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落的审判(2023)
评分:8.7
导演:茹斯汀·特里叶
编剧:茹斯汀·特里耶 / 亚瑟·哈拉里
主演:桑德拉·惠勒 / 斯万·阿劳德 / 米洛·马查多·格拉纳 / 安托万·赖纳茨 / 塞缪尔·泰斯 / 珍妮·贝丝 / 梅西 / 萨迪亚·本塔伊布 / 卡米莉·拉瑟福德 / 安妮·罗特格 / 索菲亚·菲力瑞斯 / 朱利安·孔德 / 皮埃尔·弗朗索瓦·加雷尔 / 萨凡纳·罗尔 / 伊利斯·卡德里 / 文森特·库塞勒-拉布鲁斯 / 塞西尔·布鲁内-吕德 / 内斯琳·斯拉维 / 安托万·布埃诺 / 安妮·莉丝·海姆伯格
类型:剧情 / 家庭
片长:151分钟地区:法国
语言:
影片别名:堕下的对证(港) / 坠恶真相(台) / 坠楼的审判 / 一场坠楼的剖析 / 坠楼死亡的剖析 / 坠落的剖析 / Anatomy of a Fall
上映:2024-03-29(中国大陆)
IMDb:tt17009710
坠落的审判简介
The story centres on a woman who is under investigation regarding the murder of her husband, found dead. During the investigation, the detective initially believes the death to be the result of an accident or suicide, before turning to the theory of murder. It turns out that a key witness happens to be the couple’s blind son, who is facing a moral dilemma…
- 茹斯汀·特里耶 Justine Triet导演
- 桑德拉·惠勒 Sandra Hüller饰 桑德拉·沃伊特 Sandra Voyter
- 斯万·阿劳德 Swann Arlaud饰 樊尚 Maître Vincent Renzi
- 米洛·马查多·格拉纳 Milo Machado Graner饰 丹尼尔 Daniel
- 安托万·赖纳茨 Antoine Reinartz饰 检察官 L'avocat général
- 塞缪尔·泰斯 Samuel Theis饰 萨穆埃尔 Samuel Maleski
简评
这部电影值得反反复复看。现在我只记录一个注意到的细节吧——细节实在太太太多了——接近结尾处Daniel在钢琴前作曲。从侧面角度的镜头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琴走音走得离谱。琴键(视觉)上的大二度,弹出来的声音是小二度。诸如此类。Daniel的视障帮他避开了视觉和听觉错位所带来的困惑,但触觉(距离的判断)与听觉之间的错位依旧存在。(他之前放大看谱练习、背谱练大跳,都是视听语言上的对照组,就像他自己在电影里做的实验一样。)而,尽管这些矛盾层层叠叠地存在,音乐还是流淌出来了,听起来没有任何问题,是优美的,是自洽的。钢琴的机械原理,要求演奏者的视觉和触觉之中至少有一个要跟听觉建立起强关联,能够互证。但是这中间的互证关系具体是怎样的,对于每个演奏者而言可能都不一样。但反过来,音阶和律制又何尝不是一种强权呢。
比起《坠落的审判》,我更喜欢影片的原名--一场坠楼的剖析。这是对坠楼身亡的Samuel的病理解剖(影片中有实际解剖过程),也是一场对于坠楼事件的起因剖析(控辩双方的团队都试图通过实验和动画还原事件的发生经过),更是一次对于婚姻中人性的剖析。原是一见钟情的二人,却终究恶语相向甚至成为对方为人生的不如意而找的出气口,她说,我为了你离开自己的国家跑到异国他乡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还要我怎样?他说,你自私到只在乎自己而不管我想要什么。厨房里的那次争吵真实到可怕,那似乎是每段关系都将走向的一幕,可能是插曲,也可能是终局。当我们把一段关系拿到面前剖析,我们才会发现它是如此千疮百孔。我想,案件的真相并不复杂,连目不能视的Daniel都能想明白,但选择往往才是最难的,Daniel选择了像耶稣一样拥抱了归来的罪人。
