精准。没演技真的撑不住。另外看到做彩陶的少女,原来是艾米演的,真的也太惊喜了!!!一开始都没有发现哇。
一开始是被胡歌饰演的小红帽惊喜,越到后面就越被纪录片的内容所吸引。才知道在历史课本之外,原来还有这样的上古文明、失落国度,最最吸引我的是那璀璨的青铜文明,殷商的甲骨文、周的仁礼,春秋战国的多彩,惊叹那大气而精美的青铜重器。文案也是一大亮点,大量的四字词,升华主题,引人思考(瞬间没看懂,反应不过来)。
一种蛮新的纪录片方式,从故事入手,故事又是根据文物而来,并且是有普通人参与的历史,比如胡歌演的悬泉置小吏。倒叙也新颖。观看门槛有点高,我妈一直在向我提问。格调是高的,也没有每一句都我是*我牛逼的那种感觉,是朴实的。由庙底沟掀起的彩陶艺术浪潮,代表了远距离交流的存在(红山、大汶口等文化)。二里头文化(夏)代表了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变,多元化的古国文明走向一体化的王朝文明。从秦汉说起,最后一集讲春秋战国纷争到最后秦统一中国(秦一开始东边中原各国打不过,向西拓,蓄力之后向西南北三个方向打,最后攻东方)。还是那句话,高级但观看门槛高。作为背景的历史演绎,演技竟然比古装剧好。
一部中国考古的散文诗,恢宏阔达又不失精微细推,很难得的是在“何以中国”的大命题下,能从日常生活,普通人的视角去看历史演进,更难能可贵地是在滚滚历史浪潮中从不忽视女性力量的叙述。文案和画面美得令人忍不住反复跟读和欣赏,不管是知名演员还是无名演员的演绎都是精准传神的。真的爱了!最近对考古和史前史感兴趣,各种纪录片和书籍看得,梦里都是墓葬和骷髅?
纪录片《何以中国》分《秦汉》、《摇篮》、《星斗》、《古国》、《择中》、《殷商》、《家国》、《天下》8集,依托中国百年考古的丰硕成果,以纵向时间为线索,追溯中华文明的根基、发源。《何以中国》最可贵的就是对历史人物的情感描绘,使得那个遥远的历史时期变得更加鲜活、感性和立体。解说词写得好,历史片段选得也很好,详略得当,既囊括了从经典到最新的考古发现,也试图复原史书面貌。故事编得很用心、地图做得很生动、学术顾问众多、旁白文字优美、实地拍摄大遗址、真人模拟复原场景、镜头调色也很美丽,让我们对那段历史更好的理解了。
属于很良心的纪录片,不是考古现场纪实,不是文物专家访谈,也不是《中国》那种只玄谈无实务的情调片,而是依托有依据的史实把历史讲活、把文物融入当时的生活情境来演示的沉浸式影片,尤其人物的运用比较得当,比如通过胡歌饰演的啬夫弘视角讲述解忧公主回国一事,真切感就加强了。服化道都不错……有些细节待议,但毕竟不是学术报告,所以可以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