去影院看的,晚场,但座无虚席。由衷赞美Sandra的演技。庭审戏也非常好,咄咄逼人的公诉人,逻辑清晰冷静克制的Sandra,承受巨大心理压力的Daniel,都刻画得非常细腻。庭审刚开始时,还有专业人员在分析Samuel的死因,但是方向渐渐偏移到Sandra和Samuel的婚姻生活内幕,直到片尾Daniel发问,法官一愣,大家才发现主题已经从“怎么死”到了“为什么死”。而且在对后者的探索过程中,公诉人拿着Sandra的小说就开始发挥他无穷无尽的想象力,在片尾却说Daniel的证词非常主观,充满矛盾,多么讽刺。法庭似乎已经丧失了他理应代表的客观和真理,最后虽然Sandra胜诉,但是由于影片本身的有限视角,观众其实并不能确定事情是如何发生的,大家听见的都是观点,而非事实,看见的都是视角,而非真相。
《坠落的审判》成功的保卫了生活的复杂性。一个男人因坠落而死亡,作家的妻子受到怀疑,在庭审上,夫妻的私人事务被公开谈论,录音,小说片段,陪审团面目模糊,在正义感和窥私欲双重满足之下淡然地微笑,媒体在报道,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上自认为对他人的生活了如指掌,“阴暗的,不道德的桑德拉,她的人和她的书一样”,任何人都可以对他人的生活评头论足。剖析对内,透过一个重要证据剖析这段婚姻关系,出轨,失职造成的愧疚抑郁,写作而不得的懦夫......审判是外界的声音,检察官咄咄逼人的质询,让我想起了辩论中的一些人。在动机微乎其微的时候,重要的是去“做决定”,尽管要用不擅长的语言为自己辩护,台词文本写得太好了。丹尼尔身着红色薄毛衣,刘海贴着额头,水蓝色眼睛 ,两只手局促地搭在证人席上,他做出了自己决定。爱这样的复杂性。
一刷觉得是“丈夫自杀,但女主也脱不了干系”的悬疑壳伦理剧。二刷突然从美术表演等视听手法,看出女主有罪的种种线索,遂又坚定认为“99%是女主失手误杀丈夫,找来暧昧律师为自己洗白”的故事。正当得意的一边三刷速览全片印证结论,却恍然发现自己早已误入导演设下的陷阱——片面化。需要我们来找凶手吗?不!通过审判,导演扒开了女主家庭与婚姻的全貌,更让每一个剧里剧外的人,带着自己坚信的“片面”,去自恰一种他眼中对这件事的绝对结果,这本身就很荒谬!正如小男孩所说:"当大家竭尽所能都没搞懂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怎么不问问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呢?”是啊,案子总是想有个确凿的答案,可是更能给大家警醒的,难道不是生活的答案吗?我们是否该思考:一个人如何面对自己?一对夫妻该如何分配责任?一家人该如何更好的相处吗?醍醐,伟大
如此凝练又如此丰富,如此雄浑又毫不滞重,很久没看过这样的电影了,每一个角色都有无限侧面却并不急着展开,每一句对白都意蕴万千、并极其贴合当时当地的情境。剧本好,节奏好,演技好,留白更好——没记错的话全片只有小男孩的钢琴弹奏作为音乐存在。主要角色都是收敛再收敛的演法,Sandra坐在法庭上听录音证据,整个人面无表情、纹丝不动,但两个耳朵烧得发红。这是怎么演的啊?Daniel回忆父亲的那段话,从技术上避免了所有煽情,但铺垫之扎实、情感之充沛让人跟着心如刀绞。整部片子没有外露的表达、做作的爽点和一句刻意说给观众听的话,但我们实实在在每个人都受到了“审判”,针对杀意四伏的婚姻关系,针对人性中幽深的愤怒、嫉妒、自怜,针对雪原一样宁静、屋顶尖角一样锐利的日常生活。最具有全局视角的,是那个有视力障碍的孩子。
前半个小时过于平静的叙述方式让人觉得有点闷,但从法庭部分开始,我愿称本片为最佳法庭戏范本!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女主角因为是bisexual而被男检察官先入为主的扣上了“因为出轨而谋杀丈夫”的帽子。一边扣帽子一边居然还提到女主丈夫听的歌厌女。那一刻真是讽刺效果拉满了。到底是谁厌女?女主丈夫这个角色真是生动诠释了“你把一个男人放到女人的位置上,他就会变成女人。”这部电影会让我想到《消失的爱人》和《婚姻故事》,它们三个故事告诉了你同一个道理——不要和脆弱小男人结婚,他们会颓废,会怨妇,会妒忌你的才华还会把一切罪责都推给你。本片还有一个比较有新意的地方就是探讨了夫妻婚姻不和谐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庭审撕碎了丹尼和母亲的信任。这真的很残酷,电影最后一幕,我由衷的希望这个可怜的孩子能跟母亲一起修复关系,走出阴影
一个完全没有证据、全靠推断和猜想的审判——注定不会判罪,但这又是一件密室杀人案,凶手只可能是Sandra,一个出轨、剽窃、冷血、自我中心的妈妈。导演制造出了一种张力,所有猜想都指向Sandra,但缺少证据。在猜疑链中,孩子的决定成为决定因素,Samuel开导孩子接受死亡终会到来的言论,被认为指涉了他自己。Sandra是那种不应该结婚的类型,童年阴影让她成为一个完全的现代人,无法和他人共处、无法开创新的关系、不认为有东西能改变自己、不认为自己有错。象征家庭的Samuel坠落了,但审判永远不会定自私Sandra的罪。法律本来也界定不了亲密关系,法律自身也奠基于同样的个体假设。古人会说,之所以要做一个好人,是因为即使独处,你也不想和一个恶人共处。但现代人会说,我根本不独处,我的世界连我自己也没有。
被北大首映爹味辩论种草,所以来看这部所谓女性主义电影…看完就是很平淡的在叙述故事啊…没有特别刺激的反转或惊喜人的点吧…就很平淡的讲述了一个家庭故事…结尾说实话我觉得儿子不说那些女主也不会被判有罪,整个事情她就算有嫌疑但是又没任何立足的证据…感觉最终也是无罪释放…儿子那段虽然说明他这个臭爹确实是有提早设计自杀,但是并没有给人特别震惊到的感觉…巧妙的是庭审上女性几乎都是在帮助女主排除嫌疑的,男性(除了她律师和仔)全是来指控她的,就很讽刺…我想说放到他俩吵架的那段真的很牛逼,我真的竖起大拇指!女主每句都戳到男主痛处了,而且都是事实…男主一个小说憋六七年没写出来,自己屡屡失败却怪成功的老婆真的别太可笑…自己站到道德高地绑架老婆的人生,搞这么一出栽赃更是见死了…除了时长实在太长,我觉得这片没啥大缺点…
9/10 夫妻争吵式对话推进剧情,自然想到婚姻故事。后者是双方事业在发展后不得不分居产生的矛盾,本片是女方事业有成,男方停滞不前。//录音中夫妻双方的争吵打架是全片高潮,紧张压迫感做的非常到位,镜头归回女主身上,我的沉重呼吸和女主意外同步…人到中年一事无成,将自己的失败怪罪给周边的一切,女主的剖析真实残酷也刺痛。孩子作为婚后的产物,无形中接受了许多本不该承受的压力。有些观者说丈夫的处境就是万千中年妇女的映照,我觉得不然。这是对她们的看低。一方选择牺牲自我奉献家庭的前提必须是为自我的选择负责买单。有人说原告律师被塑造的很刻薄,但倘若你是原告,你肯定希望你的律师是富有战斗力的。/“宁在宝马车上哭”不知道是原翻译吗,很有趣,片中加了些许中国元素。辩护过程就是不同人持不同主见的辩论,陪审团也不过如此
文學史上講女性的發現首先是發現了“女人是人”,進而發現了“女人是女人”,本片則意味著next level,即“女人還是人”:通過對“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這一被視為慣常的社會角色的個性和心理加以深入揭發和挖掘,它質疑了在婚姻家庭結構中女性作為女性的種種角色規定性。影片的妙處是上述第三種“女性的發現”乃以性別反轉的方式講述:對成功女人背後(無法忍受的)丈夫的塑造,成為諷刺和批判色彩的根本來源,影片由此指明它所討論的女性不應僅被理解為一種性別,更應被理解為特權結構中的一種受壓迫位次。僅關注寫作的表面形式的想象性的文學家、虛構書寫作為呈堂證供的合法性、複雜的親密關係被無情解構以證實明確的因果關係,影片在性別議題外還提供了富有思辨性的諸多其它話題。不認為這樣的電影可能在法國外的電影產地問世,尤其是好萊塢和中國。
《坠落的审判》如此巧夺天工,桑德拉几乎同我母亲一样,因此我的视点多数站在丹尼尔那里(或许很多人都是),但一大问题是我丝毫不相信桑德拉是凶手。整个脱罪过程即是挣脱偏见桎梏的过程,那么偏见因何而起?是经验主义错误,还是潜意识里的有罪推论;是因为桑德拉理性强势,还是因为桑德拉是一个理性强势的女人?即便说两性关系的倒错可能产生相近的结果,但是在社会认同上呢?这个案件有了一个结论,但观众并没有。电影的开头并不是故事的开头,电影的结尾也并不是结案陈词,因此我们永远在过程之中。于我而言,最精妙的是(让这部电影不可能只观看一遍的原因),似乎唯有到达揭开真相的时刻,观众才有可能回望并接近桑德拉在被审判全过程里的体验。最后附上一句助我体味性别议题的一句话:「出于女性身份,我同情妻子;出于女性处境,我同情丈夫」。